周公解夢別人給送豬娃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為感謝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粉絲一直以來的支持,喜迎己亥新春,中國文藝評論網特邀9位文藝評論家給大家送福利啦!美術、攝影、書法作品拿到你手軟。

“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擅長在書齋裏用文字“填格子”的文藝評論家也會藝術創作嗎?當然!正如朱光潛所言“不通一藝莫論藝”,文藝評論家要打好文藝評論的理論根基,對各自所從事的藝術門類進行深入了解,並體驗其獨到的發展規律,還需從藝術本源或藝術活動實踐中進行道德修養和技藝鍛煉,形成藝術學綜合融通的優勢。文藝評論界,專才易得,通才難求。這9位文藝評論家給我們帶來示範!讓我們通過藝術作品提升審美品味,通過藝術家“掏心窩”的創作感言汲取文藝思想,從“看熱鬧”進階到“看門道”。

攝影組

1.《天歌》 作者:索久林

在生命的樂園裏,對高天抒發著生命的特殊感受,營造視覺、聽覺共融的藝術美

2. 《觸摸昆侖》作者:索久林

是自然也是文化的觸摸;水的波文強化了觸摸的效果

3. 《燈的旋律》作者:索久林

運動場燈柱構成的韻律,營造了特殊的聽覺美

4. 《品味生活》作者:索久林

味覺美不僅僅體現在生理上,也會有心理上的綿長回味

5. 《閱讀天意》作者:索久林

神秘的大自然創造了“以象生意”的契機,豐富了藝術韻味

不可忽視的攝影藝術通感(節選)

索久林

在攝影創作中,有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引起了人們關註:面對神奇的表現對象,攝影人往熱血沸騰,驚呼仙境,但是拍出來的作品卻平平淡淡,大跌眼鏡。研究這種現象,我們會發現一種奧秘:當人們觀察表現對象時,除了視覺之外,往往借助於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覺要素。但是當把表現對象用攝影作品呈現出來時往往只註意了視覺要素,忽視了其他要素,所以表現出來的作品就無法象多種感官感覺到的那樣生動感人。這種情況說明,攝影家認知和表達過程,是多種感官共同運作的過程。攝影作為視覺藝術,人們認知和表達主要以視覺來承擔,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其他多種感覺要素也在發揮著作用,多種感覺相互配合,共同運作。這種認知和表達方式體現在攝影藝術上,我們稱之為攝影藝術通感。

攝影創作,需要攝影家世界觀和方法論兩個方面的修養。攝影的價值判斷和認知是世界觀問題;如何發現攝影價值、體現價值則是方法論的問題。二者缺一不可。攝影藝術通感就是攝影的藝術的方法論的重要內容。

攝影創作中,運用攝影藝術通感,可以增加攝影家的藝術觸角,多層次,全方位地感受生活,為創作采擷取之不盡的素材;可以加深攝影主體對生活的理解,更深刻地領悟和發掘表現對象的意義,提高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可以延伸豐富攝影主體的藝術感覺,催生奇思妙想的攝影語言,提高攝影藝術的傳遞功能和作品藝術感染力。

我們關註、研究、構建攝影藝術通感理論,希望它把我們帶到當代攝影的快車道,為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做出貢獻!

作者:索久林,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攝協顧問,黑龍江攝協主席。曾任中國攝協八屆主席團副主席、理論委員會主任。著名攝影理論家、一級作家;曾擔擔任國展、國際影展、全國金像獎等評委。長期從事文學、攝影創作及藝術理論研究工作。曾發表或出版多種文學、攝影作品。攝影理論專著《攝影藝術通感》一書在囯內外第一次系統闡釋了攝影認知與表達美學。攝影作品、攝影理論成果多次在國內外獲獎。

6.《錦繡前程》作者:白建春

生命是一種選擇的天賦,無限的幸福照耀光明的前途

7.《自由時空》作者:白建春

自然而然的自然,生而自由的生命

8. 《早春》作者:白建春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9. 《綻放》作者:白建春

朋友,祝願你風和日麗的未來,愜意的心花在澄明的大海美麗綻放

10.《天地交響》作者:白建春

只是因為有了你,天地之間從此不再空虛

黑格爾說,“美具有使人解放的性質”。藝術,使人生完美,讓世界多情。相機是我的翅膀,它帶著我的靈魂飛翔在無限的自然——那自然是我自由的時空。願把自己的情感與體驗註入作品之中,讓終極目的含苞的花蕾綻放在一個脫胎而出新的生命裏。

