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爬到高處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西瓜視頻」上有一位另類的物理老師。

他擅長用物理學解釋社會熱點,最高一條視頻有5000多萬次播放。

他不僅愛做實驗,還喜歡聊哲學,歷史、文學、佛學。

他和學生說,一個人幸福的能力和學歷、在什麼地方是沒什麼關系的。

當有人問他,“成績重要嗎?”

他的回答令人意外。

一件舊灰色夾克,頭發有點亂,趴在額頭上,雷曉園總是這副模樣,席地而坐,侃侃而談。

他愛找人少避風的地兒,也不愛端端正正、擺個背景布在室內拍。大冬天,他也要在馬路邊、公園裏或者河邊找個地方,像和朋友聊天似的。

展開三腳架、架上相機,也不怕又涼又硬的石頭,一屁股坐下,開拍。

現實中,33歲的雷曉園是西安市第三中學一名物理老師。

網絡上,他是坐擁百萬粉絲的網紅老師。

他用科學實驗解釋社會熱點,單一條解釋"虎門大橋異常震動背後原因"的作品,在「西瓜視頻」和「今日頭條」賬號上就有超過5362萬次觀看量。

但他不僅講物理,還愛聊哲學,歷史、文學、佛學。

如果你問雷曉園,“成績重要不?”

他可能會和你說,“當所有人都夢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大家可以往小路上看一看。這風景也不錯、也有很甜的果子。”

有不少人在視頻下回復:“沒想到,一個物理老師也這麼博學。”

這個“學雜了”的物理老師,正不斷輸出自己對教育的另類思考。

01

“幸福和成績,沒啥關系”

初中物理課兩年一循環,雷曉園今年正好帶畢業班。

他看到孩子們每天都忙著寫作業、考試、去外面補課班,學業壓力大,“很多學生很脆弱,有負面傾向。"

他擔心如果只在意學習,學生會一葉障目,把學業上的挫折看得過於重大,嚴重的話,會得“空心病”。

這是由北京大學的徐凱文教授提出來的概念,指的是由價值觀缺陷導致的心理障礙,表現為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不知為何而活。

"一個人的幸福能力,和他的學歷、在什麼地方,是沒什麼關系的。"

雷曉園總想啟發學生們琢磨點成績之外的"重要問題"。

物理課上,他給學生講能量轉換

上課前,他會拿出3分鐘和學生玩一道填空題遊戲,叫"人人都有……",他要求學生每天要填不一樣的。

做這道題,是想讓學生思考 "人的共性"。

“現在孩子其實都不缺個性”,只有明白人的共性,學生才會去思考,自己因什麼而獨特?

和學生做色散實驗

他還問學生,“生活中什麼是最珍貴的?"學生們都知道,沒有比生命更珍貴的。

但“生命”太寬泛了。雷曉園又帶學生們做了一道數學題。

他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坐標軸,用來代表人一生,有限的100年,但它是無價的,用無窮大除以100,每一年的價值還是無窮的,再除以365天,每一天的價值還是無窮大。

他引導孩子們得出結論,人做任何事,付出最大的成本不是身體的勞動、金錢和物資,而是時間。

時間就是生命。

"什麼值得你用無價的一天去交換?"

幾天前,他又把這個問題又拋給116萬粉絲。

伴著沙沙的噪音,他還背誦起泰戈爾的詩——

“是死亡的印記將價值賦予生命的錢幣,

使他能夠用來購買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有粉絲說佩服他,能用數學的邏輯去證明生命的價值無窮大。

更多人得到啟發:“生命有限, 與其在焦慮中無所事事,不如在有限的時間內,用心去書寫這道填空題。”

還有個粉絲說,“突然不害怕生命逝去了。”

很多人是在網絡上認識他的。

最近,他新開了個系列,叫"校園之內,成績之外",已經在「西瓜視頻」和「今日頭條」更新了8集。

"老師難道就像NPC一樣,給學生發指令卡,讓他完成,教學真的就是意義就只在這裏嗎?"

