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周公解夢夢到鬼門打開鬼跑出來了的詞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天、鬼 、祖先

上古之人認為天和祖先能夠給人禍福,而“天”觀念,除了包括對自然力量的概括,還包括人死生的靈。既天=自然(自然力量)+人(死生的靈)於是天的人格方面稱之為“上帝”,明白天的意誌就能治理天下,故王者稱“天子”,秦始皇傳國玉璽,也刻著“受命於天”四個大字。

故古者聖王,明知天鬼之所福,而辟天鬼之所憎,以求興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

墨子 · 天誌

這種政治模式以天的威靈寄托於天子,天子歿則為祖先在天之靈,監察人間的行為來降下禍福。故古代逢天災、民變,往往被認為是君主失德,未能秉承天意,君主往往也下“罪己詔”。天與祖先能保護生人,一切崇拜都依據這一信仰而行。祖先與鬼神沒有明確界線,同時具有保護人和侵害人間的能力。對天與祖的崇拜通過祭祀來實現,祭祀成了維系統治的重要方式。

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訓也。

國語·周語_祭公諫征犬戎

先王的制度:王畿以內五百裏的地方稱甸服,王畿以外五百裏的地方稱侯服,侯服以外至衛服以內的地方稱賓服,賓服以外的蠻、夷地方稱要服,要服以外的戎、狄地方稱荒服。甸服地方的諸侯供給天子祭祀祖父、父親的祭品,侯服地方的諸侯供給天子祭祀高、曾祖的祭品,賓服地方的諸侯供給天子祭祀遠祖的祭品,要服地方的諸侯供給天子祭神的祭品,荒服地方的諸侯則朝見天子。祭祖父、父親的祭品一日一次,祭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祭遠祖的祭品一季一次,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朝見天子一生一次。這是先王的遺訓。

屍與巫

中國古代人死未殮時向屍體禮拜,葬後於祭時使一關系人著死者衣服來享受祭品,這個關系人也名為“屍”。立屍是中國古禮中特別的現象,屍起初是用活人來代表死靈,“古人用屍,本與死者一氣,又以生人精神來交感她。那精神來會,便附著歆享”。如今我們祭祀已不立屍,但在一些祭祀活動中保留著屍的遺意。現在海南澄邁宗祠祭祀也有族中老者站在神主前向族人祝福的風俗,也是屍的遺意。

起初立屍用於宗廟的祭祀,後來山川祭祀也用了起來。《虞夏傳》:舜入唐郊,以丹朱為屍。《白虎通》:“周公郊,以太公為屍;祭泰山,以召公為屍”都是非廟祭所立的屍。屍原意的流變,或許是道教召將和薩滿降神的基礎。

代表祖先享祭的屍漸次演變為傳達神意或專門事神的巫。巫在原始時代大概多為女子,歌舞降神,預言吉兇。巫舞同音,歌舞或許起源於巫的活動,《楚辭·九歌》中的《東皇太一》、《少司命》、《東君》記載了大量巫的服飾與活動。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歌舞是降神方式之一,“恒舞”“酣歌”正是巫風。

原始的巫大多為女子,大約是遠古時代對女子的尊敬和畏懼這些矛盾情感的外顯,一方面女子有生育的能力,一方面女子月事流血,血又與死亡緊密聯系,生和死就這麼統一在女子身上,女子作為巫溝通天地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巫的名稱和淵源

《說文》: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與工同意。古者巫鹹初作巫。凡巫之屬皆從巫。

巫,向神祝禱的人。女人能事奉無形奧秘的事物,能夠用魅力歌舞使神靈降臨現場。“巫”字像一個人揮動兩袖起舞的樣子。“巫” 和“工”字形相似,可以通用。據傳古昔時代巫鹹最早開始運用降神的巫術。所有與巫相關的字,都采用“巫”作邊旁

《說文》:祝,祭主贊詞者。從示從人口。一曰從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莊子《逍遙遊》 :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屍祝,巫,巫祝,祝,都是大同小異的概念。如今寺廟中稱呼管理香火之人為廟祝,大概也是巫事神之職責的余緒。

巫、祝、宗的分流和巫的職能

漢書《郊祀誌》、《國語·楚語》都記載了巫的起源。隨著祭祀種類的繁復,專管祭祀的官便產生出來,遠古的巫,分化為巫、祝、宗。《楚語》記述了巫、祝、宗的職務演進:“古者,民神不雜……其知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是謂絕地通天”

