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夢到買沙發墊周公解夢的信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都市快報訊 為人父母,常擔心自家小孩沈迷網絡。然而,現在情況卻出現了反轉,不少年輕人開始為自己的網癮父母犯了愁。

安徽合肥的孫先生在杭州某互聯網公司上班,為了讓沈迷看情感主播直播上癮的老媽早日“回頭是岸”,最近他在網上發帖,公開懸賞1萬元征集線索,就為了讓老媽早日看清這些打著情感調節幌子賣貨的主播套路。

在網上搜索“網癮爸媽”“情感主播”“養生專家”等關鍵詞,像孫先生一樣,不少年輕人都在吐槽家裏的爸媽或者長輩沈迷網絡無法自拔。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的流行,一群擁有上百萬粉絲的“情感主播”“養生專家”,以“調解情感糾紛”或宣傳養生之道的名義,講述各種雷人離奇的故事繼而賣貨,花式“收割”老年粉絲的錢包。

快報記者在眾多直播平臺、貼吧潛伏半個月,發現這些在直播間、短視頻裏頻繁露臉的情感主播、養生專家,很多都是由短視頻公司孵化包裝出來的。直播的目的都是賣貨給老年粉絲,形成了一條針對老年粉絲的從演員包裝到視頻直播,再到賣貨收割的產業鏈,而其售賣的大多是誇大宣傳甚至涉嫌造假的暴利產品。

為“奶奶”伸張正義的情感主播

轉頭在直播間賣起了珠寶

“我媽沈迷直播平臺上的情感主播有幾個月時間了。”孫先生說,他媽媽今年63歲,原來在合肥老家的時候,他很少看到老媽玩手機。去年年末,為了更好地照顧都在互聯網公司上班的兒子兒媳,孫媽媽告別了留在老家的老伴兒,來到了杭州。

來杭州沒到兩個月,他發現老媽不論是吃飯還是洗衣服,都在一旁放著手機,裏面放著各種情感主播幫人調解情感糾紛的聲音。

孫先生和老媽一起看過幾場直播,發現這些打著情感調解名義的主播,直播間調解的內容不外乎這些——替兒子兒媳不孝的老人做主,幫丈夫出軌的老婆打小三。

“基本都是各種涉及家庭倫理的劇情,現在直播間的劇情比幾個月前更燒腦,還有主播現場幫咨詢者鑒定真假老公的,感覺國家一級編劇都編不出來。”他吐槽。

在主流的直播平臺上,搜索“情感主播”並進入直播間,記者發現,像孫媽媽一樣,觀看這類直播的老年人不在少數,評論的ID很多都是以“××一家人”“開心每一天××”“××奶奶”等形式命名,很有時代特色。

記者隨機進入了某情感主播的直播間,看到操著濃重西北口音的男主播,正為兩位有東北口音的祖孫倆“主持公道”。在男主播隨後給新進入直播間的粉絲講解下,記者才逐漸厘清了大致“劇情”。

原來,向主播求助的這對祖孫並沒有血緣關系,今年20歲、從小輟學的小孫女是奶奶的二兒子抱養過來給她的。因為二兒子不孝,並霸占了奶奶大兒子一家的珠寶店,被二兒子趕出家門的兩人,要在主播和親友團的“伸張正義”下,奪回家產。

在近1個小時的劇情鋪墊下,和親友團一起氣勢洶洶趕到奶奶二兒子珠寶店的主播,卻帶起了貨。

“奶奶”的大兒媳和小孫女也變身模特,把珠寶店的玉石吊墜、瑪瑙手鐲戴在胸前、手上,為直播間的“家人們”全方位地展示購物車上的商品。

“主播正能量,666!”“主播為奶奶一家主持公道,我們應該支持,沒付錢的踢出去!”……隨著男主播在鏡頭前展示標價188元的玉石吊墜鑒定證書,記者看到,直播間的商品銷售量一下子達到了101件。

視頻裏的情感主播、“養生專家” 都是由公司批量孵化出來的

作為互聯網從業者,孫先生能明顯看穿這些情感主播的套路,“就像你看到的,直播的劇情快進入高潮或尾聲時,主播肯定會號召直播間的粉絲買貨。”

孫先生曾向老媽認真分析過這些情感主播的帶貨伎倆。

“和她講這些主播直播時都有劇本,她還反問我,那為什麼主播直播間每天都有三四撥人過來做情感咨詢,她根本不相信那些連麥的人也是假的。”

