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拉大便沾腳上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肖蘋果”說,他要抓緊學習電商運營技巧,“我們家以後的日子一定像這些‘紅將軍’‘紅富士’蘋果一樣紅紅火火。”

施林嬌說,“新電商來了,鳥兒、魚兒、蟲兒回來了,外面的人也回來了。”

馮常俊說,“謝謝2020,期待格爾木的藜麥電商產業走得更遠。”

徐曉燕說,“過了2020年,我就60歲了,這是我的黃金時代,也是你們的。”

這是一群特殊的普通人,生而平凡,腳上沾泥。

“拼”,是他們越過局限、見證自我的人生方式,他們在湖南、四川、貴州、青海、雲南……一起“拼”過2020年,也“拼”出了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

這是大時代賦予的勢能,陽光普照於每一個“愛拼才會贏”的普通人身上,也普照於每一家一出生就遇見風華正茂的科技公司身上,當普通人遇見新技術、新模式、新電商平臺,如水滴匯於江流,乘風破浪、百川入海。

“鳥兒、魚兒、蟲兒回來了,外面的人也回來了”

作家沈從文對湘西的記憶裏,有山峰的巍峨秀麗、小溪的清澈見底,吊腳樓的簡樸獨特,還有戴著銀手鐲、顧盼生風的苗族姑娘。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的“首倡地”,在短短幾年間,由偏僻落後的苗寨蛻變為遠近聞名的精準脫貧樣板村,而返鄉創業95後大學生施林嬌就是那位“顧盼生風的苗族姑娘”。

她通過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展示十八洞村的風景、美食、服飾、民俗、建築、苗繡,甚至還有苗家人幹農活、上山砍柴的生活趣事,還以“直播帶貨”的形式幫助村民銷售農特產品。2020的年末,在拼多多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正在積極準備啟動一家以銷售臘肉等湘西土特產為主的拼多多店鋪。

“新電商來了,鳥兒、魚兒、蟲兒回來了,外面的人也回來了。”她說。

出生於1975年的湘西漢子張勇,是另外一個“從外面回來”的故事。1995年大專畢業後,他追隨打工熱潮去了廣州,在一家塑膠工廠做電視機、收音機等家電的外殼模型。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1997年,張勇回到老家湖南龍山縣,承包了一畝地,開始種植百合。

龍山縣是聞名的“百合之鄉”,當地農民以種植百合為生已有60多年的歷史,百合具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效用,營養價值高、很受市場歡迎,但由於位於湘西大山之中,交通滯後、信息閉塞,導致農民種植百合的經濟效益並不高。

互聯網打開了張勇的新世界,“開網店直接銷售百合,既能拓寬銷售渠道,又能減少中間環節,提升利潤空間”。他至今記得,第一筆網絡訂單來自於江西井岡山,訂單價格是8萬元。

在拼多多開店後,依靠產品本身的品質,加上改進包裝、註重運營,張勇的店鋪“佳湘源”迅速起勢,第一年就賣出了近500萬元的百合,店鋪躋身類目前列。2019年,在拼多多平臺銷售額接近1000萬元,實現接近100%的增長。截至目前,拼多多“佳湘源食品旗艦店”顯示,店鋪售出超過10萬件龍山百合幹,吸引將近5萬名粉絲關註。

發展至今,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佳湘源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形成構建“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百合銷售鏈條,還為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還為農民提供免費技術指導與培訓,以穩定價格收購農戶種植的百合。在合作社的帶動下,348戶建檔立卡戶基本都摘下了貧困的帽子。

這是中國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新時代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世界銀行這樣說。

在鹽源縣衛城鎮中河村,肖宗全在自家蘋果園裏采摘蘋果。(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裏並非流淌奶與蜜之地

前面是山,後面也是山,這裏是大涼山。

彜族崇尚火的傳說,彜諺說:"生於火塘邊,死於火堆上",火與生產、生活、生命密切相關,是彜族人勇敢、豪邁與勝利、輝煌的象征。

涼山美姑繡娘在當地政府與拼多多聯合主辦的消費扶貧周直播現場演示廣繡技法的彜繡制作。(順子 攝)

火鐮、日月與飛鳥是彜繡的主要紋案之一。在當地政府與拼多多聯合舉辦的消費扶貧周裏,來自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美姑縣牛牛壩鄉電商扶貧車間的彜族繡娘吉克石良在拼多多直播間115萬網友的註視下,熟稔地將發絲般的繡線穿過繡針。“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繡布上,紋案線條流暢,細節鮮活。

一枚繡針,一根網線,連起了涼山彜族繡娘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新電商平臺打通“三區三州”扶貧產品線上銷路,也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新嘗試。

44歲的肖宗全是涼山州鹽源縣衛城鎮中河村的致富帶頭人,人稱“肖蘋果”,曾經是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帶著彜族老鄉,在一場扶貧助農直播裏擔任臨時主播,負責推介當地特產鹽源蘋果。

在線上,這一場扶貧工作組與拼多多聯合舉辦的直播售出蘋果1000單,在線下,鄉親們把自家果園裏新采摘的紅蘋果裝進快遞紙箱裏。這些即將被送進北京上海寫字樓中的箱子上,印著一行字:

“離太陽最近,離城市最遠”

