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很多人造房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馮唐 李繼宏

2021年11月9日,果麥文化聯合“馮唐講書”,邀約作家馮唐和譯者李繼宏,在線上為讀者帶來一場主題為“這些作家用文字打敗時間”的對談直播。為什麼要讀經典名著?它們和我們當下有什麼關聯?這些名著為什麼能打敗時間、經久不衰?馮唐和李繼宏暢談一個半小時,為大家一一解答。

以下是馮唐對話李繼宏的主要內容。

主持人:今天直播間對談的第一本書是《瓦爾登湖》,我們都知道《瓦爾登湖》講的是一個隱居桃源的故事,這種歸隱田園的生活態度,跟我們當下的快節奏生活其實並不太契合。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還是會推薦我們來讀《瓦爾登湖》?而且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還是願意去讀《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

李繼宏:這個書算美國的經典,其實是美國文學最早的代表作之一。美國是獨立來的,美國文學很長一段時間裏面都沒有擺脫英國文學,被認為是英國文學的分支。19世紀20年代1820年左右,1812年美國跟英國打了一場戰場,美國白宮那個時候被英國人從加拿大過去燒掉。大戰之後他們想到文化上擺脫英國的控制,在那個年代愛默生有個“美國學者”的著名演講,他號召大家美國人要用美國的聲音去說話,要創造美國的文學。美國的文學到底是什麼,跟英語文學有什麼區別,愛默生看來更應該關註自然,所以他有一名很著名的書叫《論自然》。

《瓦爾登湖》問世之後,愛默生立刻察覺到它是美國文學代表作,它講了瓦爾登周邊的自然環境,包括植物、動物、氣候的變化,這些在瓦爾登湖以前,文學作品裏面是沒有出現過的,比如以前的作家他們要描一種鳥,就會告訴是鳥,但不會說這是蜂鳥。《瓦爾登湖》把人對自然的關註提高到一個新層次、新境界。

馮唐:李繼宏又讓我學到很多這本書的背景。我要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第二,我會給大家布置一點課後習題,一到兩道題;第三,給作家打一個分,雖然我是無名小卒,為什麼打這個分,不打這個分不說出去,心裏其實也打了你覺得這本書寫得怎麼樣。

我又有一個毛病,為什麼筆名叫馮唐,不知忌諱,有時候我假話不說,真話雖然不全說有時候也憋不住說幾句,大致這三個基本動作,我講書並不是說我說得一定對,而是我把自己想成聽友的一個“拐杖”,往名著山上走幾步,總體是這麼一個格式。

《瓦爾登湖》我當時想為什麼要讀,第一個是需要了解自然,人和自然的關系,特別是現代人跟自然的關系。這個我跟大家講,看上去是廢話,從讀過幾本書以及前醫生大夫的角度講,人至少在現在離不開自然。我在倫敦逛街,看到一家花店裏面有一句話,說“城市人一天要有20分鐘跟自然在一起”,一天24小時你拿出20分鐘跟自然在一起。但你說我忙我特別忙——做金融、管理區塊鏈,那你跟自然應該呈現什麼樣的關系呢?你更要跟自然去親近,這是非常重要的。

《瓦爾登湖》從側面強調人和自然要形成一個更良性的關系,哪怕在現在社會,當然你去體驗自然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說,你可以去逛逛公園,可以去跑跑步,我回北大校園看到一個老外拿了一根雪茄、一瓶啤酒坐在湖旁邊,我覺得好“奢侈”,“奢侈”並不是說他手上的啤酒有多貴,而是他能知道坐在湖邊,跟這個湖安安靜靜待這20分鐘。我勸大家讀《瓦爾登湖》是希望各位理解我們現在人、湖跟自然是有關系的,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想了解一下在物質社會花多少錢能活,也就是說你老說低欲望生活、低物質生活、低成本生活,到底這個成本能低到多少,以及在低成本下你如何活得舒服一點。你能理解我的意思,我有一個朋友大我9歲,他在41歲的時候決定退休,住在山東的海邊。他跟我講說:我不喜歡跟人打交道,你們不用管我不用勸我,我在海邊生活,我有一個小房子,生活成本低一些就這麼過,現在接近20年了。

