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魚網捕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查幹湖,蒙語為查幹淖爾,意為白色聖潔的湖,大部分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這裏漁產資源豐富,追溯查幹湖冬捕的歷史,最早可見的史料記載出現在遼代。《遼史》記載,遼帝愛吃冰魚,每年一進臘月,就千裏迢迢的到查幹湖漁獵,歷史上稱其為“春捺缽”。“捺缽”,是契丹語行營的意思。據記載,遼代國王在冬季行營時,會把行營架在冰凍的湖面上,他們在冰上打眼,下上網補魚,這就是最早的冬捕。2008年,這項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冬捕活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央廣網記者 郭東隅攝)

查幹湖冬捕,從每年12月中旬開始了,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3月份左右。400多平方公裏的湖面,哪裏有魚?怎麼下網?這是個難度極高的技術活,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帶頭人,當地人稱“把頭”。“把頭”是蒙語“巴圖魯”的諧音,意思是“英雄”,漁把頭,就是打魚的英雄。漁把頭,要對查幹湖地形地貌了如指掌,哪裏水深、哪裏有魚,都印在他心裏。除此之外,把頭還要精通選“冰臥子”的本領。“冰臥子”就是魚群集中的地方。

(央廣網記者 郭東隅攝)

捕魚用的網最長的2000多米,怎麼能把這張巨網下到冰下呢?首先,捕魚隊要在冰面上鑿出兩個長方形的冰洞,作為出網口和入網口,冰洞之間距離1千米左右,再以此為直徑,畫一個大圓,圓周上鑿出近百個洞。一名漁工先用10幾米長的穿桿帶著漁網從入網口下冰,另一名漁工在相鄰的冰洞前,用走鉤向前移動穿桿,第三名漁工用扭錨轉動穿桿,以控制穿桿的方向朝下一個冰洞前進,傳遞給下一個冰洞前的漁工。以此類推,直到漁網從出網口被拉出水面,水下的漁網就鋪好了。漁網在水下是直立著的,且沒有底,收網時,用馬拉動絞盤,把漁網拖拽上來,如果中間有魚群,就會被帶出水面。

(央廣網記者 郭東隅攝)

如果單網打出10萬斤以上,會被稱作“紅網”,那就能看到“冰湖騰魚”的豐收景象了。查幹湖早已實行生態養魚,生態捕魚,漁網被改成6寸的粗眼,不夠尺寸的魚不捕撈。因為冰面溫度已經打到-20-30℃,捕撈上來的魚會被急凍鎖住鮮美,再銷往各地。

每年冬捕之前,查幹湖上都要舉行一個神秘的儀式,被稱作“祭湖醒網”,以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央廣網查幹湖報道組:郭東隅 郭紫琪 劉夢圓 呂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