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堂弟穿皮衣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1977年9月,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之際,湖南省委組織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遺容的代表團,韶山的父老鄉親們紛紛報名參加,其中有一位八十歲的老人格外積極,最後他成功的跟著代表團去了北京,在毛主席紀念館見到了安睡在鮮花翠柏叢中的毛主席。

老人心中一陣恍惚,毛主席已經病逝一年了,他始終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但再不接受,在看到安睡著的毛主席的時候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那見了他總是微笑著的雙眼緊閉著,那見了他就說個不停的雙唇緊閉著,是了,他的主席三哥靜靜地躺在那裏,再也不肯坐起來和他推心置腹、談笑風生了。

想到這些,他的眼淚大顆大顆的落了下來,無聲的碰撞著地面,凸顯了這一刻的靜謐,而過去分明不是這樣的,過去他們每一次相見,都不可能是這樣的,主席三哥從來不會冷落了遜五老弟。

這位老人就是毛主席的堂弟毛澤嶸,他還記得,建國之後,他們見過五次,當然,如果不是毛主席有特別的要求,他們見面的次數可能更多。

毛澤嶸出生於1897年,比毛主席小四歲,在東茅塘毛氏兄弟中排名第五,因此小名是遜五。

1925年毛澤東、楊開慧帶著兩個兒子和毛澤民一起回韶山,在家鄉創辦農民夜校,通過教識字、教珠算等向農民灌輸革命道理,組織雪恥會和農民協會以開展農民運動,進行反帝愛國鬥爭。

在這個過程中,毛氏家族子弟紛紛響應毛澤東,投入到毛澤東領導的大革命運動中,毛澤嶸一直和堂兄毛澤東的關系不錯,自然也義無反顧的跟著毛澤東,曾任韶山特區第一鄉農民協會通訊員,負責站崗放哨和傳遞文件,為革命做了不少事。

而隨著農民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蔣介石將手中的屠刀對準了我黨、愛國人士和工農群眾,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大地,毛澤東等人決定開展武裝鬥爭,之後毛澤東去領導秋收起義。

而韶山的很多革命者被通緝,在組織的安排下,不得不到外地去開展工作或者躲避蔣介石的屠刀。

毛澤嶸也離開了家鄉,他改名毛冬青,逃往華容、沅江等地,因著與組織失去了聯系,只能過著打工的流浪生活。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毛澤嶸終於又回到了韶山,沒有再參加革命,而是在楊林租種了幾畝田地以養家糊口。

自從毛澤東自1927年離開家鄉之後因著革命的緣故再也沒有回到家鄉,和家鄉的聯系也少之又少,和家鄉的父老鄉親也很少能有見面的機會,除非是有人跟隨著參加革命,否則見面就是一種奢侈,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新中國建立前夕。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第四野戰軍南下途中經過湘潭,過韶山,就派人去打聽毛主席親屬的下落,他們通過劉亞雄提供的情況,找到了毛主席的堂弟毛澤連和毛澤覃烈士的嶽母周陳軒,分別進行了慰問,並讓毛澤連直接到湘鄉縣城第四野戰軍46軍138師的駐紮地。

毛澤連帶著兩個侄子就到了湘鄉縣城,見到了138師師長任昌輝,並受任昌輝的邀請到北京去看望毛主席,於是毛澤連帶著表兄李珂就乘著輪船到達了長沙,由湖南省委組織部派人送往武漢,等到開國大典一過就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車。

這是建國之後,毛主席第一次接見家鄉的親朋好友,由著毛澤連和李珂,將毛主席的情況和對家鄉的掛念帶回了韶山。

於是,韶山的父老鄉親緊隨其後,紛紛給毛主席寫信,或者要求去北京敘敘舊,或者請求毛主席給他們解決生活困難問題,更甚之希望毛主席給安排工作,總之,韶山的書信雪片般飛進了中南海。

而毛主席也通過毛澤連和李珂了解家鄉的父老鄉親,詢問親屬們的家庭情況,了解他們的生活。在兩人回鄉的時候,毛澤東又讓兩人帶回去了不少給親屬的禮物。

比如毛澤嶸,毛澤東在1949年11月28日在給毛澤嶸的信中說:“托毛、李帶上皮衣料一件,為弟禦寒之用。”

毛澤嶸怎麼也沒有想到,22年未見,毛主席居然還記得他這個堂弟,還不忘記給他捎回禮物,這份感情讓毛澤嶸感動,也讓毛澤嶸十分想要進京去見一見主席三哥,親自道聲謝,也敘敘舊。

