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熟肉鍋裏掉進了羊糞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新春訪名家】

光明日報記者 鄭晉鳴

歲末寒冬,一場大雪為整個江南換上了銀裝。在江蘇省句容市戴莊村,村民們正在田間忙活,趙亞夫也照樣沒給自己“放假”,見到他時,他正蹲在地裏,給大夥兒解答種植難題。

今年78歲的全國農業專家、“時代楷模”趙亞夫,已經埋首土地57年了。如今雖身影越發佝僂,但精神依舊矍鑠,眼裏滿是深情。把戴莊農業致富的經驗帶到更多貧困的地區,把更多的村幹部帶動起來為農民服務,一直是趙亞夫的心願。

上午10點,剛在田裏忙活完,趙亞夫就急著往養殖戶汪厚俊家裏趕。

趙亞夫(右一)在大棚為村民講解草莓種植知識。資料照片

“這是我新建的養殖場,上面一層養羊,下面一層養豬,羊糞掉進豬圈裏發酵後就是果樹的養料,這樣既解決了羊糞處理難題,又能幫助果樹生長,還生態環保,一舉三得。”記者第一次見到汪厚俊時,他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村官,轉眼5年過去了,如今已然成了半個養殖專家。“都是趙主任手把手教我,沒有他就沒有這個養殖場,更沒有今天的我。”

戴莊村黨委書記姚偉超也是趙亞夫一路帶著成長起來的。當年還是大學生村官的他剛到戴莊時,趙亞夫一點一點地傳授農業技術,硬是將他由農業的門外漢變成獨當一面的好手。“後來我考上了公務員,但最後還是決定留下來,踏踏實實跟著趙老,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100多公裏外的張家港市善港村黨委書記葛劍鋒也是深受趙亞夫感召的一名優秀村幹部。“2013年,我邀請趙老幫助善港村發展生態農業,他對農民、農業的熱忱讓我深受觸動,於是不分晝夜帶著村裏幹部群眾脫貧致富”。如今,善港村已從一個破落村變成了遠近馳名的富裕村。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一個趙亞夫感染和帶動著一群農村幹部,本著為農民服務的初心,紮根農村,幹事創業。

告別汪厚俊,趙亞夫帶著記者邊走邊看,介紹戴莊村一草一木的變化:山上的森林自然生態系統已經恢復得很好了,常有大蛇和野豬出沒;緩崗坡地一帶的林、草、畜生態系統也相當成熟;再往下看,梯田和衝田一年兩作,結合稻鴨共作、綠肥紫雲英套種和鵝羊的放牧,農業生態系統欣欣向榮。

“戴莊村富了,你怎麼不休息休息,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面對問題,趙亞夫告訴記者,全國還有無數個貧困村,扶貧是自己一生的事業。

2018年,年逾古稀的趙亞夫帶領農業專家團隊,第一次走進黔東北的大山深處,為國家級貧困縣——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把脈問診”。四天裏,他走過了沿河的7個鎮14個農業點,手裏拿的總是當地的農作物,心裏惦念的都是老百姓的脫貧致富。沿河縣高山村黨支部副書記羅文武看在眼裏,高興在心裏。“跟著趙主任幹,我們村肯定能早日脫貧,村民們肯定會過上好日子。”

撿起地上的一株嫩苗,趙亞夫對記者說,自己用17年的時間探索出“戴莊經驗”,接下來,要用更長的時間將它復制推廣到更多的貧困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都不少、一戶都不落。”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57年如一日?每次問及,趙亞夫總會提起一個名字——瞿秋白。

4歲時,趙亞夫到瞿秋白的母校覓渡河小學讀書,師從瞿秋白的摯友——羊牧之。“每每講到瞿秋白,先生就情不自禁地對我們說‘光明和火焰從地心裏鉆出來的時候,難免要經過好幾次的嘗試,探路共產主義,寧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為了革命,瞿秋白獻出了生命;而我活著,是為了什麼?”趙亞夫在心裏自問了無數遍。

答案日漸明晰。1958年,趙亞夫在宜興農林學院求學期間,在宜興醫院門口看到了骨瘦如柴的農民、奄奄一息的嬰孩。當晚,他在日記裏寫:“無數革命誌士為中國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為改變農村的面貌而努力呢?”

此後,他便一頭紮進農村,用一雙紮根田地的腳、一個“讓農民收獲滿屋財富”的夢想,詮釋著自己的人生選擇。

今年是瞿秋白同誌誕辰120周年,趙亞夫說:“秋白同誌的精神影響了我一生,我打算開個學習班,讓秋白精神在泥土間傳承,激勵更多農村幹部為帶領農民共同富裕而奮鬥一生。”

離開戴莊村時,夜幕已降臨,家家戶戶升起了炊煙。看著這片熟悉而溫暖的土地,趙亞夫感慨道,新的一年,希望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光明日報江蘇句容2月3日電)

《光明日報》( 2019年02月0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