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在河水裏漂流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嶙峋群山間,廣袤碧波裏,有個女孩,於漂浮的獨竹上,煢煢孑立。

只見她猶如武俠小說中的女俠,手持一根竹子,在翻飛的衣袂中,完美展示著“水上飛燕”“燕子探海”“水上呼啦圈”等各項絕技。

被震撼驚呆的外國網友,紛紛發問:“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國內網友著急在線提問:“要怎麼跟老外解釋,我們真的不會武功?”

這位名叫楊柳的“女俠”逗趣的回答:解釋不了。

作為迄今為止,在獨竹上跳舞的第一人,“女俠”用18年的青春與竹竿為伴,以“赤水獨竹漂傳承人”的身份,讓中華民族文化和非遺絕技,在粼粼水面,驚艷了全世界。

“女俠”楊柳,1996年出生於貴州遵義,從小身體瘦弱,跟在奶奶身邊長大。

奶奶是遵義市獨竹漂協會會員,在楊柳7歲時,開始教她獨竹漂的技藝。

這獨竹漂,是黔北獨特的一項民間技藝,發源於赤水流域。

原本是古時候,人們站在一根竹子上,渡過赤水河的交通方式,後來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演變為當地少數民族的比賽項目,傳承至今。

這項並不為外人所熟知的技藝,已經被列入了貴州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掌握這項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年輕人,更不多見。

楊柳跟著奶奶生活,從小耳濡目染,對獨竹漂並不陌生。

當她開始學時,發現光是站在獨竹上,手持另一根細長竹子,保持身體的平衡,就難倒了她。

腳下的竹子,不僅光滑,而且在水裏還會轉動,楊柳一上去,就滑掉水裏。

幸虧她很小就學會了遊泳,可掉在水裏,還會因為磕到了竹子而受傷。

她的身上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奶奶經常對她說:“小孩不要怕苦,苦吃著吃著就甜了。”

在奶奶的引導下,聽話的楊柳便鉚著一股勁兒,不管嚴寒還是酷暑,都堅守在河面上,認真練習。

掉下水就爬起,爬起後再帶著一身水花,重新站上獨竹。

反反復復摔了3年後,楊柳能站在獨竹上的時間越來越長,當她摸索著,學會變化站在竹子上的角度,與水流對抗,達到站穩的平衡時,她終於邁入了獨竹漂的世界。

另外,因為楊柳從小就有一個舞蹈家的夢,媽媽還將她送去學習舞蹈。

但她身材矮小,老師覺得她身段不夠柔美,無法成為優秀的舞者。

一起學習的同學,基本都上過臺表演,唯獨楊柳,只能坐在臺下做替補。

時間久了,同學們開始嘲笑她,她心裏的自卑感越來越盛。

奶奶發現後,便對她說:“為什麼不嘗試,把舞蹈跟獨竹漂結合一下呢,說不定別有一番花樣。”

