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好幾個蛇頭被切下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安得濟蒼生

齊魯大地是一塊思考的大地,兩千年前孔子就奔走在這塊土地上,一邊行走一邊思考,創建一個合乎“禮”的世界。為了這個理想奔走,他曾困於從陳國到蔡國的路途中,七天七夜沒有進一粒米,餓得躺在地上昏睡,倍嘗貧窮的滋味。為了活下去,顏回挺身站起來去討米。天大概沒有絕他師徒的意思,顏回幸運地將米討回來,盛入甑中,架到火上,米香就飄出來。假寐的孔子被食欲喚醒,睜開眼睛看到的竟是顏回正用手撈飯吃。當顏回把煮熟的米飯端呈到他面前,他旁敲側擊地說,我剛才做了一個夢,夢見我的先人了,他指責我,先吃了幹凈的飯,然後才把剩飯拿給他。顏回立刻聽明白了老師的指責,急忙解釋說,不是這樣,剛才是煙灰落到甑中,我怕它不潔凈,就把它撈出來,扔了又可惜,才吃下去。

到此,事情已經合情合理了,困頓中的孔子臨危還在講著他的道理,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他的結論是,“知人固不易矣”。這個千年的道理其實忽略了一個本質問題:人到饑餓時如何謀生存?孔子為他的理念一生奔波,殫精竭慮,創造了他的儒家文化,然而他要恢復的“禮”是周禮,在社會大變革中是向後看的社會秩序,他沒有參透失“禮”的社會為什麼動蕩不已。

恩格斯給了我們答案,他說,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活動。

這已經是兩千年以後的結論。在此之前,中國的先賢們顯然已經意識到這個基本的社會問題,提出“民以食為天”的灼見。但是怎樣才能讓人民吃,喝,住、穿無虞無慮呢?在馬克思的學說還未傳播到中國之前,這是華夏子孫苦苦尋找的一條路。這條路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創建一個新的具有“禮規”的社會制度。可是由誰去創建?怎麼創建?問題困擾著華夏古國,十數帝王向有著兩千年思想史的齊魯大地朝聖,試圖從孔先師那裏找到捷徑。兩千年過往的慷慨悲歌,數以百計的振起與沈淪,都從這個母題出發,那個答案似乎在人類足跡走不到的地方。齊國的相輔晏嬰以敝履舊衣陋車示範於朝,喚不起富豪對於貧窮的憐憫;諸葛亮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垂範天下,也沒有找到讓天下蒼生吃、喝、住、穿的無虞之道。即使繁榮的盛世大唐,杜甫也發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悲呼,普世貧窮貫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

只有馬克思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那就是存在於人類世界的剝削、壓迫、掠奪、奴役,要使人類擺脫貧窮,必須推翻現存的一切不合理的秩序,他把能夠承擔起這個歷史使命的力量命名為共產黨。他為這支政治力量寫下不朽的宣言,毫不隱諱地宣告了人類社會的必由之路。

當2020年結束的時候,中國向世界宣告,貴州最後的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至此中國832個貧困縣,將近1億人口向被“吃喝穿住”困擾的日子告別,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節點,時值中國共產黨誕生百年。喚句話說,中國脫貧的路走了百年,如果中國沒有貧窮就不會有中國共產黨。這個黨從1921年成立伊始就把全民族的復興大任擔上肩頭。當年,無數英傑拼死求索,陳望道先生把這個《宣言》譯介到神州大地,擺脫貧困的路首先從中國人民在屈辱中站起來開始走起,誰都沒想到同室操戈,為了一條道路之爭竟從1921年艱難行走到1949年,整整28個年頭,懷揣著《共產黨宣言》的人們,朝聖般前仆後繼,最先把它帶回齊魯大地。像一股活水清流,蕩滌著這塊土地上的陳腐,改造著原先的水頭。百年中兩股流水在交匯,相互改造著淘汰著,形成了另一股清新的波瀾,如同黃河和長江,起源於此,流經於此,最後註入大海,形成中華獨特的水脈。

