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搶獼猴桃樹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題:農作物搶種補種了嗎?受災群眾生產生活怎麼保障?如何恢復扶貧產業?——洪澇災區恢復生產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孫楠、姚子雲、姜剛、魏玉坤

入汛以來,我國多地遭遇強降雨,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目前,部分地區洪水漸退,災區農作物搶種補種進展如何?如何保障受災群眾生產生活?扶貧產業恢復了嗎?對此,記者近日走訪了多個洪澇災區。

(小標題)搶抓時機 搶種補種

洪水稍退,安徽省潁上縣黃橋鎮河抱灣村村民高倫就忙著挖溝,排出田間窪地積水。

黃橋鎮黨委負責人劉國東說,鎮裏正在廣泛宣傳,提醒農戶及時補種綠豆、蔬菜等農作物。對圩堤內地勢低窪的耕地,引導農民適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用芡實、蓮藕等適水性作物替代玉米、大豆等。

記者在安徽、江西部分洪澇災區走訪看到,村民正搶抓時機忙生產,對因災絕收田塊及時補種、改種。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為解決水稻秧苗問題,江西省鄱陽縣農業農村局選取縣裏3個水肥條件良好的秧苗代育點,進行工廠化異地育秧。鄱陽縣珠湖農場相關負責人黃堅說,農場已育好近萬畝的水稻秧苗,盡可能為糧農搶回一些時間。

洪水衝擊,農田基礎設施遭到不同程度損壞,多地正緊急搶修,為災後穩糧增收提供保障。

在江西省永修縣灘溪鎮麻籍村,駕駛員正操作挖機對一處被洪水衝毀的集水壩進行搶修。永修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指導員周君花介紹,集水壩關系1000多畝農田的灌溉問題,他們正在及時搶修,保障農業生產。

面對汛情,各地壓實責任、主動作為,全力保障農作物及時搶種補種。

江西緊急調撥237萬公斤種子用於災後恢復生產,全省已栽晚稻1393.5萬畝;安徽已落實補改種面積155萬畝,占全省需補改種面積的38%。

(小標題)因“災”施策 保障受災群眾生產生活

洪災造成的房屋倒塌、農田損毀等給不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影響。多地因“災”施策,通過提供貸款擔保、就業崗位等,全力保障受災群眾生產生活。

“現在水退了一部分,我先撈些螃蟹上來,盡可能減少損失。”正在水塘裏忙活的安徽省無為市襄安鎮三河村貧困戶陳支宏說,自己承包了13畝水塘養殖螃蟹,眼看著還有兩個月就能上市,“洪水衝毀水塘,初步估算損失5萬多元。”

“地方政府提供了3200元應急防範返貧救助資金,還幫我申請了5萬元無息小額貸款,組織龍頭企業教技術、幫銷售。”陳支宏說,這些措施讓他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江西新幹縣滸崗村村民習月英家的房子在洪水中受損,第二天鄉裏就派來技術人員,給出維修加固方案。

就業是民生之本,幫助受災群眾早日投入工作,是保障他們生活的重要途徑。

在鄱陽縣洪邁學校集中安置點,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趕制空氣開關配件。“為了讓受災群眾有務工收入,我們聯系縣工業園區企業,把‘扶貧車間’搬進安置點。”安置點負責人彭春華說。

為了讓受災群眾有活幹、有錢賺,當地在安置點搭建就業平臺,幫助群眾聯系就業崗位,目前部分受災群眾已到園區務工。

記者在各地走訪看到,洪水退後,農機轟鳴聲在田間地頭響起,受災群眾重新回到工作崗位,洪澇災區生產生活秩序正在恢復。

(小標題)多措並舉 恢復扶貧產業

正午時分,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場坪村,村民彭乾明走進獼猴桃園,彎腰仔細檢查棚架上是否有幹枯葉子。

“獼猴桃‘嬌貴’,得仔細檢查。”彭乾明種了近6畝獼猴桃,去年收入約4萬元。

獼猴桃是場坪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自入汛以來,當地連降暴雨,獼猴桃樹根被水浸泡,果實生長受到一定影響。這幾天,又遭遇高溫天氣。為避免損失,當地幫助村民安裝滴灌設備,同時,還為村民購買了病蟲害、自然災害保險。

適逢脫貧攻堅關鍵時期,為幫助各地扶貧產業發展,多部門積極行動。

國務院扶貧辦出臺政策,幫助貧困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及時補耕、補種,發展“短平快”種養項目,幫助開展農業保險理賠,把洪澇災害對貧困群眾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先後向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緊急撥付9.35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

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向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多次調撥中央防汛物資,千方百計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產生活。

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據統計,7月份全國洪澇災害造成2.7萬間房屋倒塌,24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3868.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97.4億元。

應急管理部救災和物資保障司副司長楊曉東介紹,各有關部門、各地減災委要在抓好防汛救災救助安置各項工作的同時,積極謀劃災後重建,盡快恢復災區生產生活秩序,盡可能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參與記者:程士華、鐘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