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報表沒有報上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走進三江新區汽車產業園(一期)凱翼智慧工廠,一棟棟整齊劃一、節能環保的廠房建成投產。“我們真切感受到了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得到了政策快速落地的實惠。”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吳瑤向駐市國資委紀檢監察組實地督導人員介紹道。據了解,在相關紀檢監察組織的監督和推動下,這個占地近千畝的現代化產業園,得以快速投入使用,推動第一款宜賓造新車“炫界”於2020年6月順利上市。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全市紀檢監察幹部衝鋒在前,全力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各級紀檢監察組織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監督,在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督查的同時,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為社會經濟復蘇復位保駕護航。

2月21日,南溪區紀委監委對企業復工專班行跟班督查,助力企業快速復工復產。(楊秋 攝)

著力“六穩”“六保”,防止政策措施“空轉”

“六穩”“六保”工作開展到哪裏,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裏。針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接續不暢、服務業復蘇較慢等問題,市紀委監委以減稅降費、支持實體經濟、幫扶中小企業等為重點,認真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出臺、細化落實減稅降費、穩崗就業、幫扶中小企業等政策措施60余項。

6月24日,翠屏區紀檢監察幹部走訪企業,了解復工復查需求,為“六穩”“六保”提供紀律保障。(陳玉國 攝)

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綜合運用現場檢查、實地督導、工作約談、電話提醒等方式,加強對“國家20條”“省13條”和《全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克時艱20條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防止政策措施“空轉”。

宜賓經濟增長中的紀委角色

2020年,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802.12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4.55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1349.3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1108.27億元,增長3.9%。

疫情期間,宜賓地區生產總值實現逆勢增長,離不開當地建設者的奮鬥,也得益於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能職責,勇於擔當,督促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為了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一線,市紀委監委提出進一步細化統籌監督指導、精簡文件簡報、規範數據統計等具體建議,後進一步提出“兩嚴格一精準”,即:嚴格歸口管理,精簡文件報表;嚴格報備審核,規範監督檢查;精準監督執紀,壓實防控責任,堅決糾治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

此外,市紀委監委深入貫徹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十八條措施,緊盯提高行政審批及政務服務效能,聚焦發展環境不優、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賬款等七大方面28個具體問題,督促各責任單位主動認領、認真整改、逐一銷號,推動整治營商環境“短板”;紮實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監督11批次,督促全市各級政府及所屬部門、國有企業清理拖欠賬款9799.67萬元,切實與各類市場主體攻克難關,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聚焦民生民本,推動民生保障落地落實

“受惠於宜賓市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八條政策措施,今年疫情期間,為幫助我們渡過難關,江安縣政府給我發了2萬元的‘創新創業標兵’獎金,還給我的公司發放了8萬元的人才培訓補助。”江安縣慶慧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小兵一邊在農特產商城裏招呼顧客,一邊笑著對記者說。

市紀委監委堅守“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把保障群眾就業作為政治監督的重要內容,督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臺《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8條政策措施》等系列“保就業”政策文件,實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困難企業職工在崗培訓補貼等政策期限延長,分類施策“四個一批”,推動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

在保障政策落實督查過程中,及時收集企業和人員反映的優惠政策不清楚、技能培訓少等各類問題,迅速行動,“點對點”交辦,督促制定解決方案和整改措施,為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

精準監督跟進監督,穩保民生之本

“我現在在城北新區找到一份工作,工資收入每月都有3000元,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了,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敘州區柏溪街道集體村3組脫貧戶羅成秀說。

“六穩”,就業為首。“六保”,首要是保居民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老百姓的“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

市紀委監委把嚴格執行《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作為監督檢查重點,推動分行業分階段全域通過社保卡發放農民工工資,促進從源頭上根治欠薪頑疾。

敘州區紀委監委督查組到區人社局督查就業政策資金落實情況。(王歆 攝)

此外,緊盯困難群眾民生保障,督促市民政局等九部門印發了《關於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通過實行對象分類保障、完善單人入保政策、規範低保漸退制度、關註城鎮困難群眾、加大臨時救助力度等舉措,切實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保障基本民生,推動社會秩序持續向好。(鐘雯 解夢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