離城市最遠的地方,因為新技術、新模式、新邏輯和新時代的到來,不再被遺忘。

過了2020年,徐曉燕60歲了。她卻笑稱,這正是她的黃金時代。橄欖在春天開花,初秋成熟,9月的大涼山,橄欖果實沈甸甸地掛滿枝頭,林子邊上的三角梅開得正艷。涼山扶貧企業中澤橄欖油負責人徐曉燕戴著一頂草帽、穿著一件購於拼多多的白色長袖T恤,和彜族老鄉一起在大涼山深處的懸崖村種植基地采摘油橄欖。

2017年,在當地政府與扶貧工作組支持下,“懸崖村”引入油橄欖種植。以“企業+村支部+農戶”的模式,由村民委員會出面與中澤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在“懸崖村”設立種植基地、配套原料加工設施並設置收購保護價,為村民帶來土地流轉、就業、橄欖銷售和利潤分紅等收入。

在將近10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裏,有徐曉燕從意大利抱回的橄欖油大賽金獎獎杯,還有中澤公司花費了幾百萬購置的橄欖榨油機。這位從體制內退休的女士堅信,食用橄欖油,是一種優美的生活方式。今年7月,她帶著團隊在拼多多上開設了多家店鋪,覆蓋食用油、護膚品等類目,入駐了“佛涼消費扶貧館”,還積極參加了多次直播帶貨活動。

青海特產枸杞。(順子 攝)

新電商平臺拼多多正在走進來,鹽源蘋果以大涼山“黑馬”之姿衝到了當季的水果類目暢銷榜前列。會理石榴、文山雪蓮果、贛南臍橙、丹東草莓……乃至一瓣大蒜、一顆冬筍、一朵菌子、一枚西紅柿,越來越多的農產品牽手拼多多,出山進城。

低氧、低壓、幹燥,柴達木盆地的高原環境,孕育了藜麥、青稞、枸杞等獨具地方特色和風味的農產品。格爾木,在蒙語裏,是“聚寶盆”的意思,是青海新農人馮常俊的家鄉。

對於物流發達的東部地區來說,一家在拼多多月銷百萬的電商企業,或許不值得稱道,但在地處青海腹地、距離省會西寧市仍有800公裏的格爾木,馮常俊的“青海部落”是當地著名的頭部電商。

31歲的藜麥電商創始人馮常俊不僅“拼”出了一家格爾木電商的致富路,更帶動一群普通人走向了更好的生活。他的拼多多網店通過入駐拼多多線上“海西消費扶貧館”、參與扶貧助農直播等模式,店鋪的日銷量從以前的600單上升到現在的1500單,其中“高原藜麥”單品還獲得了拼多多雜糧類目銷量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這些數據的背後,是日均賣出的一噸藜麥、2000日單量,涵蓋采購、包裝、打單、客服的10人建制電商生力軍,和一條源自偏遠地區的新興電商產業鏈。

有趣的是,馮常俊說,自己在拼多多賣藜麥,同時也是拼多多的用戶,辦公室裏的桌椅、打印機、各種辦公小件,都是從拼多多買的。

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的日子越過越好,無論是鄉村、城鎮,還是一二線城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正在得到滿足.在滾滾向前的時代列車上,來自五湖四海的新農們,是鋪就中國發展最堅實的基石。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電子商務從業人數已經超過5000萬人。2015年9月,拼多多提出“平臺+新農人”體系,通過新市場機制下合理的利益分配,引導受過高等教育、了解互聯網的新型職業人才返鄉創業。在前期培育10萬新農人的基礎上,拼多多在2020年豐收節期間啟動了新一輪10萬新農人的培育計劃。

閩寧禾美電商扶貧車間,打單、發貨、裝車,原隆村的女人們從留守婦女成長為“一條龍”熟練操作的女工,頂起家庭經濟的半邊天。(順子 攝)

還有一些“愛拼才會贏”的故事正在發生:湖北襄陽市宜城縣的“鴨二代”任樂樂退伍返鄉,用三年多時間,將自家松花皮蛋做到拼多多的類目前列;貴州丹寨縣的返鄉創業者,在蠟染工坊裏接到來自拼多多的訂單;寧夏閩寧鎮原隆村的留守婦女們組成“巧媳婦”直播團隊,嘗試在拼多多打出“閩寧禾美”消費扶貧品牌;江蘇的全國勞動模範和海歸青年們深入學習AI技術,學習如何在線上把草莓賣的更火爆;來自四川蒲江的殘疾人創業代表,不拋棄、不放棄,短短幾年就在拼多多平臺上實現了千萬級銷售……還有“以前是空姐,現在賣石榴”的涼山州會理縣石榴代言人何爽,帶領鄉親們完善供應鏈,短短三年已經實現了千萬級銷售。

在歷時五年的成長、發展過程裏,拼多多持續探索更符合農戶利益的農產品種植、生產、流通、消費體系,也以獨創的“新技術+新模式+新農商”機制,在“雲端”直連全國大市場,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並因此作為互聯網企業代表,獲得了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入選國務院扶貧辦的“2020企業精準扶貧案例”。

時代不會辜負用力拼搏的奮鬥者。2020,謝謝一起拼過的你。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當地特產三穗鹹鴨蛋通過當地政府與拼多多聯合舉辦的消費扶貧周得到品牌推廣。(順子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