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老母親炒米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餃子

  餃子是中國人的傳統飯食,特別是在北方家庭,一個月、半個月就會吃一回。

  朋友的叔叔是開飯館的,餃子是館子的主食,所以要有十分的特色。他調餡子有講究,先用水打細,放菜,再打勻。包時用勺子從邊上抄,不能有一點亂。餃子包出來個頭一樣大小,從外面幾乎可以看見餡子,下鍋也不爛,煮多長時間、一次點多少涼水,都心中有數。這大概是最專業的,家常包餃子沒有那麼講究,可也不能馬虎。

  母親包餃子,善用調料面,不同的餡子拿捏得準,蘿蔔餡的多放,白菜餡的少放,韭菜餡的基本不放,吃的是韭菜的新鮮。她包餃子用筷子挑餡,皮兒搟得薄,餡放得飽滿,褶子捏得花邊有致,像貝殼的紋理。

  母親調餡子味要讓我先嘗,說我嘴刁、講究。其實味道千人千樣,不過家裏人因為在一鍋吃飯,母親是主廚,在口味方面我們也大概一樣了。有的人家吃飯,桌子上多放一碟鹽,鹹淡自主。這是對的。

  現在人們包餃子,餡子多樣,甚至什麼食材都可以包餃子。飯館賣的更是多種花樣。西安的餃子館曾有餃子宴,食客去了,幾十種餃子不重樣。不過吃到最後都已串味,不知所雲。

  在過去,家常餃子最普遍的是韭菜餡的、薺菜餡的、白菜餡的、蘿蔔餡的,講究的也就是蝦仁餡的。肉餃子不分時令的,若硬要分季節,當然是冬天吃牛羊肉的。蔬菜餡也有講究,韭菜最鮮是春三月,如果過了五月就不好了。以前家裏如果過了六月吃韭菜餃子,父親就借故不吃。現如今有大棚韭菜,好像四季都有新鮮的,不過已不是自然的鮮味了。所以三月用韭菜包餃子,最好是素的,放一點雞蛋即可。還有薺菜餃子,吃的就是野菜的那種鮮香。

  在家吃餃子,是一種家庭歡宴。一家大小齊聚,多是包餃子吃,因為可以齊動手,有人負責調餡子,有人負責搟皮,有人負責包餃子,可謂其樂融融。

  餛飩在外國人眼裏也是餃子的一種。韓劇中的餃子很像中國南方的大餛飩。西安包餛飩餡少,人們包餛飩用一支筷子,挑一點肉餡放進去。餛飩主要是喝湯,一般雞湯、骨頭湯最好。過去沒有那麼多東西,放一點大油就覺得好,還可以放蝦米皮、紫菜,為了提鮮。

  家庭包餛飩多是休息日,一家大小中午可能吃得好,晚上也不餓,隨便包點餛飩,只為喝湯。自從有了味精,家裏經常會包餛飩,湯料就是味精、鹽;後來又有了雞精;現在到超市,現成的湯料多得很,卻少有人問津了。

  燴米飯

  陜西以面食為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米供應多了,居民飯桌上,米飯不少於面食了。再加之面食含糖高,為預防糖尿病,醫囑多吃米飯好。

  記得小時候,家裏如果吃米飯,一定要有炒菜:菜花炒肉,蒜苔炒雞蛋,還得有西紅柿雞蛋湯。

  吃米飯有時剩下了,還有剩菜剩湯,下一頓不想麻煩了,就吃一頓燴米飯。以前有燴面,現在有燴米飯。剩飯燴一燴,也是美味佳肴。

  記得我上學時,早晨經常是帶饃的。有時候母親沒有蒸饃,又不能讓娃餓肚子去上學,就急急忙忙燴一鍋米飯,我們幾個上學的孩子,溫溫飽飽地吃一頓,比吃饃好多了。不過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多見的,因為那時糧食定量,不可能有剩余的。

  後來富裕了,吃飯不成問題,就有了剩飯剩菜,燴米飯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做燴米飯,最好是有肉菜,或者茄子、芹菜之類,再有蘑菇、木耳更好。西紅柿豆腐湯做湯水,味道更是好。只有剩蒜苔不好,再煮一回會柴。紅燒肉最饞人,排骨也是,不過如今人們喜歡清淡,白菜、豆腐就不錯。做燴米飯時,先將剩菜剩湯加熱,滾燙了再放米飯,不用多煮,稍稍煮一下即可,米飯硬一點更好。在冬天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燴米飯,真是好極了。

  近年多看韓劇,發現那裏的人喜歡把米飯放入砂鍋湯菜裏吃。我經常是吃到最後一點米飯,加些菜湯進去,碗裏的米飯就成了湯飯。

  上海人喜歡清早吃泡飯,有白開水泡飯,也有茶泡飯,沒有吃燴米飯的。日本人也習慣吃泡飯。

  現在家裏人口少了,多是三四口之家,做飯動不動就做多。按說,一般過夜的菜吃了不好,但已養成節儉的習慣,飯菜怎麼也不能隨便倒掉,於是燴一燴。

  當然,剩米飯做蛋炒飯是另一種美食。小時候學校組織春遊,母親給我帶一些餅幹、點心,最多的時候是帶雞蛋炒米飯。現在我如果剩了米飯,又沒有剩菜可燴,就做蛋炒飯。蛋炒飯要多放油才香,可是放油多了,對高血脂的人不好,所以清淡一點,還是燴米飯吧。