我想通過讀《瓦爾登湖》,我們可以稍微明白一下,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我們可以相對簡單便宜過好日子,這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而是說錢多的時候多花一點,錢少的時候會不會少花一點,以及不要以為錢多就能帶來日常生活的幸福。我也見過很多大老板,整天茶不是茶、酒不是酒、飯不是飯,他不知道自己腦子裏在想什麼。對人類來講最便宜的奢侈就是讀本書,最便宜的享受清風朗月下面喝個啤酒抽根煙。我覺得讀《瓦爾登湖》能讓各位明白生活、甚至某種好生活,不像大家想的那麼貴。

第三點雖然沒有前兩點那麼重要,但是我覺得也是幫助大家了解所謂的美國精神,美國文學可以創建殖民地,在美洲這個地方生活下來,有點精神地生活下來,圍繞這種創業準備下腦子裏的這些東西,了解美國的初期也是對我們有相當的幫助。

就這三點,了解自然,了解低成本生活,了解美國初期,推薦大家讀《瓦爾登湖》。

馮唐:你覺得《瓦爾登湖》翻譯過程當中給你最多啟發或感動心得的是什麼?

李繼宏:翻譯這本書的難點是他生活的時代跟我們所處的環境有點遠,但是有一個好處,他是一個去世100多年的人,已經不再有新的東西出來。有一個特別好玩,跟別的作家不一樣,他所有的藏書都原封不動、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我們現在知道他讀過什麼書,他讀的書不多,幾百本書,但有很多是中國的經典。他會法語,上的又是哈佛,學拉丁文和古希臘文,他讀了很多外國經典的譯本,包括印度教和古代的東西他會看,他的思想來源是確定的。

當時翻譯這本書做了一個很笨的事情,我把他看的幾百本書翻了一遍,又有谷歌地圖,我把他生活的小鎮地形地貌了解了一遍,也去了那個地方看,對他所處的世界有一些稍微的了解。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好處和心得,就是了解很多這本書以外的東西,包括那個時候美國經濟社會,他們為什麼跟墨西哥打仗,從墨西哥手裏搶了得克薩斯州,了解美國的社會情況。

這本書我最想推薦給大家的一個點,是所提供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跟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個人主義有一點出入,它強調的是每一個人不要受宗教的約束,那個時代宗教在美國社會影響很大,最早尤其是美國人從新英格蘭過去的人是所謂的清教徒,道德倫理上抓得很緊。有一本小說《紅字》,講的一個姑娘婚外生子被刻了一個字母,反映了當時的情況。道德世家的約束和社會上人對你的期望,走什麼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剛才說的怎樣讓自己過得舒服,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這是個人主義的真諦。不是不管別人只顧自己,那是自私不是個人主義。我特別希望推薦這點。裏面一句話很經典:人從一個圓心可以畫出多少半徑,生活的道路就有多少條,有無數多條路可以選,不必參照別人走的什麼路,看你怎麼過得最好、最自在、最舒適。我特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這點。

馮唐:我再回應幾句,我看繼宏跟我有一個類似的地方,我們倆都比較“笨”,他說為了翻《瓦爾登湖》把《瓦爾登湖》相關很多書,包括自己念的書都讀了一遍,以及瓦爾登湖相關的環境也實地去看了,這就是所謂的線上跟線下結合。自己讀書的時候爭取把作者跟這本書涉及的方方面面、前前後後都了解了解,剛才我講的不是廢話,其實也有朋友問我英文怎麼學,英語怎麼能提升,其實不止單詞問題,單詞是一關,單詞過了以後更多是呈現的這個社會、呈現事物、呈現歷史背景到底之間是什麼關系。比如現在有人跟我講棒球、橄欖球的事,我一臉糊塗,因為不是在那個環境,你說乒乓球可能還懂,相關的歷史、人文,反而是更大的阻力。讀書人的提升,因為了解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對世界、對人類對地球了解的就更多。

