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滿嘴都是魚刺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讀特

小吃,顧名思義不是“大吃”,量級決定了其定位:老百姓的盤中餐。小吃貴在風味獨特。民以食為天,幾千年的果腹經歷怎麼也會吃出點名堂。華夏之域又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產品,烹飪方式,於是一些地域性明顯,特色又鮮明的食物便應運而生。

不過有特點的小吃,還是不一樣。那年去膠東一鄉鎮,午飯找到一家很小的飯店。問老板娘有否特色?回答:烤青鱗魚。青鱗魚刺多,鱗多,城裏路邊店也有,用電爐子烤,不太好吃。主人見我們熱情不高便說,我們的做法你們未必見過,肯定喜歡。老板娘把洗凈的青鱗魚擺放在一個鐵絲做的圓架上,撒上一些佐料,然後支在一個水泥壘的架子上。架子下面是麥稭草,點燃後不一會兒魚被烤的“嗞嗞”作響,接著一股股香味隨後飄來。那誘人的香味不僅是魚本身帶來的,麥稭特殊的“土香味”也混雜在裏面,是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滋味”。那頓飯吃得滿嘴留香,記憶猶新。

其實老板娘的做法即無創新,又無新意,但原始的做法對吃慣了現代烹飪技術的食客來說,除了舌尖上的新鮮,更多的是一種視覺上的“稀罕”。不經意間這種城裏難以見到的古樸烤制辦法,給現代人增添了無盡的情趣和食欲。

青島吃海鮮出名。傳統的吃法大都是“白灼”。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陪內陸的客人去漁村,好客的主人準備了好多海鮮,但都是“白灼”。其中一條剛從海裏釣上來的大鱸魚放在一個輕鐵盆裏,上面灑了一點鹽,放了幾棵小蔥,還有八角之類的,蒸熟後就端上了桌。有位客人見狀問:就這麼吃,咋沒放醬油、花生油啊?弄得主人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一旦下筷,沒人再“疑惑”,個個悶頭大快朵頤。原汁原味的海魚,起碼有一點改變不了:鮮!後來海鮮的做法就五花八門了,炒、爆、醬、燒、涮,各顯神通。

小吃大多是傳統的延續,許多人喜歡,不僅是口味,更多的是“回味”。它會讓人想起許多,感慨很多,思考很多。

(原標題《小吃回味多》)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