此時的楊柳,已經可以站在獨竹上,在河水中漂流了。

可她還不夠熟練,靜止站穩已經不容易,在獨竹上跳舞,更是從古至今,都未聽說過誰能做到。

好在不過十一歲左右的楊柳,沒想那麼多,只是一心想要跳舞,而且奶奶告訴她,不用去理睬別人的看法,在竹竿上跳舞,把水面當作舞臺,把太陽當作燈光,也能跳出婀娜的舞姿。

奶奶的鼓勵加上舞蹈的誘惑,楊柳便不管不顧,一頭紮入到勤學苦練中。

獨竹漂是靜態的,需要人站在獨竹上保持平衡。

跳舞則是動態的,不管何種舞蹈動作,都需要人的身體動起來。

要把獨竹漂和舞蹈結合起來,靜態的平衡就要被打破,轉換為動態平衡。

為了實現這個“前所未聞”的目標,楊柳想盡了方法,讓自己能夠做到,邊跳舞邊在竹子上保持平衡。

她根據奶奶的建議,首先通過不斷練習伸腿、前進、扭腰、一字馬這些基本的舞蹈動作,掌握動作的精髓要領。

身體對動作的發力點,達到了條件反射般熟悉之後,她再把動作從地面,“移花接木”到獨竹上,摸索動作速度和保持平衡的訣竅。

毫無意外,楊柳最初經歷了無數的嘗試和無數的失敗。

比如原本穩穩當當地站在獨竹上,一字馬還沒劈開,她就已經落水;或者腿剛剛準備伸起,獨竹便毫不猶豫地轉動,將她掀翻;她嘗試著扭腰時,不僅落水,還會重重地磕在竹子上……

和剛開始練習獨竹漂相比,楊柳受的傷,不再只是身上青一塊紫一塊,腳上、手上、腿上,經常被刮出血淋淋的傷口,一瘸一拐地走路,都成為了她的家常便飯。

當時的她,不過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就要長久忍受這樣的疼痛,簡直讓人難以想象。

不僅如此,盛夏練習時,日頭曬得人睜不開眼,可楊柳在奶奶的督促下,站在獨竹上,被曬得黑不溜秋,掉進水裏以後,連自己都分不清流淌的是汗水還是河水。

而一到寒冬,楊柳越發難熬,水面寒冷刺骨,一落水,整個人更是僵硬得仿佛一塊冰。

可她不能停下,就像練琴的人三天不練就會生疏,楊柳如果休息一冬,此前的進步,就將付諸東流。

受傷太痛、日頭太曬、天氣太冷,楊柳不是沒想過放棄。

可想到自己的舞蹈夢,想到奶奶一直以來的陪伴和鼓勵,向來堅韌的她,在每次想要放棄時,又咬牙,暗暗告訴自己,自己一定可以在獨竹上跳舞!

“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百遍,總能練熟,受傷是難免的,傷口總會痊愈。”

都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楊柳不畏日曬霜寒的苦練,日見成效——2年後,她終於可以在獨竹上,翩翩起舞了!

“當我顫顫巍巍在竹竿上,第一次完成舞蹈動作時,身邊的人都在鼓勵我。那時候,我突然覺得獨竹漂就是我的舞臺。”

於是楊柳帶著自己獨創的獨竹舞,開始外出表演。

2009年,她在長沙遊樂園裏,展示了獨竹舞表演,景區工作人員贊嘆:“你這小女孩,能在一根水面飄動的竹竿上,能跳出如此唯美的舞蹈,讓人太驚訝了!”

還有一年冬天,她在河南開封某景區演出,當時天上下著雪,湖面結著冰,寒風從四面八方吹過來。

工作人員將冰面破開後,楊柳就穿著保暖衣、貼著暖寶寶開始表演。

當時年僅13歲的她,冷得淚流不止,雙腳凍得通紅,可臉上依然帶著笑容,並盡力控制著身體動作。

後來說起這些四處巡演的經歷,楊柳非常驕傲:“觀眾為我鼓掌的同時,我的心裏也很驕傲,因為我不僅收獲了掌聲,還把獨竹漂的文化傳播到各個地方。”

苦練數年,楊柳終於讓獨竹漂和自己所熱愛的舞蹈,融為了一體。

而她帶著獨屬於自己的“獨竹舞”外出表演時,也終於讓她的舞蹈夢,為外人所看見。

可在這圓夢的時期,楊柳依然有擺脫不了的麻煩。

比如外出的時候,她沒有專門的練習場地,這對表演有很大的影響。

還有竹子,作為獨竹舞不可或缺的道具,它的粗細、長短等都會影響使用,楊柳找到合適的竹子不容易,可不管她如何小心和維護,泡在水裏的竹子,依然很容易壞。

再有就是資金的問題,獨竹漂還未出名時,楊柳的獨竹舞,也不過像民間戲一般,表演一場,出場費並不是特別高。

這一度讓楊柳懷疑,自己吃那麼多苦堅持練下來的技藝,如果連自己都養不活,又有何意義?