作者:白建春(筆名白漠),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求是雜誌社總編室原副主任。

11.林芝桃花節攝影采風 作者:吳硯華

2018年3月29日,西藏林芝朵當村,牧歸的村民和他們的牛

12.林芝桃花節攝影采風 作者:吳硯華

2018年3月29日,西藏林芝朵當村

13.林芝桃花節攝影采風 作者:吳硯華

2018年3月31日,西藏林芝魯朗鎮紮西崗村桑吉卓瑪家庭旅館

14.林芝桃花節攝影采風 作者:吳硯華

2018年4月1日,西藏林芝錯高村,小憩的農民

15.林芝桃花節攝影采風 作者:吳硯華

2018年4月1日,西藏林芝錯高村散養的藏香豬

遇見——林芝桃花節采風手記

2018年3月27日至4月2日,應西藏自治區邀請,經中國文聯批準,中國攝影家協會組織攝影家赴西藏參加了“林芝桃花節作家藝術家采風采訪”活動。我作為隨團記者,與藝術家們同行,參加了本次活動。

林芝地區號稱西藏江南,桃花文化旅遊節一年一度,是林芝地區發展旅遊的一張大名片。林芝地區的桃花異於江南碧桃的風格,俗稱“野桃”,樹高花繁,開得狂野。樹體高大,壽命可達千余年。林芝地區的桃花是高原桃花,很多地方山腳桃花盛開,山上則是雪峰,獨有風味。

面對“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攝影家、作家、畫家們充滿創作激情。面對這雪山桃花,拍攝出明信片似的美景似乎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卻無法打動人心,因為這類型的照片太泛濫了。用攝影表達人文精神,是我對自身創作的要求。在林芝,我們走訪了牧區人家、參觀當地旅遊區的民宿、和藏區人聊天。我始終關註的還是雪山腳下,桃花林邊的藏民和他們的生活。在這裏,我遇見了夕陽下牧歸的人甩著鞭子,趕著牛群,一樹樹桃花盛開在路邊,和諧安詳;民宿裏的老阿媽把家裏收拾得幹凈、溫馨,用最好的奶茶招呼大家,她倒奶茶的一瞬間充滿了神聖感;雪山腳下,一群可愛呆萌的藏香豬排好隊列,好奇地看著我的鏡頭;藝術家們與藏民一起席地而坐,聊著他們的生活趣事,也聊他們的生計。

“五色令人目盲”,為了更突出人與自然、動物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我有意將這些作品去了原有的色彩,以黑白示人。

作者:吳硯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副主任。

1998年入職中國攝影家協會,歷任《大眾攝影》雜誌編輯、副主編、參與創辦《大眾DV》雜誌,任執行主編;中國攝影家協會理論部主任。參與策劃主持編輯《天安門前》《中國攝影導遊》《我們的生活記憶》《隱沒地》《被遺忘的影像記憶》《取法於上》《影觀達茂》等攝影圖文書。

美術組

16.呦呦鹿鳴 扇面 22×55cm 紙本水墨 2018 作者:程陽陽

17.大壑鳴泉 扇面 22×55cm 紙本水墨 2018 作者:程陽陽

源頭活水 慢中文章——創作感悟點滴

程陽陽

一、從源頭上找活水。今天,畫山水畫的人越來越多,但能真正從源頭上找活水,“用最大的功夫打進去”的人卻少而又少。前人學山水,均離不開宋元各家之法,然後研究明清諸賢,心摹手追;再到造化中去陶冶心胸,汲取天地精神,方能逐漸進入山水正道。而要有更深造詣必須日日讀書,錘煉書法,修養人品性情,悟得靜中三昧。於平淡中做功夫,更不容易。源頭活水同時也是趙孟頫倡導的“畫貴古意”,求真、求樸、求簡,是造化深處的靜謐和深邃。

