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行李被水衝走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20日下午開始,一場強降雨將大量鄭州市民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求救信息如洪流般湧入各大社交平臺。在官方救援力量之外,一些處境較好的普通市民自發組成救援隊,為附近的被困人員提供住所及派送物資。水患當前,他們一夜未眠,一場自發的市民救助行動在城市中蔓延開來。

21日,市區內雨勢漸小,積水仍圍困著整座城市,誌願者們時刻待命,“希望為這座城市貢獻微薄力量。”

7月21日,被救市民在任沫帆提供的員工宿舍裏進食。受訪者供圖

員工宿舍改成臨時救助點

26歲的任沫帆是個創業者,他與朋友合開的公司位於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據他介紹,這個產業開發區有企業上萬家,工作者不計其數。

20日上午,鄭州開始下雨。“當時我們都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因為上一周鄭州也下過一場大雨,我們以為最多就下到那個程度。”

覺得不對勁是在臨近傍晚時。當天下午三點多,任沫帆看到一輛黑色轎車拋錨在十字路口,水已淹過引擎蓋。不到一個小時,水就沒過了車頂,漫上斜向高起的人行道,在人行道上也很快有了齊腰的高度。

下午六點多,他下樓吃飯時,“發現已經回不了家了。”隨後他與同事在網上看到許多求助信息,便商量著將公司的員工宿舍設置成臨時救助點,安置在暴雨中無法回家的人。

夜裏11點左右,他們編輯好救助信息,發在各個微信群內,由此廣泛傳播出去。很快,各類求助電話水漫金山而來。

當晚12點不到,任沫帆下樓接收了第一個求助者。他回憶,那是一個從洛陽來鄭州打暑期工的大學生,在鄭州下車時已寸步難行,便先找了個小店落腳。但店裏空間小,擠滿了救助的人,店長就聯系上了任沫帆,並托一輛過路的垃圾車將那學生送了過來。

任沫帆前往匯合點時,見低窪處的機動車道上的欄桿、花壇已全部被水沒頂,馬路延伸處的水深不可測;蹚在人行道上齊腰深的水裏,他覺得腳底發涼,常有漂浮、衝擊的雜物撞上他的小腿。兩人碰上面,那名學生已經渾身濕透,“行李、眼鏡、背包全都被水衝走了,手機也被水泡得失靈了。”他將學生引到樓上的宿舍裏,那裏有電力、熱水,還有他搶先備下的泡面和洗漱用品。

任沫帆說,他和同事一夜沒睡,接了上百個求助電話,“好幾次這邊還沒掛,又有電話不斷打進來。”後續又收留了十幾個求助者,多是在附近工作或居住的人。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群三四個人,是從幾公裏外的網吧來的。其中有一位中年人,自稱已掙紮行進十多公裏,最早是騎電瓶車,後來車給水泡壞了,只好步行。走走停停,在一個網吧遇到其他避難的人,又一道相扶出發,才終於偶遇任沫帆。事後他們都大呼幸運。

“電梯很早就停了,大家只能步行爬上十六樓。像我們上下十幾趟,體力嚴重透支。”任沫帆感慨,“但所幸我們救的人,離我們不是很遠,手機也都是有電的,不像有些地方手機沒電也沒信號。”

他說,到21日早上九點,打來求助的電話變少了,零散有求助者們自行回家。到21日中午,水位已基本到底,宿舍內還留有五六個休整中的求助者。

任沫帆介紹,他公司所在位置的災情尚不算嚴重,因人行道地勢高,商店、餐廳等受災輕微,仍在營業。唯一的問題是水停了,他們便用桶裝水。

陸續還有求助者打來電話,他也仍在持續誌願救援當中。他說,已聯系相關機構送來吃用物資,必要時,對外救助的大門仍會敞開。

“退役”消防員連夜給被困市民送去食物

23歲的王皓明曾經是一名消防員,如今在鄭州生活。幾天前,王皓明已經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收到各種暴雨預警的信息,但他沒有想太多。20日上午,他還和朋友調侃“可以看海”。沒想到下午看到的卻是險情,各種各樣的求助信息布滿了手機屏幕。

看著窗外的積水越來越多,新聞裏也出現了地鐵人員被困的情況。事態越發嚴重,王皓明開始有些擔心,便在個人微博發布了信息,稱自己可以提供幫助,家中水糧充足,可以當作暫時的休息場所,並且公布了自己的號碼。

之後,便有很多熱心網友來電,告訴王皓明哪裏有人被困,情況如何。大家都希望被困的人不要失聯,有充足的電量與外界保持聯系。王皓明第一次出門幫助,是梧桐街地鐵站的一位母親,她帶著兩個孩子,被困許久。

這個地點距離王皓明家很遠,但他還是走出了家,步行為他們送去雨衣、水和食物。

之後,他又打著傘,徒步前往鄭州大學地鐵站,那時候已是晚上十一點多,雨小了些,但是水越積越高,已經漫到他的小腿肚子。抵達地鐵站時,很多人在地鐵站出口的臺階上休息,臺階比路面高一些,暫時沒有人泡在水裏。

地鐵站內,二三十個人被困於此處,“老人和小孩都有,有乘客,也有地鐵工作人員。”地鐵站下不去了,他們便坐在臺階上休息。由於已經被困了七八個小時,人們臉上有明顯的疲憊感。一些人由於手機沒電,已經與外界失聯。王皓明沒有充電寶,他邀請他們去他家暫度一夜,一切免費,但沒有人決定前去。