但毛澤嶸的進京之路是很曲折的,原本他以為進京是需要毛主席邀請的,所以他一直在等著毛主席的邀請,他尋思毛主席既然記得給他捎回禮物,那一定是很快就會邀請他進京看一看的,畢竟不論是親疏還是感情,他和毛主席的關系都是很近的。

但毛澤嶸一連等了好幾年,1949年沒邀請他,1950年沒有邀請他,1951年也沒有邀請他,眼看著韶山毛氏家族的人很多都去過北京了,毛澤嶸實在是坐不住了,難道毛主席真的將他忘了,還是和他關系淡了?

想到這裏,他決定給毛主席寫信,但幾封信過去,仿佛是石沈大海,讓他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他並沒有放棄,他心裏有個聲音說:主席三哥不會忘記他的。

於是1952年的春天他再次給毛主席寫信,這一次,毛主席終於回信了,但信的內容讓毛澤嶸很難受,因為毛主席在信中說:“你今年不要來京,明年再講罷。”

這是拒絕了毛澤嶸進京的請求,毛澤嶸的心裏很難受,但也沒有強求,只不過因著家中困難,後來還是繼續給毛主席寫信,但毛主席並未回信,倒是在十月給堂兄毛宇居的信中這樣說:“另即二百萬元給澤榮助其家用。他有信來,我尚未復,請轉告他,不另寫信了。”

毛宇居是毛主席的堂兄,也是毛主席當年的一個私塾老師,建國之後是毛主席和韶山毛氏子弟溝通的橋梁,毛主席通過他給毛澤嶸回信和寄錢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了毛主席寄回來的200元(1955年以前,一百萬元相當於後來的一百元),毛澤嶸家中的生活有了稍微的改善,但他還是想著去看望毛主席,和毛主席敘敘舊,說說家中的困難,也反應一些鄉情。

於是1953年的春天,毛澤嶸再次給毛主席寫信,還托人給毛主席帶去了一些家鄉的特產。只不過這一次,毛主席再次拒絕毛澤嶸進京,他在回信中是這樣說的:

“因為你眼睛有病,路上行動恐怕不方便罷,似乎不必來京看我,你有困難,可以相告,替你設法解決。”

這雖然是一封拒絕毛澤嶸進京的信,但字裏行間都是毛主席對毛澤嶸的關心,而且毛主席拒絕毛澤嶸進京的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毛澤嶸的眼睛有病,出遠門很不方便,所以建議毛澤嶸不必來京,至於家中的困難,完全可以通過寫信告知,毛主席都會設法幫忙解決。

這樣的安排對眼睛有病的毛澤嶸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只不過毛澤嶸未必不懂,因為從感情來說,他心裏還是很難受的,一再被拒絕,他也忍不住想:主席三哥是不是和他的關系淡了,不願意見他?

結果,就在他覺得自己進京無望的時候,他突然又接到了毛主席讓他進京的消息,原來,這一年10月份的時候,因著毛主席母親文七妹那邊的親戚要進京,毛主席就想到了數次要求進京的毛澤嶸,遂讓文家兄弟同毛澤嶸一起進京,他在給文家兄弟的信中說:

“他沒有出過門,請你幫忙他,他的路費亦由自備,由我補發。你們來時如可以不找省委統戰部則不找,如無路費,可以持此信找統戰部同誌幫忙。路上冷,每人要帶一條薄棉被。不要帶任何禮物,至囑。其他的人不要來。”

從這封信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毛主席為什麼之前拒絕讓毛澤嶸進京,就是因為他眼睛有病,沒有人陪同的話,出門很不方便,所以毛主席不放心他進京,現在借著文家兄弟進京這個機會,就陪著毛澤嶸一起進京,也好在進京的途中對他加以照顧。

同時毛主席還對他們進京的路費做了安排,可以自己先出或者在長沙找統戰部的同誌幫忙,到時候毛主席再補發,而且最好能自己來,不要麻煩統戰部的同誌護送,這就是盡量不要麻煩政府。

同時,當時已經是秋天,毛主席考慮到氣溫降低,讓他們帶著薄棉被防止路上會冷,等等。安排得如此細致,想得如此周到,也就毛主席能做到了。

有了毛主席的邀請,毛澤嶸終於在1953年的11月份進京了,他心中的激動可想而知,已經26年不見,滄海已經變桑田,堂兄已經成為國家主席,而他只是一個在鄉間耕作的普通農民。這樣的兩個人,再相見,要說些什麼呢?

