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滿地紅柿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從山下望去,半坡那片柿樹林,似一片燃燒的火焰。霜降時節的柿葉,可與楓葉媲美。有詩為證:

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園紅葉憶長安。

——唐·鄭谷《舟行》)

柿葉滿庭紅顆秋,薰爐沈水度春篝。

——宋·蘇軾《睡起》

吟詩賞葉,這景致竟比紅楓還要雅上三分。我和友人不再關註山崖上黃黃白白的野菊花,還有小道旁草叢裏那唧唧吟唱的秋蟲,直奔友人家的柿樹林而去。

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

——清·丘逢甲《山村即目》

此時,壓彎枝頭的一樹樹柿子都染上了酡紅,還沾有些些薄露微霜。杲杲秋陽照在柿樹上,紅燈籠般俏立枝頭的柿子、經霜變紅的橢圓形肥大柿葉,仿佛都燃成一輪金紅的太陽。葉果相映成趣,輝映著驚艷的光彩,讓人誤以為金色雲霞落到了這裏,把秋日蕭瑟的光陰悄悄映出了一抹暖意,真可謂“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毛澤東《采桑子·重陽》)。

漫步柿林,空氣中彌漫著馥郁芬芳,這兒有柿子的醇香、落葉的草木香,還有露濕泥土的清香。友人實在忍受不住這甜香的誘惑,伸手摘下一個紅黃色的柿子,“哢嚓”一口,咬下小半邊。

“這柿子不澀嗎?”“這你就不懂了”,友人咀嚼著滿口柿子,含糊不清地說:“這不是過去的那種‘澀柿子’,這新品種‘甜柿’在樹上自然脫澀,成熟了摘下就可吃的。”

聽他這樣說,我便摘下一顆紅紅的軟軟的柿子,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甘甜的汁水。原本飽滿稀軟的柿子,就‘流’進了肚裏,全身一下子充溢著金秋的氣息。友人大笑,“你真是吃柿子專找軟的捏呀!”

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

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

神鼎十分火棗,龍盤三寸紅珠。

清含冰蜜洗雲腴。只恐身輕飛去。

以前讀宋代仲殊的這首《西江月》,總認為仲殊對柿子的滋味過於誇張,而這柿子甘甜醇香、糯甜如蜜,這真是:

嶽家衝裏柿如丹,高掛枝頭惹嘴饞。

有幸摘來咬一口,明年今日味猶甘。

——唐·白居易《詠柿子》

沈醉在眼前這紅燦燦的喜悅裏,忘卻了生活的喧囂,眼前幻化出兒時鄉村柿子樹下那一幕幕難忘的畫面。

童年的鄉下,山村人家的院落裏或是路旁河邊,不經意間就有一株或幾株柿子樹映入你的眼簾。

蘆花雁斷無來信,柿子霜紅滿樹鴉。

——宋·何夢桂《秋思有感》

鄉裏人家都有門前栽種柿樹的習俗,圖一個“開門遇好事(柿)”。尤其是深秋時節,一顆顆紅柿子高掛枝頭,便有了“事事紅火”、“事事如意”、“喜事連連”的蘊意。

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

——唐·李益《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

柿子樹伴隨農家的日常生活,是鄉下的吉祥樹和幸福樹。

果樹中,柿子樹是發芽最遲的一種。陽春三月,杏、桃、梨已是滿樹繁花,高大的柿樹枯瘦幹硬的枝頭才吐露一抹淺綠。當遍地的麥子吐穗揚花時,柿樹的綠葉間方開出一朵朵淡黃略近方形的小花。伴隨著花蕾脫落,一個個小柿子逐漸長出,孕育出一年的希望,孩子們的臉上充滿了喜悅和期待。

柿樹一到夏天,便枝葉闊展,蓊郁茂盛。傲然挺立的柿子樹展蓋如傘,給農家小院子灑下了大片陰涼。樹下桌子一擺,一家人圍著就餐。晚上,鋪上蓑衣,納涼消夏。月光下,聽母親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好不愜意。

一到秋天,柿樹那黛青色的樹幹越顯突兀蒼老,粗壯的枝椏更加彎曲,滿樹一個個,一串串柿子,一天天變得有了色彩,從綠到青,由青而黃。剛開始還是淡淡的淺黃色,然後,顏色越來越深,從橘黃變成了橙黃。

