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拉希屎在內褲上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腹瀉在絕大多數人來看並不是一個大毛病,但就是這麼一個常見的癥狀,卻可能成為生命殺手!

“拉肚子”致死率排第四

我們常說的“拉肚子”,在醫學上被稱為腹瀉。

一般來說,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少數人每天排便2~3次。

而腹瀉的人則是每天排便次數增多,一日可達十余次或更多,糞便稀溏,甚至呈水樣,有時還會帶有黏液膿血。

此外,還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發熱、便中帶黏液、膿血以及裏急後重等癥狀。

嚴重或持續腹瀉,還可出現頭暈、心慌、口幹、尿少、乏力等脫水表現,甚至出現電解質失衡、心律失常、休克等。

雖然腹瀉很常見,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的傷害性不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腹瀉的致死率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之後,高居各種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

尤其是當我們遇到下面這5種腹瀉時,更要引起註意,並及時就醫:

急性腹瀉,伴有頻繁嘔吐、發熱、劇烈腹痛,或伴有頭暈、心慌、口幹、尿少等脫水表現者。

急性腹瀉,48小時內未見緩解者。

腹瀉伴有黏液血便者或黑便者。

慢性腹瀉,但同時具有結直腸息肉或膽囊切除術病史,或結直腸癌家族史的患者需要警惕。

既往長期便秘患者,近期出現大便習慣或性狀改變,出現腹瀉。

4種拉肚子是癌癥信號

除了可以引起急性損傷外,腹瀉很可能是某些癌癥的報警信號,一定要盡早就醫,接受正確診斷和治療。

腸癌:晨起腹瀉或腹瀉和便秘交替

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發生改變,是早期發現直結腸癌的重要指標。

由於腫塊及其分泌物刺激腸道,可使大小便規律的人突然變得大便次數頻繁或明顯減少,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早上起床後腹瀉等。

特別是同時伴有黏液血便、膿血便、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等,或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時,要高度警惕。

胃癌:腹瀉伴惡心

如果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大便呈黑色,同時伴有食欲不振、體弱乏力,以及惡心、胃部灼熱感、上腹隱痛或脹痛等癥狀時,要考慮腫瘤的可能。

40歲上的中年人,或患有慢性消化道潰瘍的人更要留意,及時做胃鏡等排查。

肝癌:腹瀉伴上腹部痛

中老年人,特別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出現腹部右上方不適、肝區腫大、悶痛並逐漸加重,或食欲不振、逐漸消瘦者,要盡早到醫院接受彩超、肝功、甲胎蛋白等檢查。

胰腺癌:長期慢性腹瀉

由於胰腺分泌液不足,部分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患者會出現腹瀉。

因此,難以解釋的上腹不適,反復腹瀉、脂肪瀉,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以及非膽結石等引起的黃疸,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癥狀,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

尤其是有長期吸煙史,或患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家族史等的高危人群。

腹瀉患者的自我護理

由飲食不節、水土不服等原因引發的急性腹瀉,如果便次不頻,且無發燒等感染征象,經過休息和飲食調理,以及適當的食療,有可能在持續3~5天後自行康復。

在此期間,大家可以按照下列方法做好個人護理:

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即選擇少油和少渣的食物,不要盲目禁食,以防引發低血糖等問題。

腹瀉急性期(8~12小時內):流質飲食,如藕粉、米糊、魚湯、去油的雞湯等。

病情緩解期(12小時後):由流質過渡半流質食物,如稀粥、細面條、豆漿、豆腐腦、雞蛋羹、小餛飩等,需少食多餐。

疾病恢復期(2~3天後):可過渡到正常飲食。

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有利於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疾病緩解期一天可吃4~6餐,恢復期應保證一天3~4餐。

細嚼慢咽

細嚼慢咽不僅能減輕胃腸消化食物的負擔,還有利於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充分吸收。

避免生冷

梨、西瓜、甜瓜、西紅柿等寒涼性水果會加重病情,各種冷飲同樣會誘發不適,腹瀉期間都應該避免食用。

要多喝水

腹瀉的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因此,病人要多喝水、勤喝水。

便次越頻、便量越大,失水量就越多,補充水量也應隨之增加。

飲水中可酌加適量白糖、砂糖、葡萄糖和少量食鹽,以補充流失掉的能量和電解質。

此外,大家也可以通過喝溫熱的菜湯、米湯、果汁飲料等方式補水。

編輯 / 孫超慧

資料/養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