他想了一路,也糾結了一路,結果和毛主席一見面,一個叫“主席三哥”,一個叫“遜五老弟”,那種親切感是那樣的熟悉,一如二十多年前,並沒有因為毛主席成了國家主席而改變,這讓毛澤嶸不再緊張。

毛主席笑著詢問了毛澤嶸的家庭情況,又說到了兩人祖上的淵源,當提到毛主席的祖父毛翼臣時,毛澤嶸說當年國民黨到韶山要掘毛主席家的祖墳,鄉親們對毛翼臣的墳墓進行了保護。

他們將毛翼臣的墓碑取出來用土埋好,再將墳塋也用土覆蓋好,然後插上了一個標誌用以辨認,就這樣保存了下來,一直沒有動過。現在新中國成立了,毛澤嶸就建議將墳墓進行修復,也再修上一條路,方便人們去參觀。

但毛主席拒絕了這個建議,在他看來,無需那些形式,也不用搞什麼特殊,按原來的樣子來就行,有了毛主席的話,毛翼臣的墳墓在毛主席生前一直保持原樣,一直到1986年政府才對其進行了修復。

毛澤嶸怎麼也沒有想到,堂兄做了主席之後,卻並沒有搞什麼特殊,不僅如此,他還發現主席的生活實在是樸素,這種樸素體現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穿的是褪了色的粗布衣,打了補丁的衣服;住的是陳設簡單的房間;吃的是粗茶淡飯等等。

這讓毛澤嶸很不解,也很心疼,他對毛主席說:“三哥,你當了主席,時時要考慮國家大事,要保重身體,生活要過得好一點。”

毛主席不以為意地說:“我的身體不是很好嗎?我們國家底子薄,人民的生活很不富裕,我們當幹部的是人民的公仆,要時刻為人民著想,不能貪圖安逸和享受呀。”

這就是我們的毛主席,他想的從來不是自己的享受,而是讓億萬人民生活能夠幸福,這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

隨後兩人又聊到了毛澤嶸的身體情況,毛主席告訴他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眼睛,如何愛護身體,在工作中做到勞逸結合等。

兩人在愉快的氛圍中聊了很多,隨後毛澤嶸又在北京住了一段時間,他走的時候,毛主席特意給他準備了禮物:一件青藍色呢子大衣、一套被窩蚊帳、一口皮箱,以及300元錢。

這些都是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費為毛澤嶸準備的,是他對毛澤嶸這個堂弟的幫助,幾乎每一個進京看望毛主席的親朋、好友、老師、同事,在離開的時候都會得到毛主席用自己稿費準備的禮物。

這是毛澤嶸第一次進京看望毛主席,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旅程,到了第二年即1954年,毛澤嶸再次進京,這一次毛澤嶸是帶著養子毛會華一起進京的,至於進京的原因有三:一是敘舊;二是陳述鄉情;三是想為毛會華找個工作。

前兩個原因進京,毛主席是很歡迎的,但這第三個顯然並不是毛主席願意看到的,他對毛澤嶸說:“這個事情不大好辦,我是國家主席,不能隨便給人介紹工作,更不能只考慮自己的親屬、故舊、同事的利益。”

這是毛主席的原則,不能因為他是國家主席,就造成一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局面,這不是他想看的,作為國家主席,他是為廣大人民謀福祉的,而不是單單為自己的親朋好友。

但對於這樣的毛主席,毛澤嶸心裏是不好受的,他以為就憑他和毛主席的關系,這件事實在是算不上什麼大事的,但沒想到毛主席就這樣拒絕了。

毛主席也看出毛澤嶸不太高興,所以吃完飯之後特意和毛澤嶸出去散步,在散步的時候,毛主席再次將這件事好好說與毛澤嶸聽:

“澤嶸,你有困難不要來找我,要靠當地政府解決,你的困難要根據實際情況,政府能解決就解決,不能解決就不要扮蠻。你是我的親屬,我必須嚴格要求,不會只為你們考慮,至於你的兒子要參加工作,想法是好的,但要靠他自己努力,不能要求政府照顧。”

聽了毛主席的話,毛會華暗暗下定決心,回去之後好好努力,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參加了革命工作,先後在嶽陽的農場、銀行、教育等部門工作,按照毛主席的叮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毛主席向來就是這樣,他對親屬的要求很高,希望他們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工作,而不是靠他靠政府,至於生活中的困難,他會用自己的稿費給予一定的救濟,但更多的是希望他們自己去找當地的政府,當地政府有責任為有困難的百姓解決困難。