於是,他前往附近的便利店,為他們送去食物。下午,便利店的東西幾乎被搶購一空,他去的時候,貨架上僅剩些幹脆面、面包,他買了一箱水和一些食物,給他們送去。

盡管曾經當過消防員,參與過很多次救援,面臨過大火、車禍、跳樓、跳河等各種各樣的情況,但此次,他仍然未敢貿然行動,只能為被困的人送些水和糧食。他知道,以前作為消防員去救人,倘若能救回來一個人,把自己搭進去,也算值得。但如今作為普通市民,“再把自己搭進去,就是給政府添麻煩。”

此時的王皓明,剛剛為一家困了60名學生的培訓機構送去物資,由於便利店沒有開門,他將家裏僅剩的方便面和水送了過去。稍微歇息兩三個小時後,他開始繼續轉發求助信息,去幫助一些受困較輕的人,他說,“我會24小時待命。”

不過,他知道這遠遠不夠。作為曾經的消防員,王皓明學過專業救援知識,在這場暴雨中,一些更緊急的救援是需要專業設備的,想到這些,他感到難過,“想去幫忙,但力不從心。”

“熬過最心安理得的夜”

夜深了,妹妹早已在身邊躺下,劉妍(化名)還拿著手機,在各個微信聊天對話框裏來回切換,將網上收集來的求助信息一一分配給組員。

劉妍是一名大學生,放暑假回到了河南鄭州老家,近些天,在南陽市的外婆家玩。20日之前,她曾收到過鄭州市暴雨預警的短信,那時她沒太在意,以為險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當天,南陽市天晴,她還帶著妹妹外出遊玩。回家看到朋友圈才知道,事情已經非常嚴重,需要各方幫忙,“大家都在說,這裏路塌了,要小心,那裏又怎麼樣了。”

她在微博私信了一個誌願組織,晚上十點左右,她被拉進群,成為一名暴雨中的誌願者。

一開始,群裏非常混亂。後來有人在群裏提議,建議大家分成三個組,一組收集信息,二組核實信息,三組在細分的區域內,做力所能及的救援,“他說這是此前做誌願者的經驗,沒一會兒,大家真的自然而然地按照她的說法,開始動工。”

由於正在外地的親戚家,劉妍自願成為了二組的成員,主要負責將一組收集的信息分配給組員,然後由他們進行核實,之後轉發給三組的夥伴,由他們出門進行救援。

此外,他們也將核實過的求助信息對外發布,希望一些受困嚴重的人得到專業的救援。她知道外面的困境,位於滎陽市汜水鎮的男朋友家已經受困嚴重,男朋友的父母都在屋頂,而最麻煩的就在於他們手機沒電,完全聯系不上。

這一夜,不停有人加入劉妍所在的群。截至21日淩晨3時,大群已經有269人。通過分配這些信息,劉妍更加真實地感受到了鄭州市民的困境,“被困著走不了的、沒有食物和水的、受了傷的人、即將分娩的孕婦、需要醫治的病人。”她只恨自己不在現場,沒法衝出去救人。

劉妍將這個夜晚稱為“熬過最心安理得的夜”,整晚她都沒有睡覺,不停地將求助信息分配給組員進行核實,看到受困比較嚴重的,她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報,比如孕婦、傷員、老人。由於長久地端著手機,胳膊酸痛的她一會兒坐著,一會兒躺著。最後,因為擔心自己的動彈影響到妹妹睡覺,她幹脆從床上挪到了沙發上。

在這期間,劉妍還實時刷手機裏的天氣預報。21日淩晨4時許,看到鄭州還是暴雨、雷電的預報信息,她截圖發了一條朋友圈,“原來等天亮是一件這麼難的事,天亮吧,天亮吧。”

鄭州圖書館一夜收留100多位“不歸客”

“今夜鄭圖不閉館”,7月20日晚,鄭州圖書館發布的這條推送,傳遍社交網絡。通訊信號斷斷續續,一位家長看到自家孩子的照片,留言道:“擔心了一下午!看到孩子平安無事,熱淚湧出!感謝圖書館!”照片裏,一個穿白色短袖的高個男生,低頭寫著作業,左手邊擺了瓶喝了幾口的橙汁飲料。

往常,鄭州圖書館主館在夜間7點關閉,夜讀吧則開到淩晨12點。當天臨近主館閉館,鄭州仍下著大雨,不少路段被水淹沒,交通阻斷。一段圖書館拍攝的視頻顯示,即使掀開了窨井蓋,積水打著轉也排不下去。“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決定不閉館”,一位王姓副館長說。

大雨濕透了衣服,圖書館的男職工們赤膊上陣,一路小跑肩扛沙袋,壘成一排,再蓋上一層遮雨的布,防止雨水倒灌地勢低窪處。

上述負責人粗略統計,當晚圖書館共有100多位“不歸客”:自習的學生、避雨的市民、附近高鐵站滯留的旅客、從地鐵站疏散的被困人員……圖書館備上了毛巾和姜湯。現場圖片顯示,人們坐在簡餐區、走廊裏或沙發上,一個女孩兒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在讀,手肘撐在膝蓋上。

幾乎整夜沒有合眼,7月21日下午接起電話時,王姓副館長的聲音有些沙啞。座機那頭的手機鈴聲不時響起,“餵餵餵”幾聲沒有回應後,她又掛掉電話,像是自言自語,“信號不是太好”。

7月21日,街頭積水漸漸退去,數據顯示,鄭州圖書館這天來了500多名讀者。

新京報記者 汪暢 馮雨昕 周思雅 杜寒三

編輯 袁國禮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