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口吐面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近期的上星劇市場可謂是競爭激烈,前有《掃黑風暴》《理想之城》兩部口碑劇珠玉在前,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但最後反倒是同期劇集裏最晚開播的《喬家的兒女》,悄無聲息地拿到了暑期檔的最高開分口碑8.7分。

從70年代南京小巷子裏“喬家五兄妹”的故事說起,折射出30年來中國社會的變遷,這部年代家庭情感劇用催人淚下的家庭故事,懷舊復古的年代背景,原味復刻的服化道,被無數觀眾賦予了成為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期望。

不過如今播出內容已過大半,隨著主角們接連長大開始面對婚戀問題,全員糟心無一幸免的局面也讓不少觀眾直言“看劇看到心梗”。家庭劇自然雞毛蒜皮是不可避免的,但能在一家人裏集結這麼多雞飛狗跳、狗血鬧心的事,也難怪高贊熱評中有網友調侃劇名應該改成《喬家的五個倒黴蛋》,評分連著一周持續掉分,現在已經只有8.3分了。

正午陽光“祖傳渣爹”

《喬家的兒女》可以說是正午陽光的禦用班底。原著作者@未夕 親自擔綱編劇,而她也是《山海情》的聯合編劇之一,導演則是拍攝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和《戰長沙》的張開宙。

而自《都挺好》的“蘇大強”之後,“正午宇宙”中話題度最高的常常是一開局就把人氣得白眼翻天的老父親。

《喬家的兒女》也是,17日開播當晚,劉鈞飾演的喬家父親“喬祖望”就被觀眾問候了祖宗十八代。

眼熟不,這不是在正午陽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裏寵妾滅妻的“紅狼”盛紘嗎?

這怎麼還當渣爹當上癮了呢?

“喬祖望和蘇大強誰更招人恨?”在微博網友發起的網絡投票中,喬祖望甚至以壓倒性的票數“勝出”。

光是開頭兩集,喬祖望自私自利的一系列神操作就已經快讓人血壓爆表了。

妻子都要生產了,他還在麻將桌上,被火急火燎的小姨子找上門了還不耐煩:生就生嘛,又不是頭胎。

妻子為了省錢,挺著大肚子步行去較遠的衛生所,他也不心疼,依舊滿不在乎地開玩笑:多走動有助於生產,女人家的事情我曉得的呀。

妻子生下老五後去世,也不見他有多傷心,還把小姨子一家補貼用來買骨灰盒的錢克扣下來,埋怨來吊唁的親戚都不出錢。

醫院喊喬祖望繳費,他就把正在上學的孩子們全叫回來,帶去付費處哭鬧耍無賴:我真沒錢,要不你們把剛生下來的這個扣下來抵債好了。

對妻子不好,喬祖望對自己的親生骨肉更是一副懶得管,嫌棄這5個孩子都是拖油瓶的樣子。

五兒子剛出生就沒了媽,喬祖望也不給錢買奶,就讓大兒子“喬一成”煮米湯餵,弟弟妹妹們眼巴巴地圍了一圈;

家裏的老母雞總共就下了一個雞蛋,喬祖望見了就讓兒子做了一碗雞蛋羹,結果他一人獨自喝半碗,剩下的小半碗才留給幾個孩子分;

三女兒發燒要看病,喬祖望卻只顧著打麻將,對兒子要醫藥費裝作沒聽見,氣得大兒子衝進派出所舉報父親賭博;

這還沒完,三女兒長到九歲時被喬祖望的狐朋狗友猥褻,喬祖望聽聞,抄起一把菜刀就去找人算賬。

本以為他終於要幹點當爹該幹的事了,結果他向猥褻自己女兒的人要錢勒索,事後帶著三女兒吃了頓小籠包就算安撫了。

但其實喬家並不是真的窮到揭不開鍋,喬家有五個孩子要養,經濟上自然是會拮據一些,但喬祖望是工人,薪資和福利待遇勉強能支撐家庭的日常開銷,只是日子過得比較緊巴。

他只是把錢都花在自己身上了,孩子們餓到去領居家喜宴上偷吃,喬祖望卻在買酒、賭博、泡澡。

買來的下酒菜他還每回都偷偷拿回房間吃,怕孩子偷吃,就連炒花生米都要特地藏在深深的籃子裏掛在高處。

然而矛盾的是,這個一開始就自私得讓人拳頭握緊的父親,在隨後的一些劇情裏又偶爾會展現出一絲溫情:

