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買書沒買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退休生活不清閑之讀書

文/楊曙明

轉眼間,我退休已有三年多了,恍惚間的感覺這日子還真不太經過。何以如此呢?原來是我退休後的生活並不清閑,甚至有時候比退休之前那幾年相對輕松的工作還要忙碌些。當然,過去忙碌的是工作,現今的不清閑則是家務勞動和自尋其樂的生活。

但凡喜歡讀書的人,大都有生命不息,讀書不止的人生信條,我年少時就喜歡讀書,自然也是如此。著名作家柯靈不僅把書籍視為終生的恩師和良友,而且還形容書籍是“青春時期的戀人,中年時期的知己,暮年時期的伴侶。”我以為,這種形容恰如其分,當是讀書人生命旅途的真實寫照。

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車馬多如簇。其實,單就個人名利而言,古人的這些話還是有些道理的,不過,對我們這些年過花甲且已經退休在家的人來說,此話則有些不合時宜或是說過時了,因為名利對我們來講已經成為過去式。如果說年少時讀書是為了積蓄能量,年輕時讀書是為了增長才幹,在崗時讀書是為了敬業的話,那麼,時下的我等讀書則純粹是為了追求精神愉悅。

退休在家的人,雖然大都沒有了名利之心,但像我等愛好讀書的人,因為不太願意與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脫軌,所以就把讀書當作避免太過落伍的舉措。宋代文人黃庭堅曾說過這樣的話:“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不太清楚他說此話時的語境,但覺得雖然有些“過”,但還是頗有道理的。特別是對我等退休的人來說,退休在家少了社會交往,如果長期不讀書,不僅生活缺項,而且精神也可能會百無聊賴,這就難免孤陋寡聞,難免語言無味,難免自尊失色。也正是基於此,我等才把讀書當作退休之後生活的重要內容。

我這個人還是有些先見之明的,知道世上有很多“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的事,買書也是如此。記得五十歲之前我是可買可不買的書先不買,而之後則變成了可買可不買的書先買下,這就使得家裏的藏書迅速增多。夫人見狀曾問我說:“你買這麼多書看得過來嗎?”我回答說:“有些書買了不是為了現在看,而是為退休之後儲備著。”夫人再問:“那你到時候再買不就是嗎?”我回答說:“有很多書到時候有可能就買不到了。”從退休之後這幾年的情況看,我當時的說辭還是頗有道理的,因為時下我看的書,有很大部分是退休之前儲備下的。如:前幾天我看的《文化中國•邊緣話題》,是濟南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如今這套書在市場上已經銷聲匿跡。當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當年買下的儲書,當時翻看覺得挺好,可如今時過境遷再來衡量,覺得就不一定是好書了。再譬如,如今年老眼花視力不濟,有些書字體太小,當年看沒問題,現在看起來就很費勁。如: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嶽南先生著的《南渡北歸》就是這種情況。這套書雖然內容極好,但由於字體太小至今還在我書櫥中尚未閱讀的那類書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可讀的書是無限的;我的儲書是有限的,面世的新書是無限的。要想跟上社會生活變化的節奏,必須多讀書,可要多讀書,僅靠原有的儲書顯然是不夠的。為了滿足讀書需求,退休之後的我仍舊時常買書。前幾天我又到新華書店逛了逛,買回了莫言《晚熟的人》《老照片二十世紀精選集》(四卷本)和商務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黎東方著的《細說清朝》《細說民國》及陳錫璋著的《細說北洋》等十多本書。為了購書方便快捷,退休後我還頗為時髦地學會了網上購書。兩個多月之前,收到了東營的朋友郵寄給我的一本書,書名是《人的城》(散文海外版2017年精品集)。因為看後覺得非常好,於是便按圖索驥把電話打到了百花文藝出版社,在其工作人員的提示下,我從他們網絡平臺的“微店”中,又先後選購了《月亮在叫》(散文海外版2019年精品集)、《何似在人間》(散文海外版2018年精品集)和《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春天》(散文海外版2016年精品集)。

