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割玉米桿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時光記憶:母親的鐮刀

文/楊麗麗

在老家四合院的小庫房裏有一把鐮刀,靜靜的掛在斑駁的墻上,鐮刀把上的木質已經被時間的油脂打磨的油光可鑒,鋒利的刀鋒雖然有了一些歲月銹蝕的痕跡,但在燈光的照射下還是一如既往的閃閃發光。

這把鐮刀是母親的,見證了母親走過的那些青黃不接和豐衣足食的歲月。

母親出生的年代正是工業剛剛起步,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的時期,對於當時的農村來說還處於缺衣少食的年代,吃飯穿衣都需要自己去掙,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而母親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步步長大。

在那些孩子成群的農村,每家的孩子都是七八歲的年紀就學會了幫父母料理家務。洗衣,做飯,掃地,餵養牲畜這是每個農村孩子除了上學以外都要做的工作。割豬草是年幼的母親接手的第一個農活,據母親的回憶,當時接過寒光閃閃的鐮刀也是有點害怕。只是在那樣的一個年代裏,吃飽飯都是一個問題,誰還在乎一個年幼孩子的心理活動。於是母親就在戰戰兢兢裏完成了第一次農活,接下來的日子就是習慣成自然的養成,割豬草,割小麥,割玉米,母親手裏的鐮刀越用越熟練,由初始的小心翼翼到現在的爐火純青。

在那樣一個青黃不接的年代裏,吃飽穿暖是重中之重,上不上學自然也不在父母的重視之列,農村孩子大多數的課外與課余的時間都用在了幫父母操持農活上。母親也是在這傳統的模式裏磕磕絆絆的從小學讀到初中,就遺憾的輟學了,雖然有不舍,有難過,母親還是緊握著手裏的鐮刀,順理成章的長成了家裏的勞力。

接下來的日子是翻天覆地的忙碌,忙完家裏,忙地裏,還要幫父母照看年幼的妹妹。在那樣一個花般的年紀裏,母親成了不知疲倦的陀螺,圍著家務與莊稼做著周而復始的運動。而那把鐮刀在母親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勞作中,也變得越來越鋒利,鐮把已經被母親的汗水浸的油光可鑒,銳利的刀鋒閃著歲月的寒光,見證著母親艱辛樸實的成長歲月。

貧窮動蕩的歲月裏,母親健康的成長著,在歲月的長河裏慢慢磨礪著,像極了那把握在手裏的鐮刀,有著鋒利的性格,不服輸的脾性,勤勞樸實的美德。

母親就這樣帶著這些歲月裏積累起來的美德,嫁給了我的父親,開始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夫家的貧窮同樣是鍛煉母親的戰場,一把鐮刀被母親運用的風生水起,貫穿在一年四季的日常生活裏。在萬物勃發的春季,母親會挎著竹籃,握著鐮刀,去山野尋找那些大自然賜予的美味。而到了麥收季節,母親的鐮刀就成了戰無不勝的將軍,那些成熟飽滿的麥子一見到陽光下亮閃閃的刀鋒,就下軟了腿腳。於是成片成片的麥子就像疲憊的對手被母親一一擊倒,而同時被擊倒的還有歲月裏的清貧和無奈。而到了農閑季節,母親的鐮刀也不會束之高閣,只會更加鋒利與繁忙,去田野裏收割青黃相接的豬草,去水塘邊收割迎風舞蹈的蘆葦,去樹林子裏尋找幹枯細小的殘枝……,母親就像那把鐮刀,不停的收割著清貧歲月,收割著生活中成串成串的希望。

時光旖旎,白駒過隙,母親在勞作中漸漸彎成了一把鐮刀,而那些與鐮刀有關的品格卻越來越挺直,我不是一個聖人,也不是一個智者,卻在母親的教導下,學會了把歲月當成麥子,手握一把淡然的鐮刀,獨守安然,靜待時光荏苒,風雲變化。

壹點號 春燕楊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