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騾子拉貨累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從小到大我們都聽過那麼一句話,叫“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一遛”,說明單從外表上看,馬和騾這兩種動物極具迷惑性,必須從行為動作上才能分清它們之間的差別,實際上不僅僅是這兩種,還有驢,在外表上跟馬、騾也頗像。可能我們比較容易分清成年馬與驢,但是如果是小馬駒跟驢放到一起比較的話,就不是那麼容易分辨得出來了,需要那麼一點專業知識。

馬、騾子和驢都屬於奇蹄目馬科下面的物種,其中騾子是馬和驢的種間雜種,意思就是同屬不同種的兩個個體間進行雜交所產生的雜種第一代,同樣的物種還有獅虎獸和虎獅獸等等(它們是貓科豹屬下的獅子與虎雜交產生的雜種第一代)。

騾一般代指公驢與雌馬所產生的後代,而公馬與雌驢產生的後代被稱為驢騾,很多人誤以為馬騾跟驢騾是以參與交配的雄性物種名字決定的,實際上並不是這個樣子,而是根據外表與父母相似程度來命名的。

騾的體型和外貌介於馬和驢之間,但是並不算是一個獨立的物種,馬騾與驢騾的分辨方法很簡單,騾的體型受雙親影響很大,特別是母體的影響較大,普通的馬騾體高為1.5米,較高大者在1.5-1.7米之間。

要分辨馬騾與驢騾,只需要記住這句口訣基本上就能夠大致判斷出來了:馬騾尾長驢騾短,馬騾耳短驢騾長。

馬的起源簡圖

騾子和馬、驢的種間關系

馬的進化經歷了始馬、中馬、原馬、上新馬和真馬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到如今就只剩下現存家馬以及普氏野馬兩個亞種了,普氏野馬曾一度瀕臨滅絕,只剩下12個個體,後來由於人工幹預,進行放養之後,其種群數量得以恢復,到現在大約有兩千匹左右,不過由於基數太少,就避免不了近親繁殖的現象。

普氏野馬體型健碩,體重300千克,體長2.8米,身高1米以上,外形跟家馬很像,但是鬃毛較短且直立起來,額頭上也沒有垂下來的毛發。

普氏野馬及其分布圖

普氏野馬的命名是1881年根據其發現者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的名字命名的,當時因為世界上普遍的認知都認為沒有了野馬的存在,所以這一發現轟動一時,不過這一發現也給蒙古西部的野馬群帶來了大災難,大量的人開始狩獵這一物種。

驢的外形跟馬很像,但是沒有馬那麼雄壯,雖然體型小,但是長得卻很結實,大多數都集中在260千克左右,能夠拉載跟它體重差不多的東西。

三種野驢分布圖

驢起源於非洲,普遍認為非洲野驢是現代家驢的祖先。經過幾千年的演化,如今野生的驢一共有三種,分別是非洲野驢(分布在索馬裏、埃塞俄比亞等地)、藏野驢(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一帶),以及中亞野驢(分布在伊朗、敘利亞、阿富汗等地)。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後所生的種間雜種,它幾乎繼承了馬和驢兩個物種的所有優點,騾的力量很強,耐力高,是非常優質的役畜,是“雜種優勢”的典型例子。

騾一共就兩種,公驢與雌馬所生為馬騾,公馬與雌驢所生為驢騾,馬騾天生個大,有馬的靈活性以及奔跑能力,同時又具備了驢的耐力以及負重能力,除了繁殖力極差之外,幾乎沒有多少缺點。

馬、驢、騾染色體簡易圖

從生物學上面來看馬和驢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它們分屬兩個不同的物種。兩者產生的後代騾子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由馬和驢雙方共同決定,驢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31對,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生殖細胞染色體數目為31條,馬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32對,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之後,有32條染色體,所以當兩者的生殖細胞相結合,形成受精卵的染色體數量為馬和驢的總和,也就是63條,從這個層面就能夠看出,騾子是異源二倍體生物。

馬、騾子和驢各自的優缺點

馬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時上,可以說是有著非常濃重的一筆,特別是在之前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沒有出現之前,馬幾乎是不可代替的存在。目前大量整劇表明,在距今五千年前的銅器時代,就已經馴化了野馬了,成為當時人類重要的役畜。