其實,孫先生所了解的情感主播做直播時有劇本,已經成了這個行業從業人員彼此間心照不宣的秘密。像上面記者看到的主播幫咨詢者“伸張正義”的直播劇情,僅僅是這個行業內每天上演的無數個劇本中的一個。

圍繞著情感主播,從2019年開始,國內就已形成了一條包括孵化主播賬號、編寫情感直播劇本、雇用直播間麥手(即托兒)在內的完整閉合產業鏈。

在活躍著上百名會員的某情感主播貼吧,記者發現,從2019年9月至今,會員們發布的600多篇帖子,內容多是圍繞著招主播、招麥手、招編劇寫手展開,還有一些帖子是由廠家發布,主要是為了尋找情感主播幫忙帶貨。

記者以新手的身份,加上了貼吧裏一名號稱可以孵化情感主播的“運營專家”微信。“專家”介紹,他在廣東佛山註冊了一家短視頻公司,2年時間,已成功孵化了48名情感主播。“我可以向你分享情感主播快速成長變現的技巧和方法。”

不過,想獲得這套完整的技巧和方法,學費不低,兩個月的培訓服務費用是6999元,而去年同期的學費還是5999元。

“我孵化過的一個情感主播,剛開始直播間在線觀看人數只有30多個。經過兩個月學習,現在單場直播人氣已經有3000多人了,粉絲數達到了80萬。”

“專家”說,他曾在MCN機構工作半年,2019年辭職,正式孵化情感主播。“可以這麼說,現在活躍在直播平臺上的這些情感主播,大多是像我所在的這種短視頻公司孵化出來的。這些主播80%以上的粉絲,都是有黏性的老年粉絲。”

可以被批量孵化復制、花式收割老年粉絲的,不僅僅是情感主播。來自嘉興的喬小姐發現,她今年68歲的奶奶,就對短視頻上一些穿著白大褂的“養生專家”說的話、帶的貨,深信不疑。

“這些‘養生專家’很喜歡發一些健康養生的小偏方短視頻,什麼‘白開水加一物,根治幽門螺旋桿菌’‘花椒用得好,生活沒煩惱’‘十幾年的痔瘡,按壓幾個穴位,馬上就好了’等。”喬小姐的奶奶特別信,總是忍不住“對號入座”後買“養生專家”推薦的各種泡腳粉、祛濕丸。

如果經常刷短視頻,你會發現,很多專家說的這些小偏方順口溜,字句都分毫不差。

“如果你想開一個養生中醫的號,我們這裏有全套課程提供,價格是6800元。”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對接了一個來自天津、號稱可以孵化養生號的短視頻公司老總,他介紹,目前其公司已經策劃運營指導了近500個養生短視頻賬號。

情感直播視頻劇本明碼標價

演員一場下來能賺幾百元

動輒6000多元的學費,這些短視頻公司具體是怎麼孵化、包裝“養生專家”、情感主播,並讓老年粉絲深信不疑呢?

天津的這家短視頻公司老總說,公司有一套專門的孵化賬號、漲粉的策略。即使沒有專業醫學背景的人,穿上白大褂,同樣可以當“養生專家”。

“不會拍攝沒關系,我們有專門的拍攝團隊。短視頻裏的養生小妙招、小偏方文案,我們也有專業的寫手幫你寫。”

對於像喬奶奶一樣愛刷短視頻的老年人來說,這些由沒有專業醫學背景的寫手寫的養生小妙招,切中了他們對健康的密切關註。當他們覺得這些小偏方短視頻有用時,就會把對“養生專家”的認可化為點擊量、點贊,助推了這些賬號流量的提升。

和孵化“養生專家”賬號的邏輯類似,想要吸引目標的老年粉絲,情感主播背後的短視頻公司同樣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論”。

佛山的這家短視頻公司“運營專家”介紹,一個從零起步、目標是做到擁有數十萬或百萬粉絲的情感主播,吸引老年粉絲的利器,就是劇情。

“年輕人白天要上班,誰有閑工夫看主播在直播間打小三,還不都是在家沒事做、精神空虛的老年人愛看。”因此,情感主播一般都會選擇上午9:00、下午6:30這兩個時間開播,一場直播會持續2個多小時。

根據直播場景的不同,情感主播的直播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線上,即主播在室內的直播間做直播;線下,即主播在戶外做情景類直播。

“專家”說,兩種場景下的劇本價格差異較大。線上直播的單個劇本價格是88元,如果是系列劇情,行業內的均價是一集160元;主播做線下情感直播時,因為涉及的戶外環境、出鏡人員比較復雜,劇本價格也更貴,“一本的價格是3600元,足夠主播在線下連續播3-4天。”

