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一條大蛇被別人砍斷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成語“隨(一作隋)珠彈雀”字面意思是:

用夜明寶珠當成彈丸去獵捕鳥雀,比喻做事不知衡量輕重,得不償失。

典出於《莊子》:“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隨珠又名隋侯之珠、懸珠、明月珠、懸黎、垂棘等。

關於隨珠是何材質,自古以來就眾說紛紜,有雞血寶石、珍珠、琉璃、玻璃、夜明珠、金剛石等多種說法。

《史記》作者司馬遷認為隨珠是珍珠,即“明月之珠,出於江海,藏於蚌中。”

而現代學者認為,隨珠是熒光石,一種發光的礦石。

考古學家在曾侯乙墓曾出土一百多顆玻璃珠,據此認為隨珠極有可能是玻璃球,即古人所謂的“蜻蜓眼”。

隨珠的第一位主人是春秋時期隨國(一作曾國)君主隨侯。

“隋縣(今屬湖北隨縣)溠[zhà 位於湖北境內]水側,有斷蛇邱。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邱。歲余,蛇銜明珠以報之。”

《搜神記》記載:

隋縣溠水之畔,有個叫斷蛇丘的地方,有一年秋天,隨侯出行。

發現一條大蛇被人砍斷了,他認為蛇是有靈性的動物,於是命手下為大蛇敷藥包紮,這條蛇又能夠活動自如了。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地方稱為斷蛇丘,大蛇後來銜來一顆夜明珠,報答隨侯的救命之恩。

“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

《春秋》也有類似的記載:

“水側有斷蛇丘,隋侯出而見大蛇中斷,因舉而藥之,故謂之斷蛇丘。後蛇銜明珠報德,世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

後來,人們把隨珠和和氏璧並稱為“春秋二寶”,也稱“隨珠和璧”、“隨珠荊玉”等,意為稀世珍寶。

《淮南子》記載:“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辭海》對“隨和”一詞的解釋,除了“指性情溫和,容易相處,比喻人的才德優美”之外,還進一步解釋:“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隨和並稱。”

周桓王十四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羋通發兵滅掉了隨國。

隨珠後落入楚國王宮。

二百多年後的戰國時期(約公元前350年前後),秦國使者想觀賞楚國王宮珍藏的寶物,楚宣王對令尹子西說:“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隨侯之珠,可以示諸?”

後來,秦國滅掉楚國,和氏璧、隨侯珠成了秦始皇嬴政的心愛之物。

秦國丞相李斯上《諫逐客書》諫言:“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可以證明,秦朝時期,隨珠收藏在皇宮大內。

秦始皇死後,隨侯珠就此下落不明。

《拾遺記》記載:“昔始皇為冢,斂天下瑰異,生殉工人,傾遠方奇寶於冢中……銜火珠為星,以代膏燭,光出墓中,精靈之偉也……”

後人根據這段記載,認為隨珠被隨葬於秦始皇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