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原版經血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前一陣子,一條已逝韓國藝人雪梨的熱搜又竄了上來,是關於雪梨真人秀《真理商店》將向全國捐贈原本計劃在節目中售賣的10萬包衛生巾。

《真理商店》的制作人說:

看到這裏,不僅讓我想起早上才去便利店買衛生巾的我,才用著便利店提供的牛皮紙袋把衛生巾帶到公司。

而也有眾多女性在留言區中發表了相同的感受,自己只是拿個衛生巾,沒偷沒搶,但是周遭的人總要你小心、藏好,最好不要被發現,好像這件事情並“不得體”。

從這個觀察,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很多的人對於“月經”,還是帶有些不理性的負面感受。

可能是認為這件事情不應該張揚,因為月經是讓人感覺羞恥的、骯臟的、邪惡的,好像月經就是個不應該出現的東西,盡管它只是我們身體運轉的一部分,就如同我們會餓了會進食、飽了會打嗝一般的正常。

盡管經期的確會為女性帶來一些不便利,但是都因著醫療的發達、月事產品的變化革新,都能夠將不便利降到最低,甚至還能夠下水遊泳,就如同我國的遊泳健將“洪荒少女”傅園慧來例假還是能夠在奧運賽場上與各國好手共同競爭。

但是,為什麼大家對於“月經”這位每個月都來探望的親戚,仍感到不想說、不想提、不想看呢?

2018年上映的電影《印度合夥人》講述主人公拉克希米衝破阻力,發明低成本的衛生巾生產機,為印度農村的經期衛生觀念帶來變革的故事。

聽起來是個非常勵誌以及富有性教育意義的電影,英文的電影名稱也直白的稱為《Pad man》,臺灣就直白的翻譯成《護墊俠》。

不過在內地上映時,沒想到卻變成了更重視商業意涵的《印度合夥人》,甚至對於原版海報進行改動:將男主手上的護墊改成像是商業報告書的紙張。

而更加令人擔心的是,在這個社會氛圍下對於月經的不要說、不能說、不要提,讓很多女性也認為月經是“不好的”,要帶衛生巾去換的時候總是偷偷摸摸的放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對於月經的一切都“小心翼翼”,自我限制。

潛藏在集體的意識中的”月經羞恥“,深埋在人們的內心,從而也讓女人對自己的身體也感到羞恥感和厭惡感。

這樣的負面感受,很多都是從小時候就開始建立了。

2009年李銀河出版了一本書《中國女性的感情與性》,訪談了47名女性,她們中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29歲。她這本書的第一個章節,講的就是“月經初潮”。

有些女孩在還搞不清什麼是月經時,就來了月經,有些則是透過家人、學校而了解到月經。但是無論是否先了解,還是後了解,都讓女孩對月經產生了負面的感受。

十年前,李銀河老師就發現了,關於月經,僅有少數人對這件事情保持著正向的看法,李老師將這歸因於無知、愚昧和婦女地位地下。

那現在普遍認為女性的地位比過去高很多,甚至還有部分人認為”矯枉過正“,那我們真的做得更好了嗎?

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和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聯合出版出版的《中國初級中學性教育實施狀況》。

月經作為女性青春期的一環,初中學生對於月經的態度和知識也在這份報告中體現出來。

在12歲的7年級生,無論男女對於月經的知識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可以答對,而中國女性的初潮大約就是在12-13歲左右,這代表著很多的女孩第一次初潮來的時候,並不具備正確的月經觀念。

而月經來以後就可能導致懷孕、避孕這些概念的回答正確率,更是低的可憐。

學生們對於月經觀念的認識,也讓人感到有些令人詫異。

*備註:典型案例學校為研究者發現有其中一所學校在性教育方面的表現遠遠高出其他學校,因此獨立拿來比較

雖然大多數的孩子都了解月經是進入青春期的正常階段,但是大多數的學生對於女性的行為仍然保持著相當傳統的觀念。

只有不到6%的學生認為“在月經女生可以繼續參加所有體育運動”,不足一半的學生認為“女生在月經期間不應該被孤立”,僅有13%的學生同意“女生在月經期可以自由遊覽宗教場所”。

雖然法律中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在學生中,以符合受教育特征的方式,有計劃地開展生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與計劃生育法》

但是有沒有確實的落實性教育,則是全看運氣。

有些老師本身是談“性”色變,並不知道要如何好好談論這件事情,而且多數要上性教育的老師,自身也並沒有接受過充分的性教育的培訓,會覺得很尷尬,就讓孩子自己閱讀相關章節,或是教導了錯誤的訊息。

一方面,我們自己期待教育界可以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讓孩子建立正確的觀念:月經不會阻擋女人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但是羞恥感、自卑感會。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自身給孩子科普一些關於月經的正確概念,並且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月經並不是什麼需要感到羞恥的事情,只是身體的變化,告訴我們有了生育這項能力。

期待,有一天,我們再也不用那層黑色的塑料袋,包裹住對於月經的厭惡和羞愧,可以“大言不慚”、“堂堂正正"的談月經、說月經,並且以此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