大兒子考上大學,喬祖望破天荒地下了一碗面條給兒子做宵夜,還“奢侈”地臥了兩個荷包蛋;

在外落魄躲債時,收到三女兒要結婚的消息,喬祖望又冒著被親戚逮住要錢的可能,跑回來參加喜宴。雖然狼狽,但臉上又是掩不住的高興。

對此,編劇@未夕 表示這種寫法並不是為了“洗白”渣爹,喬祖望是一個立體的人,會偶爾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事件中,表現出一點點作為父親的光亮,而他有些時候流露出的“父性”也是真實的。未夕說,她希望寫出父親的復雜,以及對他們來說不知如何表達的父愛。

未夕還提到,《喬家的兒女》開播後,自己收到了很多網友的私信,“他們一邊罵這個‘渣爹’,一邊說他就像家裏的誰誰誰,可見這樣的人在現實中是存在的。(我)在創作過程中是把生活中很多父親的形象進行藝術化融合成為了喬祖望。”

不過和原著相比,劇中對喬祖望的描寫其實有些許誇大。原著裏的喬祖望雖然也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但倒不至於連口飯都不給孩子吃。同樣是分蛋羹,小說裏的喬祖望會把蛋羹分成5份,雖然他自己那份會多一些;贏了錢他還會買鹽水鴨回家大家夥分著吃,半夜倆兒子起來偷吃鴨子,喬祖望發現了也沒打罵他們,默不作聲地托朋友又買了一大塊肉,和劇裏那個自己偷吃鹵菜被發現還裝作沒看見孩子嘴饞的喬祖望還是有點區別的。

《喬家的兒女》節選 下同

成長戲頻現回憶殺,苦中作樂

幼年喪母,又攤上這麼個什麼都指望不上的渣爹,喬家的5個兒女就顯得格外可憐,就連他們的名字都起得特別敷衍,按著數排隊:一成,二強,三麗,四美。剛出生的老五因為出生在1977年,直接就叫七七了,而且一出生沒多久就被送到二姨家寄養了。

苦歸苦,幾個孩子並沒有哭哭啼啼地賣慘,但恰恰是一些普通的日常生活,簡簡單單的臺詞卻真真讓人心疼:

喬祖望不給足夠的錢,孩子們吃不飽成了日常。大哥每次做飯,弟弟妹妹總是跟著一起圍著竈臺,一邊眼巴巴看著,一邊咽口水。

貪吃鬼二強,趁著大哥不註意就偷吃廚房炒菜的糖。

那碗給七七熬的米湯,把四美饞得撒嬌:哥哥,七七吃米湯,我舔碗好不好。

而就連舔碗都要兄妹幾個輪著來,從小到大,今天是四美,明天給三麗,後天才能輪上二強,大哥根本就沒有份。幾個娃踮著腳快把大鍋勺舔得拋光。

飯都吃不飽就更別提有零食吃了,能吃口甜的都像過年,二強、四美甚至還把三麗生病的藥喝了,就因為板藍根是甜的。

分著蛋羹用筷子嘬著吃,小腦袋瓜裏還在腦補著其他好吃的:看看這雞蛋羹,像不像桃酥,吃起來像饊子。

雖然食不果腹,但只要兄弟姐妹們湊在一起,再苦也能笑著過。

有觀眾評價,“喬家兄妹擱飯桌前幹坐著嘮嗑啥也不幹,我都能看它個八十集。”大家喜歡看一成、二強、三麗、四美打鬧鬥嘴的日常,也感動於他們小小年紀的相互扶持。

這份手足情深對於許多70、80後觀眾而言非常熟悉,大多是他們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所經歷過的故事,“回憶殺”頻現也吸引了一大波中年觀眾。