用一個類似的例子,下次直播我講《金瓶梅》,通過《金瓶梅》你能夠相對好地理解在明末他們怎麼生活的。

還有要下點“笨功夫”,像李繼宏這樣的好老師要下“笨功夫”。我有一個類似的例子,當時我想學怎麼寫小說,我就看民國人寫的書評和創作筆記,魯迅說他學寫小說的方式就是看100部小說,魯迅那個時候還是文言向現代漢語轉化的過程當中,他用的是100部小說。我說行,那我現在手邊沒那本書,我說我就讀100部英文原文,大概到現在100本讀完了。我讀到五六十本的時候覺得不對,魯迅自己很忙,他怎麼能這麼快讀100部小說。他說這一部包括短篇和中篇,特別是中篇為主,日文的短篇、中篇能短到什麼程度,他這100部類似於我讀200部長篇,我們讀的都是這種上千頁的書,定義就錯了。

“笨功夫”還是養人的,我傻乎乎坐在這,直接跟大家比,拿一本原文小說,拿一本中國古代漢語的書,不用字典,馮唐同學雖然有點自戀,但是我可以通讀,我把意思可以看明白。我之所以有這點底氣,也是因為當時的苦功夫,所以大家要多學學李繼宏老師下的苦功夫。

主持人:《老人與海》其實是非常短小精悍的一本書,從厚度上就能看出來。那為什麼這麼薄的一本書,遣詞造句甚至一點都不難的一本書,為什麼可以流傳至今?從少年到青年到老年,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應該讀?

《老人與海》

李繼宏:《老人與海》這本書比較特殊,他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大家翻諾貝爾文學獎的官方網站發現,基本它每年的授獎詞很少會提到作品,但一般是發給這個作家。比如莫言老師得獎的時候,授獎詞就沒有提到莫言老師的任何一部作品,說莫言用了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寫了中國的變化。100多年來,117個得獎的作家裏面,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官方提到的作品僅僅只有8部,比如《布登勃洛克一家》或者《福爾賽世家》都是幾百萬字。只有這本3萬個單詞的《老人與海》被提到,這本很奇怪,剛出版第二年就得了諾貝爾獎,因為這本書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他特別適合學英語,用了最簡單的文字。我講了一個特點就是簡潔的深奧,特別簡潔的文字,但是裏面蘊藏了很豐富很細的信息。《老人與海》裏面看到描寫老人的眼睛、眼珠子是藍色的,這點大家可能沒留意,如果大家去過加勒比海那邊發現本地人的眼珠子不是藍色的,全世界只有一個地方的人眼珠子是藍色的,那就是地中海附近,這句話表明了老人的身份,是一個來自西班牙的移民,不是古巴的本地人。書裏面有無窮多這樣的信息,這本書雖然只有3萬單詞,但是相關研究的論文、專著特別多,都是挖掘隱藏在簡潔文字背後的信息。

第二,它得獎很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大家因為現在生活在和平的時代,二戰離我們比較遠,大家沒有辦法體會二戰給當時人帶來的恐慌。有一個著名作家凱魯亞克寫過一本書叫做《在路上》,國內叫“垮掉的一代”,其實不對,應該叫“頹廢的一代”。為什麼那代很頹廢?因為在二戰看到很恐怖的事情,二戰之前所有關於世界末日的傳說大家都以為是傳說,但是在兩顆原子彈在廣島跟長崎爆炸,新聞圖片隨著世界各地報紙的刊發,所有人都看到的時候,大家知道原來世界末日不是存在傳說中,而是隨時可能發生,尤其二戰之後那幾年美國跟蘇聯一直在核軍備戰。那個時候我們去看作品,都是比較頹廢、頹唐、消極的作品。但是海明威這本書不是,他提倡一種特別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當時瑞典給的頒獎詞裏面寫到,說一掃戰後歐美那種頹唐的風氣,歌頌失敗中的道德凱旋,有點像給歐美打了興奮劑的作用。很重要的一點,它的地位,是它出版可以得獎很重要的原因。

