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鋼筆壞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我先提幾個名字——許雲峰、江姐、成崗、劉思揚、華子良、小蘿蔔頭……

我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這是小說《紅巖》裏的人物。可能有人會這樣認為:在當下和平穩定、經濟繁榮的大好時代,這種小說早已經過時了。但是我要告訴你:一部優秀的文學經典,它的意義絕不僅限於當時,也絕不僅限於某個方面。就拿《紅巖》來說,他描寫的是1948年重慶解放前夕一批共產主義戰士在監獄中與敵人不屈不撓地鬥爭的故事,它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是無可置疑的(可能有人覺得自己已經足夠愛國,所以才認為它已經過時);但是,那些人為什麼那麼堅強?是什麼給了他們的如此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對了,就是信仰和意誌。這是勇氣和力量的源泉,是任何人都應該具備的東西,而且永遠不會過時。如果你正覺得很自卑、很平庸、甚至已經開始或正在墮落,請不要抱怨命運,還是趕快看一看《紅巖》吧(如果你已經看過,不妨再看一遍)。我以我的親身經歷和感悟向你保證,你一定會有一種“一本書驚醒夢中人”的收獲。

我第一次接觸《紅巖》,是看了一部叫《烈火中永生》的電影。那時我還小,坦率說並沒有看懂,更不知道它的背後還有一部叫《紅巖》的小說。印象最深的是小蘿蔔頭,可能因為那時的年齡跟他差不多。後來有一篇課文,題目我忘了,寫的就是小蘿蔔頭的故事。我第一次知道《紅巖》這部小說,就是從語文老師對那篇課文的講解中。課後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讀後感,我具體寫了些什麼內容,現在一個字也不記得了;但那篇作文被老師當做範文在課堂上朗讀的情景卻記憶深刻。這使我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同時也對閱讀萌發了強烈的渴望。可那會兒除了課本,哪有書可讀?學校沒有圖書館,家裏又絕無可能允許我到鎮上的書店亂花錢(這也不能怪家裏,那時候連幾塊錢的學費都是讓大人們非常頭疼的事情)。好在我終於從母親糊在墻上的舊報紙上發現了一個秘密——報紙副刊有文可讀。大隊部不就有報紙嗎?父親跟當時的大隊會計關系不錯,要些報紙對他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據說那位會計頗有些文化,年輕時曾考上了師範,因為家庭成分不好,沒有被錄取。有一回,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遇到他,他說他家裏有幾本書,我要想看就跟他去拿。我簡直高興壞了。

他從堆放雜物的西耳房裏搬出一個滿是灰塵的紙箱子,裏面有他過去的舊課本、毛筆字帖、周公解夢以及萬年歷。他翻了好一會兒,才將幾本皺巴巴、因為受潮都已經發黃的書放到我手裏——一本是魯迅的《仿徨》,一本是法捷耶夫的《毀滅》,一本是弗.福賽斯的《豺狼的日子》(這幾本都是後來才讀的,當時魯迅的小說有點看不懂,對外國的文學還未發生興趣,但我還是把它們都拿了回去),還有就是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巖》。因為看過《烈火中永生》,又學過小蘿蔔頭的課文,所以我拿到《紅巖》的那一刻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一口氣讀完了。可是,那麼厚的一本書,我又不能把它拿到學校去,“一口氣”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常常因為第二天閱讀時忘記前面的情節,無法連貫而不得不重溫;又因為那時剛剛點上電燈不久,家裏對電費是頗為計較的——何況第二天我還要上學——所以不能讀得太晚;星期天還要幫家裏幹活……種種原因吧,光那本《紅巖》我就讀了一年多。我的逐漸清晰的、要當一名作家的理想,大概就是在那一年多緩慢而又反反復復的閱讀裏,不知不覺萌發的。

初中畢業那年,我在縣辦的一份小報上發表了一篇短文,還得了三塊錢稿費。這更加使我失去自知之明,以為自己真的就是當作家的料呢!可是接下來,我的熱情噴發,信心滿滿,卻被一封封客氣委婉的退稿函漸漸壓了下去。雖然沒有徹底死掉,但所謂的理想卻已萎靡不振了。後來成了家,接著又有了孩子,我只得從實際出發,放下鋼筆,拿起了鋤頭。偶有空閑時,我也會找出那幾本書來翻一翻,有時甚至會因為放棄理想而感到懊喪和慚愧。但那只是一時的情緒,只要拿起鋤頭,我就會很快融入生活。