戰馬

馬的發展由於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文化以及不同時代背景,經歷了數個階段變化,用途包含農業生產、軍事、食用、觀賞、競技等。馬性情溫順、擅長奔跑,同時也能少部分駝物,在冷兵器時代,馬是最重要的戰鬥夥伴,歷史上的蒙古鐵騎令整個歐亞都聞風喪膽。馬的缺點是耐力較差、好爭鬥,與同類競爭寧願累死也不服輸。

武裝過後的驢

相對於馬來說,驢的個頭比較小,軀幹較短、四肢瘦弱,所以並不適合用於類似衝刺這樣的環境中去,但是驢也有其不可代替的一面,它蹄小且堅實,體質健壯,耐粗放,抵抗能力很強,不易生病,並且刻苦耐勞十分聽從使役等等,在農業領域裏面用途十分廣泛。

另外,在軍事領域裏面,驢也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加裏波利一戰中,一頭驢成了明星,它駝著的工具救下了三百多名傷員,至今仍被視為澳新軍團的英雄。驢的缺點是性格暴躁,速度較慢,不適合“急行軍”。

正在田間勞作的騾子

騾子同樣對人類的貢獻很大,它集合了馬和驢的優勢,在一些交通不是很便利的偏遠農村,正是騾子大顯身手的地方,它吃苦耐勞,默默無聞,是憨厚的代名詞,馬騾力氣大能駝重物,驢騾擅長奔跑可做輕裝快速運輸,這都是馬和驢不能相比較的。

在之前普遍依賴畜力運輸的年代,騾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一、二次大戰中,騾子發揮的作用也不比汽車等交通工具小。騾的缺點自身不能繁殖,而且有時候也繼承了驢脾氣。

馬、騾和驢的區分

簡易方法

首先在個頭上面,驢最小,小型驢體重在130-190千克之間,大型驢可達250千克以上,馬個頭高大,重型品種能達1200千克左右,驢騾個頭在馬和驢之間,馬騾個頭最大。其次看耳朵,耳朵是很好區分三者的重要指標,馬的耳朵最小,而且較短,騾次之,呈現短矛狀,驢的耳朵最大,像兩個長矛一樣豎在頭上,遠遠看上去就十分顯眼。

騾子

具體方法

體型:馬騾最大,其次為馬,最小是驢,驢騾介於馬和驢之間,當然這只是普遍規律,即同種類馬、驢采取不同組合所產生的兩種後代相互比較,具體情況還要看個體差異。外形-體色:大多數驢為黑色或者灰色,而馬和騾則少有此色,另外,馬有白色,而驢、騾幾乎也沒有這種顏色。外形-鬃毛:驢的鬃毛很短,而且立起來,隨風不倒,騾的鬃毛比驢長比馬短,能夠倒下,馬的鬃毛很長且倒下,隨風一吹十分飄逸,值得一提的是普氏野馬的鬃毛也是很短且直立不倒的。嘴唇:驢唇為白色,另外,很多驢也有白色眼圈,而馬和騾暫時沒有發現此一特點。耳朵:驢的耳朵最長,在20厘米以上,像兩個矛尖一樣,騾子次之,馬的耳朵最短,大約跟成年男子的手一紮差不多,在10幾厘米左右。尾巴:馬的尾巴很長,超過膝蓋,而且長有很多毛發,類似人類女孩的長發,驢的尾巴雖然也超過膝蓋,但是整體看上去小很多,尾巴毛發也稀疏,騾子尾巴較短,沒有超過膝蓋。聲音:驢能發出多種聲音,而且喜歡叫喚,類似於網上很火的“土撥鼠叫”,馬和騾子則不然,它們一般只會打響鼻與嘶吼。性格:馬雖然內心倔強,但是表面上性格較為溫和平靜,驢脾氣很倔,馴服它不容易,如果放開韁繩通常容易走丟,騾子的脾氣就介於兩者之間,有時候也會尥蹶子。生殖能力:馬和驢都是屬於正常的馬屬物種,所以均可生育,而無論是馬騾還是驢騾,由於其染色體個數的原因,決定了它們不能正常減數分裂,所以極難生育。騾子的雌雄

