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馬雲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馬雲的“天意之行”,金庸笑而不語

金庸先生早就看透了馬雲

按馬雲自稱,阿裏創業的18人之中都是金庸迷,自己也以金庸《笑傲江湖》中的高人隱士風清揚自居,接班人張勇則自稱逍遙子,阿裏的職能部門命名也是如此,“獨孤九劍”、“六脈神劍”等,阿裏的辦公區域取名光明頂、桃花島、達摩院、聚賢莊、俠客島等,後來成立的全球研究院,取名達摩院。據說阿裏巴巴,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花名,均源自金庸武俠小說。

大家看我截圖,馬雲2000年7月29日初次拜訪金庸先生時,金庸寫了幾個字:多年神交,一見如故。

而事實上金庸先生早就看透了馬雲,為什麼還與其從沒見面就多年神交呢?這就是歷史血緣。大家看下我頭條一個視頻的評論區網友留言,那麼這個留言中的查良鏞明顯是筆誤,應該是查文清。

我糾正一下全文如下:

查家的祖上查文清,在因為丹陽教案被罷官前,還收留了一個因為被誣陷而全家被滅門的人,這個人是查家的親戚,全家被滅,查文清為了保他,無奈為他改了名,後來查文清被罷官後,他救下的這個人隨他回了老家,這個被救的人好像是馬雲家的一個老祖,而誣陷他們一家,以至被滅門的罪魁禍首就是柳家!這事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了,但是當時就以為是故事會呢,沒想到現在一查竟然都是真的!我真無法想象,馬雲在和柳傳誌稱兄道弟時,是否知道這些事,如果知道,我只能說馬雲的心裏素質真他媽強!

這件事所能流傳,肯定有其可以考究的淵源,金庸先生應該是知道的,馬雲應該是不知道的,馬雲如此鐘愛金庸,是歷史的悄然尋找。馬雲說“若無先生,不知是否還會有阿裏”,此言是誇大之詞還是一種冥冥中的讖語呢?如果那個傳言屬實,那就是若無查家,不知馬家是否有後了。

我之所以說金庸先生早就看透了馬雲,是從金庸先生的多次賜字解析,初次見面除了“多年神交,一見如故”之外,金庸先生還特意賜予馬雲“天行”二字,天行者,天道之行,天行不信,不能成歲,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所以,金先生賜字天行有兩層用意,第一,歷史的尋找,你來拜訪我,是天意之行,第二,是給馬雲的忠告,順天意楊正氣,不要逆天而行。

這樣的忠告在二人之後的交往中亦有相當直接的體現,請看截圖,金庸先生寫於甲寅年的賜字:寧可淘不到寶,絕不能棄誠信,寶可不淘,信不能棄,為淘寶網書,金庸,甲寅年三月。

意思很明確不用解釋,那麼這是金先生很明確的一次忠告,可惜馬雲的境界根本就不在這個層次,自然只是葉公好龍而已不會當回事。這裏邊還有個問題,字面看,我初認為是甲寅年,查萬年歷,最近的甲寅年是1974年和2034年,60年一甲子,所以不可能,按甲辰年論,最近的是1964和2024年,也不是,甲午年2014,甲申年2004,所以說,只能是2004和2014中的一個,我不懂書法,所以我看不出那個字是不是申或者午,我認為是寅字,可能是金先生一個筆誤。

這些且不論,反正是2000年到2108年當中的一年,我們只看字義就行了,金先生的用心良苦馬雲未能理解,所以人生翻船。

忽然又想說說柳家,現在把柳家上下三代罵得體無完膚,事實是肯定不公平的,柳家最早還是做過一件很大的好事,就是武王伐紂,滅了作惡多端兇殘暴虐的商紂王帝辛,那是柳家祖上姬發幹得事,之後跟著出了一個賢臣良相姬旦輔佐侄子姬勇,忠心耿耿,姬旦就是大家熟知的周公解夢那個周公,在周公執政期間有過成康之治的短暫盛世,緊接著就衰敗了,到了下邊的祖宗姬宮涅就不好好玩了,就烽火戲諸侯了,耍巴了幾下子西周就滅亡了。

