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電動車電瓶丟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北京推動“電動車下樓”至今,幾乎每個小區都建起了電動車充電設施。但記者探訪發現,大部分居民仍拎著電池上樓充電。

“以前小區電動車下樓後,沒地方充電,居民打電話投訴。現在社區裝了充電樁、充電櫃,居民還是投訴。”北京市朝陽區管莊建東苑社區居委會書記李亞俊說,居民的投訴基本圍繞“五個關心”:電動車去哪兒充電?電費貴怎麼辦?電動車(電瓶)丟了怎麼辦?建充電樁離自家樓太近了是否安全?還有居民不自覺,推電動車上樓怎麼辦?

問題1

不能“上樓”,該去哪兒充電?

舉措:安裝充電櫃、充電樁,防火防雨設施消除安全顧慮

讓電動車“下樓”,可謂是各社區長久以來的難題。

2019年下半年,朝陽區管莊14個社區、12個村,同步推動電動車下樓,並在社區內安裝充電樁。據統計,2019年,管莊地區共安裝了近1000個充電插頭。

管莊地區辦事處防火辦主任王和全介紹,當時主要靠居委會工作人員、誌願者一層一層地“掃樓”,動員居民將電動車推下樓。“有時候是居民到居委會投訴,居委會、物業上門處理。遇到不配合的情況,叫上社區民警一起上門。但這種方式往往只是當場有效。”

實際上,在統一開展電動車下樓之前,建東苑社區就開始排查電動車“上樓”、“飛線”充電。在沒有電梯的小區裏,“較真兒”的誌願者爬上爬下勸阻“飛線”。在勸阻過程中,社區工作人員時不時被“回懟”:“你不讓我上樓充電,我上哪兒充電?”

李亞俊坦言,缺少公共充電樁,居民偷摸充電的現象無法完全杜絕。“居民不能上樓充電,又沒有提供集中充電的公共場所,矛盾就不可避免。”建東苑物業經理張維民表示,“只堵不疏”最終的結局,就是“防不勝防”。“無論如何防範,我們也做不到24小時盯著,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朝陽區京通苑小區大多是高層居民樓,有電梯,所以電動車上樓現象更常見。居委會、物業在勸居民把電動車停放在樓下的同時,也四處選址搭建充電站。京通苑社區居委會書記史建軍介紹,自2019年底至今,社區和物業共建了7處充電站,其中由第三方公司搭建5處,共有18個充電櫃,3個多頭充電樁,可充電瓶72個。物業管理的充電站2處,共有30個充電插座。

8月27日,朝陽區建東苑小區,一位居民正在為電動車充電。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你別看只是在一片空地上加了幾個充電樁,這背後有千百條線,匯聚到一個社區中。”李亞俊指著居委會門前空地上的充電樁說。

建東苑小區是北京市首批經濟適用房,2000年建成時,小區裏一個攝像頭都沒有,自行車棚也沒規劃預留,更別說充電設施了。2019年,為解決居民充電問題,社區統一安裝了充電櫃。

安裝好了,充電櫃的利用率卻不高,“居民很少使用”。李亞俊說,居民反映,使用充電櫃時,要把電池拎出來搬進櫃裏,接口有時也不適配;有人擔心自己新買的電池受損、失竊,無法安心把電池存在充電櫃中。不久後,居民照樣把電動車推回家充電,充電櫃成了擺設。

去年底,這一批“水土不服”的充電櫃被拆除,居委會與物業開始推進安裝充電樁。為了讓居民放心充電,李亞俊一遍遍解答居民的疑問:如果發生冒煙、著火等情況,充電樁能立刻斷電保護;一旦充滿電,會立刻斷電且停止扣費;每個充電站點都配備了滅火器……

面對一下大雨就紛紛推車上樓的現象,李亞俊反復強調,充電插銷都是防雨的,但業主仍然擔心下雨時漏電,於是物業通過層層審批加裝了防雨車棚。

王和全還提出,為避免一輛電動車出事故後“火燒連營”,公共充電區域,每隔四至五個充電樁就要加裝防火隔板。這一建議最終在建東苑社區得到采納,如果今後繼續增加新的充電設施,也會安裝防火隔板。

