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中衛解夢生辰八字人生預測的詞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春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衛人叫作“過年”。春節前後的臘月、正月,都是當地過年的熱鬧日子。

臘八是過年的前奏。男人們在這天夜裏要起得比雞還早,爭先恐後地去挑水,寓意為要挑回一年的好運氣;女人則提早動手,用米、面、花豆、扁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可口的“和和飯”,也叫“臘八飯”,以期盼來年五谷豐登。“臘八”也是當地農歷數九天最寒冷之時,當地民諺說:“臘八的雪,老鼠的藥。”大姑娘、小媳婦在這一天則用冰塊麻木耳垂紮耳朵眼,穿線戴耳環。如果這天降了雪,預示著來年豐收。諺語:“吃了臘八飯,漢子跟上婆姨轉。”此後,過年的活動也就開始了。過年所用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婦操勞安排,男人碾米磨面、置辦年貨、請香買表,掃塵布新,女人扯布買線、拆洗被褥、縫制衣服、烙饃生菜。可謂“寧窮一年,不窮一節”。

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竈老爺上了天。”這一天是祭竈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殺豬宰羊,把舊竈神像取下,換成新的。竈神左首是坐騎,右首是一侍者抱糧禾,腳下伏著牛、馬、羊、雞、犬、豬六畜。竈神的對聯是“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橫額為“一家之主”。無錢人家只供牌位。供品中必須有幾塊糖果,說是竈神吃了嘴甜,上天盡說好話。這一天夜幕降臨,上過香,祭過神,便將舊竈神像和竈馬子燒了,紙灰送出院外,將糠麩、谷草、清水一路灑出院外,就算是把竈神送上天了。到大年三十,竈神自然與其他神一塊返回人間享受香火。有俗語說:“竈神上天,來回七天。”

“有錢沒錢,剃個光頭過年。”臨到大年三十,大人娃娃都要剃頭,一則是講究衛生,二則寓意除舊去陳。大年三十上半天,街上人來人往,匆匆忙忙趕著補辦年貨。舊社會窮人到這天才湊幾個錢,購置些簡單年貨。這半天的物價浮動很大,缺的物品趁機漲價,多的東西忍痛壓價。午後,店鋪關門,攤販收攤,家家忙著打掃院落,張貼春聯,更換門神,堂屋設香案擺放供品。下午,當差的、外出做活的、躲債的都趕回家裏,聚在一塊闔家吃團圓飯。天一黑,大人小孩守歲迎神,還要給祖先燒紙錢。午夜子時,燃放鞭炮,家家迎神祭祖。男人守著香案上香添燈油,女人忙著準備吃食。俗語“不破五,不動火”意思是說從初一到初五,封存案板菜刀,不動竈火做飯,所以家家必備幾天的熟食,吃的水也要備足。此外,不動掃把。其實,這不過是說說而已,實際上也未必如此。

大年初一有不出門的講究。各自在家裏給神明、祖先立牌位磕頭,給老人拜年,大人給小孩壓歲錢;商店、鋪面貼著有名望的人編寫的吉祥對聯,各家內容不同。天剛亮各商號便委派相公分送年帖,從門縫塞進去就行。

大年初二家族成員到自家廟堂祭祖,小輩給長輩拜年。本家族在這天不分貴賤,論輩分相互拜年恭賀。街坊四鄰遇面互道:“過年好!”

大年初三從即日起,各寺廟道觀僧侶、居士誦經祭神拜佛,善男信女進香還願送布施。不過初五,人們很少去別人家串門或是走親戚,各自在家玩牛九、耍銅錢、鬥獸牌。

大年初五家家戶戶早上吃幹餃子,叫作“填窮坑”。意味著人們窮怕了,吃了幹餃子耐飽,表示全年不再挨餓。各商店、字號放鞭炮開門。農家套車趕牲口到郊外轉一圈,稱作“出行”。從這天起,農器家具啟封使用,戲園子鳴鑼開唱,開臺戲為《回荊州》,也叫《龍鳳呈祥》,圖的是吉祥如意。初五之後,人們開始走親戚、看朋友,各廟會、各行會的社火隊走鄉串街表演,跳單鼓舞,化布施,收饃饃。有的人家請龍獅班入宅表演,祈求全家平安、生兒育女。晚上,舉行送神儀式。

