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夢到分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導讀:太公望是誰?周公旦又是誰?姬發為什麼稱王而不稱帝?他依靠什麼滅掉了五百年基業的商王朝?

姬發,看過電視劇《封神榜》的同誌都很熟悉這個名字了,也就是歷史上的周武王,一手創建了有八百余年基業的大周王朝。有心的同誌應該會註意到了,在歷史中周朝不同於其他朝代,君主都稱為王,比如武王,成王,幽王等,為什麼不像別的朝代一樣稱其為帝呢? 我們慢慢道來。

周的始祖叫後稷,也不是外人,仍是黃帝的後代,帝嚳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帝嚳的正妃姜螈。傳說有一天她到野外去,看到有個巨人的腳印,沒見過世面的她就上去踩了踩,這一踩不要緊,懷孕了。生下後稷以後越想越不對勁,咋懷的孕呢?想不明白就覺著這孩子不吉利,扔了吧。但怎麼扔都扔不掉,不是路上人多,就是有動物來搗亂不讓扔,沒辦法就撫養大了。所以後稷也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棄。

說到這裏大家腦海中是不是突然會想到點什麼?這故事看著眼熟呀,還有誰的老祖宗也是帝嚳的兒子來著?沒事,想不起來可以往前翻翻,順手增加一下筆者的閱讀量。不用翻了,說的是商的老祖宗,契。這下明白了吧,弄了半天,商和周這兄弟倆是輪流坐莊呀。你祖宗可能是鳥蛋裏出來的,你先來。過了五百來年,一想不對,我還可能是巨人之子呢,怎麼著也比你血統好聽點呀,下去吧,我來!

“後稷”本是個官名,在當時就相當於農業部部長。從後稷到姬昌共歷十四代,大多都是賢德之主。但早期沒有什麼可以王天下的征兆和野心,姬昌奪取天下後追稱他太爺爺古公為太王,算是周具有王者之氣的開始,而且正是古公的賢德為周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古公為主時,對百姓施以仁德之心,深受愛戴。比如有外族來侵犯,想撈點錢花花,古公直接就給了他們,“別客氣,只要不傷害百姓,錢都是小事,拿走。”這不要臉的外族就嘗到了甜頭,沒幾天又來要地要人,想開發個房地產啥的。百姓憤怒了,抄著鐵鍁就要拍他們,被古公阻止。“他們不過是要地罷了,百姓們跟著我和跟著他們都是一樣,沒有必要為了我而拼命。”心慈的古公帶著親戚搬到了岐山,卻沒想到百姓們也跟著來了,而且附近地區的百姓一聽有這麼好的君主,也主動來投。古公失去了一小塊兒地,換來的是更大的基業。

古公有三子,太伯、虞仲、季歷,季歷生下了姬昌。相傳生昌時天降祥瑞,於是古公認為他們這一族也該出個王者了。老大和老二一看就明白了, 這大侄子是內定接班人呀,也就是說王位沒咱倆什麼事了。兩人為了不讓老頭為難,發揚高風格,離家出走到了南蠻之地,去之後還適應新潮流,紋了身燙了發,好好兩個王子硬是變成了“殺馬特”。季歷接了古公的班,死後姬昌就順理成章地繼位了。季歷能登上主位,雖說多少是沾了兒子的光,但也是一位賢德之君。

關於老姬昌我想沒有什麼可多說的,《周本紀》稱他“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少有的好君王。上個章節也說過他被關進小黑屋,真實原因就是他名氣太大了,四方賢人都來聽命於他。而他的臣子拿美女、奇獸、珍寶去換他時,紂王竟然可笑地說:“一個美女就夠換老姬的了,還整來這麼些稀罕玩意兒,太客氣了。”之後祖伊(商重臣)又曾勸他,“要小心老姬呀,他勢力可越來越大了。”豪橫的紂王竟然說:“咱不是有天命加身嗎?有什麼可怕的呢?”他沒想到,老姬確實不可怕,但他兒子小姬可怕呀。

姬昌留給了兒子最大的一筆財富是兩個能臣,一文一武,正是在他們的輔佐下才能擊敗豪橫的帝紂。 文是周公旦,姬發的弟弟,老四。武指太公望,一個釣魚愛好者,而且擅用直鉤,若叫他另一個名字大家肯定都知道,姜子牙。

關於這兩位史上名人,我們這裏先簡單說幾句,下面的章節中再結合《魯周公世家》和《齊太公世家》來詳細講述。有時候《史記》讀起來會感覺枯燥無味,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內容一直在重復。不是很了解歷史或者愛好不大的人,可能對周公旦稍微陌生一點,畢竟有《封神演義》的存在,大家知道更多的是那個手執打神鞭的白胡子老頭,僅是神話故事就足夠豐富大家對他的認知了。不過在鞏固周王朝的基業方面,筆者認為還是周公旦做出的貢獻更大,尤其是在武王姬發辭世之後。如果你真的不了解周公旦,可以用兩個詞來增加對他的直觀印象,一是“周公解夢”,二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至少你聽說過“周公解夢”吧?有些人認為這個會解夢的周公是指姬昌,因為他會算卦,但更多的史學家還是認為指的就是姬旦。

姬昌死後謚號為“文王”,關於這個“王”的稱呼,也有史學家認為是他們活著的時候就這樣稱呼自己了,觀點不一。有了老爹留下的兩個人才,姬發就可以大幹一場了。繼位後號武王,拜了姜子牙為軍師,周公旦為太宰,重用召公、畢公(也是兩位高級白領)等人。