其大意是:古時候民和神不混雜。人民中精神、專註不二而且又能恭敬中正的人,他們的才智能使天地上下各得其宜,他們的聖明能光芒遠射,他們的目光明亮能洞察一切,他們的聽覺靈敏能通達四方,這樣神明就降臨到他那裏,男的叫做覡,女的叫做巫。讓這些人制定神所處的祭位和尊卑先後,規定祭祀用的牲畜、祭器和服飾,然後讓先聖的後代中有功德的,能懂得山川的名位、祖廟的神主、宗廟的事務、昭穆的次序、莊敬的認真、禮節的得當、威儀的規則、容貌的修飾、忠信誠實、祭服潔凈,而且能恭敬神明的人,讓他們擔任太祝。讓那些有名的家族的後代,能懂得四季的生長、祭祀用的牲畜、玉帛的種類、采服的禮儀、祭器的多少、尊卑的先後、祭祀的位置、設壇的所處、上上下下的神靈、姓氏的出處,而且能遵循舊法的人,讓他們擔任宗伯。於是就有了掌管天、地、民、神、物的官員,這就是五官,各自主管它的職事,不相雜亂。百姓因此能講忠信,神靈因此能有明德,民和神的事不相混同,恭敬而不輕慢,所以神靈降福,谷物生長,百姓把食物獻祭給神,禍亂災害不來,財用也不匱乏。

等到少皞氏衰落,九黎族擾亂德政,民和神相混雜,不能分辨名實。人人都舉行祭祀,家家都自為巫史,沒有了相約誠信。百姓窮於祭祀,而得不到福。祭祀沒有法度,民和神處於同等地位。百姓輕慢盟誓,沒有敬畏之心。神對人的一套習以為常,也不求祭祀潔凈。谷物不受神靈降福,沒有食物來獻祭。禍亂災害頻頻到來,不能盡情發揮人的生機。顓頊承受了這些,於是命令南正重主管天來會合神,命令火正黎主管地來會合民,以恢復原來的秩序,不再互相侵犯輕慢,這就是所說的斷絕地上的民和天上的神相通。

巫的職能大約有六:

一,降神,即神附在人的身體上。如南方的跳神師公師婆,北方的出馬等

二,解夢

三,預言,成公十年,晉桑田巫預告晉侯不得食新麥,食之則死。見《左傳·晉侯夢大厲》,晉侯夢大鬼索命,召桑田之巫解夢,被告知不能食新麥。晉侯不信,食新麥,肚脹,如廁,墜廁而死。

四,祈雨

五,醫病

六,星占

巫的職能分化地越多,漸次分出專掌典禮的祝,祝主管神明的位次,犧牲器服的數目,誦禱之詞,祝詛之文。春秋時列國會盟,都要質於神明,於是祝又有了史官的職能,故又稱祝史。巫死後往往別人尊為神,如秦惠文王與楚構兵,在詛咒楚軍敗北的《詛楚文》中所祈禱的神就有巫鹹,巫鹹是已亡的巫。名巫死後被尊為神,如福建的天後,廣東的金花娘娘都是此類。

死者

聽聞古緬甸人築城先於城門活埋若幹人,以為死者英靈可守之。中國人秦漢時祭祀蚩尤,六朝祭祀項羽,宋以後祭祀關羽,如今祭祀嶽飛,從原始思想來看,除了這些人的個人品質和能力,多般是因為這些人死於非命,生前能力越大,死後為鬼就越厲,故人祭祀之。而且厲鬼年代越老,威靈越下,故秦漢祭祀古人,六朝祭祀漢人,宋明清祭祀三國人,如今祭祀宋人。

雜術之禁咒

禁咒《封禪書》說越國巫道多用禁咒禳鬼。咒與祝同源,祝有用語言與神明交通的意思。《楚辭·九歌》為屈原改自原來的巫詞。祭祀用的祝詞,後來便成為民間的咒文後

河南有曲聖卿,善為丹書符劾,厭殺鬼神而使命之。初,章帝時有壽光侯者,能劾百鬼眾魅,令自縛見形。

漢書 ·方士傳

文字、聖言可以辟鬼的觀念很古,倉頡造字而鬼夜哭,便是這種觀念的傳說。《淮南子·本經訓》:“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至於 鬼畫符、厭勝之術,是大概是後漢才有。

雜術之水、鏡

水和鏡子也有去除邪氣惡疾,辟鬼之功效。古人修褉(xie)也是出於這種觀念,褉也是古代巫覡的遺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修褉活動的產物。

《抱樸子·登陟篇》:又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讬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試人,唯不能於鏡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鏡徑九寸已上,懸於背後,則老魅不敢近人。或有來試人者,則當顧視鏡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鏡中故如人形。若是鳥獸邪魅,則其形貌皆見鏡中矣。又老魅若來,其去必卻行,行可轉鏡對之,其後而視之,若是老魅者,必無踵也,其有踵者,則山神也。

照妖鏡在中國到處可見,流傳到今天。抱樸子是東晉葛玄所作,但這種認為透明反射物質有神秘力量的觀念則要早很多,秦漢的鏡子鐫刻吉語與辟邪的詞,想必當時也認為鏡子有神秘的力量。

雜術之桃、虎

桃枝或畫虎治鬼也是古代的巫術。《風俗通義·祀典》引《黃帝書》曰:上古時有神荼、鬱壘(shén shū、 yù lǜ,神荼郁壘是簡化字寫法),二人性能度鬼,度索山上有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者,縛以葦索,執以飼虎。”

又雲:

《山海經·海外經》曰:東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樹,屈蟠三千裏。東北有門,名曰鬼門,萬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壘,主閱領萬鬼。若害人之鬼,以葦索縛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按今《山海經》則無此描述)