做飯要擠在小披屋裏,煙熏火燎;洗衣服,要用公共區域裏的水龍頭;就連陽光也要擠,曬衣服得跟鄰居養的鴿子“搶”位置……諸如此類的情節也留存著80年代滿滿的回憶。

尤其是南京的小夥伴們可能會更有感觸,喬家的故事發生在南京,這也是編劇@未夕 的家鄉。為了還原時代背景,劇組專門請來南京電影制片廠的一個老美工師傅。

矮屋、窄街、大字招牌,上個世紀的建築與街景充分展現出那個時代獨有的氣息;

復古的服裝與造型,還有吊燈、搪瓷杯、竹蜻蜓等老物件更是頓時勾起了一代人舊時的回憶。

劇中的主場景是在橫店劃了一塊地搭建的實景,從1977到2008年,全劇時間跨度長達三十年,主場景也要根據時代不同來變換,包括家裏的陳設、地板、家具、墻都在變。

未夕第一次看到置景時直接激動哭了:“我小時候就住在這樣的屋子裏。小街小巷,鄰居燒什麼菜你都能聞到。”

劇裏還出現了不少南京方言、歇後語,像“擺的不得了”“算活拉倒”“腦袋滑絲”等,也給故事增色不少,逗趣橫生。

看劇時與@未夕 的南京小知識配合食用更佳~

“聽見你大哥腦袋上的白頭發滋滋往外冒的聲音了嗎!”

在喬家所有的兒女中,大哥喬一成的角色呈現無疑是最復雜、最豐富的。

喬家的故事始於1977年,那年喬一成12歲,母親去世後他一夜長大,又當媽來又當爸地拉扯弟弟妹妹長大,兄妹五人就像一棵大樹的枝幹,向不同方向成長,卻始終緊密相連,彼此支持。

原著中,雖然日子苦,但此時的一成多少還展現了一些12、3歲小孩的孩子氣和鬼機靈。

鄰居幫他們家殺了雞,一成帶著妹妹們偷吃了雞胗,怕爸爸怪罪就咬死不承認,以至於喬祖望誤會是鄰居偷拿,衝去對方家裏大罵。一成心虛,也跟著跳出來和他爸一起罵,罵完了心裏犯嘀咕“原來吵架夠大聲就能歪曲事實”,然後又暗下決心以後不能這麼幹了。

犯錯誤還帶自我教育的,也是有點可愛。

劇裏則更側重於表現一成“長兄如父”的一面,有點老成,做什麼事都帶著一絲苦情。他有怨,怨母親走得早,怨父親不負責任,也怨沒心沒肺的弟弟妹妹讓他不堪重負。

氣急了,種的菊花腦被人剪了,就能讓這個“小大人”瞬間破功,大晚上不管不顧地片跑上樓頂哭喊叫罵起來。

而他那些不為人知的敏感與自卑,全部轉移到對表哥的嫉妒上,見人就陰陽怪氣地說話,每次都說得表哥一臉懵。

表哥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家庭和睦條件優越,長得周正成績又好,關鍵他的優秀看起來毫不費勁,這是一成最氣的。

看到表哥穿著合身的衣裳以及嶄新的白球鞋,只一眼就刺激的一成用粉筆猛刷自己的球鞋;當表哥的作文登報後當範文發下來,一成又把表哥的名字塗掉,生氣地把作文塞到桌子底下……

身上的擔子太重了,他也想過跑。

蘇州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看中了四美,想領養她。一成做了這輩子最自私的一個舉動,他想頂替四美。

他偷偷找到招待所,手裏拿著一沓獎狀,毛遂自薦請求這戶人家領養自己。

結果對方只想帶個丫頭回家,婉拒了一成。回家路上,一成把獎狀一把扔到河裏,惡狠狠地一口吞掉阿姨送給他的蛋糕。

吃“獨食”並沒有讓他開心,反倒是被拒絕後他以為再無出頭之日的苦悶,以及滿心的羞恥、罪惡感和愧疚。

這是劇裏目前一成僅有的“失控”,平日裏他就算氣到失語,都是那個隨叫隨到、任勞任怨的大哥。

小說中對於這段的描寫更紮心,流著淚的少年陷入自我否定: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自私得那麼心安理得,自己怎麼可以這麼壞,不愧是喬祖望的兒子……

沒有人知道一成心裏這麼別扭過,但小四美治愈了他心上的這道坎。被領養走了一段日子,這丫頭竟然一個人坐火車跑回了家,問她為什麼,她說我想你們、想爸、想家。

一成眼睛都亮了,笑著罵了一句“沒出息”。我千方百計想要逃離的家,你這丫頭能走卻不走,可看你回來了,我怎麼那麼高興呢?