周武王是個很穩重的人,加上姜子牙老謀深算,雖然在繼位後有了伐紂的念頭,卻也不敢輕易動兵。那怎麼辦呢?二人一商量,先來個軍事演習,看看自家實力再說。繼位後的第九年,武王打著祭奠老爹的名義(祭奠完後就拐了彎)向朝歌前進,並且把文王的神位放在軍中,自稱為太子發,意為自己威望不夠,仰仗父王英名。要說還是文王的面子大,大牌位往那一戳,四方諸侯都趕過來參拜,大軍到了盂津時,已經有八百諸侯前來湊熱鬧了。武王開了個大席,大家喝高興了把碗一摔,衝著武王就喊:“咱們已經離朝歌不遠了,你只要發句話,兄弟們挺你!”武王和老子牙一看,這演習效果不錯呀,目的達成!但現在動手還不行,都喝高了,打起來不沾光呀。武王於是酒杯一舉,“咱今兒就到這兒,就不去打擾紂王他老人家了,完事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筆者演繹內容,實文為武王覺得時機不到,曰“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乃還師歸。)

自此之後,周武王和姜子牙心裏有底了。沒過兩年,看到朋友圈裏有人發了紂王殺比幹,囚箕子(此二人為當世賢人,與紂王大哥微子啟被孔子稱為“殷末三仁”)的消息,武王心想正愁沒借口呢,紂王老人家給贈送了一個。於是在諸侯群裏發了個通知:兄弟位,時候到了,動手!出征得有個文書啥的吧,武王就作文一篇,名曰《太誓》,後來還給紂王扣了頂大帽子——牝雞司晨!啥意思呀?牝雞就是母雞,司晨就是打鳴,指桑罵槐的說妲己亂政,紂王也不管管。好像後代很多造反的人都會找個女人出來當借口,可能是怕打了敗仗好解釋,你看,我不是真打你,我是就對嫂夫人有點意見。

雙方在牧野決一死戰,話說紂王這時可一點都沒打怵,因為他有軍馬70萬,周軍只有5萬,心想我這70萬大軍一人撒泡尿就能把你們給衝回岐山去。可他忘了這70萬中有一大半是臨時湊的奴隸和東夷俘虜,平時用不著人家的時候連頓飽飯都不讓吃,現在想讓人家賣命,那能行?所以兩軍一碰頭,這邊一大半就跟周軍搭上話了:“來了兄弟,一路辛苦了。喝碗水不?歇歇,不著急,一會兒哥和你們一起整。”紛紛掉轉矛頭,返攻商軍。這一大半都起義了,那一小半他也不傻呀,還能反抗咋地?跟著一塊兒幹唄。70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在子牙軍師的指揮下一直打到朝歌。

紂王在鹿臺上抱著寶貝自焚而亡,死都不留分錢給周武王。武王看了一生氣,衝著紂王的屍體連射三箭,還捎帶著砍了他兩個小妾的腦袋,把他們的頭掛在小白旗上示眾。咱們說過商在建朝後一直崇尚白色,後來周崇尚紅色,這與五行有關,但放在現在人的眼裏,紅白對比可就非常明顯了。對了,那個“肺腫、惡來”也順手給砍了。

武王克殷後,追封太爺爺古公為太王、爺爺季歷為王季。他並沒有對殷人趕盡殺絕,畢竟大家都是一個老祖宗,還把紂的兒子武庚封為了諸侯,讓他管理朝歌和遺留下來的殷人子民。當然也不是很放心,就讓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協同管理。只是這次他看走眼了,死後沒多久這兄弟倆就攛掇著武庚造反了,被周公旦所滅。

周武王

插個小花絮,武王克殷之後,看見箕子,一時興起竟然讓人家談談殷商滅亡的原因。怎麼說人家原來也是王叔呀,你把國給滅了,還要我給你分析一下亡國的原因,這也忒損了,但又不好違抗,只好講點其它的八卦緋聞什麼的岔開話題,武王明白過來也覺得不好意思了。所以做人嘛,還是要厚道一些。

周武王是個非常謙虛且胸懷天下的人。在歷史上周朝的君主沒有稱帝的,就是因為武王建朝後,覺得德行不能與三皇五帝相比,配不上“帝”號,所以自貶為王,他不稱帝後代當然也不敢了。克殷之後,武王連個囫圇覺都沒睡過,不是激動的睡不著,而是一宿一宿地想著天下事。“我做得還行嗎?能讓祖宗們高興了不?剛打下天下,那些人能聽話不?他們手裏可都拿著家夥呢,怎麼才能讓他們服帖呢?”一個成天不睡覺的人身體能健康嗎?沒過三年,就去找他爹匯報工作去了。

周武王在歷史上受到的評價很高,史學家認為他開創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偉大措施,是中華文明的奠基者。尤其是政治管理方面,他實行了以王室為中心的分封制度,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既對他們做出了獎賞,還有效地進行了移民墾邊。其實分封制也是商朝制度的一個延續,周武王將它更加合理化了。一般也認為,中國封建社會制度就是由此開始的,影響長達三千多年。

預告:<讓史記簡單點>12、,一飯三吐哺,還老被誤會的輔國能臣——周公旦

聲明:本文內容為個人讀書所得,自家之言,不具任何政治觀點。且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落筆如有雷同,實屬巧合,請勿責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