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原版雞瘟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讀這本書前,我對於區塊鏈的印象還停留在前兩年造富神話的階段。2010年一萬個比特幣只能買兩個披薩,但隨著泡沫堆積,到2017年一個比特幣價值2萬美元。還記得那段時間所有的頭條文章、公眾號都在討論區塊鏈,卻誰也說不清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只有一個個令人艷羨的暴富故事,為人津津樂道。後來泡沫破碎,比特幣價格暴跌,又產生了許多財富蒸發的慘劇,又為人津津樂道了一陣。再之後看到區塊鏈、比特幣相關的內容,總是連帶著騙融資、割韭菜這類關鍵詞。這熙熙攘攘地一通折騰下來,我對於區塊鏈是什麼卻依舊一無所知。

所以當我拿到這本《共識之美:區塊鏈經濟的全景與未來》的時候,盡管區塊鏈作為輿論熱點已經是一兩年前的事了,但我還是很好奇的。翻開書就是一頓猛讀,結果讀不懂……是類似第一次看英文原版書的體驗,翻開一頁,發現有個詞不認識,百度翻譯一下。繼續往下看,又遇到一個詞不認識,再百度翻譯一下。反反復復半天,一頁紙就是翻不過去。“加德納炒作周期”、“pow機制”、“gartner曲線”、“哈希HASH算法”等等經濟學、計算機技術、博弈論相關的各種專有名詞,讓閱讀困難重重。

所以我其實沒法評價這本書,因為大部分內容我都沒讀懂,很多專有名詞我百度了也沒太懂,因為對這個詞的解釋裏含著另一些我看不懂的詞。但我在第三章找到了我最關心的問題——什麼是區塊鏈。

在區塊鏈作為熱點被廣泛討論時,最常看到的用來解釋區塊鏈意義的詞是“去中心化”,是指人們可以實現點對點的數據傳輸,不再借由任何組織機構(中心)。有人說我去小賣部買水也是點對點呀,但如果你用微信支付寶支付,這筆交易就是通過微信支付寶完成的,微信支付寶也就是“中心”。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中心被稱為“糧倉”,用戶數據則是“黃金”和“石油”。我們為了便利,使用各種軟件、app的時候,都因為中心化讓渡了我們的隱私給大公司,而大公司則利用你的數據生成了針對你的個性化營銷策略,不斷推送給你各種飲料酒水廣告,甚至在摸清你的消費水平後“殺熟”,知道你願意為買水花10元,有2元的水也不推送給你。

哪怕不是在互聯網時代,中心化也一直存在,你用現金支付,現金是你造的嗎?當然不是,私印人民幣犯法的。我們現在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幣、美元、歐元等等,都是各個政府發行的法幣,法幣之所以擁有的自身紙張之外的價值,是國家作為信用背書的,是中心化的。如果該國政府沒了,他們發行的法幣也就一文不名了。也就是說你辛辛苦苦賺的錢,值多少不是你說了算的,一旦命不好碰到津巴布韋政府這種“中心”,把津巴布韋幣搞得一百億才值幾塊錢人民幣,直接不被國際上承認退出歷史舞臺了,豈不是要了命了…

而比特幣是沒有任何組織機構作為背書的,因此比特幣的價值也不會因為某些人的決策失誤一文不名,因此人們說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的屬性。但去中心化並非區塊鏈技術首創,在互聯網技術誕生之初,原本就是一個點到點去中心化的事物,後來才衍生出了包括郵件傳輸、HTTP協議在內的基礎設置,再之後大公司研發了各種軟件app,才使得互聯網數據中心化。所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屬性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而區塊鏈能保持去中心化屬性的原因,才是我理解的區塊鏈的本質——信任和共識。

以前的交易行為之所以需要中心化,因為人和人之間缺乏信任。唯一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就是最原始的以物換物,有機農家走地雞換匠人精神純手工小板凳。但人心是復雜的,我們無法辨別對方賣你的走地雞有沒有雞瘟,小板凳質量好不好。而且一只雞值多少張小板凳,每個人想法也不一樣。所以我們需要中心化,需要法幣和大商場,需要明碼標價,需要品牌和售後,同時也需要接受品牌溢價等中心化後無可避免的問題。

而區塊鏈之所以能去中心化,是因為在雙方點對點的交易中,憑借密碼學算法使得簽名和所有權結合,達到“簽名即所有”的效果(具體是怎麼達到的,我沒看懂),使得交易可信。之後由區塊鏈的數據結構,一個環環相扣的數據塊鏈條,保證數據極度無法篡改。即使有人篡改了自己那塊數據,由於和全網其他數據不同,很容易被校驗出異常。最後還有區塊鏈的靈魂組件“共識算法”,用代幣作為激勵,讓“礦工”們用算力去競爭記賬的資格,協調參與者共同或輪流記賬,並執行智能合約(這是啥我也沒看懂)得出無爭議的、唯一性的結果。為了擴大算力份額,獲取更多的代幣獎勵,“礦工”們需要研發或購買大量的高功耗比礦機,耗費大量電力“挖礦”,運營成本巨大。所以這個共識機制,背後也是現實世界裏的財力物力的競爭,配合適當的激勵、懲處規則,讓區塊鏈達成某種“自治”的平衡狀態。

書中寫到“人性是善變的、自私的,壟斷是暴力的額、集權的,而數字是永恒的、透明的”,正是因為區塊鏈不是由人或機構管理,而是根據數字和代碼運行,且人人都能查看這套規則,回溯每條不可篡改的記錄,才使得交易中的信息差被消除,讓交易雙方都不會有被欺騙的風險,高效安全地完成交易。

類似“自媒體”,區塊鏈技術也許能幫助人類實現“自金融”,人人都能發展自己金融系統。自媒體對媒體行業的影響,大家有目共睹,所以雖然我無法想象“自金融”會怎麼改變現有的金融體系,但必然是顛覆性的。

但現在區塊鏈技術由於自身數據結構等原因,存在運行緩慢等問題,在社會層面也有對代幣價值的爭議,還有區塊鏈治理模式等等我看完半懂不懂的問題。總之,在改變大家的日常生活之前,區塊鏈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項技術的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就像現在的5G技術,很多人會覺得,不就是網速變快一些嗎,4G都能看視頻了,網速再快又有什麼意義呢?但回憶一下當4G技術剛出現的時候,大家不也說4G不就是網速變快一些嗎,有什麼意義呢?結果各種短視頻平臺、直播經濟在4G技術的基礎上興起。再往歷史深處看一些,1831年法拉第發明了電動機,在一個展會上有人問他發明的電動機有什麼用,法拉第反問到“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有什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