在社區和物業的努力下,居民推車上樓的情況減少,充電樁的使用率逐漸上升。目前,建東苑小區西區、北區和南區共有40個充電樁接口,基本能滿足2000戶居民的需求,小區內充電樁的日均使用率能達到80%。“現在還有6個接口正在搭建中。隨著居民對充電樁的認可,需求還會擴大,現在小區內還有幾塊硬化完畢的區域,隨時可以增設充電樁。”王和全說。

問題2

用充電樁充電,電費貴怎麼辦?

建議:全市統一招標、統一安裝,統一收費標準

記者采訪中,不少居民都提出,小區建的充電樁收費比家裏貴不少。

東城區左安溪園、左安漪園、華城濱河世家等小區均安裝了電動車智能充電設備。在左安溪園小區2號樓前,記者嘗試使用該處的充電櫃,發現充電收費分為儲物費和充電費,充電費為0.15元/0.1度,儲物費則根據時間段不同有所區別,其中,22時至次日10時為0.1元每小時,其他時段為0.28元每小時。

一位居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在家給電動車充滿一次電,差不多需要七八個小時,耗費1.5度電,按照民用電標準繳費,每充一次電不到1元。“使用這個充電櫃,成本就要高很多。它每度電的價格是1.5元,是民用電費的三倍還要多,同時要收儲物費,如果自己沒時間取電池,就會一直計費。兩種費用相加,每次充電的成本至少比在家充高出五六倍。”

記者走訪發現,收取儲物費的主要是充電櫃,充電樁不收取儲物費,但收費標準也不統一。比如建東苑小區和京通苑小區的充電樁都是3小時收1元,通州區京貿國際城的充電費分為4檔,分別是240分鐘1元、480分鐘2元、720分鐘3元、960分鐘4元;通州區新華聯家園充電樁計費是5小時收1元。

8月18日,左安溪園小區,2號樓前安裝了兩臺電動車充電櫃。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此外,一些老年用戶覺得智能充電櫃不方便,“不會掃碼,學了好幾次也沒弄對,最後還是把電池拎回家充電。”一位老大爺說。

“小區與小區之間收費不同,居民就會比較,為什麼別人的小區充電比我們便宜?”管莊地區防火辦調研員姜平說。

他表示,以充電樁為例,從目前的收費標準來看,無論是1元3小時、4小時,還是5小時,由於各小區的充電設備額定功率不同,很難確定每小時能充多少電。除非清空電池電量再實驗,否則“算不出來幾小時充幾度電、要多少錢”。

“定價不統一,居民就會有意見。”姜平建議,推動充電設備統一招標、統一安裝、統一費用,“哪怕貴一些,大家的價格一致,心裏也平衡。”

問題3

離家遠,電瓶被偷了怎麼辦?

建議:人防、技防相結合,減少車輛和電瓶丟失

在通州區神龍金橋小區,每棟居民樓前均設有車棚,小區內大部分非機動車輛都停放在車棚中,少部分電動車停放在樓下。每個車棚內都設有5個充電樁,供居民為電動車充電,但存於車棚內的電動車均未使用此設備。

在10號樓3單元門口,記者看到,一位居民將電動車停放在樓下,並將電瓶帶回家,並未選擇20米外的充電樁。

為何有集中充電的充電樁,居民還是將電瓶拿回家充電呢?