答案是不。所以他和粉絲討論,人為什麼要學習?成績真的那麼重要嗎?還有王陽明的心學,知行合一與格物致知是什麼意思?

雷曉園還打算講一講生活的水平很低,但精神境界很高遠的莊子。

做這些,是因為普通中學物理老師雷曉園、網紅"物理雷老師",想成為一把 "梯子",供人攀登,通往高處。

02

“有的地方根本沒樓可上”

去年,雷曉園來北京參加一場以“影像力量對科學傳播的影響”為主題的沙龍。

主辦方請他準備發言稿,一個詞兒猛地跳進他的腦子——梯子。

"有一首詩寫‘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誰不想高瞻遠矚?"但有的地方根本沒樓可上,就像他出生的陜西關中農村。

幼年時代

那是一望無際的渭河平原,風景單調、缺水,為搜集雨水,還有“陜西八大怪,房子半邊蓋"的奇觀。

雷曉園的祖輩都從黃土地裏刨食,爸媽也是農民。

但農村娃雷曉園從小就熱愛科學。村口有棵大槐樹,被砍得只剩樹根,村裏小朋友都把它當馬騎,只有他盯著樹幹,想起自然課本中鉆木取火的知識。

等小朋友們騎夠"大馬",他撿了根樹枝,悶頭鉆了一下午,然後跑去問父親,"為啥樹根被鉆熱了,還是沒起火。"

父親笑話他:"你傻不傻?你拿個火柴、打火機一點就行了!鉆什麼!"

父親雖然會教育他:“要好好學習哩!不然在農村掄一輩子撅把,太陽爺從東頭背到西頭”,但很難成為一把 "梯子",幫兒子在科學上"更上一層樓"。

奶奶過世後,臥室變成雷曉園的"科學實驗室"。更多時間,他借助有限的書本"更上一層樓"。

初中時,雷曉園想做一架電動飛機模型。

唯一的指導,是自然課本中一章《空氣流速和壓力》,還有一張簡易的飛機圖。

一個飛機模型幾十塊錢,城裏小孩很容易買到。可雷曉園連易拉罐可樂都沒見過,光材料他就攢了2年。

他還把家裏七零八碎的錄音機、表都拆了,用錄音機電機和電池做發動機、從廢舊遙控玩具上拆下組件給機翼控制方向……

結果一天放學回家,他“馬上就離飛不遠了”的飛機模型被母親扔進炕洞,燒了。

母親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她和兒子說,你要真能學好,就去上高中、考大學,走出陜西關中農村,隨你折騰去。

知識,是雷曉園唯一的“梯子”。

但農村學校師資弱,一個老師帶好幾門課,春耕秋收時還要回到土地上掄撅把。雷曉園回想,已經很幸運了。

03

“別把學生看成監視對象”

十幾年後,物理老師雷曉園被學生寫進QQ空間。學生說他是“天空中最亮的星”。

他最招學生喜歡的地方,就是“離經叛道”。

下雪天,他叫學生到樓下一邊賞雪、一邊上課。

他帶學生在操場上做實驗, “水火箭”一下嘭起來了,學生們開心夠了,他才讓孩子們思考,為什麼“水火箭”會嘭起來?

他用古文手寫一封文采飛揚的倡議書,貼在學校操場欄桿上,想在學校推行“無人監考”。

他倡導,別把學生看成監視對象,要用無人監考去激發學生做人的尊嚴。

這封倡議書貼上沒多久就被校領導撕了,他又貼在微博上。

他還借用物理知識講道理。

課堂上,雷曉園正在做失重演示

比如,“如何衡量慣性的大小?”,他說如果一個人不學無術,就像桌子上的乒乓球,手指頭輕輕一彈就飛了,很容易被外界環境影響和改造。

如果人的“質量”變多,像石塊、車、甚至更大,就會形成穩定的行事方式,就很難被外界影響。這才叫做個性。

而他最成功的 “教學實驗”,是上網拍視頻。

上大學時,雷曉園抓到了第二把“梯子”——網絡視頻課。

一次,他在網上看到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創始人薩爾曼·可汗在TED的演講,主題是“用視頻重塑教育",當時美國剛興起短視頻,他被網絡傳播裂變的力量震撼了。

