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一大盆發酵的發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圖為東桑傑旦主妻子正在做年饃。 李雋 攝

圖為東桑傑旦主妻子正在做年饃。 李雋 攝

中新網青海互助2月4日電 題:青海土族的別樣小年:“老規矩”遇上了好日子

作者李雋

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大清早,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東家村,土族青年東桑傑旦主幫阿媽端著一大盆發面進了廚房,他的妻子已經忙活著火入竈、油入鍋,準備做年饃。

“以前我們土民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比漢族晚一天,因為當時生活條件差。老人都說‘富人家’早過年,現在我們也可以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東桑傑旦主說。

青海省互助縣是中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土族不僅是該省獨有的民族且是人口較少民族,偏居於青甘兩省農業區。土族人自稱“土鄉土民”,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傳統文字,很多傳承下來的民俗文化全靠土族人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

圖為老阿爹東萬成為家人祈福。 李雋 攝

“土民的習俗是小年前就要宰年豬、炸饃饃,準備好所有過年的東西。”東桑傑旦主一邊收拾著買來的新鮮蔬菜和海鮮,一邊告訴記者,小年這天一切收拾停當,家裏的老人就要捏面燈、煨桑、祈福了。

說話間,庭院裏飄滿了油饃的香味。“快來嘗嘗今年的新面饃饃。”老阿媽招呼著大家。65歲的老阿爹東萬成放下手中捏著的面燈,叫回擺弄著電子玩具的孫子。

焜鍋、油餅、麻花、盤饊……屋裏茶幾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年饃。“小時候過年才有幾個白面花卷,阿媽炸一小盤油饃饃還要省下來招呼親戚,我們就吃點黑面饃饃,真是眼睛看著,涎水淌著。”東萬成感慨道。

昔日的互助縣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致貧因素多。

“40多年前,我們沒有時間沒有表,每天幹活看星星,收莊稼全靠牲口拉碌碡,一巴浪一巴浪地碾麥子,辛苦一年還吃不飽肚子。哪像現在有大型播種機,犁地、播種、上肥一次性全部完成。家裏的油缸、面櫃啥時候都滿著,就連娃娃的玩具都有很多花樣,不是電動的,就是數字的,一天嘰裏呱啦響個不停。”東萬成說完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圖為過上好日子的東萬成一家。 李雋 攝

如今,東萬成一家通過危房改造項目於2017年住上了新房子,成了護林員的他每年有1萬元的工資,兒子東桑傑旦主外出務工有2萬多元收入,加上種植藥材等,一家人收入能達到6萬余元。

“說起小年,土族習俗是要宰年豬,前些年,年豬也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宰得起的,就算是條件好的宰個100斤就很不錯了。今年我們家的年豬將近200斤,村裏還有宰兩頭二三百斤的。可以說我們的‘老規矩’遇上了好日子。”東萬成說。

時至中午,一家人的年貨準備就緒,老阿爹東萬成在一家老小的簇擁下起身去廚房點起油燈,青稞酒、年饃擺在案前。“病頭災難帶上走,不幹不凈帶上走,平安健康帶上來,金銀財寶帶上來。”小年儀式上,老阿爹嘴裏不斷念誦,這是他為全家的祈福,也是土鄉民眾對新的一年深深的祈盼。(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