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拾死人的銀元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總臺主持人張東,曾主持《中國TOP排行榜》、《天天飲食》等節目。

用聲音刻錄百年記憶,我是革命文物講述人、主持人張東。

我講述的文物是一張寫著“陜甘邊區農民合作銀行兌換券”的貨幣。它的原件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甘肅省華池縣南梁鎮的南梁革命紀念館有它的復制品。

這張貨幣為豎版,票面中間的大寫數字“貳角”印在鐮刀、斧頭的圖案上,四角是阿拉伯數字“2”;上下還對稱地印有“每拾角兌換大洋壹圓”和“蘇區一律通行”兩行小字,票面四周為松樹針葉構成的花邊。

△陜甘邊區農民合作銀行兌換券(南梁革命紀念館供圖)

一張有著鮮明時代特征的薄薄的貨幣,見證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贏得經濟反“圍剿”鬥爭勝利的歷史。

陜北民歌《橫山裏下來些遊擊隊》:長槍短槍馬拐子槍,跟上咱們的遊擊隊上南梁……

甘肅南梁,位於橋山山脈中段的大梁山南麓。

△今日南梁

1934年2月,陜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在南梁四合臺村成立。那時,南梁地區遭逢大旱,農田荒蕪,經濟雕敝,“饑民近百萬,數百公裏草根、樹皮皆已食盡……”面對如此嚴峻的困難,發展經濟成為鞏固新成立革命政權的重中之重。

南梁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 徐振偉:當根據地創建以後,面臨著怎麼樣發展經濟、切實有效地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這麼一個棘手的現實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配套的政策措施,特別是經濟政策。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劉誌丹、謝子長、習仲勛(圖中從左到右依次)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紅二十六軍和陜甘邊廣大人民群眾,經過艱苦卓絕的武裝鬥爭,開辟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圖片攝於南梁革命紀念館)

為了恢復邊區經濟,革命委員會一方面鼓勵農業生產,一方面恢復了荔園堡和設立白馬廟兩個集市,吸引各地客商到此來進行交易,尤其是小手工業者、小商販。

時任革命委員會主席的習仲勛曾回憶說:(南梁)沒有其他的工業品,什麼都沒有,火柴、吃的鹽,都是從外邊來的,布匹特別缺。來的都是小商人,大商人誰敢來,小商人跟咱們都是有關系的。

△南梁習仲勛舊居所

每逢集日,十裏八鄉的鄉親、商販紛紛來到集市趕集,在這裏買賣山貨、布匹、牲畜、糧食等。當時,習仲勛經常會到集市上開展調查研究,思考活躍市場的辦法。

集市為當地百姓提供了互通有無、調劑余缺的市場。買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一派熱鬧的景象。

△《開放的南梁集市》(袁鵬飛繪)

誰知一段時間後,熱鬧的集市又冷清下了來。原來,當時國民黨政府發行的貨幣不斷貶值、信用全無,老百姓不願使用;而銀元和實物攜帶和找零不方便,老百姓不愛使用。沒有合適的貨幣,成為買賣雙方最頭疼的事兒。

於是,革命委員會決定禁止國民黨政府貨幣的流通,以“陜甘邊區財政委員會”的名義發行“陜甘邊區銀行油布票”。這種貨幣用老白布代替紙張、印後再用桐油處理,故稱“油布票”。這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發行最早的蘇區貨幣。

△陜甘邊區銀行油布票

南梁革命紀念館講解員:現在大家來到的是我們陜甘邊區第一集——南梁集市。為了穩定市場,邊區創辦了造幣廠,在集市上設立了貨幣兌換處,一塊蘇幣兌換一塊銀元。

△南梁革命紀念館裏實景還原的南梁集市“貨幣兌換處”

南梁革命紀念館裏實景還原了集市的景象。集市中“貨幣兌換處”引人註目,裏面身著軍裝的紅軍戰士正為前來做買賣的商人提供貨幣兌換。由於蘇幣幣值穩定,且可隨時兌換,面額實用且攜帶方便,既方便了群眾買賣交易,也得到了外來商人的信任和擁護,沒多久便在市面上站穩了腳跟。集市又活躍了起來,吆喝聲再一次此起彼伏。

△1934年11月初,陜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華池縣南梁鎮荔園堡的關帝廟召開,會議決定成立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

隨著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油布票”已經無法滿足邊區經濟發展需求。邊區政府決定在南梁成立陜甘邊區農民合作銀行,發行了陜甘邊區第二種貨幣——即“陜甘邊區農民合作銀行兌換券”。

南梁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 徐振偉:它是石刻之後進行了印制。是在油布幣基礎之上的一個印刷品。它明確具備了現代貨幣的一些特征。這些設計,實際上表明了這種貨幣在發行過程當中,不斷成熟、完善的演變過程。

△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創造性地將根據地建設和邊區經濟發展相結合,一系列實打實的舉措讓窮苦百姓看到了希望,自發地成為了根據地的保衛者(圖片攝於南梁革命紀念館)

在戰火紛飛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一張小小的貨幣,便利著邊區群眾的生活,活躍了根據地的市場,有效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最終成為發展壯大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武器”。

歌劇《長征》唱段:

天上的大風地上的水,長征的紅軍到陜北;

大紅紅的棗兒酒裏泡,革命的根據地最重要!

△毛澤東收到劉誌丹的親筆信,興奮地向大家宣布即將到陜北的消息(圖自《毛主席在長征途中》)

土地革命戰爭後期,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碩果僅存”的一塊革命根據地,它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南梁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 徐振偉:這塊根據地為什麼能夠碩果僅存?它其中有一點就是它不乏創新之舉——總能夠暗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體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樣一個內在的調節機制。它連同中央根據地一起開創了我們黨領導金融工作的先河,為以後我們在更大範圍內發展經濟、發展金融做了前期的鋪墊和準備。

△南梁革命紀念館就坐落在甘肅省華池縣南梁鄉荔園堡。如今,這裏已成為著名的紅色旅遊景點。

劉曉鳳:我是南梁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劉曉鳳。90後的我,每當講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陜甘邊區為了老百姓吃飽穿暖、想方沒法發展經濟的故事,就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我會把這種感受融入到講解中,我要讓要多人知道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翻開厚重的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從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到邁向民族的偉大復興,一件件飽經滄桑的革命文物,記錄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紅色故事、一個個繼往開來的歷史瞬間,是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砥礪奮進最好的見證。

建黨百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聯合推出《紅色印記——百件革命文物的聲音檔案》,在中國之聲和總臺央視新聞、雲聽、央廣網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推出。100位講述人,用“最美聲音”刻錄百年記憶。

總監制丨劉曉龍 顧玉才

監制丨高巖

總策劃丨崔欣 樊新征

策劃、協調丨丁飛 孫魯晉 杜希萌 朱敏

記者丨溫超 韓雪瑩

編輯丨韓雪瑩

講述人丨張東

制作丨劉逸飛

新媒體丨王遠

顧問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徐鵬堂

鳴謝丨南梁革命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