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在寺廟旁建房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海外網

安徽池州九華山雲海霞光美不勝收。程利明攝(人民圖片)

池州,別名貴池、秋浦,安徽省轄市,是長江南岸的港口城市,轄貴池區、東至縣、石臺縣和青陽縣。境內有九華山景區、大王洞風景區等。趁著閑暇,到此一遊,幸甚至哉。

九華山古名陵陽山,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中。因山峰奇秀,峰巒異狀,遠望好像並肩站立的9個兄弟,名“九子山”。後因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有“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句,實名為“九華山”。

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其“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發願令人感動。全山以化城寺為中心,有大小寺院80余所,主要寺院除化城寺,還有東崖寺、甘露寺、百歲宮、祗園寺等。不過,我們一行10人來此,最看重的還是這裏優雅的環境、清新的空氣、青綠的竹木、奇特的山石。

在山下的水池邊等景區公交車時,我看到有些枯萎的蒲草中間,蕩起淺淺的漣漪;再一細看,原來是幾只烏龜在慢慢劃行。它們劃到一起,一只爬到另一只背上,第三只、第四只又爬到第二只背上,像疊羅漢表演。第一只烏龜沈在水裏,上面幾只靜靜地趴在它的背上,一動不動地曬太陽。如果不是一直在此觀察,一定會把它們當作一堆暗黃的石頭。

登山途中,時常遇到挑山工和擡滑竿的人。他們穿著單衣,卷著褲腳,顯出結實的肌肉,手臂上的青筋盤曲如同蚯蚓。挑山工每兩人擡著一塊沈重的條石,大概是砌臺階用的。擡滑竿的也是兩人一組,跟顧客談好價錢後,一步一步地把客人擡上山或擡下山。我似乎看見了挑山工留在石板路上的清晰腳印。

經過小天臺,登上大天臺,我們在石凳上坐下休息。身上汗幹了,心也不像打鼓似地砰砰跳了。這裏是九華山的高處,但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有的則是“情滿於山”的感懷。人到高處,眼界開闊,想法容易比平常多。我不禁想到,我們的身體可以登到高處,我們的靈魂能否登到高處呢?

大王洞,是個溶洞,古稱“穿山洞”,總長2200米。據說五代後期,後漢隱帝劉承祐曾率部駐紮此地,稱“忠祐大王”,大王洞因此而得名。1000多年前,宋代詩人滕子京與梅堯臣同遊探幽,賦詩唱和。滕子京詩曰:“洞戶千年叫不開,白雲無主自徘徊。只因種玉人歸後,一閉春風待我來。”之後,遊者絡繹不絕。

大王洞景區由“天橋奇觀”“神仙河谷”“大王洞府”“瑤池”等幾部分組成。由於時間關系,我們一行人彎腰低頭,跟著導遊快速穿越此洞。我對於隨形賦名的鐘乳石、顛簸的竹橋、瀑布似的水流以及流光溢彩的燈影並無太多印象,但對名為“折腰巖”的景點印象深刻。

近20年來,我瀏覽過不少溶洞,大王洞內的高度是最低的,許多路段高不足兩米,有些路段可能不足一米,不彎腰絕對過不去。我的個子不到一米七,但背上也蹭了些泥粉和水漬,仿佛一只穿山甲。我不知道這種高度,是不是景區開發者的匠心所在。他們完全可以把溶洞鑿高一些,有些路段搭著竹棧橋,橋下流水潺潺,把竹橋降低幾十厘米肯定也不是問題。他們也許是為了讓道路平坦,也許是為了節約開發成本,又或許是為了更好地保持洞的原貌,卻在無意中給了遊人一種善意的提醒。這就是做人要低調。

洞外是一處山間盆地,外沿著名的秋浦河。李白曾作《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首雲:“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今天很多人也愁得慌。可是愁什麼呢,他們並不知道。他們或許可以品味下“折腰巖”的深意,再讀讀範仲淹為滕子京而寫的《嶽陽樓記》。

我們此行的第三站是匯成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廠區占地面積294畝,分為制砂車間、辦公樓區、大池塘、攪拌站四部分,總體上看就像一個“田”字,一個大正方形,四個小正方形,象征端端正正做人、規規矩矩做事。

公司負責人帶領我們參觀了制砂車間、行政樓區。他介紹說,這是一個變廢為寶、保護生態的重點項目,其規模在全國名列前茅。一方面,池州有幾十家礦山,每年會產生很多尾料,需要加以清理消化;另一方面,長江禁止違規采集江沙,而建房架橋鋪路,都離不開砂石。匯成公司的項目,就是把礦山尾料收來、破碎,經由皮帶輸送到洗砂機內,經過一系列工藝流程,成為機制砂,能同時解決這兩大難題,可謂一舉兩得。洗砂的汙水也會在經過壓濾機處理後變成清水,可以適當補水,循環利用。

我們走進制砂車間,感受到它的設計超前、設備先進。頂棚之上全是太陽能光板,已經接入本地互補光伏發電系統,基本可以滿足整個廠區用電需求;四面墻壁都是高檔玻璃,一塵不染,透過玻璃可以看到4公裏外的長江;地面幹幹凈凈,從車間出來,鞋面上沒有一點灰塵。站在高處鳥瞰車間,就像一座大型4S店。

接著走進職工食堂,聽廚師說,每頓六菜一湯,葷素搭配,免費供應。餐廳桌椅皆為實木,地面為白色大理石,可以照見人影。公司負責人說,做企業的目的就是要讓人過好日子,員工辛苦,也是財富的創造者,所以要厚待他們,要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突然想到前面遊覽的九華山和大王洞。九華山教人善良,大王洞教人低調,這兩條,不論是對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都是那麼的重要。又想到題目“池州行”,“行”本是行走的意思,但也可釋為歌行,其特點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我這篇遊記也是“緣事而發”。(徐斌)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1月29日 第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