四美在回家路上掉了顆牙,特地帶回來讓大哥往房頂上扔。一成扔得好高好高,樂得一群小豆丁圍著他拍手叫好。

一成知道,他丟掉的還有這段時間一直盤踞在心頭的陰霾。行吧,苦就苦點,一家人在一起,總能熬過去吧。

但估計下一秒,一成就會後悔——喬四美這個熊孩子太難帶了餵!

小小年紀就開始早戀收情書,“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這說的是你嗎?那是武松!”

“來來來,喬四美你聽見了嗎?”

“聽見什麼?”

“聽見你大哥腦袋上的白頭發滋滋往外冒的聲音了嗎!”

其實原著中一成的第一根白頭發是因為二強長的,二強學習差到在填空題“誰燒毀的圓明園”中寫了個“日本鬼子”,差點把一成這個文科生氣得背過氣去。當然四美也沒好到那裏去,她倒是知道圓明園是英法聯軍燒毀的,但那也是因為看了5遍《火燒圓明園》才記住的。

劇裏二強早早就被喬祖望退了學,一成也就只抓過四美的學習。聽到四美補考沒通過,就要拿不到初中畢業證了,氣得一成口吐芬芳,“拿不到初中畢業證,那你的學歷就是小學畢業,一輩子小學生,青春永駐!”

奪筍吶……

坐門邊順氣時還不忘撂狠話,“我以後要是再管你,我就不是喬家的兒子!”

下一秒——

哎,真是提前受了當爹的氣。

婚姻生活個個狗血糟心,成年戲份引爭議

隨著幾個孩子長大接連踏入社會,喬家的日子總算有起色了。

一成爭氣,研究生畢業又考進電視臺;二強被喬祖望安排進了工廠做學徒;三麗自我認知清晰,不考大學讀了紡織學校也進了廠;四美一開始被大哥塞進印刷廠,後來又考進了涉外飯店;七七成績不好沒考上高中,被表哥送去讀了夜高中。

桌上的飯菜豐富了,彩電、冰箱的大電器也買得起了,生活壓力小了,這日子過得是有滋有味的。

然而好景不長,當一個兩個都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幺蛾子也一個接一個來了,狗血劇情紮堆上演。

二強做學徒時愛上了已婚的女師傅,被有家暴劣跡的師傅丈夫一頓毒打,還丟了工廠的工作。

後來大嫂幫忙介紹對象,介紹了一個長得漂亮但患有癲癇的姑娘,找不到師傅的二強對於娶誰也無所謂了,這倆人就莫名其妙結了婚。

婚後也不太平,二強意外與師傅重逢想再續前緣,他老婆則懷了上司的孩子,還想讓二強做“接盤俠”。

而四美這個從小到大的戀愛腦,竟然在路上和兵哥哥打了個照面就陷入愛河,在幻想裏連婚禮都腦補完了。

明明對方都把嫌棄寫在臉上了,她還非要倒貼上去,一個人獨自跑去西藏找人。在對方因作風問題被部隊提前退回後依舊全盤接受,最後落了個被渣男多次出軌的下場。

七七就更離譜了,讀夜高中的時候被同班的小太妹忽悠去家裏看了小黃片,血氣方剛幹了不該幹的事,英年早婚,“領先”了一眾哥哥們當上了奶爸。

唯一嫁得好的是三麗,找了個老實巴交,踏實肯幹又體貼她的丈夫,但也攤上了一個刁鉆刻薄的惡婆婆。

每個人婚後都過得不如意,不過這些內容在原著中也本來就是這麼寫的。而因為人設改編遭到詬病的,目前只有一成的第一任妻子葉小朗。

劇中,葉小朗來自一個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為了繼續讀大學,拿“將結婚彩禮全部上交”、“幫弟弟解決婚房”等條件和父母做交換。考上大學工作後就基本不再和家裏有聯系,婚前換了好幾任男朋友,最後才搭上一成這個老實人。婚後又攛掇一成出國,使出渾身解數想要擺脫原生家庭,堅決不做“扶弟魔”。