大年初七當地稱作“人七日”。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漢東方朔《占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漢、魏以後,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蔔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證明唐代的人日節,已不僅僅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遊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方。按當地民俗,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通過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晚上到城隍廟叫魂,說是人的魂被城隍傳去,初七才放回來。人們手點香表到城隍廟拜過城隍爺,然後往回走,邊走邊喊自己或是家裏人的名字“×××回來了嗎?”同時回應“回來了!”一直叫到家為止。不少寺廟還舉辦順星活動,善男信女將自己的生辰八字用紙寫好,貼在面做的小燈盞上,供在神靈牌位前,跪經祈禱。僧道手執寶劍,誦經念咒。這一遺風,據說是來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禳星踏鬥”,祈禱少災無難。

正月十五處於過年娛樂的高潮。從正月十四日起,連續三天立燈架,耍社火。燈架為牌坊式,市區槐樹巷還立塔燈。燈面繪制神佛及《三國演義》《西遊記》等故事。燃燈使用香油或蠟燭,全由各商號攤派。槐樹巷口還有地藏寺僧人制作的冰雕觀音和獅子,裏面點燈,外面用彩紙貼面,十分好看,不少人還敲鐘化布施。在一些街口巷道還立有泥塑判官、秦檜夫婦下跪像。泥像腹空,點燃煙煤,七竅相通,冒火出煙。這一形式既表現了陰曹地府的判官公正無私,也表明人們愛憎分明、痛恨奸臣。社火隊多以行業、幫會、宗族組織,各廟會有自己的龍燈、獅子。舞龍講究花樣,耍獅得論上了多少張桌子,踩高蹺非得有撲魚跌叉等高難度動作。正月十五晚夕在社火場上打鐵花,即用火爐將鐵塊化成鐵水,用板子向空中打開,金花銀星頓時飛舞,舞龍的人脫光膀子,連跑帶跳,人們盡興而樂。當時,鄉下人進城看社火,大姑娘小媳婦上街觀花燈,青年男女燈下相人,平時極少出門的年輕女人,難得元宵節這兩天方可在眾人之前露面。時下,由政府組織舉辦大型民俗社火展演比賽、花燈展覽、風味美食節、焰火晚會等活動。

正月二十三民諺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疳”。這天黃昏,家家門前堆放柴火,加放麩子、顆子鹽、五谷雜糧,點燃後劈劈啪啪,火苗旺盛,大人小孩從火堆上反復跳過,嬉笑耍鬧。火熄後,灰燼用鍬撒向空中,火星飛舞,近似禮花。同時,撒灰的人叫道:“今年的麥子好嗎?”眾人附和:“好”撒灰的人叫道:“今年的豌豆飽嗎?”眾人附和:“飽”撒灰的人叫道:“今年的稻子收了嗎?”眾人答:“收了。”火星揚得越花,大家興致越高,祈盼新的一年財源茂盛,五谷豐登。民間相傳,每到過年,各種神明來人間享受煙火,妖魔鬼怪就不敢來行惡。據說,玉皇大帝聽信了“中衛人好告狀、愛逛街”的讒言後,索性命令火神爺於正月二十三日這天下凡火燒這塊蠻荒之地。火神爺善良,面對如此人命關天的大事絲毫不敢馬虎,便化作一乞丐下凡暗訪,竟然被淳樸敦厚善良的中衛民風所感動,於是就給人們支了招,說是在正月二十三日的晚上,家家戶戶在門外放火,並佐以麩子、鹽巴,使之劈啪作響,然後從火堆上跳來跳去。此法很靈,終於瞞過了玉皇大帝,從而保住了一方百姓的性命,自此留下了“燎疳”習俗。中衛人講究燎疳,本意在於驅晦氣、圖吉利。正月二十三日一過,年事才算忙完,人們便又忙於春耕生產。

來源:範學靈《中衛文化縱橫》、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