這本書裏面可講的很多,包括對古巴漁夫生活的描寫,精確得像百科全書一樣的描寫,其實很難,肯定下很多“笨功夫”。海明威晚年生活在古巴,經常跟漁夫聊天,他寫這個肯定做了很多“笨功夫”。

馮唐:我第一次聽李繼宏聊天也學到很多,我跟著繼宏剛才說的幾個點再補充一些。一個是《老人與海》的背景。我在十幾年前去過哈瓦那,也去過海明威在哈瓦那待的地方,他沒有在市中心,離開哈瓦那很精確來講9公裏左右、10公裏上下,我還去他寫作的屋子,類似閣樓,一層上面又搭了一個閣樓,那個閣樓不大,跟我現在的房子差不多大,十幾平米,類似一個小莊園,幾只狗也葬在那。他寫作的時候站在打字機前面,房子有窗戶,窗戶可以看到哈瓦那市中心,他偶爾也會去哈瓦那城裏面,那個酒店叫“兩個世界”,我去了一下。我想看看他們的生活環境,自己不是說接點仙氣,而是體會一下他們留下的信息。包括你剛才講的古巴人有兩類,一類是當地人,還有一類西班牙裔,西班牙裔白白的,眼睛藍藍的。《老人與海》的老漁翁是西班牙裔,所謂的白裔,《老人與海》讓我想到當時有過挺長時間去哈瓦那的一段旅行,當時看到的,希望大家有機會還是快去,等到萬一全市場化了就看不到哈瓦那原來的樣子。不是今天的主旨我不展開講哈瓦那。

簡單地說,哈瓦那也是歷史遺存原來是海盜聚集地,一四幾幾年到現在沒有大規模建設,你會看到老區有很多房子一層層的在14、15、16、17、18世紀用的房子都堆在一起很有意思。

第二接著繼宏講的,有一點很有意思,他用的東西非常簡單而且相對現代,句子都不長,詞又簡單、又現代。

李繼宏:他有一個外號,叫“美國現代文學風的之父”,大家沒有做過專門的文學研究可能不了解,海明威之前英文小說不是這麼簡潔。英語裏面有現代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裏面分支也很多,海明威很重要的一個貢獻就是他把英語小說從原來繁復的寫法改變了,我們看美國本土的作家,比如伊迪絲·華頓作品句子很長,海明威特意打破這點。打破這點很重要的關鍵,其實也跟世界的變遷有關系。

最早的時候我們去看夏洛蒂·勃朗特寫小說的時候會把小說句子寫那麼長,因為那時候生活節奏很遲緩,大多數人沒有上過學,上過學的人很少,另外一點普通人、生意人、貴族每天可以用來打發時間的事情不多,看書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娛樂跟消遣。

但是到了海明威那個時代不一樣,因為廣播已經出現,寫小說不但要跟其他小說競爭,還要跟報紙雜誌競爭,還要跟廣播競爭,所以寫法必須改變。以前我們中國人寫小說寫很短,用毛筆寫字很難,現在網絡寫手每天打很多萬字,生產技術的改變跟社會環境的改變促進文體的改變。

海明威正好站在那個時間點,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海明威對美國來說相當於美國的魯迅,我們知道魯迅很重要的一點他是第一個寫白話文小說,在《狂人日記》之前沒有人知道漢語小說可以這樣寫,橫空出世的這點上,海明威的作用相當於魯迅的作用。

你剛才說的一點特別對,就是現代,現代文學上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簡潔,現代主義文學別的不同的流派,海明威影響了之後所有英語作家,他的地位比其他作家要高一等級,如果要說美國20世紀,最厲害的一個是海明威,一個是福克納,這兩個人地位最高,其他所有作家都是受他們影響,比他們低一點這樣。