“姐夫出軌小姨子,姐姐找情感主播主持公道”“壞兒媳慫恿兒子虐待母親,老母親向情感主播哭訴”“心地善良的女企業家資助女大學生,大學生畢業後竟然和她丈夫搞在了一起,女企業家要找情感主播‘弘揚正道的光’”……在這些劇情裏,作為正能量化身的情感主播,最後一定要圓滿解決咨詢者的情感問題。“所以,現在公司以及主播們對劇本的行文‘質量’要求很嚴格,除了結局必須是正能量反轉,讓在線一直看的老年人能長舒一口氣外,劇本在演繹中,最好還要表現出苦情大愛,展現妻子、母親為家庭無私奉獻的風采,凸顯女性的偉大。”

有“好”的劇本還遠遠不夠,“有演技的麥手才能配合主播,把劇情更好地演繹出來。”

“專家”所說的“麥手”,即演員,也就是專門在各大直播平臺連麥情感主播,或在線下直播中出鏡,一起配合主播講情感故事的人。

他介紹,單麥,即一場直播只有一個麥手和主播進行情感連線(只出聲音,不出鏡),持續40-50分鐘,麥手能賺25元。此外,根據劇本情節復雜與否,一場直播,主播可以請兩個麥手(雙麥)或4個麥手連麥;線下直播,麥手需要出鏡,價格也會更貴,根據演技精湛程度,每場價格在100元-200元,表現特別好的麥手一場可以賺近300元。

“現在國內的麥手人數至少有60萬,如果不間斷每天都直播兩到三場,月入過萬也不是夢。” “專家”說。

“不過現在老年粉絲也不是那麼好忽悠了。”“專家”抱怨,很多為了賺錢趕場子的麥手,經常在各個情感主播們的直播間出聲、露臉,容易被粉絲們認出來。因此,公司除了在全網長期發布招聘新麥手的信息外,還會通過電腦軟件提前錄制連麥的聲音,和直播間的情感主播“對戲”。

情感直播、養生短視頻背後

都會帶上一個賣貨鏈接

短視頻公司、MCN機構大費周章孵化、包裝短視頻、直播間裏的“養生專家”、情感主播,當然不只是為其賬號漲粉這一簡單目的。帶貨,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

以短視頻上的“養生專家”帶貨為例,一位來自山西太原的某三甲中醫院的男醫生,就曾發布過揭秘短視頻:“這些養生號做起來後,就會用恐嚇式的說法來忽悠老年粉絲買產品。什麼經常口苦、口幹是因為你的肝臟在求救,大便黏膩是腸癌病變的前兆。”

本身就對健康關註的老年人,會對這些穿著白大褂的“專家”說的話深信不疑,“感覺自己有這些癥狀後,就會毫不猶豫地下單買‘專家’推薦的祛濕、清腸的產品。”男醫生說,曾有MCN機構聯系過他,“只要賣出去一單,就能提成80%。”

喬小姐說,她奶奶曾在某關註的“養生專家”那裏買過兩盒治療頸肩疼痛的艾灸發熱貼,“價格是98元,收到貨後,我特意去淘寶比對了一下價格,一盒還不到40塊錢。”

和“養生專家”主要賣養生、保健類產品不同,情感主播帶的貨主要以各種食品、日用品、化妝品為主,單價基本是9.9元到上百元不等。

不過,這些貨品的質量卻不太讓買單的老年粉絲滿意。

孫媽媽就曾在關註的某情感主播的直播間買過一串金項鏈,原本標價8000元的項鏈,最後成交價是100多元。

“主播還說這是他給家人們從商家那裏爭取的福利。”項鏈到手後,孫先生拿吸鐵石竟然吸住了這串“金項鏈”。

喬小姐的奶奶從去年年末沈迷看情感主播直播,至今買過護膚品、洗滌用品、食品、調料、老花鏡、沙發墊在內的各類產品。“都是雜牌子,還有一些是仿冒的大品牌。”

喬奶奶收到貨後,喬小姐曾認真看過這些產品的配料表。比如,售價6瓶9.9元、號稱添加了益生菌對老年人腸道好的牛奶,配料表上寫的是水、添加劑;一罐99元的駝奶粉,主要配料是麥乳精。

“我做情感主播的目的,就是為了賣自己廠裏生產的駝奶粉。”通過佛山的這個“專家”引薦,記者以想入行的新手身份,向一位曾在“專家”公司學習、來自河北的男情感主播咨詢。

