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大全夢見牛刀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1984年,謝晉執導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有個感人的場面: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夕,高幹子弟趙蒙生在即將開拔的某部九連當指導員,其母用前線專用電話給雷軍長打去說情電話,結果雷軍長大發雷霆、當眾罵娘。趙蒙生為了雪恥、上一線奮戰,身邊戰友在槍林彈雨中紛紛倒下,其中一個叫“小北京”的戰士因臭彈未發而犧牲,此時眾人才知道他竟是雷軍長唯一的兒子,雷軍長收到兒子死訊後,怔立三分鐘,又開始指揮作戰……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上映後轟動全國,但遠不如真實歷史更為震撼。

中越戰爭爆發時,部隊士氣高漲,部隊首長們紛紛“開後門”把兒子送往一線作戰,其中既有不滿20歲的新兵,也有已經成長為連團級軍官的指揮員,被總結為三個“靠前”:各級指揮所靠前、軍官靠前、軍幹子弟靠前。

雲南省保山軍分區副司令員劉斌全家六口人都上了前線,兩個兒子先後陣亡、女婿身負重傷,滿門忠烈;160師師長張誌信把獨生子張力安排到尖刀一連當偵察排副排長,得知兒子犧牲後,怔立幾分鐘,立刻投入指揮作戰,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就取材於這對父子的故事;41軍在進行艱苦的穿插作戰時,有三位“高幹子弟”成為烈士,分別是41軍副軍長毛余的獨生子毛曉東、副參謀長曲奎之子曲寧江、121師政委周開源之子周偉,曲寧江、周偉陣亡時年僅19歲,是戰前臨陣參軍……

戰後,經統計,有十幾位高級將領之子在對越自衛戰中成為烈士,用年輕的生命保衛了祖國的南疆邊陲。

1、雲南邊陲的滿門忠烈

上世紀70年代末,越南統一後,仗著與蘇聯剛簽訂的軍事同盟,開始在東南亞擴張,肆無忌憚地推倒界碑、蠶食邊境,挑起武裝衝突,中越戰爭一觸即發。

在與越南接壤的雲南保山分軍區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劉斌看到局勢緊張,嚴肅地對妻子王昌群說:“如果打起仗來,我上,咱們家能上的都上。”

1979年初,對越反擊戰打響後,劉斌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誓言。

劉斌自己在前線任指揮員,由部隊轉業到文山州商業局的妻子王昌群加入接送傷員、運送食品的支前服務隊,剛從軍醫學校畢業的女兒劉豐參加了前線轉運傷員隊,大兒子劉光首批出境作戰,小兒子一滿18歲就立刻報名參軍去了尖刀班,就這樣,劉斌夫婦帶著兒女們走上了炮火轟鳴的戰地前沿。

劉斌是山西人,19歲入伍抗戰,參加過晉中戰役和太原戰役,作為一個曾在沙場出生入死多年的老兵,劉斌當然知道全家上陣意味著什麼。因此,他特地帶著全家人去照相館拍了一張全家福,也定格了一家人團圓最後的畫面。

前排中間為小兒子劉明,後排右三為大兒子劉光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出身軍人世家的劉光、劉明兄弟表現格外出色。

劉光是個內秀少言的青年,他很有才華,學習能力強、愛好運動和文藝,會彈吉他、愛唱歌,1979年第一次出境作戰就因作戰英勇立下三等功,被保送到位於南京的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深造,畢業時,他取得了5科100分、9科99分的優異成績,校方希望他能留校任教,雲南軍區想留他在機關任作戰參謀,劉光都謝絕了。

1981年5月,畢業前夕,劉光在寫給父母的信裏說:

“黨給了我知識,我要把它帶回連隊,基層急需有專業知識的幹部帶兵……請你們放心,我一定爭取在這次戰鬥中立功,為你們爭光。必要的時候,我會把我的一腔熱血獻給祖國!

經過參戰,我更明確了生與死的意義。一個人與其老來平平庸庸地死去,不如現在為了祖國的尊嚴,血染疆場!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人尚有這樣的思想境界,我們豈能負於前輩!”

平時不愛說話的劉光,內心卻有著澎湃的激情。

畢業後,劉光回到前線擔任偵察連副連長,在犧牲前的短短58天時間裏,劉光執行了45次偵察任務。

1981年12月5日,劉光帶領一個小分隊去執行任務,返程時遇到了雷區,分隊裏本有工兵,而劉光考慮到自己既是幹部又是黨員、還懂排雷知識,就選擇了獨自排雷,一開始他排雷很順利,可一個戰士不慎觸雷,爆炸點距劉光僅1米……

由於傷勢太重,22歲的劉光在被送往救護所途中身亡,追授二級英模獎章。

劉斌得知長子犧牲,並未落淚,他長嘆一聲,只說了四個字:“盡了義務。”還安慰妻子說:“你是黨員,要堅強。”

此時,他的小兒子劉明參軍剛滿一年,部隊領導考慮到劉光已經犧牲了,就計劃把劉明調離前線,劉斌沒有同意,部隊上征求劉明意見,劉明也不答應,說:“我們連隊的烈士親屬有好幾個,為什麼不照顧他們?”