葉小朗做了很多讓人白眼翻上天的操作:她與一成同為記者,卻偷看了一成的采編素材,搶發稿件,撒了個嬌,一成就不生氣了;

兩人結婚後,葉小朗作為在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裏長大的孩子,竟然連最起碼的家務活都不會做,花錢也大手大腳,天天只想下館子;

為了順利出國,她懷孕孕吐撒謊說是胃炎,最後偷偷打胎又撒謊說自己是意外流產,種種操作讓“葉小朗”這個角色被頻繁罵上熱搜。

但小說裏其實根本沒有“重男輕女”什麼事,葉小朗就只是一個努力上進,想要帶著父母走出小地方的小鎮青年,最後與一成離婚也僅僅是因為彼此觀念不合罷了,沒有狗血的偷選題和墮胎。

劇裏,葉小朗的父母在喜宴上找一成要彩禮和兒子的房款,甚至還鬧到人單位去。

這段內容依舊是原著裏沒有的,書裏葉小朗的父母明明老實本分,體諒女兒女婿,姐姐們人沒來婚宴也隨了份禮。

這種改動也引發一些書粉的不滿,平白無故在一個本身戲份不多、問題也不大的人身上堆砌矛盾與衝突,將一個努力上進、追求事業的女性描述成自私自利、貪慕虛榮,多少有些強行“拱火”的感覺。

喬家五個子女的婚戀狀況全員狗血,鬧騰得雞飛狗跳,讓本來被“手足情”圈粉的觀眾嚷嚷著想棄劇了:尋常百姓家的日子過得磕磕絆絆很正常,但這簡直是所有的倒黴事都湊到一家去了,這磨難未免也太雨露均沾了吧……

盡是家長裏短、雞零狗碎的,又何以展現時代的變遷?難道《喬家的兒女》也要變成一部打著“親情劇”旗號的毀三觀“爛劇”了嗎?

這劇情氣得網友開始玩起改名接力賽:還叫啥《喬家的兒女》啊,叫《喬家的五個倒黴蛋》算了,這可比看喬祖望作妖要生氣多了……

昨天(31日)播出後,《喬家的兒女》在最新的電視劇播放指數中仍然排在第三,僅次於《掃黑風暴》《理想之城》。

但和開播後一邊倒的高分好評不同,如今這部劇的最新評論已然是另一番光景,三星打分比比皆是。

大多數的人對“童年戲”有多喜歡,就對“成年戲”有多失望。

豆瓣最新評價

本以為是“治愈向”,誰想到是“致郁向”。連帶著這部劇的評分也一路下跌,截至9月1日已經從開分的8.7分掉到了8.3。

對於網友的批評,編劇@未夕 多次在微博回應,讓觀眾們別生氣,同時也表示“雖一地雞毛,卻是人間真實”,整部戲講得就是喬家兒女慢慢走出泥潭,走向光亮的過程。

未夕在采訪中解釋稱,為了牢牢吸引觀眾,她在編劇中打破原著以時間為線索的架構,把人物和事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更為強烈的戲劇衝突及人物關聯,這可能也就是為什麼觀眾會覺得矛盾衝突都被放大集中了。

她也表示,年代劇的改編的確不易,而且很容易像《都挺好》那樣,一家人鬧得分崩離析,到了結尾又突兀地強行和解,所以《喬家的兒女》對小說內容進行了一定修改,劇本在整體基調上也做了調整,“觀眾會看到溫暖多過陰郁,這是我們整個時代所需要的一種力量。”

不過根據原著,後續情節依舊是圍繞著兄弟姐妹五人的婚姻感情生活展開,先後還要再經歷離婚、出軌、車禍、絕癥等事件;而消停了一段時間的喬祖望在晚年又會繼續作妖,和小保姆產生感情,導致喬家將再現波瀾。後續劇情如何改編,能否挽回讓觀眾感到鬧心繼而棄劇的局面,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