盡管毛主席沒有解決毛會華的工作問題,但卻給了毛會華300元作為見面禮,在他們離開的時候,也為他們準備了禮物,而且這一年冬天,毛主席再次給毛澤嶸寄去了200元以助日用。

這是毛澤嶸第二次進京,第二年也就是1955年夏天,他又一次進京看望毛主席,並陳述鄉情,回來之後,62歲的毛澤嶸投入到農業生產勞動中去,為生產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後來因著一些事情,他好幾年沒再進京,但依舊給毛主席寫信,將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家鄉的情況都告知毛主席。

時間很快到了1959年的夏天,毛主席回到了韶山,在家鄉宴請一些父老鄉親,因為毛澤嶸在楊林鄉,距離韶山衝比較遠,而毛主席在家鄉待的時間又很短,因此並沒有邀請他。

當他知道毛主席回鄉之後,就趕到了韶山衝,但毛主席已經離開了,這讓他心裏很不是滋味,也讓他起了再次進京看望毛主席的心思。到了1962年冬天,他終於再次進京看望毛主席。

這一次進京,毛澤嶸是專門來訴說自己的困難的,所以當他進京卻得知毛主席很忙,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見面後,毛澤嶸著急的數次打聽和催促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

毛主席不得不抽出時間來見了毛澤嶸一面,這次見面極為短暫,毛主席只是告訴毛澤嶸:“我現在工作忙,沒有時間陪你,你還是到賓館住一段時間,等我稍微得閑,請你來吃餐便飯,我們再好好談談吧。”

說完這些話,毛主席就離開了,毛澤嶸只得回到賓館繼續等待。在等了數天之後,他終於等來了見面的機會,這一天是星期天,毛主席派秘書將毛澤嶸接到中南海的家中。

等毛澤嶸到了後才發現,毛主席的兩個女兒以及侄子都在,毛主席先是為他們做了介紹,然後請毛澤嶸在家裏吃飯,餐桌上的飯菜很簡單:炒豆腐、辣椒、茄子、空心菜等,沒有肉。

毛澤嶸看到這些,心中還有些不快,他以為毛主席請他吃飯,怎麼也有幾樣好吃的,但他哪裏知道,全國上下都處在困難期,毛主席更是節儉,能省的就省,甚至他還帶頭不吃肉,這並非是對毛澤嶸的不尊重,而是毛主席自己也在身體力行著這樣的生活。

他們邊吃邊談,毛主席直接對毛澤嶸說:“澤嶸,你年紀大了,到外面走不方便,我的工作忙,今後一般情況,你不要來京。”

毛主席確實很忙,因此在接見鄉親這件事上,除非他們真的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或者鄉情要陳述,要不就沒必要接見,尤其是已經進京過好幾次的,就更沒有必要進京了。

毛澤嶸趕緊說:“主席,我家有困難,家底子窮,老伴有病,我的眼睛不大好,身邊無兒無女,只有兩個孫子,年齡還小。”

毛澤嶸的家庭情況,毛主席不是不知道,畢竟毛澤嶸已經進京第四次了,每次都會提到,而毛主席也用自己的稿費給予了必要的接濟,再進一步的,毛主席也讓毛澤嶸找當地政府解決了。

單個百姓家中生活困難,這樣的事情確實不應該找主席,而應該找當地政府反映情況,看看政府會怎麼解決,說到底,毛主席只能給予一定的物質幫助,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是當地政府要做的事。

所以毛主席再次對毛澤嶸說:

“澤嶸,你有困難,我同情,但我是黨的主席,要為大多數人謀福利,不能只考慮你一個人的利益,我以前跟你講過,你有困難要靠當地政府解決。現在大家都同甘共苦,全黨上下一樣,全國人民一樣,你也不能例外,當地人民過得去,你也過得去,就不要去找政府了,你是我的親屬,不能搞特殊化,不能高人一等,今後你來北京要經過我的批準。”

聽到毛主席這樣說,毛澤嶸很羞愧,他也終於知道自己確實在為難毛主席了。

因為家中困難,他舍近求遠,不想辦法參加勞動搞好生產改善生活,不找當地政府解決,卻非要跑到北京去找毛主席解決,其實就是想要搞特殊,而這並不是毛主席想要看到的,也是違背他的原則的。