漢代人每到除夕,便削桃木神荼、郁壘二人形象立於門上“以禦兇”。同時在門上懸掛葦索,供神荼、郁壘兩個門神作縛鬼餵虎之用,稱之為“懸葦”。如今門神除了神荼、郁壘,還有張貼秦叔寶,尉遲恭的了。

桃木具有殺鬼的能力,桃木治鬼的傳說豐富多彩,《淮南子·詮言》說:“羿死於桃棓”。東漢許慎註:“棓,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

羿以善射聞名,逢蒙拜師學藝,學成後恩將仇報,從老師身後下毒手,老師反殺舉起桃木大棒向羿的後腦猛砸。羿死後,做了統領萬鬼的官。桃木棒連統領眾鬼的羿都能擊殺,用來治鬼就更不在話下了。

到了宋代,開始書桃符來辟邪,這也是如今對聯的前身。

虎,桃,鬼,這三者的關系很有趣,傳說虎食鬼,又有為虎作倀的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桃,現在道士還用桃木劍,王母娘娘不是蘋果梨子,單單是蟠桃才能長生不老。

雜術之儺

儺也是古代驅鬼的巫術,季春,仲秋,季冬都有儺,季春為有國者儺,仲秋為天子儺,季冬有司大儺,及於庶人。春秋冬都有儺,唯獨夏不儺,大概是因為夏陽氣盛,陰慝不能作,故不需儺。儺是當今鄉間道士驅鬼的前影。儺在當今中國仍可看到,沈從文的《邊城》一書中,船老大給孩子取名儺送,大抵是取儺驅逐邪鬼瘟疫而送的吉祥之意。在西藏和蒙古,流行的打鬼或跳鬼,與儺的意味也差不多。

雜術之厭勝

厭勝,《辭海》釋義:古代方士的一種巫術,謂能以詛咒制服人或物。“厭”字此處念yà,有鎮壓,特指用迷信的方法鎮壓的意思。電影中常見的紮稻草人便是其中的一中,至今一些長老者還會告誡年輕一輩妥善處理頭發指甲或沾生人精氣的物品者或者不要隨便泄漏生辰八字。

漢武帝時巫蠱之禍牽連人數達到數十萬人,巫蠱的方術也與厭勝相似。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在位後期發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通奸,公孫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寵臣江充奉命查巫蠱案,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人認罪,大臣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犯罪,數萬人因此而死。

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趁機陷害太子,並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太子恐懼,起兵誅殺江充,後遭武帝鎮壓兵敗,皇後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終於清醒過來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又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誌哀思。此事件牽連者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五行學說

鄒衍是五行學說的倡導者,其年代大約晚於孟子。五行與五德結合起來,用於政權更替以表明推翻舊朝而立新朝是秉於天意。按照五德的說法,周以火德立國,故秦朝以水立德,水色玄,故秦尚黑,水克火,來表明秦滅周乃是天意。至於漢朝仍立水德,則是另一淵源故事。

西漢的《淮南子·天文訓》一明確地將五方、五帝、五行和神明對應起來。

朱明即祝融

元冥即玄冥。水神名。《山海經·海外北經》“北方 禺彊 ” 晉 郭璞 註:“

字 元冥 ,水神也。”

圖源網絡

句芒的信仰很古。《墨子·明鬼下》:非惟若書之說為然也,昔者鄭穆公,當晝日中處乎廟,有神入門而左,鳥身,素服三絕,面狀正方。鄭穆公見之,乃恐懼奔。神曰:“無懼!帝享女明德,使予錫女壽十年有九,使若國家蕃昌,子孫茂,毋失鄭。”穆公再拜稽首曰:“敢問神名?”曰:“予為句芒。”若以鄭穆公之所身見為儀,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

圖源網絡

後土的祭祀至今不輟。大約是因為句芒為春之神,後土為土地之神,古中國又是一個農業國家的緣故。由此可見,我們連神明信仰也是帶著實用主義的。漢朝的五行觀念很強,連日也定了吉兇,後世盛行的吉兇之日也是從這時產出的。

最後,某一方術或者學說的產生,皆非在某一時刻突然產生,而是有著歷史的淵源,必定在更為久遠的年代有著其前身。對於種種奇妙方術,我未曾見過,民間驅邪禳鬼,見過的幾次也是如同雜耍,閱史讀傳,所載各種奇異,一些是出於證明事件合理性的杜撰(如出生異象),另一些則玄乎其玄,真偽不辨,我立於環中。梳理此文,是試圖從遠古到秦漢時期的神鬼信仰和巫覡雜術中一窺古人的宇宙觀,他們有著種種浪漫的想法,看似不切實際背後則有著當時條件下的合理性。至於今日,有人從古典文化中發掘出當代的文藝,也有人沈溺迷信,不見巫覡之道而執著巫覡之器,不知其可也。

此文自適自娛,諸君可當獵奇而覽之。

梳理資料以許地山《道教史》為基礎,本文亦可看做是以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