二、在慢中做文章。畫中國畫首先心態要從容安詳。中國畫是在安詳散淡的形態下,摒除了一切功利色彩的前提下,從容地寫出來的,在一幅好畫面前感受到的是靜氣。吳鎮、董其昌、龔賢等人的作品,看上去個人面貌差異很大,細品皆淵源相連,節奏自然,氣脈舒緩,平中見奇,厚樸中有空靈之氣。好畫以淡墨層層點染,筆筆以中鋒出之,許多畫點染堆加往往在數遍之上,故能留下渾厚且拙樸的效果。用色需清淡而不浮薄,色不掩墨,墨色交混形成醇厚而華滋的韻致。要邊畫邊推敲琢磨,真的去履行“五日一石,十日一水”。

三、堅持中鋒用筆。筆墨文化所蘊涵的精神才是中國書畫的正脈。中國畫的源頭活水是書法,是來自上古三代的書寫之美。如《告身帖》的勁樸與《張遷碑》的拙厚融於筆端,形之於線,頗能顯現中國畫線條魅力。線也即筆,很見畫家的素養性情,更見功力積累。中國畫的筆墨性的最大特點是書寫性,即它是“寫”出來的。西洋畫也畫線條,也可以畫得很準確、很流暢,這不是中國畫的“線”,中國畫中的線有起伏頓挫,暢緩疾徐,完全是情緒記錄,它跟書法是一個道理。所以時時提醒自己,做畫一筆不可輕率。此途無法討巧,日有所得,步步為營,於“骨法用筆”中追求亦柔亦樸、淡而彌厚的風格特征。

四、深入閱讀。中國畫的創作和欣賞都是一個漫長的學習和實踐過程,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由淺入深逐步理解的過程。開卷有益,深入閱讀中外文論及美學新見均對理解中國畫有幫助。中國畫的創作講究積累,講究境界,若非經年累月之功,難見成效;若無遠離俗世之心,則難有意境,讀書思考,更覺中國畫源頭可貴。“天道酬勤”,把讀書、修為、養生與筆墨的錘煉結合,把對古人的研究和借鑒與山川體悟日常生活結合,長此以往,才會有收獲。

作者:程陽陽,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研究員(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97年本科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2005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曾任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總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研究部副編審,現供職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從事山水畫創作和美術理論研究。繪畫作品、編輯圖書和裝幀設計獲多項國家級獎項,有《畢加索和格爾尼卡》等著述多部。

美術家程陽陽個人主頁

18.《花豬嗷嗷》 35×35厘米 水墨 2019年 作者:趙昆

19.《小豬快跑》 38×38厘米 水墨 2019年 作者:趙昆

創作手記

趙昆

這兩張作品來自安徽宏村邊上的協裏山莊的寫生。當時是2015年10月,宏村天氣已經很涼了,但漫山遍野還是綠色的植被。早晨,我在山莊村外畫了兩張水彩,準備進村畫點速寫時已經十一點,村裏的鄉民都在地裏幹活還沒有回來,我拿著速寫本在村裏畫各種住戶的生活形態。在一個小巷裏,住戶修了很多低矮的豬圈,整個巷子都很安靜,突然一只豬從低矮的圈墻裏看見我,衝著我嗷嗷地大聲叫喚。它的腦袋很大,形象憨態可掬,而且看著我不停的拱門。我立即就拿速寫本畫了它的形象,白色的身體在黑暗的豬圈裏顯得特別明亮。我想,大概是主人還沒有回來餵食,我的突然出現,讓它感到午飯時間到了。

今年是己亥豬年,每年我都畫當年的屬相送給朋友,所以我畫了好幾個豬的形象,開始都不太滿意,後來翻翻速寫本,突然想起安徽宏村那只豬,就把過去的速寫找了出來,看見速寫就想起當時的情形,畫這只豬的靈感立刻迸發。

《花豬嗷嗷》描繪一只身體健康的花豬,腦袋壯碩,張著嘴,它停住腳步,警覺地看著周圍,馬上就要嗷嗷叫的感覺,既有著不屈服的執拗精神,也有靈動生風的喜感,象征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小豬快跑》描繪了一大一小兩張豬,大豬停下腳步,小豬在不停地跑動,大豬仿佛在叫小豬快跑。大豬靜態小豬動態,一靜一動,一張一弛。兩張作品都用水墨完成,淡墨渲染,輕松活波,率性自然,展現出豬的聰明可愛、憨厚的性格特征,也寄寓了吉祥如意的新年祝福。