馮唐:很感激繼宏進一步闡釋剛才的點。所以說如果把繼宏講的跟我剛才說的結合在一起,大家老說如何學英文,經常有人問我,一個簡潔的方式你買繼宏一本《老人與海》,你去買一本《老人與海》的原文,如果你英文水平還OK,先讀《老人與海》的原文,再讀繼宏翻的《老人與海》,不是為了找什麼錯,而是你解開自己讀原文的錯,折騰幾次你會發現你能讀英文原文,慢慢你自信提升了,英文很自信入門了,讀完這個還可以讀讀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再找機會問我或者李繼宏老師下面再讀哪些作家的原文,進步會很快,在英文這塊很實用。

我學英文的時候李繼宏老師還沒有翻譯《老人與海》和這些作品,我那個時候就沒有李繼宏這樣的好版本來用,我那個時候辦法更傻,我讀兩本英文原著小說,讀一遍字典,基本是這麼一個更傻的功夫。

我說諾貝爾文學獎這個事,並不是說我有多高看諾貝爾文學獎,繼宏講多數提作家名字很少提及作品名字,100多部只有8部提了作品的名字,你看看100多個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今天主題是用文字打敗時間,你看看有多少作家你知道?你找一個實體書店,你看看有多少諾貝爾得獎得主作品在架子上賣?找不到幾個,100多個能找10個不錯,這是大的書店,很多人的書不被閱讀。但是人家海明威通過這麼一個中篇算不上小長篇,不僅得了諾貝爾獎而且還能持續地被閱讀,人生贏家,這是我喜歡的狀態。

我喜歡的那些作家我發現去世都偏早,剛才說的《瓦爾登湖》作者40多歲去世,之後要講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是40多歲去世了,海明威比我現在大兩三歲,好像五十幾歲去世,自殺了,我喜歡的作家裏唯一一個活得長的亨利·米勒。

李繼宏:我最近天天在看亨利·米勒的書,有一個雜文集特別好,他覺得美國史上有三個他佩服的人,愛默生、梭羅、惠特曼,大家可想而知梭羅的地位多麼高。海明威跟他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所以沒有把海明威說得特別高,亨利·米勒是特別好的人,最近床頭擺著他那本書反復看,看了很多遍,每天晚上看,很好。

馮唐:想讓各位思考,為什麼海明威能做到剛才那點,能又叫好又叫作,而且能夠打敗時間?5萬字一個中篇寫了這麼一個海,一個老人一個小孩打條魚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能被擡到現在的地位?至少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大眾閱讀的範圍內,都是用文字打敗時間,人家做對了什麼?繼宏有繼宏的答案,我有我的想法,希望各位深入想想。

主持人:兩位老師思想就是對各自作品最好的代言。今天原本定的講三本書,第三本書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剛才兩位老師對談時也提到,這本書跟《老人與海》和海明威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描寫不同時代和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了不起的蓋茨比》會讓人想到我們現在被消費主義籠罩的時代或者欲望叢生的時代,每天生活裏有很多想要的東西,《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歷經百年讀到現在很有價值的書。期待兩位老師跟我們分享,這本書講了比較有情節的故事,看故事的同時告訴我們從這裏面還能得到什麼啟發?對我們生活和價值觀有什麼指導性的想法?

《了不起的蓋茨比》

李繼宏:傑拉德和海明威是好朋友,曾經在巴黎一起待過一段時間,兩人也算是美國文壇的雙子星。寫《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海明威才二十幾歲就成為了美國最頂尖的作家,在美國的一個作家約翰·奧哈拉他這麼說海明威:二十幾歲出名,30歲成大事。

傑拉德也是很年輕就寫出了他第一本著名的作品,不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最早的作品是《天堂的這邊》,後來一下子出名了就有錢了。大家看美國20世紀作家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情,這些作家都寫過無數的短篇小說,海明威的小說集那麼厚,那個時候美國雜誌銷量很大,尤其生活雜誌,《周六晚報》這些,他們為了吸引讀者就會開出很高的稿費請有名的作家寫小說,海明威這種級別的人可以拿到2500美元,現在聽著不多,可是那是20世紀20年代,一個人一年掙300塊錢左右,他寫一篇短篇小說頂別人好幾年的錢。

