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嬸娘死了是什麼意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石頭記》第三十回有一段對於齡官畫薔的描寫:

寶玉見王夫人醒來,自己沒趣,忙進大觀園來。只見赤日白天,樹陰合地,滿耳蟬聲,靜無人語。剛到了薔薇花架,只聽見有人哽噎之聲。寶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細聽,果然架下那邊有人。……再留神細看,只見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面薄腰纖,裊裊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寶玉早又不忍棄他而去,只管癡看。只見他雖然用金簪劃地,並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畫字。寶玉用眼隨著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畫、一點、一勾的去數,一數,十八筆。自己又在手心裏,用指頭按著他方才下筆的規矩寫了,猜是個什麼字。寫成一想,原來就是薔薇花的“薔”字。

上面是《石頭記》正面小說的描述。那麼這個齡官背後所隱寫的是何人呢?

——作者首先將齡官的相貌與林黛玉勾掛起來,“只見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顰秋水,面薄腰纖,裊裊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態”,而林黛玉的原型是竺紅玉,這樣齡官便成為竺紅玉的分身。之後作者才開始寫她如何畫“薔”的故事。

筆者查閱了《辭海》和《辭源》,“薔”的繁寫均為“薔”,是十七劃,而不是十八劃。因而懷疑所畫為“霑”,而不是“薔”。但“霑”是十六劃,也不是十八劃。(見《紅樓解夢》第一集第200—203頁)相反,過去有人將“薔”下面的“回”字,寫成梯子的形狀,恰為十八劃,又該如何解釋?原來齡官“雖然用金簪劃地,並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畫字。”如何畫字呢?她有自己“下筆的規矩”,“一直一畫一點一勾”都有“起落”即都是一筆。即是說,從左向右再向下拐的筆劃,一般人寫作一筆,但齡官卻寫作兩筆。如此來畫“薔”字,不論下面的“回”字中間是“口”還是一個“梯子”,均為十九劃,而“霑”恰為十八劃。但十八劃中的字不只“霑”一個字,怎能斷定不是別的字,而定是“霑”字呢?為了消除讀者的懷疑,曹公在書中繼續寫道:

伏中陰晴不定,片雲可致雨,忽一陣涼風過來,唰唰的落下一陣雨來。寶玉看著那女子頭上滴下水來,紗衣裳登時濕了。

查字典便知:在按齡官規矩所寫的十八劃的字中,上面是“雨”字頭(“唰的落下一陣雨來”)下面有水字邊的字(齡官的“紗衣裳登時濕了”),除“霑”外再無其他字。因此齡官畫“薔”,從隱寫歷史的角度看,並非“薔”字,卻是“霑”字。而“霑”正是曹雪芹的曾用名。

從小說來看,齡官畫“薔”,是由於賈薔是齡官的戀人。賈薔被稱作“薔二爺”。書中有諸多的“二爺”,諸如寶玉“寶二爺”、賈芹“芹二爺”、賈蕓“蕓二爺”、柳湘蓮“柳二爺”,賈璉沒有兄長,竟也成了“璉二爺”。為什麼書中有如此多的“二爺”呢?這是由於他們的原型曹雪芹原有個兄長,後亡故,因而他被排行老二,稱作“二爺”。於是書中便有了諸多“二爺”,說明他們均是雪芹的分身。因而小說中的齡官畫“薔”,所隱寫的是歷史人物紅玉畫“霑”。曹霑是曹雪芹的原名,在乾隆十六年,曹家遭受第二次被抄沒之後,便改了名字,稱作“雪芹”,意雪底之芹。

紅玉畫“霑”一事,在歷史上發生在何時呢?

紅玉本是曹家買來的小戲子。戲班解散後,便做了雪芹的丫鬟和伴讀,兩人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產生朦朧愛情,並進一步私訂終生。然而到雍正八年,曹家小姐曹香玉(史湘雲的原型)已被親名達部,必須於是年春天參選秀女、才女。但曹香玉因暗戀著曹雪芹便拒不入宮參選,此時曹頫的妻子,雪芹的嬸娘,竟為滿足曹香玉的無理取鬧,甘願冒“欺君之罪”,誘騙紅玉代曹家小姐參選才女。紅玉身為曹家的小女奴,當時恰逢與雪芹有些磨擦,無人為她做主,只有期待著幾年後或能回來與雪芹完婚,便被迫以曹家小姐曹香玉的身份去參選才女。

此事給竺紅玉和曹雪芹帶來一生的精神痛苦。

了解了上述歷史背景,也就理解第三十六回回前批關於齡官畫“薔”的含義:

造物何嘗作主張,

任人稟受福修長。

劃薔亦自非容易,

解得臣忠子也良。

脂硯齋在這裏向讀者說明了齡官畫“薔”(實則紅玉畫“霑”)對於《石頭記》作者曹雪芹來說,在心中所占的地位何等重要!——如果雍正(君王)當時能夠明白其中的真正含義,即雪芹與香玉兩人自幼時,就已心心相印,不去強行占有齡官的原型竺紅玉,納其為自己的皇貴妃。曹雪芹便可能成為一個“忠臣”,而不會寫出類似“有朝敲破蒙頭甕(原作為繁體甕,其頭為“雍”),綠水青山任好春”之類的詩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