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一夢和死去的鄰居幹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編者按:漢衣如水,一夢千年。每當周末天氣晴好時,不少“小哥哥”“小姐姐”身著華麗而飄逸的漢服,緩緩踱步於濟南大明湖畔,鬢影衣香,廣袖流雲,長風玉立間,仿佛跨越了千百年時光,古風撲面而來。

在大眾的眼中,漢服屬於小眾。但有數據顯示,漢服產業在淘寶上已發展成了百億大市場。每天近2000萬人在淘寶上逛漢服店,上千漢服商家都在圍繞市場需求不斷蛻變著,如同互聯網行業的煥新一樣。

三分漢服看曹縣。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線上熱銷的華美漢服,竟有1/3來自菏澤市曹縣。如今,曹縣繼續保持著全國第二“超大型淘寶村集群”的領先地位,淘寶鎮數量全國領先。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到菏澤市曹縣進行探訪,走近形形色色敢於拼搏創新的電商創業達人,探訪鄉村人才“回流”的真實故事,解析漢服電商的鄉村振興密碼……本文為系列報道第一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馬輝 黃翔 李家澍 牟張濤

2020年,是菏澤市曹縣出圈的一年,“三分天下漢服”成了它的新地理標簽。

曹縣大集鎮,這裏是中國首批“淘寶鎮”、山東省唯一一個淘寶村全覆蓋的鄉鎮。缺少產業支撐的大集鎮,家家戶戶一度常年見不到男勞力,為了養家糊口,都外出打工了。後來,發跡於丁樓村的影樓服飾,大集鎮逐步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致富路徑——電商。

順應發展趨勢,從全國最大的表演服加工銷售基地,到三分漢服天下的生產銷售重鎮,當地政府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拉動網絡創業,帶動村民創業致富。就這樣,大集鎮32個村全部成為淘寶村,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錢賺”的局面。大集鎮的電商們在新一年有著自己的心願:擦亮“曹縣漢服”的招牌。

小鎮的“互聯網氣質”

2月24日,正月十三,天氣預報有雪,菏澤這場雪如約而至。

驅車走進菏澤曹縣,與其他北方城市的縣城差異不大,道路兩旁是頂著各種招牌的門臉,靠近縣城中心區域,新建的小區和公園也漸多起來,一派欣欣向榮。

曹縣與眾不同的地方除了烤全羊和燒牛肉之外,就是它的“互聯網氣質”了。木制品、演出服、漢服,都是淘寶上的領先者。在曹縣東環路的一個十字路口,“全國第二超大型淘寶村集群”的一排紅色大字格外引人註目。而這裏面,演出服及漢服產業一年的銷售額讓人咂舌,2019年達到65億元,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依然有30多億元的數字。其實,這個數字其實並不容易,是一百元、二百元這樣累加起來的。

大集鎮位於曹縣的西南部,走到貫穿大集鎮的桑萬路上,感受到的是滿滿自信,路邊的牌子上都要亮明身份:中國首批淘寶村、山東省唯一一個淘寶村全覆蓋的鄉鎮。大集鎮淘寶產業園的生產車間內,還有沒出正月十五,工人們就已經開始加緊趕制服裝,有序而繁忙。

就是這個小鎮,曾經祖輩靠種植玉米小麥或外出打工來維持經濟收入。“七八年前,回到家裏過年,基本上見不到男的壯勞力。”曹縣縣政府一位老家在大集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生計,大家都出去找尋出路了,要麼外出創業,要麼去打工了。據了解,當年有不少村民年收入還不足4500元,屬於貧困人群。

如今,電商產業點亮這個小鎮的希望。桑萬路兩旁的墻上不時會出現例如“網上開店賣天下,服飾加工富萬家”之類的標語,每隔三五十米就是一家倉庫或加工車間,此外,道路兩旁還聚集各種商鋪,從布料、輔料,到加工、生產,演出服、漢服產業鏈上的每一環節都能在此找到接口。

而那些店鋪上的門頭並沒有什麼設計感,但是大家似乎都很會抓重點,“淘寶”“電商”“漢服”“繡花”等關鍵詞拿捏得“妥妥的”,“做電商的,線下門面也不重要,關鍵也得讓人家知道咱是幹什麼的。”在鎮上產業園開工廠的一位老板告訴記者。

電商產業的發展同時也給大集鎮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路兩邊的店鋪旁停滿了私家車,不乏寶馬、奧迪這樣的C級車品牌。而華為手機的授權店和美團外賣服務也觸達到了鎮裏。