當夏陰涵綠,臨秋色變紅。

——唐·廣宣《寺中柿樹一蒂四顆詠應制》

風越來越涼,霜越來越濃,萬物失去生機時,柿樹卻充滿風韻。柿子開始泛出金色的紅。

過雨檉枝潤,迎霜柿葉殷。

——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居守》

清霜染柿葉,荒園有佳趣。

——宋·範成大《霜後紀園中草木十二絕》

柿子樹的葉子也跟著悄然變得從黃到紅。風一吹,葉子便從枝頭緩緩飄落,讓枝頭的紅柿子越顯光亮。累累紅柿子,在高高的藍天映襯下,點點橙紅在陽光下閃爍,晶瑩剔透,黃得耀眼,紅得發光。金燦燦、紅艷艷的柿子,彈出秋天裏火紅的旋律;繪出一幅天然圖畫,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這時的柿子雖然又紅又亮,看著喜人,但還不能吃。記得有一次我“忍不住饞蟲”,摘下一顆柿子,剛咀嚼了兩下,便緊緊地皺起了眉頭,一口吐得遠遠的。母親告訴我,想吃香甜可口的柿子,要把柿子濫(lǎn)一濫,去掉柿子的澀,吃起來脆甜。濫柿子是把剛摘下黃中透紅的柿子裝入壇子或缸內,倒入溫水把柿子完全淹沒,蓋嚴缸壇口,悶上幾天,柿子就可以吃了。

濫過的柿子果肉脆甜清爽,咬一口,脆生生甜絲絲,滿嘴生津。小時貪吃柿子,每次都把黃紅的汁水弄得滿身都是。柿子的汁水沾到衣服上特別難洗,每當母親給我洗衣服時,總要嘮叨一番。可不管她怎麼說,再吃的時候,還是這般狼吞虎咽,還是這般汁水滿身。這美味,讓人垂涎欲滴,總覺得就是豬八戒吃的那“人參果”,妙不可言。

柿子還是著名的“鐵桿莊稼”、“木本糧食”。

唐初的《梁書·良吏傳》記載“永泰元年,為建德令,教民一丁種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丁半之,人鹹歡悅,頃之成林”

明代朱橚在《救荒本草》中記載,“救饑摘取軟熟柿食之,其柿未軟者摘取以溫水醂(lǎn,意思同“濫”)熟食之”。

故民諺雲“棗柿半年糧,不怕鬧饑荒”。

柿樹已伴隨我們生活了數千年,進入小康社會後食物豐盛,人們有了更高的追求,柿子早已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審美境界。

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鮮.

——明·蔡文範《自瀛德趨東昌道中雜言八首·其一》

但我們不能忘記在災荒或戰亂年代,柿子餵養了饑餓的先祖,是人們果腹救命的食物。

友人撿起一枚紅紅的柿葉說:“記得宋代詩人邢居實詩雲:‘黃花爛漫無人折,柿葉翻紅正好書’(《和黃魯直平原郡齋秋還二首·其一》);明代徐渭也雲‘柿葉學書才不短,杏花插鬢意何長。’(《答贈盛君時飲朝天宮道院》)。他們的詩句正應了明代文震亨在《長物誌》中所說,柿有七個美德之一的‘落葉肥大可以臨書’。”

我隨口應答:“元末文學家陶宗儀隱居南村,他耕植之余隨手記事就是寫在拾來的柿葉上。記完以後就放入甕中。後來,這些寫在柿子葉上的文字就編成了《南村輟耕錄》一書。你想:

柿葉紅如染,橫陳幾席間。

小題秋樣句,客思滿江山。

——宋·葉茵《柿葉》

說的不就是拿柿子葉當字紙用,在柿葉上盡情揮毫嘛。

友人的爺爺是位中醫,他聽爺爺說,柿子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一個柿子十副藥”。中醫認為柿子甘寒微澀,具有潤肺化痰、清熱生津、澀腸止痢、健脾益胃,涼血止血等多種功效。實屬果中珍品。意猶未盡的友人拍拍我的肩膀說:“老兄,今後多到這柿子林裏走一走,多吃幾顆紅柿子吧。”

是啊,隨著時光靜靜流逝,鄉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住所從土打墻的茅草房變成鋼筋水泥建築的樓房,街道從泥地變成水泥地,柿子樹下的泥土栽上絢麗多彩的花草。

沙鷗徑去魚兒飽,野鳥相呼柿子紅。

——宋·鄭剛中 《晚望有感》

這柿子入詩、入文、入畫、入心,還是家鄉的味道、兒時的味道、媽媽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柿子樹一直在鄉村守望著,一樹樹紅柿子歡快地搖著秋光,濃烈絢爛了鄉村。

隔岸人家西日外,數株紅柿壓疏籬。

——宋·舒嶽祥《丙子九月陳村避地三絕》)

這紅柿子樹撐出一片迤邐的風景,圓了鄉民紅火火的百年夢,為鄉韻、鄉愁點起樹樹紅彤彤的小燈籠……

-作者-

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隨筆、詩歌、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絡平臺。在征文及網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