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路窄過不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我們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或多或少與我們當下的狀態有關系。

早在幾千年前,《周公解夢》便開始嘗試建立夢和現實的關聯,但幾千年來,只是作為一本算命的書,不登大雅之堂。

但心理學三大鼻祖之一弗洛伊德對夢特別重視,在他看來,夢裏呈現的是人的潛意識。無數的行為學家,心理學家用實驗證明,潛意識比意識要活躍的多,而影響我們做出下意識選擇的,恰恰是潛意識。

武誌紅老師,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脫胎於他的心理咨詢真實案例,寫成了《夢知道答案》。本書從心理學角度詮釋了夢境與真實生活的關聯。

人們的焦慮大多源於對不確定的恐懼,本書等幫助我們了解夢的意義,把握這種不確定性,讓不確定性變得確定,不再充滿焦慮。

來自武老師的聲明:案例中關於夢的解釋是咨詢者向內探索的結果,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不要嚴格的對號入座。

心理學家榮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他說:“唯有洞察自己內心,眼界才能清楚。只往外看,那是發夢;內觀始有覺醒。”

帶著向內探索的初衷看夢,把握潛意識的暗示。

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讓人舒服

有那麼一些人對待別人很好,但接受TA照顧的人卻唯恐避之不及。因為伴隨著TA的付出,總帶著強烈的怨氣。在心理學上,這種好人怨氣三部曲是這樣的:

1.活著是為了別人

2.我奉獻了,你該回報

3.你沒有回報,我很生氣

因為一開始付出就不是為了自己,小時候心思單純,可以安心做好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付出有意無意會計較投入產出,卻發現付出不能自動獲得別人的尊敬和回報,便以抱怨的形式“聲討”付出的對象。

這樣的付出和索取,讓與TA接觸的人很累:那些付出,其實如果不願意做,可以不做。不,不如說,如果他們不抱怨,我們寧可自己做。

其實這樣的好人也是很可悲的,因為他們缺乏自我,很少停下來,感受自己的內心。

先等等,我先感受一下我自己

武誌紅老師有個咨詢案主,之前幾次咨詢,每一次都好像有過不去的坎。後來,她的狀態越來越好。

武老師並沒有給她什麼魔法,只是告訴她,想問題之前先感受內心,但並沒有告訴她具體的做法。

案主卻琢磨出一套方法:先感受自己的手,再感受自己的腳。我對自己的身體習以為常,以至於常常感受不到自己。

但就是這麼神奇,每次這麼做了以後,就和內在建立了聯系,關照內在,聽從內心的召喚,找到自己就不會失控。

“先等等,我先感受一下我自己。”

以前在讀溝通和情緒管理的工具書,裏面提到解決方法,總會有人有意無意提到深呼吸,彼時還覺得奇怪,深呼吸有那麼神奇麼?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物種,做什麼事情都會追問意義,尤其是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情,必然要搞清楚堅持的意義,否則肯定是堅持不下去的。最好的堅持,必然是想清楚理由後的堅持。

------高太爺《意誌力紅利》

原理居然在心理學裏面。

解夢正確與否,取決於與內在的距離

當我們遇到困惑,意識無法幫助我們找到答案,向潛意識尋求幫助,或許是一條途徑,因為潛意識的效率比意識高,信息量大,從不欺騙。

但潛意識很難察覺,夢是幫助我們進入潛意識最有效的途徑。

在夢中,我們更真實。夢是潛意識的展現,而潛意識永遠不會欺騙我們。相反,為了感覺好一點,我們的意識會故意欺騙我們。

----心理咨詢師榮偉玲

對內在的了解程度決定了對夢作出的解釋。換句話說,潛意識不會欺騙,但我們需要通過意識才能獲取答案。

同樣是在本書中,另一個案主提到的夢境:和丈夫年老的時候,一人一副擔架,兩個人都瘦骨嶙峋,丈夫抓著她的手。

一開始咨詢的時候,提到這個夢,案主的解釋是:自己會和丈夫白頭偕老。因為夢境暗示的是他們老年的生活。

但實際上,案主在不被肯定的家庭環境下長大,明明有喜歡的人卻覺得自己醜陋卑微,配不上人家,後來在家人的安排下,嫁了一個年紀比她大很多的老公。

工作也是老公幫忙找的,越發證明了她沒有能力,需要依附老公生活。

隨著心理咨詢的不斷深入,案主越來越自信,對自我的真實評價也變得客觀,了。在咨詢師的建議下,她嘗試著自己找新工作,發現也沒有那麼難。

咨詢師又問道,你現在怎麼看那個夢?

案主的回答:擔架,瘦骨嶙峋,說明我和老公的關系是病態的。

其實咨詢師一開始就知道是這樣,但除非案主感受到內心,自己說出來,否則就算旁觀者清,經由他人之口的結論也是不會被接受的。

總結

每個都都會在夢裏編織故事,那是潛意識呈上的真實答案,但卻需要充滿欺騙的意識加以解釋,這導致我們對夢並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說到底,我們花費在向內探索的精力太少。

其實不同的夢可以有分類,有跡可循,如果經常有夢境,千萬別在清晨醒來就忘記,那恰恰是內心最真誠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