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敵人請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在生活中

如果看一個人不順眼

愛卿們會怎麼做呢?

那一個國家看另一個國家不順眼

會怎麼辦

說他們不講民主人權

或者幫他們反恐

上來就清空一下彈夾

而咱們中國呢

就不一樣了

作為一個自古以來就很講規矩的國家

做什麼事都不能胡來

哪怕是打仗

也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

“幹就完事了”

必須先來一套儀式

首先

想要打仗,那得要有兵才行

然而春秋時期的征兵

可不像“抓壯丁”那樣是個人就收

那還得看來應征的人夠不夠資格

這樣一套“政審”下來

“士”成了“及格線”

平民和奴隸基本上就沒戲了

只有士族及以上的VIP才能參戰

至於那些被淘汰出局的平民和奴隸

是沒資格上陣打仗的

只能幫著餵餵馬、做做飯、搬個東西……

充當個打醬油的角色

在正式PK之前

雙方會秉承“能嗶嗶就先不動手”的原則

先來一場嘴炮輸出

嘴炮有時可比免戰牌還管用

比如說

齊軍無緣無故入侵魯國

魯國使者就跳出來質問齊國人

齊國人被當場懟到自閉

自覺理虧只能選擇退兵

為了表示誠意

還殺了個帶頭將軍向魯國賠禮道歉

(齊)使帥師以伐陽州。我問師故。

夏五月,子尾殺閭丘嬰以說於我師。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不過多數情況下卻是

雙方怎麼都尿不到一個壺裏

韓原大戰前

秦晉兩國之間就來了次“口水戰”

結果誰也不願讓步

兩邊只好選擇動手開打

遂使(韓簡)請戰,曰:“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君若不還,無所逃命。”

秦伯使公孫枝對曰:“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茍列定矣,敢不承命。——《左傳·僖公十五年》

陣前來一波外交辭令

搞一場正義性辯論和約戰

這就是春秋時期的“請戰”之禮

中國人愛吃

能靠吃飯解決的問題

就沒必要舞刀弄槍

犒師

作為春秋時期的戰爭禮節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請客送禮

而犒勞敵人這種看似很滑稽的行為

在當時來說

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齊侯伐魯

魯國人準備好酒好菜去犒勞齊軍

展喜和齊軍把酒言歡

順帶還把人家直接勸退了

夏,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受命於展禽。

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齊侯乃還。

——《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崤之戰的前夕

商人弦高冒充鄭國使者犒勞秦軍

還送了牛作為“犒師禮”

把秦國人忽悠得團團轉

(秦師)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哪怕是仗打到正嗨的時候

犒師也一樣可以進行

晉楚鄢陵之戰

晉將欒鍼(zhēn)大老遠地就

看到了楚將子重

於是就按照戰場禮節派人給他送酒

簡單地犒勞一下這位老對手

(欒鍼)使行人執榼承飲,造於子重,曰:寡君乏使,使金鹹禦持矛。是以不得犒從者,使某攝飲。子重曰:夫子嘗與吾言於楚,必是故也,不亦識乎!受而飲之。

——《左傳·成公十六年》

春秋時期

打仗其實很講究“武德”

不屑於搞偷襲“老同誌”那一套

打仗都是正面硬剛,不玩陰的

公元前638年

宋國和楚國線下約架

本來是一場毫無懸念的仗

畢竟宋國這邊準備妥當的時候

楚軍連人都沒到齊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

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這場宋軍必贏的戰鬥

就因為宋襄公固執強烈的信念感

楞是玩成了bad ending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雖亡國之余,不鼓不成列。”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秉承著“貴族不搞偷襲”的理念

宋軍還真的等到楚軍準備好了再動手開打

結果被打到連親媽都不認得了

除了不能搞偷襲之外

在春秋戰場上也同樣不能趁人之危

“不加喪,不因兇,所以愛夫其民也。”

——《司馬法·仁本》

比如說

晉國去打齊國

不湊巧遇到齊靈公嗝屁升天了

晉國軍隊立馬停戰,掉頭回家

晉士匄侵齊,及谷,聞喪而還,禮也。

——《左傳•襄公十九年》

不光是別國有喪事不能打

如果死的是很重要的人

那作為對手還得有所表示

例如

魯國和吳國合夥伐齊

卻沒料到齊悼公先被他的員工給幹掉了

敵方的大boss突然掛了

吳王可就坐不住了

公會吳子、邾子、郯子伐齊南鄙,師於鄎。

齊人弒悼公,赴於師。吳子三日哭於軍門之外。

——《左傳·哀公十年》

春秋很講究尊卑有序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不分內外

做臣子的,就算是見了別國國君

該行的禮一樣也不能少

在齊晉鞍之戰中

晉將韓厥追上了冒牌的“齊頃公”——醜父

韓厥給“齊君”鞠躬、敬酒、獻玉

君臣之間的禮節那是相當到位

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

——《左傳·成公二年》

晉楚鄢陵之戰

晉軍將領郤至三次轉角遇到愛楚王

本來是“擒王”的好時機

但郤至這人每次都是畢恭畢敬

不動楚王一根毫毛

很有君子風範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胄而趨風。——《左傳·成公十六年》

除了以上說到的這些之外

春秋戰場還有不少讓人匪夷所思的禮節規定

比如說

戰爭的目的其實是讓人服氣的

而不是真的要打打殺殺

打仗以車戰為主,車壞了就相當於敗了

打仗的時間、地點、方式等

都要雙方商量著來

……

這些禮節規定

放到現代戰爭中的話

確實挺滑稽搞笑的

但在當時的“禮治”社會

卻是再正常不過了

後來周王室越來越雞肋

諸侯們開始放肆起來

逐漸把這些周朝定下的“老規矩”丟到一邊

規矩沒人守了

仗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沒了“老規矩”的約束

戰場上也開始“禮崩樂壞”

慢慢變得暴力和詭詐

最終

引起了一位知名懷舊老憤青的

強烈不滿

參考資料

[1]鄭彩雲.從“崇禮”到“詭道”[D].江西師範大學,2010.

[2]周洪.春秋時期的戰爭禮[J].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5):89-95.

[3]段開正.論春秋戰爭禮儀與軍事文化[D].青島大學,2005.

[4]徐傑令.春秋戰爭禮考論[J].東北師大學報,2000(02):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