十七年前的夏天,窗外陽光明媚,綠樹成蔭。可那時我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腿上打著石膏,手背上插著吊針,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我真切地看到了生與死的距離。我的辛苦忙碌但很安然的生活突然間戛然而止,因身體的傷痛帶來的無奈的消閑讓我感到慌亂、沮喪、無所適從。多年來我疲於奔波,種地、打工一刻不停,卻只能夠保證妻兒的溫飽。肇事者逃逸,昂貴的醫療費,這無疑給我的生活加上了一層厚厚的冰霜!這期間,如果不是《紅巖》(家人是為了讓我減緩壓抑的情緒,消磨光陰),我真不知道以後的我會變成什麼樣子。因為有了大把的時間細細品味,也因為我此時的閱歷遠不是那個正上初中的懵懂少年所能比,這一次的重溫使我對人生的看法幾乎是徹底地改變了——此前,我常常因為各種的不如意而抱怨命運的不公,並以此作為我碌碌無為的借口。可命運對誰是公平的呢?許雲峰、江姐、成崗、劉思揚、華子良、……他們有什麼理由住進魔窟一樣的監獄?有什麼理由經受各種各樣的煎熬?他們為了民族、為了真理、為了蕓蕓眾生,有錯麼?難道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公平嗎?是什麼讓他們在邪惡兇殘的敵人面前如此堅強?是什麼讓他們對偉大的真理及崇高的理想如此自信?是什麼讓他們面對殘酷的刑罰與死亡時如此坦然?他們的勇氣和力量是從哪裏來的?

——信仰,意誌!我最缺失的就是這兩樣東西!

遇到一點困難就躑躅退縮;遇到一點挫折就心灰意冷;遇到一點壓力就唉聲嘆氣,怨天尤人……我活著難道只是為了浪費更多的糧食和給世界制造更多的垃圾嗎?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哪?難道就讓它們隨著我在平庸中慢慢地腐朽嗎?是對命運表示臣服,做它的奴隸;還是努力抗爭和戰鬥,反過來讓它做我的奴隸?

掩卷長思之後,我如夢初醒,眼前光芒四射。

接下來的十幾年,我除了一如既往地奔波忙碌(我得先保證不被餓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資源,為我重新喚醒的理想做“亡羊補牢”的努力。不謙虛地說,我用“發奮”形容自己一點都不為過。有時,當意誌突然間有所動搖,我就拿出那本《紅巖》,哪怕一個字也不讀,腦子裏便會閃現出那些寧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內心便立刻會升騰起一股力量。在生死抉擇的當口,他們依然毫無畏懼地選擇堅持真理和偉大的理想,我有什麼資格在小小的夢想面前退縮呢?

2015年開始,我的作品紛紛在全國各地的報刊面世。尤其是中篇小說《墳墓》在《千高原》發表後引起了不少同行、讀者甚至名家學者(很榮幸,其中還有雷達先生)的關註,可以說,我總算踏上了文學殿堂的第一級臺階。說實話就文學本身來說,我的寫作風格潛移默化地深受外國文學大師的影響,如車爾尼雪夫斯基、卡夫卡、歐.亨利、莫泊桑等,可能這跟我的個性或興趣愛好有關。但能夠給我勇氣、力量,讓我的意誌和信仰堅強起來,並一直沿著自己的理想之路堅定不移地前進的,卻只有《紅巖》。

人生下來,一切不幸、艱難、困苦、曲折、坎坷的命運,唯有搏鬥才能將其扼制和改變。所以,人的一生也是戰鬥的一生。戰鬥的力量來自意誌與信仰,因此,意誌與信仰的堅定與否,直接決定著你人生的走向與成敗——無論幹什麼都一樣。我建議大家都讀一讀《紅巖》,感受一下那些英雄們的經歷與奮鬥的過程。我相信你的收獲絕不只是簡單的受受教育(好像現在很多人認為《紅巖》只是一部宣傳愛國主義思想的書籍)而已。許雲峰、江姐、成崗、劉思揚、華子良……還有雙槍老太婆和小蘿蔔頭,他們的故事一定會對你的人生有所啟發;讓你在黑暗與光明躊躇中,墮落與奮發的糾結中,做出正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