劉明的性格與哥哥相反,他能言善道、熱情開朗、愛打抱不平,是父母的開心果。因訓練刻苦,劉明很快成為尖刀班的尖子,1983年,劉明服役期滿,被推薦到軍事院校深造,由於聽說部隊即將參加攻堅戰,他毅然申請留隊,擔任主攻團尖刀連尖刀班班長。

劉斌對小兒子的決定很支持,對妻子說:

“部隊作戰前就需要鼓舞士氣,兒子要上前線,我們就支持他去吧。”

1984年7月13日,在一次防禦作戰中,代理排長劉明被敵人炮彈擊中,還不滿22歲。

得知小兒子也犧牲了,王昌群感到天都塌下來了,她昏迷多日、靠輸液維持,劉斌也堅持不住了,他倒在床上三天三夜沒有起來,恢復平靜後,這個年過六旬的老兵常獨自坐在後院裏老淚縱橫。

而就在劉明犧牲的第14天,他們的二女婿、部隊醫院外科醫生陳加勇遞交了申請上前線的報告。陳加勇是家中獨生子,看到嶽父母在兩個兒子陣亡後悲痛萬分,就主動請命,以“半子”的身份來繼承家風、完成烈士未竟的壯誌。

英雄的故事傳開後,徐州市一位退役軍人給劉斌夫婦寫了一首長詩,題目是《我以你們第三個兒子的名義》,江蘇省一所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專門寄來一面錦繡,上繡“滿門忠烈”四個大字。

來探望劉明烈士的白發母親

2010年,劉斌病故後,與王昌群朝夕相伴的,是兒子們留下的一枚枚軍功章。每當春節、中秋全家團聚之日,她就會撫摸那一枚枚勛章,仿佛又看見了那兩張年輕而剛毅的面龐。

2、四野名將送兩子上前線,長子成烈士

除了劉斌,還有一位中將全家男丁齊上戰場,他就是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江燮元。

江燮元是開國少將,1932年在江西永新加入紅軍,1948年遼沈戰役中,他率領四野第4縱隊12師扼守塔山、一戰成名,所獲榮譽稱號和立戰功人數,居各師之首,手下兩個團獲“英雄團”稱號,是有名的四野猛將。

建國後,江燮元長期駐守海南島,曾指揮1974年的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與越軍交手多次。

左三膚色較黑者為有“江黑子”之稱的江燮元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他負責東線兵團諒山方向攻擊,不僅自己帶兩個軍上戰場,還“開後門”把兩個兒子都送到前線,並特地強調說:“上戰場不立功,休要來見我!”

他的長子江魯平任某師作訓科參謀,次子江南平任某連偵察班班長,全都在一線參戰。

上下同欲者勝,父子三人上陣後,曾經的四野名將“江黑子”在諒山一戰中又打出了威風。

1979年3月,江燮元以55軍重炮集群配合43軍主力步兵,在同登、諒山一帶共斃敵15422人、俘敵216人、傷敵619人,攻占越南北塞,全殲越軍主力,兵鋒直指河內,是最揚眉吐氣的一仗,打出了國威軍威,將越軍嚇得魂飛魄散。

諒山戰役結束後,江魯平、江南平一直沒離開過前線。

老山輪戰期間,江魯平擔任偵察連連長,當時越軍畏我如虎,將打飛機用的高射機槍拿來掃射步兵,殺傷力很大,在奪占一處高地時,我方部隊被越軍在制高點用機槍壓制了,為了給炮兵提供精準的打擊座標,江魯平不顧個人安危,帶領一個連深入敵後進行偵察,回程時被高地上的越軍發現,雙方展開交火,為了搶救受傷戰友,江魯平被越軍的高射機槍打穿了腹部,連內臟都暴露了,身負重傷後,這位名將之子仍然堅持指揮戰鬥到最後一刻,犧牲時只有26歲。

江魯平被追授二等功,軍功章被送往他父親那裏,飽嘗喪子之痛的江燮元,卻也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兒子未負父親厚望!

