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樹上結滿了青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河南日報記者 王小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

穿過大片結滿青棗的古棗林,眼前是一樹樹紫色木槿花裝扮的白墻青瓦。7月25日,記者來到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大王鎮沙坡村,馬上就被山腳下這個美麗的村莊吸引了。

“過去和現在真是沒法比。過去行路難、吃水難、住房難,現在你到村裏轉一轉,家家都是兩層樓。”82歲的張月寬老人紅光滿面,高興地說,“現在生活在沙坡幸福著哩!”

“沙坡村都是沙土地,過去田間勞作車行困難,遇到雨雪更是泥濘,村子留不住人,外村姑娘也不願意嫁過來。”71歲的張項辰說,“現在,外村的姑娘爭著嫁到俺沙坡呢。”

“為啥沙坡村變化這麼大?因為我們有一個為民辦實事的領路人——退役軍人張當民!”

張當民曾在青海某部隊服役,1981年退役後回沙坡村務農。他從村團支部書記、村幹部幹起,1991年任沙坡村黨支部書記。

交通不便?張當民發動村民到河灘挖砂石,自籌資金購買水泥,硬化3個自然村的道路5600多米,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不便的問題。

吃水困難?張當民帶領黨員幹部修機井,9年打了9眼機井,讓村民告別了人畜飲水和澆地困難。

學校漏雨?張當民想方設法蓋新學校,兩層14間的校舍,成了村裏最漂亮的建築,孩子們上學不再難。

安裝路燈、改造電網、新村規劃……隨著一件件實事落地,雷厲風行的張當民成了群眾心中的主心骨。

“在俺沙坡,誰家有困難都會去找他。”村民張項辰說,孩子結婚,當民組織張羅;村民出車禍,當民帶著家屬跑交警隊;婆媳不和,小兩口鬧離婚,當民去調解。

沙坡村發展的基礎有了,振興靠啥?

張當民請來全國勞動模範、“蔬菜大王”樊秋紅在村裏投資建設了60多個現代化蔬菜大棚,帶領村民發展高山蔬菜育苗、種植。

函谷關老子文化養生園項目投資人朱鐵玉被張當民的事跡所感動,不僅把項目投在沙坡,還主動要求給張當民當助理,每月為村裏65歲以上的老人發補助金。

“1992年張當民作為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就被選進公務員隊伍,加上他退役軍人的身份,有很多次機會到鎮裏、縣裏工作,但他都拒絕了。”大王鎮黨委副書記毛瓊瓊說。

“我生在沙坡,長在沙坡,就要幹好沙坡的事情。”張當民說,“沙坡村是明朝‘許進父子四尚書’的故裏,沙坡許家古寨至今保存完好。下一步,我們將與函谷關老子文化養生園開展村企合作,開發許家古寨特色民居和文化,讓老子文化、古寨文化和溫泉養生成為沙坡村發展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