遠近聞名的“戲服鎮”

說起大集鎮的電商產業變遷,首先要從最早搞服飾的丁樓村說起,這裏曾被譽為“山東淘寶第一村”。網上銷售的兒童表演服飾,大部分產自這裏。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丁樓村個別村民便開始了服裝貿易生意,他們為影樓、戲班加工服飾。丁樓村村支部書記任慶生回憶說,他們原來肩挑人扛,到各個城市設點推銷。後來,有了淘寶店,周邊村民偶然間嘗試拍了照片放到網上賣,嘗到了甜頭。很快,大集鎮家家戶戶都開起網店來。

就這樣,從影樓服飾慢慢發展到生產表演服飾。在涉足漢服前,曹縣曾是國內最大的演出表演服飾加工基地。中國郵政和韻達都把分揀站設在鎮上的產業園裏,物流成本低,發貨也方便。

另一方面,大集鎮政府也在鼓勵村民開設淘寶店鋪。2013年,時任大集鄉黨委書記的蘇永忠,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時代機遇,他馬上成立了電子商務發展辦公室,整修道路、改造電網、建設電商產業園。他表示:“原來年輕人上網被視作不務正業。現在發展農村電商,大家看到年輕人坐在電腦旁,就認為他在做事業”

起初,對於剛起步的電商戶,政府免費幫他們辦理營業執照、光纖入戶,並給他們進行電商培訓,保障這些剛入門的電商戶能夠步入正軌。鎮上開設的網店越來越多,離不開這份悉心“呵護”。

目前,大集鎮有1.6萬余家網店,300多家天貓店,表演服飾有限公司有近2000家,生產各種表演服、攝影道具及舞蹈鞋。如今,由於“淘寶”的出現和政府的電商扶持政策,大集鎮外出務工者多數都選擇返鄉創業,超過700位大學生回鄉創業,7000多名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工作。

“河南衛視、湖南衛視、遼寧衛視等地方臺春晚,不少孩子們穿的演出服,都是從咱們曹縣出去的。”曹縣大集鎮電商服務辦公室工作人員唐彤告訴記者。

據公開數據顯示,大集鎮2019年演出服銷售額超過60億,占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網絡總銷售額70%,是遠近聞名的“戲服鎮”。

受疫情影響,全國的文藝演出市場在2020年極度萎縮,學校裏也不準舉行集體活動,原本熱銷的兒童表演服飾,去年備下的貨被積壓了很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庫存。

演出服的庫存積壓,導致資金得到占壓,不但影響日常生活,也對公司以後的發展、布局帶來較大影響。”一位積壓了兩百多萬元少兒迷彩演出服的從業者說,今年的新款就不敢上得太猛,一點點上新。

於是,當地的從業者在找尋著出路,渴望絕處逢生。

漢服,倒逼產業升級

然而,去年疫情之下放假在家的學生群體,突然間集體對漢服的關註,再次給了曹縣一個機會。或者說,又讓曹縣的電商人嗅到了商機。

漢服與JK制服、Lolita裙並稱為新“破產三姐妹”。不同面料、印花工藝的漢服,價格可以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但是對於剛剛入圈的小白來說,這些百十元一件的流行漢服,經濟又實惠,當你仔細查看時會發現,發貨地多是山東菏澤曹縣。

從演出服到漢服,款式和花型上要求更考究。而在大集鎮,繡花機就有上萬臺。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毫不誇張地講,電視上有什麼款式,他們就能照著葫蘆畫個瓢。於是,很快,大集鎮的工廠裏都開始轉向了漢服的生產。

尹啟行原來在烏魯木齊做跨境貿易,原本都已經定居新疆了,普通話口音也被當地同化了。2018年,他回到故鄉投資做起了演出服電商生意。疫情期間,他也很快轉到了漢服生意上。今年大年初六就開工了,工人們陸續回來了,前面還積壓著1000多單訂單。

尹啟行的漢服廠房裏整齊地擺放著6臺繡花機。按下開關,機器針頭便自動穿紮在絲綢上,短短幾分鐘就能繡出各式圖案來。這些帶著花紋的布料再經過手巧的紡織工以及機器剪裁制作成完整的漢服,最終銷往全國各地。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從價格上看,價格低於200元的漢服銷售額最高,銷售額占比為67.6%,其次是200-400元區間。而這一價位的漢服,大多來自曹縣像尹啟行這樣的商戶。