那部讓受苦的人覺醒的《宣言》,剛剛滲入過來的時候的確是一股涓涓細流,細到不易覺察,就像那兩條大河在巴彥克拉山和可可西裏山麓晶瑩地躍動著,誰都不曾預料它聚合起來摧枯拉朽的澎湃在1919年形成歷史的怒濤。那一年齊魯大地淪為列強餐桌上的政治蛋糕,在凡爾賽宮璀璨的水晶燈下被任意切割和交易。齊魯大地震怒了,神州大地也震怒了,中國人開始從國家主權到民生淪喪,從政治腐敗到文化雕敝,捆綁起來進行審視,看到的是夜路漫長。透過黑幕從這部《宣言》中看到一盞照亮夜路的明燈。1922年一位在濟南道生銀行打工的青年人張葆臣結識了王盡美和鄧恩銘,他二人剛剛從嘉興的一艘船上歸來,出於誌同道合的信任,王盡美、鄧恩銘把一摞書籍交給張葆臣秘密發行,那本書就是中國第一版《共產黨宣言》。張葆臣自己珍藏下一本,在扉頁鈐蓋上自己的名印。這本書不是束之高閣的藏書,而是一部行動指南,當無數書本在歲月裏泛黃流失,這本加蓋著“葆臣”名字的書被無數探求擺脫貧困的人珍惜地傳閱,不知轉轉幾手,傳到一位女共產黨員手中,她叫劉雨輝,是濟南女子職業學校的教師。職業學校是培養知識工人的搖籃,工人階級又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宣言》的感召通過劉雨輝的授課滲入到無數人心中。

我突然想起了孔子的杏壇,兩千年前老夫子在那裏培養起儒家的梯隊,以後梯隊分流,流向四野八荒,形成那股滔滔洪流,推動著歷史從一個階段走向另一個階段。劉雨輝的導師是馬克思,她認同導師的學說,堅定不移地踐行這個學說,喚起更多人的覺醒。1925年春節,她回到廣饒劉集村過年,隨身帶走了這本《宣言》,並把它留在自己的家鄉,從此這本書經歷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一代代共產黨員手中傳閱著,每一次傳閱都點燃一顆心靈裏的炬火,燃燒著,燎成赤焰遍地,激勵無數人匯入一個解放和脫貧的洪流。這個脫貧計劃一開始叫“打土豪,分田地”,以後叫“走合作化的道路”,再後來叫“聯產承包責任制”,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積累的增強,生產形式不斷適應著、變幻著,但宗旨不變,那就是讓中國最後一批貧困的人富起來,精準到每一個人,叫“一個都不掉隊”!讓國家強起來,謀求一個世紀的復興。復興計劃在嘉興的船上已經制定好了,

《宣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經典,與其他經典不一樣的是,這部經典不是用來祈禱和膜拜的,它為一切受奴役以及擺脫了奴役仍處在貧窮中的人指出了一條通向富裕的路,這條路鋪滿荊棘,須披荊斬棘才能通達。流落到廣饒劉集村的那本書播下擺脫貧窮苦難的火種,同年,劉集村黨支部成立,由一個人的心照亮一群人的心,再由一群人的心照亮一方土地。在革命鬥爭最嚴酷的時候,那本書被封藏在糧屯底下,砌進竈臺裏,收藏者終覺不放心,又轉移到房屋的脊瓦下,嵌進墻壁裏。1941年冬末,日寇掃蕩劉集村,點燃了村中五百多間草舍,逃出魔掌的劉集人怕藏在土墻裏的這本書遭遇火焚,冒死潛回村,從火海裏將它搶救出來。這本書已經成了劉集村人的靈魂,靈魂不可失,他們用生命的代價傳承著。

我又一次想到曲阜,那裏有一座魯壁,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焚書,《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衛雜燒之。”這是一次對於文明的毀滅!消息傳到孔子的家鄉,他的第九世孫孔鮒遂令家人將《論語》,《孝經》和一部《尚書》嵌於墻壁中,使這些典籍幸免於焚。捍衛真理從來是齊魯兒女的本色,今天我們向魯壁致敬,同樣,我們不應該忘記廣饒劉集村那堵藏過《共產黨宣言》的墻壁。有時候,經典是藏在人的心中渡過劫難的。這是信仰的力量!