騾子有雌雄之分嗎?答案是有的,前面講過,馬的體細胞有32對染色體數目,所以經過減數分裂之後,其生殖細胞內就含有32條染色體,我們可以簡單歸為31+X,或31+Y,其中X和Y分別是決定生物個體性別的性染色體,X為雌性,Y為雄性。

馬、驢雜交簡易模型

驢體細胞有31對染色體,經過減數分裂之後就能產生含有31條染色體的生殖細胞,分別是30+X,或者30+Y,馬和驢結合之後就會產生61+XY,或61+XX兩種受精卵,這兩種受精卵發育成熟之後,就成了雄性騾子和雌性騾子。

由於公驢和雌馬的基因更容易結合,所以大部分的騾子都是以這種組合雜交產生的。但是實際情況要遠比理論復雜得多,畢竟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基因結合的幾率很小,有的公馬甚至需要用6年的時間才能使驢懷上。

騾子真的不能生育嗎?

說到騾子,人們常說的一個現象就是不能生育,的確,所有的公騾子,以及大部分的母騾子都是不能生育的,但是也存在例外,有少量的母騾子是具備生育能力的。騾子的原始生殖細胞來源於馬和驢,一共有63條,是奇數條,沒有同源染色體,所以當性細胞成熟之後,很難進行減數分裂,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能生育的。

但是騾子細胞內的63條染色體,並不是標準配對的32對+1的關系,而是來自馬的32條+來自驢的31條,這樣在減數分裂時,由於沒有同源染色體配對,這些染色體能夠隨機自由組合,在形成的眾多配子裏面,只有當生殖細胞含有全套的馬或驢的染色體數目時,才有生育能力,也就是說當騾子分裂出一個跟馬,或者驢一樣的生殖細胞的情況下,就是可育的。

騾子

關於騾子的謠言:在早些年間,由於知識的匱乏,很多人單單從騾子不能生育這種現象來看,認為只要是人吃了騾肉之後也不能生育,這是錯誤的認知,實際上能否生育的因素十分復雜,不是單單一頓肉所能決定的,而且騾子之所以不能生育,主因是上面提到的染色體原因,所以吃了它的肉並不會影響人類的生育。

從騾子層面出發,淺談“雜種優勢”

騾子是“雜種優勢”的典型代表之一,體格高大,強壯有力,幾乎繼承了馬和驢的所有優點,這種優勢在生物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實際生活中一些常年的生物,其實都具有雜種優勢,比如說雜交水稻,就是選用兩種性狀優良互補,同時在一穿上又有一定差異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產生的第一代雜交種就有很明顯的雜種優勢,造福了世間千萬百姓。

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

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玉米等農作物身上進行雜種優勢的研究了,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選育出一系列高產的品種投入種植,單單是山東省裏面,雜交玉米的產量就比之前的常規玉米多出20-30%的樣子。

當然,要說在這方面貢獻最大的人物,當屬袁隆平,他在1964年的時候就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的存在,從此我國水稻進入高產時代。

雜種優勢在表現上,其實有一定的規律性:

雜種優勢只在第一代間體現出來,到了第二代會衰退;雙親之間遺傳差異越大、情緣關系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同一類型品種間雜交比不同品種間雜交的優勢要弱許多。

一些具備了雜交優勢的生物

根據這些優勢,科學家們不斷在動物、作物之間改良,目前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比如“汕優63號”,獨霸水稻界十多年,“秦油2號”油菜花,遍布全國,為農民增加了不少收入,從南非引進波爾山羊改良後的山羊品種,使得我國本地山羊體重增加了一倍,而且在生長速度上面也有所改良,成了出肉率高、瘦肉率高的優良品種。

拉車的騾子

騾作為役畜的出現,要遠遠晚於馬和驢的,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已經出現騾子,但是那個時候並沒有投入量產,只是作為王公貴族的觀賞物種,甚至到了唐宋時代還不是很常見,直到明代之後,才廣泛運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騾子和馬、驢等雖然在外形上相似,用途上也相似,但是三者都具有其不可代替的特性,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這篇文章,你學會了如何分辨它們了嗎?

(喜歡請給個贊,原創作品,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