3、41軍穿插作戰中,四個首長之子犧牲

1979年,我軍在廣西高平方向的主戰場派出41軍、42軍的4個主力步兵師進行穿插作戰,出境長途穿插,欲以牛刀殺雞之勢橫掃高平之敵。

由於異國作戰情況復雜,地形陌生、高山河流擋路、越軍伏兵較多,導致這次穿插作戰異常艱苦,付出了較大的傷亡人數,在41軍的犧牲戰士中,有4人是41軍高級將領之子。

副軍長毛宇的獨生子毛曉東已經年過三旬,早在1969年就退伍進了軍事院校,還曾在三軍比武時獲得過二等功,此時是軍中年紀最大的老連長,並不在參戰隊伍中,毛宇知道這次穿插作戰十分艱苦,但也是一次難得的鍛煉,就用“特權”把兒子派到了前線。

毛曉東

毛曉東軍事素質很高,加上在軍院受過系統教育,因此在這次穿插作戰表現出色。

諒山戰役後,我軍實現期望戰果,3月14日開始了撤退行動。

毛曉東受命帶一個營的兵力、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當時下達給他的作戰計劃是先讓工兵炸毀高平的三座大橋,再原地阻擊敵人一個小時,而毛曉東計算後發現,炸毀大橋需要一個小時,此時主力部隊已經行軍10公裏之外了,沒必要再進行原地阻擊。由於聯系不上首長,他擅自改變作戰命令,炸毀大橋後迅速撤離,結果這個決定拯救了全營戰士的生命,原來大橋被炸毀後,越軍將重炮推到河邊,向河對岸地區進行了炮火覆蓋,倘若他不果斷改變成命,這一個營的戰士都會犧牲在河邊。

而這位優秀的指揮官倒在了幾天後的一場戰鬥中,在奉命奪取809高地時,毛曉東被機槍流彈擊中、壯烈犧牲。

41軍參謀長曲奎之子曲寧江此時入伍還不到一年,1979年初,他在一次訓練中左腕關節骨折,他擔心影響自己上前線,看過醫生後,竟然將檢查報告和病假條全都藏了起來,終於如願以償地出征了。

在往高平穿插作戰的半路上,曲寧江在乘坐的坦克裏看見了路旁一塊大石頭上站著正拿望遠鏡觀察地形的父親,卻沒有上前打招呼,而是深深看了一眼,就跟著部隊離開了,這也是父子倆的最後一面。

幾天後,在吞片地區公路的交戰中,為吸引敵人火力,曲寧江身負重傷,左腿、左臂被打斷,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他從胸前取出全家福照片,用失神的眼睛深情地看著……最後留給他父母的遺物,就是這張浸滿鮮血的全家福。

與曲寧江同一天犧牲的,還有原41軍362團老團長姜永錫的獨生子姜利民,姜永錫離開41軍後,被調往新疆軍區五七幹校當政委,姜利民1969年參軍來到父親的老部隊,1978年,組織上考慮到他母親在北京身患重病,父親在新疆無法照顧,就安排姜利民轉業回京,可看到戰事即將爆發,姜利民拒絕了轉業安排,請纓上前線任尖刀排長,成功爆破三個碉堡,為全師大穿插開辟了通道,就在折返的路上,他被敵人從背後連續射中……戰後,28歲的姜利民被追記一等功,中央軍委授予他“爆破英雄”的榮譽稱號。

“爆破英雄”姜利民

穿插作戰即將結束的時候,41軍121師政委周開源前往123師聯系工作,也想順便探望一下在“塔山英雄團”當兵的大兒子周偉。

周偉只有19歲,本來在廣東湛江一家工廠當工人,1978年底,他聽說對越戰爭即將打響,就瞞著父親報名參軍,進了廣州軍區的野戰軍,為了不在父親的121師當“幹部子弟”,他請求加入123師作戰,進入高平地區後,周偉在一次遭遇戰中英勇犧牲。

聽到消息後,周開源如遭五雷轟頂,此後說了什麼話、怎麼走回部隊,他自己全都記不起來了,121師政治部主任看到首長坐在門外一動不動、像個雕塑,走過去一看,才發現周開源已經滿眼淚水。

此後,周開源化悲痛為力量,接著指揮作戰,三次主動出擊納隆之敵,最終全師殲敵2898人,在參戰的29個陸軍師中排名第四。

4、《高山下的花環》原型,母親準備好的禮物再也無法送出去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雷軍長”身上有很多我軍高級將領的縮影,但公認的原型是54軍160師師長張誌信。

對越反擊戰打響時,張誌信的獨生子張力正在南方集訓,由於張力一心求戰,張誌信就用“特權”把兒子調到了自己的部隊裏,擔任偵察班副班長。張力身邊沒人知道他是師長的兒子,戰士們只感受到副班長為人熱情、有求必應。

張力

為了不讓別人看出張力的特殊身份,出征前,張誌信還特地扣下了張力腕上的手表,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裏,能戴手表的人不可能是平民子弟。張力對此感到有點不愉快,離開家時,還撒嬌一般地對母親說,倘若他立功回來,母親就得督促父親還給他那塊心愛的手表。