作者:趙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先後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俄亥俄州立大學美術史系訪問學者。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工作處幹部。曾榮獲“王森然美術史獎”、“第九屆中國文聯理論評論獎”二等獎,“歷史與現狀”首屆青年藝術理論成果優秀獎。多次入選中國美協等美術機構主辦的中國畫作品展,曾榮獲“子愷杯”漫畫大展、中國新聞漫畫獎、嘉興國際漫畫大展等多個獎項。出版有《趙昆作品集》《趙昆漫畫選集》《辦公室的故事——漫畫集》。

20.福豬獻瑞 40cm×25cm 作者:張俊東

這件《福豬獻瑞》國畫小品,想法是畫一個“好玩”的新春祝福小畫,借用豐子愷、齊白石等畫人物的白描手法來表現。中國畫講究大寫意,也就是以少勝多,以簡禦繁,用最少的筆墨表達無窮的韻味和意境。畫福豬伯伯和兩個豬娃娃用了多少筆,是可以查出來的。整體氛圍的營造是喜慶和懷舊。紅色的春聯、倒貼的紅福字,豬娃的紅衣服以及福豬伯伯的紅圍巾,喜慶、絢爛、溫暖;有年代感的磚墻、木窗戶、倒貼的福字,會勾起很多人懷舊的心理和“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回憶。一些熟悉我的朋友看了畫後問:“戴著眼鏡系著紅圍巾的豬伯伯是不是畫的自己?”我說:“你猜呵呵!”其實,藝術很多時候就是要有趣,趣味無敵。

21.釉裏紅菊花品茗杯 作者:張俊東

這件釉裏紅的菊花品茗杯,是我在景德鎮畫的。這樣的品茗杯,不同於根據一個人的畫作設計成畫紙,貼到已經燒好的瓷器上復燒成百上千個杯子。我是直接畫在泥坯上才去窯裏燒制,畫的時候每一個都不一樣,窯裏燒制時還要產生窯變,所以出窯時,每一個都不同,每一個都是孤品。品茗杯上菊花中的綠顏色,不是我用了綠顏色,而是本來都是紅顏色,因繪制時用筆力度和用料厚度的不同,釉裏紅料在高溫下產生窯變轉成綠色。但是我畫的時候在哪個地方會窯變成綠色,變成多大面積,深淺程度都不知道,完全是夢幻般的感覺,可遇不可求。更有意思的是,品茗杯燒制成後,每一個筆觸都清晰可見,綠色的地方還有凸凹感,所以這樣的杯子是無法復制的。可以想象一下,窯變的綠色有點像翡翠的祖母綠,有點玉的溫潤,還有凸凹感。摸上去、把玩著品上一杯茶,會是什麼感覺?

如何欣賞書畫藝術

中國書畫藝術很玄妙,欣賞書畫藝術要有一定的文化積累,而且要多看多研究,不能僅靠直覺或浮光掠影。看畫,其實就是在讀人(作者)。中國畫的講究“以形寫神”“遺貌取神”。看畫賞畫,如果僅盯住畫了什麼,畫得像不像,就脫離了中國畫的審美核心。蘇軾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齊白石說過一個更牛的觀點:“畫,似與不似之間為妙,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黃賓虹先生也講不似之似乃為真似。“神”是畫家品味、格調、境界、風骨等綜合修養後的一種取舍和在筆下的自然流漏。

對於非專業的普通欣賞者,可以從三方面提高審美:一是多看,多比較,看作品集、到展覽館、博物館看原作,看中西方不同流派藝術家的作品。觀千劍而後識器,看多了,自然就有鑒別、有所領悟。二是多聽評論家的觀點,印證著去看,絕大多數評論家的觀點基本是可信的。三是讀書畫史,用傳承、經典的標準去看。以書畫史上的經典作品構建起來的審美標準為基礎,再去對比著看具體作品,就會發現其優缺點,才能相對客觀、理性、學術地欣賞書畫藝術。

