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割紅苕藤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苕藤根根縈心間

何龍飛

紅苕是故鄉主要的雜糧兼菜品之一,倍受父母推崇,尤其是一根根紅苕藤更受青睞,也成為縈繞我們心間、亙古不變的鄉愁。

早在春天,父母會整理出苗床地,殯上紅苕種,蓋上薄膜,用泥或石頭壓好,就開始憧憬紅苕的發芽,乃至長成一根根紅苕秧、紅苕藤。心誠則靈。紅苕苗長出來了,嫩嫩的、綠油油的,煞是引人註目。再吮吸著甘露及養分,長成紅苕秧。最後,將紅苕秧移栽到地裏,就又有了新的期盼。天道酬勤,風調雨順。紅苕秧茁壯成長,長成了紅苕藤,一根根錯落有致地擺在地裏,長出綠意盎然與無盡的魅力,從而亮堂了父母的雙眸,激發了父母勞作的熱情。

紅苕藤上的嫩葉格外誘人,自然而然地成為父母采摘的尤物。於是,一根根、一把把紅苕尖脫穎而出,被父母拿回家,加水,淘洗,放在筲箕裏待用。再把鍋裏的水燒漲,倒紅苕尖進水裏汆,恰到好處後,用筷子夾進筲箕冷卻。待把醬油、辣椒、姜、花椒等作料調好後,撒在盤子裏的紅苕尖上,和轉,有鹽有味的涼拌紅苕尖就大功告成,犒勞我們一家人的腸胃,怎一個爽字了得!要是差菜,父母則到地裏摘回紅苕尖淘凈後,燒起柴火,加入糊辣殼、花椒等,予以爆炒紅苕尖。因為火候掌握得好,母親炒出來的紅苕尖總是香氣襲人,刺激著我們的食欲。“不能僅吃紅苕尖,要下起飯吃!”每每此時,父母都會這樣告誡我們。我們懂事、聽話,照辦不誤,吃得香、飽,安逸極了,而且嚷著下頓還要吃紅苕尖。父母理解我們的心思,著實讓紅苕尖為我們填飽了肚子,愉悅了身心。要是接連吃一定會膩,那就吃些洋芋、玉米或高粱,岔一岔,再吃紅苕尖,就有了久別重逢的美妙感。日子一長,我們便對紅苕尖倍加喜愛,對紅苕藤更為贊賞,對父母更加感激,讀書的動力與幹勁隨之增強,取得了一次次好成績,慰藉了父母的心靈。

經歷了夏天的炙烤,紅苕藤越來越老練、成熟,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我們放學後,依然能吃到母親炒或涼拌的紅苕尖,只是沒先前脆嫩了,口感度降低。但這是母親辛勞的結晶,我們照樣吃得津津有味,以博得母親的歡心。有客人來,紅苕尖也被端上桌,贏得口碑,令母親樂開懷。

除此之外,長長、茂盛的紅苕藤還成了豬們的好吃食。父親負責割、宰紅苕藤,母親負責煮紅苕藤,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為豬們烹煮出美味而清香的豬食。瞧,豬們的哞叫聲,甩圓了的尾巴根,吃紅苕藤的咂咂聲,以及父母的吆喝聲,一起交織,織成靈動而感人的風景。見父母侍弄紅苕藤都是起早摸黑,忙碌不已,我們過意不去,做好功課之余,就背著背篼,拿著鐮刀,到地裏割紅苕藤,力所能及地為父母分憂。“小大人啰!”瞅瞅我們的懂事樣,父母翹起拇指,鼓勵我們發奮努力讀書,爭取出人頭地。那時那刻,除了點頭外,我們還能說什麼好呢!

時光荏苒,到了秋天挖紅苕的時節。一個個紅苕被挖起、背回家,一根根紅苕藤也被父母割斷,捆成把,放在地裏。豬們要吃新鮮的紅苕藤不必多言,那麼多的紅苕藤怎樣處理為宜呢?冬季即將到來,豬們的吃食怎樣保障?父母決定讓紅苕藤上樹,風幹成幹紅苕藤,解決棘手問題。說幹就幹。先將地裏割的一把把紅苕藤背至地壩邊,放置一堆或幾堆。再由父親扛來梯子,靠在樹幹上,母親遞紅苕藤給父親,一把把、一圈圈地纏繞在樹幹上。末了,頂部用塑膠遮蓋,以免紅苕藤被雨水淋濕。至此,父母才嘆口氣,心底倍感踏實。一番勞作後,一樹樹紅苕藤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成為別樣的景致。特別是紅苕藤散發出的清香隨風飄散,更是瀟灑了我們的嗅覺,陶醉了我們的靈魂。最有趣的是,我們會把父母背回來的紅苕藤上的葉子帶柄摘下來,去掉葉片,只留柄。按照起層、間岔、再起層循環的方式,把苕葉柄打理成耳環,掛在耳朵上,過一把“小姐癮”,很是好玩,常令我們喜笑顏開。

秋風掃落葉,也催促著紅苕藤由墨綠變黃、幹枯,一樹樹幹紅苕藤也就名副其實。我們與幹紅苕藤朝夕相伴,除看看、摸摸外,還會圍繞幹紅苕藤轉圈、追逐、嬉戲,極盡快樂之能事。剎那間,歡笑聲此起彼伏,只任父母叮囑“註意安全”,只任紅苕藤默默地註視著我們、分享我們的快樂。然後,幹紅苕藤被父母搭梯取下來,宰成短節,下鍋煮熟,一飽豬們口福,進而保證了豬們的冬糧。幹紅苕藤餵完,其滋養豬們的使命也就結束了。當豬們出欄時,父母的滿足樣不言而喻,對幹紅苕藤的好感與日俱增。

後來,紅苕藤可以宰完後生餵豬們了,父母便沒再煮紅苕藤了,實在擔心紅苕藤會爛,就把所有紅苕藤宰後裝進塑膠口袋裏,系緊,捂熟成豬食餵之,省事多了,效果也好了。

就這樣,父母年復一年地栽種、管理、吃、宰、捂、餵紅苕藤,獲得了飽腹、美味、人壯、豬肥、雖苦猶樂等回報,讓一根根紅苕藤演繹成樸素的風景,映入我們的眼簾,走進我們的肚腹,縈繞我們的心間,激勵我們奮勇向前、實現夙願。衝著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禮贊、感恩、銘記紅苕藤呢?今秋又該割、捆、晾、捂、餵紅苕藤了,我們盡管沒回老家去看、幫父母,但會在心底為紅苕藤及父母虔誠地祈禱和祝福……

作者簡介:何龍飛,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涪陵區作家協會秘書長、涪陵區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涪陵區第四屆科技拔尖人才,著有散文集《松蔭荷韻》、《種瓜種豆種文字》,獲得首屆國際東方散文獎、重慶新聞獎。

戰略合作夥伴

顧問:東方散文雜誌總編 憨仲

歐亞絲綢之路國際詩社

社長、著名詩人 王芳聞

海河文學雜誌社主編 張莉莉

香港兩岸經貿雜誌社主編 郭洪濤

總編 : 路曼曼 (wxzh689)

編委: 宋永照 白 冰 國 哥 義小煥

陳慶連 畢玉芝 禹艷芬

合作紙媒:東方散文 海河文學雜誌社 香港兩岸經貿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