多位居民表示,不使用充電樁,是為了防止電瓶被偷,“除非充電時自己在車旁守著,要不就等著電瓶被偷吧。”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幾年前,這裏有17輛電動車的電瓶被偷,近幾年也陸續發生電瓶被盜的情況。“換個電瓶價格不低,相當於一半的車錢了,還是放家裏踏實。”

建東苑社區居委會書記李亞俊說,居委會接到的與充電問題相關的12345熱線投訴,最多的就是擔心失竊。“在家裏一直看著,我放心;放外面充電我看不見,不踏實。”

為了讓居民放心充電,建東苑小區增加了保安在充電站點巡邏的次數,物業公司也正在立項報備,準備加裝6個攝像頭。

“防盜是個老問題,建議用人防、技防相結合的方式,讓居民放心在外面充電。”李亞俊說。

問題4

充電樁建在樓下,安全嗎?

建議:引入專業人員參與選址和建設

記者發現,不少居民認為推電動車上樓、在家充電“問題不大”,“一出現短路、立馬斷電”,很安全,但“別人家的電動車”要在自己樓下充電,“那可不行,電動車起火、爆炸了怎麼辦,我們的安全誰來保障?”

京通苑社區居委會書記史建軍介紹,原本計劃在小區19號樓、20號樓附近搭建充電車棚,“結果就有居民不同意,說不充電也可能爆炸。”最後,社區只好選擇在別處另建車棚。

建東苑小區在安裝充電櫃時也遇到了類似問題,“大家都聽說過電動車爆燃事故,對充電櫃抱有恐懼心理,很多居民不接受把充電櫃安在自家樓前,所以最終才安裝在了居委會前的空地上。”李亞俊回憶。

京通苑社區居委會主任何鯤則表示,離居民樓遠的地方安全,居民不願去;離居民樓近的地方方便,住戶不願意安裝。這也是目前電動車下樓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王和全介紹,他2020年1月接手防火辦工作後,印象最深刻的兩起電動車引發火災的事故,都是停在戶外公共空間,在未充電的情況下自燃。他表示,電動車充電發生火災,主要原因是線路老化、電池短路、充電器不匹配。此外,盡量不要改裝電動車,不要使用翻新電池。

“我們後期防火的工作都是在‘打補丁’,前端源頭應該同時抓。”他建議,出臺相關政策控制電動車總量,提高電動車廠家的門檻,從出廠就把好電池的安全關。

他還建議,充電樁選址、安裝時,應該引入消防、安監等專業人士參與,保障選址合規、安全。此外,針對居民擔心的“集中充電時發生自燃、丟失等情況如何賠償”的問題,他建議引入商業保險來“兜底”。

5月25日,北太平莊街道師大北路21號院,居民樓電梯安裝了“智能阻車系統”,工作人員正在試用系統。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問題5

防電動車上樓,如何“兜底”?

舉措:部分小區電動車進電梯會發出警告

為應對和防範因電動自行車充電引發的火災事故,諸多小區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在防止電動車“上樓”方面,一些小區探索出了“電梯阻車”的方式。

豐臺區戀日花都小區設置了電梯阻車系統。在該小區,一進樓門就可以看到電梯門口貼著的“室內嚴禁存放電動車”標識,兩扇電梯門上關於電動車的安全須知也較為明顯。工作人員介紹,該小區居民樓內每個電梯都安裝了電動車監控識別系統,只要電動車一進電梯就會報警,電梯門無法關閉也無法運行,阻截率接近100%。

海澱區北太平莊街道多個小區也安裝了“智能阻車系統”,當有人推著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電梯立即發出提示音“電動自行車禁止入內”。

電梯阻車系統原理並不復雜,即通過高清攝像頭圖像識別電動自行車,一旦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系統會發出語音警告,控制電梯無法關門、停止運行,待電動自行車推出電梯外後,電梯才會關門並恢復正常運行。

記者從北太平莊街道獲悉,目前街道已完成轄區內師大北路、時代之光、羅莊等13個社區內不同品牌型號、不同提升高度、不同服務年限的共55部電梯的系統安裝工作。其中,師大北路21號院小區6部電梯已實現阻車系統全覆蓋,目前系統運行良好,阻車率可達99%左右。

新京報記者 陳琳 裴劍飛 徐美慧 吳為 實習生 許琳迪 原天一

攝影記者 王遠征 王貴彬

編輯 白爽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