“我們之前吃過版權的虧,現在都是搞原創,半個月基本上推一個新款,最近正準備推一個仙鶴圖案的CP款,售價不到200元,預計這個能火。”尹啟行說,現在的受眾盡管喜歡買便宜的漢服,但是如果你去抄襲,這些漢服迷們並不一定買賬。之前有1000多件訂單的那款漢服,也是自己設計的。

但是,曹縣的設計師大都是商戶們通過網絡(主要是微博)去找尋和簽約的,隨時隨地搜集一些當下最流行的款,像熱播的古裝戲《贅婿》《大秦賦》等裏面的服飾,再聯系設計師,花兩三千塊錢買下版權,將畫面改成制作衣服的設計圖紙。“一個好的設計師,成本不算低,而且像曹縣這樣的地方很難吸引他們來。但是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付出設計成本,才能保證原創產品的源源不斷。”尹啟行坦言,這是一條在試錯過程中不斷突破的道路。

尹啟行也開始在國內嘗試與頂尖原畫師交流,更加重視產品設計,並開始穩紮穩打地做自己的品牌。“既然選擇漢服這條路,那麼就必須做真正被認可的原創品牌。”尹啟行說。

貧困村全變成了“淘寶村”

漢服產業,給小鎮帶來了勃勃生機,給原本沒有太多資源的平原鄉村帶來了振興的可能。

結緣漢服,讓95後女孩李燕家擺脫了貧困,住進了二層小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份事業。李燕家住丁樓村,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家裏的條件十分困難,一年甚至都見不了幾回葷腥。因為家庭困難,李燕初中就退學了。後來,李燕去了一家快遞公司工作,漸漸對電商有了一定了解,有經驗的表哥也會傳授一二,由於周邊很多鄰居都在做電商,她也萌生了下海創業的念頭。

先是隨波逐流,李燕在網上賣自制的演出服。但是沒多久,她便嗅到了漢服的商機,“款式一定要好看”,為此她在天華電商產業園報名參加了美工和運營兩項專業培訓。

和很多做電商的鄰居一樣,李燕很快也掙到了錢,一年三四十萬,家裏四口人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還住進了兩層小樓,李燕也為自己添置了一輛轎車。“演出服飾受到影響,我們就把重點放在兒童的傳統服飾上,那些仙女服和公主服最受網上買家歡迎。”頗有生意頭腦的李燕說。

訂單多的時候,她也會像其他廠子一樣,邀一些鄰居家的婦女大姐來幫著縫制衣服。“很多人都是熟練工了,十幾分鐘就能完成一件,一件能掙5塊錢,平時她們照顧家裏,也走不遠,做個針線貨也能很好地補貼家用了。”李燕說,她現在非常看重原創,而且自己已經拿下好幾個設計版權了。

今年30多歲的王峰青,於去年才剛剛從青島返鄉創業,在不大的直播間裏,王峰青每天要上快手直播上直播4個小時,從最初的幾十個人關註,到後來一天能賣100多單,王峰青的直播電商也成了周邊鄰居中學習的榜樣。“其實漢服和其他商品品類一樣,只要你找到了方向,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好的收獲。”王峰青說的很樸實。

同樣,也有電商在朝向中高端努力,例如戚永。他做的一件明制式漢服加上配飾,竟然能賣到7萬多元。“這類定制的高端產品,因為只做一件,所以均攤了制版費、稿件費和打樣費,成本就高很了。”為了漢服,戚永近三年一直在學習,從漢服形式、畫稿到設計,一點一點去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大明衣冠》《中國甲胄史》這樣的書籍他都看過,孔府珍藏的衍聖公服飾他也私下研究過。他也會挑戰一些高難度的甲胄,很多人看到後,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個農民做出來的,細節非常逼真。而對於戚永來說,他希望自己產品品質變得更高,能夠形成品牌,他更加希望曹縣的漢服產業能集體成長得更快。

電商給小縣城註入了活力。目前,曹縣有2萬人通過電商實現精準脫貧,占全縣脫貧人口的20%。32個省級貧困村發展成為淘寶村,實現了整村脫貧,“電商+產業+貧困戶”的曹縣精準扶貧新模式被商務部官網地方經驗欄全面推廣。

如今,對於從事漢服生產的曹縣人來說,他們的升級之路才剛剛起步,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