對於自己直播間銷售給粉絲們的產品,男主播透露了底價,“我賣的駱奶粉是99元一罐,一罐至少能賺50元。”

男主播說,因為工廠生產的駝奶粉品牌不知名,如果在正常渠道,比如找專門的帶貨主播,很難賣出去。“其實我的產品質量沒什麼問題,很多老年粉絲還會一直回購。”

他介紹,一般情感主播的賬號前期都以做人氣為主,一般會持續2-3個月,這個時候不帶貨,只買劇本、雇麥手,先把直播間的流量做起來。“這個階段的投入差不多有兩三萬塊錢。”

當賬號的粉絲積累到一定程度,比如一場直播有5000人的穩定觀看量後,主播就可以帶貨了,銷售額能達到6000元-7000元;如果有1萬人觀看,銷售額會有2萬元-3萬元。

“可能這場直播帶貨,收到貨的老人不滿意產品質量把你取關了,但是前赴後繼還是會有人繼續聽你‘講故事’。”男主播說。

情感空虛、內心孤獨

喜歡“心理按摩”的老年人

讓喬小姐不理解的是,如果說十多年前老年人在線下被人忽悠買各種保健品、智能床墊,還讓她可以接受的話,如今,令她想不通的是,為什麼年輕人一眼就能識破的騙局,老年人還是會“前赴後繼”地上當受騙呢?

“數字化現在已經全面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了。”在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馬旗戟看來,隨著老年人群體的觸網從一開始的單一影視接觸,逐步轉向了消費接觸,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情感主播、“養生專家”提供了欺騙的線上溫床。

行研機構發布的《銀發人群洞察報告》顯示,老年人平均每天至少有4小時在使用互聯網,有關數據在未來仍將呈上升趨勢。除了觸網時間變長,老年人也越來越熱衷在線上購買產品。

比如,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有24%的老年人通過線上渠道購買保健品,而通過直銷和商場超市購買到保健品的老年人均占8%。

“老年人的線上消費市場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市場中針對老年人群體的合理優質供給還是不夠。”馬旗戟認為,很多線上的供給方,面向的主要消費群體還是以年輕人、中年人為主,這也在一方面導致了情感主播、“養生專家”對老年群體的集體“圍獵”。

馬旗戟說,不管是“養生專家”還是情感主播,他們做短視頻、直播時所用的劇本,不管劇情如何,都很能戳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老年人在這樣的‘心理按摩’下,不自覺地就會把錢掏出來了。有些情感主播、‘養生專家’賣的貨,也不一定都是假的,只不過他們更能揣摩老年人的心理。”

那麼,這些沈迷情感主播、“養生專家”的老年人,都有哪些共同畫像?

“情感空虛、內心孤獨,是這些老年人的普遍特征。” 國家二級咨詢師、高級婚姻家庭咨詢師、壹心理咨詢師高階訓練營督導師董婭婷說,很多來她這裏做心理咨詢的老年人,都是被子女帶過來的。“有些子女和我抱怨,自己爸媽也不是完全沒文化,為什麼對網上的情感主播、‘養生專家’一點沒有辨別能力呢?”

對此,董婭婷舉了一個直觀的例子,“比如60多歲還在工作的清潔工大爺、大媽,被騙的概率一定特別低。” 在她看來,很多沈迷情感主播、“養生專家”的老年人,和社會接觸的程度很低,很多是家庭主婦,或者是退休後不適應退休生活的普通職員。

情感直播戳中的,正是老年人情感空虛的軟肋。復旦大學一項調查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1/4感到內心孤獨,其中女性格外嚴重。

“他們的子女普遍都很忙,和他們的交流很少。可能子女覺得給老人的生活費很高,但是老人會覺得,自己就是一臺幫子女帶孩子、做家務的‘機器’。”

而在情感主播那裏,老年人不被子女認真傾聽、理解的情感訴求,有了宣泄的渠道。

除了情感主播通過設計各種劇情為老年人提供情緒價值、“心理按摩”外,短視頻上的“養生專家”則切中了老年人對死亡有焦慮的心理。

現在,各大平臺均有算法輔助分發信息,一旦閱讀、訂閱或顯示出對此類信息有興趣,類似信息會接踵而至。而老年人長期身處這種被孵化出來的“養生專家”建造的“信息繭房”,個人生活會漸漸定式化,自然會逐漸失去接觸不同領域信息的機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