直到2020年,楊柳在朋友的建議下,註冊了短視頻平臺,開始陸續發布自己的獨竹舞視頻。

沒想到,視頻發布出來以後,瞬間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獨竹漂”這一非遺絕技,也隨之出圈。

國內的網友稱贊她是“碧波仙子”、“下凡仙女”;

外網上,她的“水上獨竹芭蕾”引起轟動,被外國網友認為“她是真正的公主!”“中國人基因太神奇了!”

就連日本綜藝,在觀看了她一襲紅衣,在波面馭竹前行,並翩翩起舞的視頻後,震驚到無以復加,連連贊嘆:“這也太厲害過頭了吧!”

面對洶湧而來的關註和贊嘆,楊柳高興不已,她從未想過,自己的“獨竹漂舞蹈”,不但走出了大山,還走出了國門。

從那時開始,她對於自己苦練這份技藝的意義,不再有疑惑。

也是從那時起,楊柳心中想要讓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獨竹漂,都看到自己獨竹舞的願望,史無前例地強烈起來。

她重新審視了自己苦練多年的這項技藝,想起還未學會獨竹漂之前,奶奶曾說過:“獨竹漂第一眼看起來很新奇,但後面就會覺得,也不過就是在上面劃來劃去而已。”

而現在,學會獨竹漂的她,不但可以在獨竹上劃來劃去,還可以舞來舞去。

於是楊柳在有了紮實的基礎傍身之後,開始想“玩花樣”。

她在學校裏,早已將民族舞、現代舞和芭蕾舞學了個遍,當她再重新溫習時,便開始創新舞蹈動作,同時還講究起了舞蹈時裝。

比如展現“水上獨竹芭蕾”時,她就換上一身芭蕾舞的行頭,化身為湖水中旋轉跳躍的天鵝。

學習了戲曲之後,她便又化身一代名伶,在水面上甩出飄逸的水袖。

她也會穿上漢服,仿若畫中仙,迎風舞上柔美的一曲。

她還會穿著旗袍和高跟鞋,跳躍在獨竹之上,攪亂一池春水……

非遺絕技和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任誰看了,都要忍不住發出驚嘆。

一直以來,非遺專家們都指出,非遺傳承之當下和未來,皆在年輕人。

因為只有年輕人,才能將高處不勝寒的非遺,穿越古老時空,融入到新的時代。

就像獨竹漂,從過去的交通工具,到現在添加了舞蹈、融入了漢服、戲曲等元素的表演,在楊柳的不斷創新和豐富之下,曾經對於我們而言,遙不可及的古老技藝,已經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新生活力與魅力。

徐悲鴻說過:“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

千年傳統技藝,在時代的洪流奔騰變化中,其外在形式必然要改變和創新。

只要支撐技藝得以流傳後世的精神內核,始終不變,才是“傳承”的要義。

目前通過互聯網,火起來的非遺技藝中,不管是用易拉罐,還是做出絕美頭飾的花絲鑲嵌技藝傳人雁鴻,還是開發了竹編發簪、竹編鈴鐺等飾品的竹編技藝傳人刁寬,以及融合了東方美學的獨竹漂技藝傳人楊柳等,都是在不斷突破自我與創新中,將非遺推向了世界舞臺,實現了歷史文化的傳承。

有了珠玉在前的他們做榜樣,相信在多元的未來,將有更多的年輕人,在敢想敢創中,成為傳承的一份子。

而這,便是楊柳想要實現的願望——讓非遺薪火相傳,光芒永綻。

. END .

【文|紫塵靜雪 】

【編輯| 毛毛雨】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山東女大學生失聯9年,父母在學校當清潔工等她:也許還會相見

13年前他是睡豬圈的大學生,如今他是和張桂梅一樣的“乞丐”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