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老墳變新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01、殯葬改革來了!

我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資源緊張,而過去農村長期土葬,出現了死人和活人爭地的矛盾。因此為了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不被破壞,早些年我國就頒布了《殯葬管理條例》,其中明確指出耕地不能建墳,只不過因阻力太大,在民間很難展開。

2017年,官方在全國80個地方率先展開了火葬試點補助,隨後不少地方出現了“一刀切”行為。如18年,河南某地方,遷移200多萬座墳,結果引來當地百姓的反抗,受到各界關註。

不過隨著移風易俗的開展,殯葬改革成為重中之重。2019年,官方發布了《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進行喪葬改革,治理喪葬亂象,避免農田建墳,推行火葬等問題。

只是,沒有了“一刀切”後,殯葬改革在實施中依舊有不少問題:1、厚葬薄養

在不少農村,厚葬薄養的風氣比較盛大,官方也多次點名這一惡劣風氣。不少子女在老人生前沒盡到孝敬的職責,反而等老人離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孝子身份,結果大辦酒席,請來超大的嗩吶班子,甚至表演低俗喜劇,一場葬禮花掉十多萬元,讓大家的經濟負擔加大。

2、火葬又土葬

在過去,農村人一直執行土葬政策,這樣也是落葉歸根的表現,且“入土為安”,這樣走得也踏實。但隨著火葬的到來以及火葬補助的下發,農民的觀念也迎來了轉變,開始接受火葬方式。

只不過領取了骨灰之後,就沒人再監督,不少村民就借著這一漏洞,將骨灰盒放在家裏,並繼續買上大棺材,將骨灰放在棺材內,繼續依照過去的習俗土葬。也就是說,這種殯葬只是多了道火化程序,領取了獎勵,之後繼續土葬,農民的花費反而加大,這也違背了“火葬”的政策和初衷,顯然是不合理的。

日前,民政部頒發了《“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其中重點提出了要實事求是地規劃火葬區以及土葬改革區,健全喪葬服務制度,鼓勵進行生態安葬,也要建立公益性公墓,減少農民的負擔,治理散亂埋葬問題,引導生態綠色安葬。

02、喪葬改革,以前的墳墓怎麼辦?1、集體遷墳

在民間認為,遷墳是大忌諱,也是對先人的不敬,不能隨隨便便遷墳,不然家庭運勢會受影響。不過隨著近年來“高標準農田”的建造,墳墓顯然阻擾了耕地規模化、集約化,唯有遷墳才行。

此時就可集中進行遷墳,這樣也是公平起見,可以建造一個公墓,將附近村莊的墓地統一在公墓內,這樣可規範化管理、祭祀、焚燒,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同時還能讓耕地面積增加。不過因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需要做好深入的調查分析,和農民積極溝通交流。

2、無主墳處理

不少村子裏都有無主墳,它們的年代久遠,也沒有子孫後代祭拜,且說不出歸屬於誰家,因此村裏可進行調查走訪,確定其是無主墳後,再集中進行清除。

其實在農村有個說法,3代後墳墓無需祭拜,此時就可采用實際情況清理,但在清理前,需要先進行公示,以免鬧出矛盾。

3、設立“拆除期”

如果從法律角度來看,《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規和文件中都提到,耕地上不能建墳,不然政府部門有權清理。但中國講究人情關系,在這件事上要從人性化的一面考慮。

因此村子裏可設立“拆除期”,一旦超過期限就將處理遷墳,讓子孫後代有思想準備,允許其提前遷至安全地帶,如放在公墓裏。

4、保持現狀

目前多數地方都采取這一方式,也就是保持現狀,筆者的家鄉就是如此,不準再產生新墳,全部安放在公墓內,而對於過去的老墳則是保持現狀。

畢竟民間認為,“拆祖墳”是大忌諱,不願意看到祖墳被遷移。而對政府來說,搬遷難度非常大,且民眾思想難溝通,工作量大,因此直接保持現狀也算沒有辦法的辦法。

今年,國家又提出了“一億畝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工作,高標準農田自然是不允許墳頭的存在,有利於規模化農業的發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成本,這就讓“喪葬改革”勢在必行,處理過去的土墳更是重中之重,但各地都要以人為本,尊重當地的風俗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