傑拉德有錢以後跟老婆過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這個人比較癡情,海明威結婚離婚很多次,菲茨傑拉德不像海明威一樣,沒有那麼灑脫,太太精神不是很正常,兩個人相互折磨,很早去世,跟這個有點關系,這是兩本書之間的小小關聯。

回到這本書來。早些年美國人有一個機構推出20世紀百年英語小說,第一本是《尤利西斯》,《老人與海》是第二名,現在在美國得到評價最高的一部本土小說,讀者投票也是排在前十名,美國本土作家寫的最受歡迎的一本書。他前面說的美國夢破滅的故事也是很悲傷的愛情故事,一個人當你年輕的時候談戀愛失敗了失去戀人,你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回來?傑拉德認為不能,所有的感情要麼一開始很圓滿,很美好,要麼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你不要試圖找回它。

裏面有很多涉及到當時美國社會背景的描寫,比如說蓋茨比,大家看過這本書知道他是走私販子,走私酒。第一次世界大戰給美國糧食造成很大壓力,美國有禁酒令,美國生產消費購買酒都是違法行為。20世紀初期10年代、20年代經常有女性上街號召禁酒,不要讓男的喝酒打老婆打小孩,在各種因素推動之下,美國推出禁酒令,那些人酒癮戒不掉買走私酒,當時一大波人靠走私酒發財,蓋茨比就是靠走私酒發財。

裏面有更多相關背景知識,裏面點點滴滴都有提到,比如,書裏面蓋茨比很神秘經常要接電話,在這本書寫的那個時代電話很罕見,電話剛出現特別神奇。還有汽車,書裏面提到特別多的汽車,蓋茨比開的勞斯萊斯,書裏面都有,都是一些新興的事物,跟那個年代結合很緊密的一本書,經典也在於講了一個很悲傷讓所有人一想起來就很難受的愛情故事,另外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說得特別好。

馮唐:回到之前說的,你如果聽馮唐講書,聽多了你會發現每講一部的時候都會講這個作家,講這本書寫作背景和涉及的背景,一個是作家多大時候寫這本書的,為什麼寫這本書,他自己心態和心境是什麼,以及這本書描述的環境,剛才描述的蓋茨比是很重要的環境點,就是時間,地點就是紐約。如果說人性上講,就是一個男人著迷一個女人不能自拔,這幾個關鍵點抓住,再看這本書就不會被句子給帶得太偏,總能回來,意義也是在這裏。

1920年代是美國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快的一段造富時代,大規模的創造財富。只有另外一段時間就是中國1995年到2015年跟美國那段時間差不多,具體哪段時間創造更多財富,大家可以比比,如果你挑人類歷史上兩個20年創富最多,一定是這20年。當一個經濟體、一個社會在迅速變富,迅速增長,你會產生跟這個迅速增長迅速膨脹相關的一大堆東西,比如社會階層不再固化被打破,蓋茨比在芝加哥的小地方的相對窮的人,他受了芝加哥所謂富人的刺激,新富和窮小子之間的矛盾對立,這些也只有發生在一個社會快速造富的環境裏才有可能產生。除非你用很多的人性的黑暗勢力整天算計,要不然你自己很難走出你的階層。但是在蓋茨比那個年代就可以,只有腦瓜足夠好使,看準機會去做,你就可以成為蓋茨比,可以成為西門慶,可以成為某個煤老板。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永遠不會過時,因為它有特別強的典型意義。它的典型意義表現在如何用文字打敗時間,典型意義會說我那個時候用電話,那個時候喝酒,那個時候開車,還開了一個奶油黃色的跑車“嘚瑟”。不像我們哪怕有這個錢,也不會買那種顏色的車。