毛澤嶸終於明白了這件事,在北京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回了鄉,他走的時候,毛主席又給他準備了禮物:一件羊皮大衣、一些糖果,還有200元。並且毛主席還給楊林公社寫了一份信,叮囑當地政府:今後毛澤嶸來京要經過他的許可。

回去之後的毛澤嶸確實想開了很多,也找了政府,政府根據他家的具體情況,每月給他發放20元困難補助,後來又增加到30元,這筆錢稍微改善了毛澤嶸一家的生活,再加上他勤勤懇懇參加勞動,家境好了不少。

他也不再給毛主席寫信訴說困難,但還是會給毛主席寫信訴鄉情,這倒是毛主席樂意見到的。

後來毛澤嶸還曾幾次想要進京去看望毛主席,但因為楊林公社得了毛主席的叮囑,沒有毛主席的許可,毛澤嶸是不能進京的,所以他好幾次都沒有去成北京,這讓他心裏很不舒服。

尤其是七十年代之後,毛主席明顯的衰老了,眼角眉梢都爬上了皺紋,各種老年病也都找上門來。

1971年春天,一場感冒讓毛主席患上了大葉性肺炎,隨後各種病折磨著這位新中國的締造者,1972年,人們開始發現毛主席不再像過去一樣精神奕奕,紅光滿面。

遠在楊林的毛澤嶸雖然沒有機會見到毛主席本人,但他知道毛主席比他大四歲,他自己都已經是75歲高齡的人了,身體每況愈下,既老且病,而毛主席已經79歲,縱然毛主席身體一直很好,但年齡擺在那裏。

因此毛澤嶸知道:他們兄弟倆能見面的機會很好了,如果再不進京,可能就沒有機會見面了。

所以他找到楊林公社,再三懇求工作人員,他要進京見見毛主席。楊林公社的工作人員經過討論,最終決定和毛主席進行溝通,傳達了毛澤嶸進京的意願,在毛主席的許可下,毛澤嶸被允許進京。

當毛澤嶸見到毛主席之後,發現十年未見,他們都老了很多,頭發花白,臉色蒼白,都不再是年輕時候的模樣,這讓兩人唏噓不已。

不過毛主席當時的精神很好,還拉著毛澤嶸的手,說一些國內的形勢,因為顧念毛主席的身體,這次會面的時間很短。

誰也沒有想到,這是兩人的最後一次見面,明明毛主席“要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的話還言猶在耳,轉眼間,毛主席就安靜地躺在了鮮花翠柏叢中。

這讓毛澤嶸很難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實際上不只是毛澤嶸,全中國人民,甚至世界各地的很多人民,都接受不了毛主席病逝這個事實,然而再不接受,這也是事實:1976年9月9日淩晨十分,毛主席病逝了。

毛主席病逝之後,毛澤嶸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他當時並沒有進京,而是在毛主席病逝一周年之際,跟著湖南省瞻仰毛主席遺容代表團到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遺容。

毛澤嶸怎麼也沒有想到,再次相見會是這樣的一種境況,毛主席再也沒法親切的叫他“遜五老弟”和“澤嶸”。他的“主席三哥”不在了,但分明又一直在他的心裏。

後來毛主席的女兒李敏和女婿孔令華到韶山去看望毛澤嶸與毛澤連,毛澤嶸才知道,當初毛主席在一次從昏迷中醒過來之後,曾對前來探望他的女兒李敏說:“我快不行了,有件事得請你們做了,家鄉還有兩個叔叔,連飯都吃不飽,你們要經常回去看看。”

聽到這個,毛澤嶸淚流滿面,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主席三哥會這樣記掛著他。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他對毛主席是有過怨言的,在毛主席不肯給他的兒子找工作的時候,在毛主席不讓他進京的時候,在毛主席沒有在根本上解決他的困難的時候,在毛主席要求他進京必須經過毛主席的許可的時候,他是有怨言的。

然而他又不能有怨言,因為那就是毛主席的原則,他並不是針對毛澤嶸一個人,而是對所有的親屬、朋友和老師、同事等都是一樣的:

盡他所能給予他們幫助,用自己的稿費接濟他們,但同時又不會慣著他們,而是嚴格要求他們,不搞特殊,不為他們安排工作,該不讓他們進京的時候就不讓他們進京。

這是毛主席重感情的表現,同時也是毛主席堅持原則的表現,這正是毛主席之所以偉大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