作者:張俊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文聯副秘書長,中國石油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石油書協副秘書長。景德鎮當代粉古彩研究院藝術顧問。談藝隨筆專著《拒絕光滑》,獲新華網與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跨媒聯合主辦的“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110本圖書獎。有《王羲之筆法及其流變研究》一書及多篇論文。

書法組

22.扇面 杜甫詩《春夜喜雨》(草書) 作者:衡正安

釋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以草書創作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以中鋒用筆為主兼之側鋒,並運之於漢隸遲澀之線條,追求氣息古雅,線條沈實,避免帖學易出現的輕佻、浮華之疾。

23.對聯《人逢豕拱聯》(隸書) 作者:衡正安

釋文:人逢盛世情無限,豕拱華門歲有余。

2019年農歷是豬年,以隸書體創作了這幅與豬有關的對聯。這幅作品以多種漢隸名帖為法,體現出漢隸書的寬博、厚重,借鑒了篆書之用筆,更顯古樸、久遠,饒有金石之味。

作者:衡正安,1964年4月出生,江蘇鎮江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文聯文藝評論家協會秘書長。一級美術師。中國文藝誌願者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言恭達文化基金會秘書長。主要從事文藝評論、書法理論研究和書法創作。出版專著8部。發表論文百余篇。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九屆中國文藝評論獎,首屆江蘇紫金文藝評論獎,第一、二屆江蘇省文藝獎。201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4.對聯 規格25×100×2吧 作者:欽瑞興

創作隨感

欽瑞興

癸巳孟秋,我重登蘇州西郊大陽山,沿蔭翳幽深之明代古道拾級而上,至山腰,一亭翼然,屹立於巨石之上。此亭名半山亭,傳春秋時遭吳王夫差枉殺的公孫聖被拋屍於此,後人為公孫聖直言不諱忠而獲罪鳴不平,建亭紀念。小憩亭中,縱目遠望,平疇千裏,岡巒聳翠,復見柱上懸掛我舊時撰書的對聯“深宮解夢一時恨,空谷回音千古冤”,不勝唏噓。於是有感而發,又作一聯:“靜坐放懷天地,幽遊回首古今。”戊戌中秋,我在榮寶齋舉行書法個展,曾以小篆書之。小寒時節,我以行書復書此聯。

作為書法人,應該努力學寫自己的東西,不能老是抄錄前人。當然,錄寫古賢經典,也是一種提升,但如能書寫自己的感悟之語,則又上一個境界。

就書寫風格而言,我喜歡走雅俗共賞之路。書法承載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要弘揚繼承,就要植根傳統,面向大眾。受眾面寬,書法藝術才有生命力。

源於此,我書寫這幅對聯時,註意了兩個要點,一是書寫內容體現文化內涵,言之有物。二是書寫風格力求清秀端正,品之出神。

作者:欽瑞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南社書畫院副院長,蘇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蘇州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書法作品巡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北京榮寶齋、臺灣孫中山紀念館、美國、韓國、新西蘭、新加坡、羅馬尼亞。文史編著《陽山文萃》《滸墅關誌》《滸墅關詩鈔》。

25.書法作品 作者:白銳

26.書法作品 作者:白銳

27.書法作品 作者:白銳

28.書法作品 作者:白銳

29.書法作品 作者:白銳

30.書法作品 作者:白銳

書法中的關系與情感

白銳

宗白華說,“就像音樂藝術從自然界的群聲裏抽出純潔的‘樂音’來,發展這樂音間相互結合的規律,用強弱、高低、節奏、旋律等有規則的變化來表現自然界社會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讀懂書法也同樣。我們需要體會書法作品中點畫的粗細方圓、輕重快慢,結體的大小正側、離合斷續,墨色的枯濕濃淡、潤燥虛實,章法的起伏跌宕、空白疏密,更要體會在各種豐富的節奏變化與對比組合中產生的關系與情感。

作者:白銳,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女書家委員會委員,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創研班助教,北京市青聯委員。書法作品多次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各項展覽,獲全國第二屆草書展三等獎。專著《唐宋〈蘭亭序〉接受問題研究》獲第三屆全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曾獲第四屆全國康有為書法理論獎,專著《當代書法現象索解》獲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2016年度優秀評論著作”。

中國文藝評論新媒體總編輯:周由強

策劃:何美

責任編輯:艾超南

書畫拍攝: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