第二點是所謂的“地利”。你看它講的紐約,紐約我很可能也會去,紐約是至少現在最大的金融中心、經濟重鎮等等,你可能會感興趣。它設在紐約的邊緣,有一個長島,他挑這個地點挑得非常好,有很大的代表性,除了天時之外有地利,芝加哥紐約都是很好有代表性的地方。

第三點,也有很多人描寫現在,描寫熱點,描寫城市,描寫核心地帶核心的地理位置,為什麼這些東西沒有留下?今天我也違背一下祖訓,我把我自己對寫作的認識,對經典的認識,把這些所謂的“秘密”跟大家說。

“違背祖訓”接著講第三點,他用了非常有代表性的禁酒時代、造富時代、瘋狂紙醉金迷時代,這個心結就是,一個男人這輩子激素水平最高時,看上了一個女人,這輩子就想得到這個女人的心結。這個心結非常重要,我能理解男生在某些階段產生的某些心性,認為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窮小子愛上白富美,白富美也偏巧喜歡他,後來沒得到,這輩子後來就圍繞得不到的整個心結。最後得到,但得到的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事情,最後還沒等厭倦,蓋茨比去世了。這個心結很普遍,幾乎所有的想改變的男人都會有這個心結,這個心結很重要也讓這個小說變得很高級。

我最近看《金瓶梅》,重新看,我評價低了一些,主要原因是太油膩,你看不到任何人性之光,看到的都是動物性,還不如像《了不起的蓋茨比》,除了愛你沒有別的願望,雖然這有很傻的地方,但是你透著那股擰巴勁裏面有一股風,這股風讓小說立刻火起來、立刻立住了,我就說這三點。

李繼宏:剛才馮唐老師講得特別好,講到《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很重要的一點,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成為美國國民級的小說,最受喜愛的小說,因為它象征著那個時代,把那個時代所有特征抓得很好。

我們知道美國的20世紀20年代是所謂的爵士時代,爵士樂在那個時代興起,隨著廣播出現興起,這裏面有一點,爵士樂怎麼興起的呢?爵士樂是黑人的音樂,美國20世紀20年代各個城市成立廣播站以後,廣播電臺要播東西,很費勁,沒有那麼多內容播,中間會播古典音樂,買一些古典音樂唱片給收音的聽眾聽,這樣一來古典音樂協會不高興,因為本來你要聽古典音樂,每個人要買一張碟片他們就有錢掙,廣播裏面可以聽古典音樂他們很不開心,導致銷量下降掙錢少,他們就推動一個立法,廣播如果要播古典音樂要付版權費,版權費很貴,廣播電臺一算不劃算,每天給古典音樂協會打工,他們就不能播這個。

但廣播時間又要填滿怎麼辦?這時候很廉價很便宜黑人樂隊出現,他們聽爵士樂很好聽,請黑人樂隊到播音室播才幾塊錢,比交版權費便宜很多。這個時候美國各地廣播電臺請各種各樣爵士樂隊請他們到現場直播,隨著這個播音,爵士樂就興起了,所有現在流行音樂起源於爵士樂,發源就是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就是因為廣播技術的出現。

美國20世紀20年代是迅速造富的時代,所有時代特征都能夠在《了不起的蓋茨比》書裏面看到,有些好的小說一本書可以單獨定義某個時代,美國另外一本書《純真時代》定義19世紀末的鍍金時代,定義爵士時代叫“熱鬧的20年代”講到《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這本書對時代特征把握精準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更永恒更普遍的一點就是馮唐老師剛才說到的心結。他本身的情感經歷沒有那麼曲折豐富,他跟太太很早結婚很恩愛,我比較佩服他一點。他講得特別好,講破了兩性關系或者說感情關系中很重要的一個點,這個點是什麼呢,舊夢不可重溫,之前過去的就過去,別想著回來,這段戀愛失敗了別嘗試繼續別嘗試重溫舊夢,得到的就是悲劇。

責任編輯:臧繼賢

校對: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