說起網絡購書,我就忍不住想多說幾句。在日常生活的購物中,我是個花錢比較大手的人,而且還不太會討價還價,特別是在買書中,只看內容喜好,絕不管價格高低。網絡購書不僅方便,而且價格還相當便宜,五折書很常見,兩折、三折的也不罕見。“拼多多”是我經常光顧的平臺,有時從那裏購買的圖書,價格便宜得讓我匪夷所思,就拿我最近網購的幾本書為例:精裝本的《名人傳》(羅曼•羅蘭著)原價24.80元,網購只需要8.8元;圖文並茂的《山海經》原價68元,網購只需要29元;2016年新版的《周公解夢》原價49.80元,網購只需要15.8元;商務出版社出版的,張應中著的《怎樣寫古詩詞》,原價35元,網購只需要18元。這些網購圖書的質量之好,價格之低,如不是我自身經歷,還真讓我半信半疑。至於網上購書何以價格如此便宜,我是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凡人都有所好,讀書人根據所好選讀圖書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老舍先生曾經這樣講過:“書的種類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對精神食糧也必須選擇。好書開卷有益,壞書開卷有害,有選擇才不至於浪費時間或遭受毒害。”對喜好讀書的人來講,博覽群書總是相對的,有所選擇才是絕對的;而對我等步入暮年的讀者來說,在更為有限的時間內,有所選擇所讀之書就更有必要了。

就個人愛好而言,我喜歡文史資料,喜歡生活散文,這兩類書籍是我閱讀的重點。當然,我也喜歡讀小說,時下《人民文學》《小說月報》(大字版)和《山東文學》上的中短篇小說,我經常也會有選擇地看幾篇,至於大部頭的長篇小說不在我的喜好之列。不過,凡是茅獎的獲獎作品,即使部頭再大,我還是要看的,因為別管怎麼說,它們是“皇冠上的明珠”,代表了一個時段小說創作的最高水平。如,2019年第十屆茅獎的五部獲獎作品《主角》《牽風記》《人世間》《北上》《應物兄》,我就全部閱讀過。

王力先生提倡讀書要厚今薄古,對此我是深以為然。金克木先生曾對圖書做過頗為別致的分類:有要求人跪著讀的書;有要求人站著讀的書;有可以坐著讀的書;有可以躺著讀的書;還有可以走著讀的書。對退休之後的我來講,當然更喜歡坐著讀的書和躺著讀的書,因為我是無神論者,原本就不喜歡“跪”著讀的書,而那些需要“站”著讀的書在退休之後已經退出了我的閱讀系列,至於那些走著也可以讀的娛樂書籍壓根兒就不是我的興趣所在。

社會進步推動了科技發展,科技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社會生活。時下的微信幾乎走進了每部手機,並隨著手機走進了大多數人的生活。微信裏可以聽書,而聽書在不同程度上彌補了我讀書不足和年老眼花的缺憾。

微信聽書較之閱讀看書還是有些好處的。聽書既可以在家裏聽,也可以出門在外隨身聽;既可以坐著聽,也可以走著聽、站著聽、躺著聽;既可以閑著的時候聽,也可以忙著的時候聽。如此而論,聽書可以幾不耽誤,能夠最有效地利用時間。也正因為如此,退休之後這幾年,我不僅看書多,而且聽書也不少。微信裏的聽書內容雖不是浩如煙海,但也算擁書百城吧!既有古典名篇,也有現代佳作;既有世界名著,也有中國名作。我選擇的聽書內容,多半是沒有閱讀過的文學名著,如前幾天剛聽完的《荊棘鳥》《湖光山色》等。不過在聽書中,我最喜歡聽的還是名人傳記。如我聽過的《路遙傳》《沈從文傳》《傅雷傳》《陳忠實傳》《李清照傳》及羅曼·羅蘭著的《名人傳》等,都讓我十分喜歡。著名作家鐵凝有段話讓我頗有同感:“喜愛一個作家,是不能不讀他的自傳的,每當我讀過他的自傳後,就如同跟著他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雖然我聽得是“傳記”而並非作者的自傳,但同樣也不乏“跋涉”之感覺。

讀書豐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讓我在書海裏尋求到無限的歡樂和愉悅。生命不息,讀書不止,繼續著、繼續著……

【作者簡介】楊曙明,祖籍沂源的濟南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歷下區作家協會主席。出版有《歲月無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覺遠》《凝固在記憶裏的時光》《光陰的印記》《我的父親母親》《歷下名士尋蹤》等九部散文集,《有話明說》《話由明說》兩本時評專著;曾為《齊魯晚報》“有話明說”的專欄作家;主編有《濟南的味道》《歷下傾城》《詩意歷下》《歷下民間故事》等書籍;曾獲得過冰心散文獎、齊魯散文獎、泉城文藝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