雷曉園也拍試驗視頻上傳到網絡上。他第一次感受做這件事有意義,是有個雲南的學生留言說,自己骨折在家,把他的視頻課全部都學完了。

在小區裏給小朋友們做的虹吸原理實驗

他還想把碎片化的知識,重點、難點知識做成視頻課傳到網上。

因為他發現,學生可能只差一兩個知識點,但補習班大水漫灌一樣,所有知識點再來一遍,效率很低。

他想讓學生利用視頻學習,點開、學完、關閉,就像身處便捷的“知識超市”。

04

“把自己變成梯子”

「西瓜視頻」是雷曉園的第三把“梯子”, 幫他實現了 “知識超市”的夢。

2018年,他從學校辭職,和朋友合夥做成體系的視頻課程,但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失敗了。那是雷曉園最困難的一段日子。

低落時期,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雷曉園把物理試驗視頻發到抖音上,粉絲漲得很快,他獲得許多鼓勵,又感受到當年看可汗演講時那種“裂變的力量”。

他像打雞血一樣,每天屁顛屁顛地拍視頻。走在路上,晚上睡覺前,他會在腦子裏打個腹稿,下了班,再拿一個三角架,把手機架在上面,把寫好的稿子夾上。

往往錄到深夜去,回家剪完,配上字幕,就後半夜了。

家人說他,有人看短視頻就上癮,你發短視頻上癮。

拍短視頻的“苦日子”沒過多久,他就收到邀請,入駐「西瓜視頻」和「今日頭條」,中視頻讓他有了更多創作空間,也第一次有了收入。

雷曉園買了更好的拍攝器材、綠幕、還換了電腦,剪輯起來更順手。

雷曉園想盡量給粉絲營造朋友聊天的感覺。這是跟他崇拜的古希臘學者亞裏士多德學的。

亞裏士多德離開雅典學院之後,總約學生、朋友在湖邊、樹林裏一邊散步,一邊搞學術。在哲學史上,這些人被叫做逍遙派,或者湖岸學派。

在賬號“物理雷老師”上,雷曉園更新了330多條視頻,有了更多人看、平臺給了生活保障,雷曉園想說的更多了。

“之前我一直想爬到高處,我找到了梯子,來到高處,這裏風景真好,我想讓更多的人爬上來。”

他想講“馬路上的科學”,講紅綠燈設置的間隔,為什麼選擇紅綠這三種顏色?太陽、月亮,天氣變化的現象是怎麼回事?

他也想帶人們重新關註日常生活,讓人們蹲下來,看看路邊的風景的事兒,“詩和遠方可能就在腳底下”。

如果沒有成為視頻創作者,教學之余,雷曉園說,他大概率會常去書裏面找那些古人說說話。

就像有一回下雨,雷曉園騎著電動車在路上,默誦杜甫的《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他猛然體會到古代士兵十幾歲辭別爺娘時的悲傷,眼淚就流下來了。

雷曉園寫過一首詩,有兩句是"現實若無相與賀,知己何妨史中求"。

但現在的雷曉園,正和更多人對話。

2020年,「西瓜視頻」組織了一場創作人大會,在一艘從上海出發的遊輪上,雷曉園排隊領船票時,認識了李永樂老師­­­——火遍全網,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紛紛轉發點贊的著名科普老師。

“我把自己結成了梯子,繩梯不斷地往下遞”,而當他上到高處時, 發現了原來還有許許多多 “梯子”存在。

他回憶那一次西瓜創作人大會,“那是一艘船,也是一把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