1979年2月17日,張力出境作戰不久,就兩次榮立戰功、火線入黨。

2月27日,張力與戰友一起執行偵察任務時,在一處山坳裏遭遇了敵人,敵暗我明,高處暗堡裏子彈壓得戰士們擡不起頭,正當張力借石頭做掩護爬向暗堡時,側面暗堡的重機槍開火擊了他的腰部。

由於身處叢林、無法及時醫治,一小時後,張力感到自己剩下的時間不多了,這才拉住班長的手說:“班長,我快不行了,我父親是咱們師的師長張誌信,等我犧牲後,請你給我爸說,兒子沒有給他丟臉,告訴他不要過度悲傷,一定要照顧好我的媽媽……”

直到此時,戰友們才知道師長的獨生子也在和他們並肩戰鬥。

張力犧牲後,由於此地處於密林深處、離公路還有幾十公裏,烈士遺體被就地焚化,戰友們將部分遺骸帶回了部隊。

連隊發來的加急電報被送到師指揮所時,沒人敢把消息告訴張誌信,大家都知道張力是張立信30多歲才盼來的寶貝疙瘩、軍中有名的訓練標兵,難以想象師長會有什麼反應。

參謀們把電報交到政委李兆貴手中,李兆貴召來知情人員,嚴肅地說:

“張師長年過半百,縱深戰鬥已經全面展開,不能沒有師長指揮,萬一情緒波動,後果不堪設想。我宣布一條紀律,誰向張師長泄漏這條消息,軍法論處!”

可有幾個知情的參謀是張力生前的球友,曾共同在籃球場上為部隊爭得過榮譽,情同手足,有人忍不住躲在角落裏傷心落淚,張誌信很快發現了指揮所裏的異樣氣氛,逼問無果,他大吼一聲道:“我是一師之長,萬余條性命掌握在我手中,無論發生了什麼事都要告訴我,快告訴我!”

李兆貴見瞞不住了,只得說出噩耗。

一向鎮定的張誌信身子陡然晃動起來,足足過了三分鐘,他才從莫大的痛苦中回過神來,緩緩地說道:“有戰爭就會有犧牲……張力死得其所。”緊跟著,他又投入了對戰事的指揮布局,仿佛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戰事緊急,張誌信拒絕了隆重安葬張力和開追悼會的請求,他命人就地挖了個坑,前面插上一塊木牌,旁邊插了兩個花圈,連墓碑都沒有立,直到戰後才與其他烈士一起集體葬入廣西靖西烈士陵園。

左為張誌信獻的花圈

1984年,戎馬生涯39年的張誌信退居二線,由於身患多種疾病,家人一直不準他去靖西探望兒子,只能長期把獨生子照片放在口袋裏寄托思念。

2009年初春,張力犧牲30年之際,張誌信的心包積液、高血壓等多種舊疾並發,身體垮了下來。

一天早晨,他醒來後,對妻子成翠芳說:“我又夢到兒子,我想去靖西看看他!”

成翠芳驚訝地說:“老頭子,這麼多年都過來了,現在你病得經不起一陣風,就別去了,行嗎?”

張誌信搖了搖頭,說:“昨晚,我夢見兒子,他在怨我,說戰前硬把他的手表留了下來,我想親自還給他。”

一番話說得成翠芳也落淚了。

由於年邁體弱,老夫妻倆互相攙扶,在路上走走停停,用了12天時間才來到位於邊陲的廣西靖西烈士陵園。

找到張力的墓碑,張誌信望著碑上的照片,說道:

“兒子,爸這一生做得最成功的事,是調你到前線;最痛苦的事,也是調你去前線。爸慶幸有你這樣的好兒子,沒給黨和國家丟臉。爸以一個老兵的名義,向你、向所有為國捐軀的同誌敬禮!”

說著,老人顫巍巍地站起身來,給永遠21歲的兒子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除了以上這些“高幹子弟”外,對越戰爭中,還有不少出身將門的烈士:150師副參謀長耿進福同一天內失去了兩個兒子耿軍和聯小康,妻子一夜之間發白如雪;446團團長曹從連攻打沙巴縣城時從望遠鏡裏親眼目睹兒子曹輝陣亡;廣州軍區副參謀長羅榮之子羅粵寧指揮突圍時身中四槍犧牲、榮立一等功;廣州軍區後勤部政委趙力寬之子趙幼林、55軍政治部副主任甄文林之子甄平烈士、40師副師長趙誌雄之子趙傑昌、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之子彭泓……僅有名字、事跡可查的“高幹子弟”烈士就有十幾人之多,可見有多少部隊首長把自己的子弟送到了對越作戰前線,為報效國家民族而經歷鐵與火的洗禮。

寫下這個故事,不是因為他們的身份有多特殊,而是因為這些將門虎子沒有辱沒自己的家風和血脈,是真正的“老子英雄兒好漢”,共和國的史冊裏永遠銘記這些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