  面食

  所謂家常飯就是普通人家飯。在西安,面食最經常。小飯館雖然也有賣的,但不如家裏的隨意。

  先說撈面,也稱然面,一般是放了臊子,就叫臊子面;放了炸醬,就是炸醬面;用油潑了,就是油潑面。不過面條有粗細寬窄之別,吃油潑的就得寬厚,炸醬面可以細點,韭葉最好。家常吃的有多種,五花八門。春韭菜下來了,撈面裏放炒韭菜,還可以放豆芽菜、菠菜、芹菜等鮮貨,總之,有啥時令蔬菜就都可以放。冬季菜少,也可炒盤蘿蔔白菜,再不濟熗個蔥花也行。過去糧食定量,能吃一次撈面不易,多是做肉臊子面。

  湯面條

  古城人的家常飯,特別是下午一頓,多是湯面條。有的是湯面不放鹽,就著一碟小菜,多是鹹菜、蘿蔔絲,清口。湯面也是五花八門,更是隨便做的。湯面出鍋了,撒一把碎韭菜,味道頓時有了。放綠豆芽,也是味美。湯面分糊湯面和清湯面,還有米面、糝糝面、糊塗面。冬天吃一碗糊湯面,保暖。夏天吃清湯面,清爽。還有,苦夏沒胃口了,下一鍋白面吃,或者叫甜面,什麼也不放,就著小菜,或者拌黃瓜、拌水蘿蔔、拌豌豆苗。

  白面如果是新麥子磨的,更是好吃,有新麥的香味。從崇尚自然的角度來說,這是最接近原始的美食。

  吃甜面要寬面,不能長,如人們常說的面片子。

  做菠菜面,最好是才下來的嫩菜,先在鍋裏煮爛,摻在面粉裏,再和面、揉面、醒面,充分和面融合,這樣才是真正的菠菜面。吃菠菜面蘸蒜汁,喜歡吃辣子的放油潑辣子。

  還有的人家將菠菜裏放入少許面粉,揉巴揉巴,放籠上蒸了,切成方塊,蘸蒜汁吃,也是一種佳肴。

  糊塗面

  糊塗面,面條隨便一搟,軟軟的,下鍋裏後,把搟面剩的面粉撒入鍋裏。可以放各種家常蔬菜,不過一定得有紅薯粉條、豆腐、豆芽,最後單另熗蔥花,入面鍋裏,味道極好。

  不過現在,大飯店已把這糊塗面搞成了一檔招牌佳肴,而且加了很多名貴食材,雖然好吃,但已不是原汁原味,很像宮廷禦食。

  米湯

  過去人家中午都是米湯、饃,晚飯也有做的。

  西安人做米湯,如果是夏天可以放綠豆,敗火;冬季可以放紅豆,暖胃。以前熬米湯還要放一點點堿,現在也不放了,說是對身體不好。

  在過去米少時,主要是打面湯。

  面湯最普通的做法,就是把面攪成面糊,淋在沸水裏,攪勻即可。講究的人家打個雞蛋絮,還有的要濾出面筋,分開了。再講究的隨便你放什麼都可以。更講究的就是酸辣湯了。

  有放蔬菜進去,那就不能稱米湯了,應叫糊湯。

  糊湯也是有講究的。我認識的一位朋友,愛吃糊湯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且在他眼裏,一碗糊湯比得上所有的山珍海味。這其實倒不是優劣問題,純粹是從小養成的口味,到啥時候都不會變了。

  現在不是時興一句“媽媽的味道”嗎,實在是家常飯的底蘊。

  現在再做糊湯可以加黃花菜、木耳,可以葷做,放肉湯、海鮮。但都不是原味。所謂原味就是最低廉、沾地氣的蔬菜,最好是灰灰菜之類的野菜。因為,說到底糊湯只是一種平民百姓的佳肴。如果加魚翅不如加粉條,不然就是魚翅撈飯;加鮑魚不如加蘑菇,更鮮活。

  西安人還有一種家常飯叫“老鴰顙”的。這是把面粉打成稠糊,筷子攪勁道,用一支筷子撥入開水鍋裏,還可以淋雞蛋花,放各種蔬菜,有放海帶絲、魷魚絲的。這應該是如今飯館做的,於家庭過去就是一種極簡單的飯食,圖的就是方便。

  “瓜菜代”的年月,古城人的飯桌上更是“琳瑯滿目”。有一種苞谷面饸饹,還有一種苞谷糊菜團子。菜團子放的是紅蘿蔔絲粉條,還有放豆腐渣的,放薺菜、灰灰菜的,放紅薯條的。唯獨沒有放肉的。這種食饌如今吃不到了。就是玉米面,也不是以前的糙玉米碾的,口味相差甚遠。真的都具備了,就會說是憶苦飯了。

郭培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