我也曾在戰貧窮的路上奮鬥,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企業承擔起扶助貧困縣鄉的任務,我們企業派出了一名中層幹部出任扶貧聯系人,不久他回來匯報說,須幫扶幾萬塊錢,交上錢今年的任務就完成了。我去過那個貧窮的地方,吃喝風嚴重,城裏怎麼吃,那裏怎麼吃,酒店林立,只要走進農家就能看到農民清貧的日子。我從酒宴上拂袖而去,支出的扶貧款項哪能再由我們自己的嘴吃掉?如何監督扶貧款的使用,是每一個出資人的擔心。

我們扶助的第二個地方改變了方式,在那裏援助了一個項目,吸納當地人就業,為就業家庭增加一份收入。不久又發現那個援建的企業用電超常,即使在工廠停產檢修階段,電表讀數也飛快地旋轉,仔細一檢查,竟發現無數民用電線像蛇頭一樣搭接在通往工廠的線路上,在廠區外形成盜電的蛛網。工廠使用的電工是本村人,偷偷地為著他的鄉親謀著無償用電的“福利”,給生產帶來極大的危害。為了維護一方平安,去找鄉鎮幹部交涉,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那眼光對我們說,你們是來扶貧的,還在乎這點電錢嗎?完全無視企業的管理規律。

扶貧的路怎麼走下去?

我們私下交流經驗,一位企業領導說,不接這個任務有辱使命,接下這個任務等於麻煩纏身!有一個企業幹脆扔下援建的項目走了,他們著實賠不起。我也在這條路上混惑著,思考著。農村貧困像一個魔獸,張開大口,吞噬著一切送到嘴邊的財富,缺乏分配監督,沒有可持續性的生產規劃,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時行樂思想充斥在貧困的頭腦中,我們的援助只是為他們提供了當日的蛋糕。那麼明天呢?

我從來沒有把一個群體的命運和自己的使命這麼具體地捆綁起來思考,真正擺脫貧困,不是財富的施予,不是我們這些幫扶人的慷慨解囊,而是當地那些有眼光和胸懷,有無私奉獻精神帶頭人的引領,就地創造財富。就像當年帶領小車隊支前的村長們,冒著硝煙彈雨把戰爭需要的物質送上前線,只有他們才能帶領大家走出貧困的重圍。今天依然如昨,面臨一場扶貧攻堅大戰,戰鬥隊容不得意誌消磨,幾個人的富裕絕不是社會進步的例證,時代呼喚當年的小車隊長!我們可以像當年的他們,拿出自己的糧食支援宏偉的解放戰爭,可是我們謀求的是當代從貧困枷鎖下的又一場偉大解放!

只有參與過扶貧的人才知道這場戰役之艱,當2020年攻堅戰進入決勝的年份,我走進曾經貧困的濟陽柳家村,這裏的破敗不見了,一派新村新路,更重要的是我看見了人們臉上的自信和發自心底的幸福感。扶貧工作說到底是一場農村經濟改革,除了物質的貧乏,還有人群心裏的貧困,那就是法治意識、文化意識,領導幹部的擔當,以及可發展的藍圖規劃,往更深層次說去,是農村文化的改造。走上去,可能有曲折,就是不能折返!柳家村的支部書記一句話提醒了我:扶貧先扶誌。我始恍然大悟,為什麼有那麼多困頓,在扶貧路上曾經徘徊仿徨?是我們沒有找到文化的力量。現在貧困村的黨組織都是雙書記配置,一位支部書記,一位第一書記,職責分明又相互配合,一位眼睛向內,維護著全村的安定團結,一位眼睛向外,把本村的信息和外界的信息鏈接起來。兩位書記又形成監督體系,保障著一個經濟體的健康發展。

中國共產黨在人類歷史的路上走了百年,每一個足跡都閃爍著時代的光芒,這些光芒被人們認同,深入人心,漸漸地形成一種文化——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從思維到行為,從眼下到未來,包容著我們古老的傳統精神,也包容著世界各民族優良的經驗,為著《共產黨宣言》裏那個主張,開辟著嶄新的通達之路。

壹點號孫葆元墨寓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