最具諷刺意義的是後來北宋的祖宗,柳三變與柳三復哥倆,這倆祖宗與後來的丹陽教案時期的柳昕柳恂哥倆相似。不想查史料的簡單百度一下就知道這哥倆是幹嘛的了,相信我的話就聽我說就行了。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高俅是怎麼混上去的,就是個會踢球的街頭混子,他是陪宋徽宗踢球提出個太尉的大官當了,而柳家大混子柳三復是給宰相丁謂踢球提出前途的,不同之處有二,第一,高俅踢球是野史,文學演繹成分,而柳三復踢球是卻有史料記載,第二,高俅是被宋徽宗發現的人才,是被動的,而柳大混子是主動設局,他的“被發現”是他策劃的,是主動的。他知道丁謂愛踢球,天天在球場外蹲點,終於有一次球被丁謂踢出了院墻,這個柳大混子喜出望外撿了球送回去得以面見丁謂,期間肯定要賣弄一下自己的球才了,表演幾下就被丁謂收留了,得了個一官半職。而他的弟弟二混子柳三變,算是有點小成績的人了,這個柳三變屬於少小離家之人,喜歡浪漫,從福建老家流浪到浙江,會寫詞,算個流浪詩人,不過與其說是北宋著名詞人,不如說是著名窯客。這個不提了,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屢次落榜,將近晚年坐上了縣令,這可以看出,浙江的柳氏應該是這個流浪到浙江的窯客這一支來的。有投機取巧的踢球血統,也有浪漫主義的詞人情懷。所以註定後人不一般。

而我做此文,實在是感嘆歷史對人類的戲謔,所謂天道有輪回,蒼天饒過誰。

你沒想到馬雲和查家的歷史關系,也沒想到柳家與查家的關系,更沒想到柳家與馬雲的世代恩仇。在某個特定的年代,他們又扯到了一起。

佛為做人,而非佛為人做,信仰與噱頭是兩個互不相幹的哲學系,馬雲的葉公好龍辜負了金先生的教誨,柳傳誌的噱頭讓歷史毫不留情地打臉。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印度佛教實際上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玄奘遠道求佛實在是不明之舉。所以佛教到了中國,普及很快,因為那本就是自家文化,他們只是用梵語解讀了中國文化,我們又拿過來翻譯成漢語而已。我看到有個人文章引用日本人的話,說是名言,這個日本人叫黑田鵬信,他的名言是:知識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我嘿嘿嘿地就笑了,這明明是我們的儒家文化被他拿去改了一下而已. 我們的文化是這麼講的:學以求真,行以至善。

2010年去四川,本想順道去樂山看看佛,聽人說,到那去的都是做大生意的人,都是名人企業家去拜佛燒香的,給我列了一串名單,果然都是大佬,說他們都來過,一炷香有幾萬的幾十萬的還有上百萬的,聽得我毛骨悚然,我覺得我給他燒香他給我錢才對。

佛不是用來拜的 ,而是用來修的。佛也不是用來念的,而是用來悟的。

他們都去燒過香拜過佛,佛給了他們什麼呢?財富?真如此那就更對了,所以他們去拜的佛是腐敗的佛,受賄的佛。真佛在每個人的心裏,他給你的只能是因果,是儒家文化。

倒是那個不懂中國文化的莎士比亞說的話很玄學,他說:真理是喜歡公開交易的。我無法正確理解這個話,因為我從來沒有交易過。

中國的文化長河裏,誰用真理做交易,翻船就是遲早的事。

所以說要相信血統,歷史也是有血統的,也許一代也許兩代也許百年也許千年,是你的遲早會找到你。

參考資料請看2018年10月31日,也就是金庸先生辭世的次日,馬雲發的悼念博文《只因一個“俠”字,結緣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