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周公解夢夢見滿山蘭花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大寒是一年中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今年的大寒時間是1月20日(農歷臘月初八)。至此,節氣輪回,下一個節氣就是立春,新一輪的循環往復即將到來。

由中國手藝網出品的“樂享四時——二十四節氣中的美好生活”在大寒時節如約與大家見面,本期邀請高巍、沈雁英、許崇有、米靈珠四位嘉賓,以短視頻形式為大家講講“大寒”那些事兒!

高巍:民俗專家,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長期從事民俗、特別是節日習俗研究。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古時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即是說,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猛禽,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獵物,以補充能量、抵禦嚴寒;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此時的冰最堅實、最厚。

此外,江南一帶有二十四番花信,“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也被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誌。

沈雁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原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營養師。

大寒節氣正值冬與春交替,飲食也需順應季節的變化。與冬至以來的溫補不同,大寒進補的食物量宜逐漸減少,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可適當添加,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例如,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時節用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南京則有大寒燉雞喝雞湯的食俗。

古人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的養生原則,認為這樣可以保持“春安、夏泰、秋吉、冬祥”。冬三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大寒的養生,更應著眼於“藏”。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起居上宜早睡晚起,室外活動不宜過早,避免急躁發怒、過度操勞,這樣才有利於安度寒冬。

尾牙祭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在中國福建沿海、臺灣等地仍保留著尾牙祭的傳統。所謂農歷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與頭牙一樣,吃春餅(南方叫潤餅),這一天生意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臘八粥至今,每逢農歷臘月初八,民間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風俗(有的地方是吃臘八飯)。進入臘月,人們開始忙著除舊布新,置辦年貨。臘八粥是這一天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用多種食材熬制而成,包括五谷雜糧和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吃臘八粥的食俗,有說是古代蠟祭的遺存(《禮記·郊特牲》),含祝禱之意,也有驅寒祈福、慶祝豐收的用意。

許崇有:民間藝術家,美食達人。熱心小吃文化的傳播,多次參加飲食民俗的推廣活動。

消寒糕 是年糕的一種,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在寒冬季節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頭。在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米靈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東城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非物質文化遺產繩結區級傳承人。

袈裟結又名修多羅結,是常用的一種中國結。它因多用於僧侶掛飾而得名,是結藝的一種復雜紋樣。俗話說“過了大寒便是年”,來和繩結傳承人米靈珠老師學做一款簡單的年貨“袈裟結”吧!

聽一曲兒歌《二十四節氣歌之大寒 - 馬琦》,悠哉度過歲末的大寒節氣。

向上滑動閱覽歌詞

時至歲末有大寒

天寒地凍雪滿山

今夜子時鞭炮響

明日春歸又一番

一年盡頭大寒降

農耕節氣它收場

冰天雪地萬物藏

落得個大地白茫茫

大寒時節雛雞見陽光

鷹隼捕食能力強

冰兒凍到水中央

盡情玩耍 在那河面上

天寒地凍 滿目蒼涼

心中依然充滿希望

多麼勤勞 多麼善良

大地回春就在前方

家家戶戶竈臺忙

熬起臘八粥兒香

五味俱全口內嘗

美味營養又健康

文字&視頻&編輯:象裏

來源: 中國手藝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