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舅舅搬家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01

有人說:“當周圍是一片淒涼的時候,人就只會關心個人的事情,他的全部快樂都在家庭裏,都在狹小的個人利益的圈子裏。”

家是容生之所,更是心靈棲息的港灣。這一生,離開了家,不管混得多好,都是一個流浪的孩子。

因此,我們要做好以下四件事,擁有一個興旺發達的家庭,創造福氣之源。

02

第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好鄰居,才有好環境。

《三字經》裏寫道:“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古時候,孟子的母親,搬家三次,改善家庭周圍的環境,讓孟子和知禮儀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教育孩子,把家從農村搬到城裏,從偏遠的地方,搬到學校門口。

我的三舅舅,一直在外地打工。他五十多歲的時候,回到家鄉,發現家人和鄰居一直有矛盾,見面了也不會打招呼。

原來,鄰居家很窮,還嫉妒別人賺了很多錢。

三舅舅主動請鄰居吃飯,然後幫助鄰居家的孩子去城裏打工。很快,兩家人的關系變得融洽了。

“鄰居好不好,搬家沒有用,交心才有用”,三舅舅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

選擇好的鄰居,一方面是搬家到好的小區,更重要的方面是主動與鄰居交往,形成互幫互助的局面,改善人際關系。

鄰裏和睦,居住環境越好,對家庭發展越有利。

03

第二,“無規矩,不成方圓”,有好的家規,才有好的家風。

自古以來,有名氣的大家族,都留下了家規。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

晚清名臣曾國藩,對晚輩要求非常嚴格。

他在外地當差的時候,擔心九歲的幼子曾紀鴻放松了學習,特意修書一封——“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莫墜曾高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 ”

在約束晚輩的同時,曾國藩還堅持謙卑做人,給晚輩做好示範。比方說,他在京城為官的時候,堅持坐“低人一等”的轎子,被其他官員責罵,也不怨怒。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一個人想要有大作為,不僅要管好自己,還要管好家庭。

04

第三,“君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家人平等,才能互相尊重。

作為一個家庭,長輩就是“官”,兒女就是“民”。

官大一級壓死人。父母可以隨意犯錯,信口開河,兒女卻敢怒不敢言,還不得不服從父母的管教。

其實,用“等級”來壓制兒女的父母,會引起兒女的不滿,甚至反目成仇。

春秋時期,學者曾子和妻子去集市,兒子緊跟其後,嚎啕大哭。妻子說,別跟著了,從集市回家後,要殺豬,一起吃肉。

曾子從集市回來,把豬趕出來。

妻子說,不就是和孩子開玩笑,憑什麼當真?

曾子說,小孩子沒有智慧,要靠父母言傳身教。如果父母不講誠信,當了騙子,兒女也會一樣。

好的家庭裏,父母不會“高高在上”,而是和兒女做朋友,通過言語來影響兒女。

那些靠打罵來壓制兒女的父母,其實是自身的修養不夠,還強人所難。

05

第四,“人心不足蛇吞象”,懂得滿足,才能真正富有。

東晉時期的大司馬陶侃,在做官之初,收了下屬的一罐腌魚,然後轉送給母親。

母親把腌魚原封不動地送回去,並告誡陶侃,拿了公家的東西,不但不能讓父母受益,還讓人擔憂。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壞人,原本是好人,只是沒有做到防微杜漸,被利益控制了靈魂,從此一步一步走向墮落。

更可惡的是,從一個人的貪婪行為裏,牽扯出一個貪婪的家庭。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家庭走向消亡。

好的家庭裏,人人都懂得“知足常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去強求,得到的東西,好好珍惜。哪怕家裏很窮,也沒有“不勞而獲、非法得利”的想法。

做人,無欲則剛,身體正,才不怕影子斜。

06

結束語。

任何年代,家和才能萬事興。

可是,和睦的家庭,從哪裏來?

既要處理好家庭內部的矛盾,找到與家人相處的方法,還要處理好家庭與社會的關系。

家庭內,幾代人之間,要尊老愛幼;同輩之間,要互幫互助;夫妻之間,要琴瑟和鳴。

家庭外,要與人為善,廣交朋友,心系群眾,傳遞正能量。

古人雲:“小財靠勤、中財靠德、大財靠命。”

金錢多少是衡量一個家庭是否興旺發達的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

所謂大富大貴,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富足,靈魂的高貴。

只要家風正派,家人齊心協力,窮家庭也很容易翻身。得到錢財,就是平地走路一樣簡單。

家有敗家子,哪怕父母累死累活賺錢,最後也會窮得響叮當,要流落街頭。

治理家庭,就像堆篝火一樣,祖輩把篝火引燃,後輩不但往裏面添柴,這樣的話,篝火才能馳而不息。

願你我,對父母多一些關愛,對兄弟姐妹多一些包容,對鄰居多一份幫助,對兒女多一些管教,對社會多一些貢獻......把家庭的星星之火,融入到社會大家庭,永遠不會貧賤。

作者:布衣粗食。

關註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