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死去公公復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女人一旦結了婚,家便多了起來,有了婆家,新家,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便成了娘家。記得剛上大學那會兒,姥姥問我,你知道想人嗎?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不知道,只是在學校時一說要回家了,就想著俺娘做的油炸糕,您包的素餡餃子、烙的油餅、餡餅、單餠。姥姥不說話,只是安詳地微笑著看我白話。

1984年考上山東農業大學,還是我們村第一個本科一批大學生。班主任老師親自蹬著自行車到我家送通知書,爸爸不停地招呼客人,坐在上座上的老師,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條縫。我走在大街上總感覺有人在說大學生、大學生。沒有看到媽媽給我收拾行李,也不記得她給我說什麼話。是爸爸送我去報的到。從此,家,便時常掛在嘴邊,觸動心弦。同學們開始相互打招呼都是,“你家在哪?”“我家在……”。我們來自全國各地,交流中不同鄉音濃濃地融合,錘煉成我們南腔北調、特色鮮明的普通話,畢竟我們已成年,鄉音是難改的。不像現在的孩子一上幼兒園就是標準的國普,幾乎很少聽他們說鄉音了。鄉音裏我們管出生地叫家鄉,父母在的那個地方叫家。打開行李,新的厚厚的被褥,新的應季換洗的衣服,厚的,薄的,還有我向往已久的套裝,羊毛衫。。。水杯、飯盒、勺子、筷子,媽媽能想到的。。。指甲剪都是新買的。姥姥說,我走後,媽媽流了半個多月的眼淚,見人就哭,誰勸也不行!街坊鄰居們笑她:這是多好的事呀!是大喜事呀!你們家飛出了金鳳凰。她哭的更兇了。第一年國慶節放假,家裏像過年一樣。大爺大娘還有堂姊妹們都來了。好廚藝的大爺親自上場,做了好多好吃的。返校的火車上,我的眼淚竟也如斷線的珠子止不住流了一路。家漸漸地遠去。。。。。。眼前是媽媽在村口瞭望的身影,白發在風中搖曳。畢業,上班,結婚,再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成了親戚,丈夫便成了貴客

記得剛結婚那一年,我要隨丈夫到婆家過年。婆婆很早就過世了,幾個大姑姐也都出嫁了,公公帶著兩個小叔子,想想就不願意去。可是,媽媽早早的就開始嘮叨:盡量多帶些年貨,應該帶的禮物想周全,作為大嫂要帶好頭,要多付出,要撐起這個家。。。。。。唉,一絲一毫也沒有讓我回家過年的意思,我說的菏澤農村冷啊,條件差啊,規矩多呀。。。。一句也沒聽進去,連嫂子都說,這是親娘倆嗎?結婚第二年春節,我即將臨產,年三十,丈夫一個人去送節禮,帶回來的比送的還多,蒸的、煮的、炸的、還有生的餡、活好的面,連鞭炮都帶來了。我責怪丈夫,這樣媽媽不會為難嗎?這都是嫂子硬讓我拿的。年初四,回娘家的日子,女兒提前出生了,電話打過去,媽媽率領全家從姥姥家直接奔到了孩子降生的醫院,尿布、小被褥,奶瓶。。。一應俱全。老家的規矩,出嫁的閨女沒出滿月是不能回娘家的,媽說,咱家的規矩是人少受罪,方便就好。一出院就直接把我們娘倆接回了娘家。爸爸看著女兒的小臉,笑地合不攏嘴,大筆一揮取名,文靜。這期間還上演了一幕,姥姥追著媽媽,快吃飯吧,吃了再管她們;媽媽端著飯碗,快喝了,一會兒涼了,小孩子哭會兒沒事;我才沒工夫管她,抱起女兒專註地餵奶。嫂子旁邊看的仔細,一代一代誰生的誰疼啊!

女兒五歲那年,公公也去世了,臨近過年,弟弟們就不停地打電話,說媽媽要我們回去過年。一放假,哥哥找了一輛車就來接我們了。那時候,兩個弟弟也陸續結了婚,有了孩子,連我們一家十五口,其樂融融。“貴客”還是陪爸爸喝茶聊天下象棋,大哥負責炸制上供用的鯉魚,家堂也必須是他去請的。媽媽指揮我們貼春聯,擺祭品,打掃衛生,布置客廳,做菜包餃子,洗澡,準備紅包,還有新衣服,大人的,孩子的,大家的,小家的,似乎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分工,都能找準自己的活,我在廚房打下手,包餃子只管擺。擺餃子可是我的專利,新年第一頓素餡餃子是最重要的,要轉圈擺,中間五個起圓,擺成花狀,放幾個小時甚至一天以上不能粘底。初一中午肉餡的就簡單的多,一排排橫著放不粘不沾底即可。嫂子一個人包,拿起皮,放上餡,兩手一捏又快又漂亮還好吃。兩個弟媳輪流搟皮,因為他倆還要間或的給媽媽打下手。 娘家的年是濃烈的,對於我們又是清閑的,吃完第一頓餃子,我們小家三口回到為我們收拾好的房間,敘談我們自己的年事,思緒飄飛到菏澤老家。他的侄子侄女們陸續打來電話,匯報一年的成績,紛紛討要壓歲錢。。。。。。我們可以悠閑地睡到吃午飯。 在娘家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過年得吃大塊肥肥的回鍋肉,這是菏澤老家的風俗,也是我們在娘家過年這幾天飯桌上的主菜,或早或晚,都會上的。 後來爸爸得了很重的腦溢血,經過三個月的治療,爸爸慢慢站了起來,在媽媽的攙扶下可以走出屋門,到院子裏了。媽媽找人把院中間的小花園用鋼管圍了一圈,高度參考康復中心的扶手,這樣每天爸爸和媽媽,在院子裏迎著朝陽,踏著夕陽,一圈一圈,還不緊不慢地拌著嘴,我說五圈了,我數著才三圈 。大孫子給買了收音機,下載了評書和戲曲,小院裏熱鬧起來。街坊鄰居們時不常的開始找爸爸下棋了。小孫子悄悄地把車復活,把炮當卒拱了幾步,兩個下棋的是看不見的,只要是爺爺贏了,便會滿屋的笑聲。。。。。。。女兒的作文《我的姥爺》,不僅在學校獲了獎,還被老師推薦到《萌芽》,發表了。 日子就這樣紅紅火火地過著。娘家成了我每周必回的依戀。 手機響了,傳來在北京上班的女兒的聲音,“媽,這周我們放假,你們不回老家吧”“ 不回了,你們回來吧!我們這就上街買菜去。”廚房裏的煙火氣是女兒溫馨的娘家。

今年過年,就在濟南,靜下心來,讀點無用的書,做些無用的事,讓生活添點文學色彩,等女兒隨時回家。

壹點號 錯綜群妙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