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看見屍體的腿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1948年10月13日,牤牛屯前線指揮部裏滴滴答答的電碼聲,交匯成一出動人心魄的大型交響樂,而這演出的舞臺就是決定中國未來走向、命運的中國東北大地,遼沈戰役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這一天,敵人東進兵團獲得了海空軍同時支援,國民黨派出北平的八架轟炸機猶如嗜血的空中惡魔,把一顆顆炸彈送到了我軍前沿陣地上,地表工事被摧毀了,就連通訊也數度中斷。

“塔山、塔山!聽到了沒有,聽見請回答!塔山、塔山……”通訊參謀只能無奈地看著東北野戰軍總參謀長劉亞樓,他還沒張口,就被有“雷公”之稱,性情急躁的劉亞樓,盡管也擔心傷亡數據,但還是把嘴裏的話堵了回去:“繼續要,要到回應為止。”

在指揮臺正中坐著的林彪也輕輕地站了起來。

沒過多久一個通訊兵的聲音,吸引了整個指揮部的註意。“報告,塔山來電”劉亞樓接過電報簡單掃了兩眼,“念”少言寡語的林彪不漏聲色地說。

“今拂曉,敵人采用中央突破的戰法,整營整連的集團衝擊,塔山守備團——損失過半!”即使是久經戰陣的劉亞樓也是顫抖地讀完了這份電報。

嘈雜的指揮部裏似乎有一剎那的絕對安靜。

向來不愛打硬仗的林彪也沈默了,可短短地幾秒後他突然轉身,用冰冷的聲音向劉亞樓下指示:“給程子華發報!我不要他的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立即發報!快!”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此時塔山的存亡就是遼沈戰役勝利前途的存亡,此時塔山的存亡就是東北野戰軍前途命運的存亡,此時塔山的存亡就是新中國前途命運的存亡!塔山究竟能不能守住?

接下來,作者就帶大家回到那個炮火硝煙的1948年,去親眼見證遼沈戰役中的“棋眼”,解放戰爭中“三大阻擊戰”之首的——大決戰之塔山阻擊戰。

塔山名為“塔山”,實際上並不是山,它位於錦州與錦西兩地之間,是個有一百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又名塔山堡。它東面是渤海,西面則緊挨著數座大山,周圍其余的地方都是較為平坦的土地。這個小村落本該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可因為它處於錦州勾連錦西的必經之地,使它永遠地被載入我軍、我黨戰史。

說起塔山戰役,要從毛主席和林彪的戰略分歧說起。

抗戰後,自然資源豐富,毗鄰友好國家蘇聯、朝鮮,擁有許多重工業的東北成了國共的必爭之地。由於種種原因,在前期的鬥爭中,我黨在東北地區失敗較多,而後林彪、羅榮桓、高崗等人主政東北,很快將東北地區我黨、我軍發展壯大。

至1948年3月,我軍在東北戰場明顯占優,民國黨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決心以錦州、沈陽、長春三個大城市為戰略要點,互為支撐,伺機而動。

而作為大戰略家的毛主席,從國際和國內的宏觀形勢上分析得出一個結論:“到了可以和國民黨部隊展開戰略決戰的時候了”。

毛主席曾多次說過:“解放戰爭拖不得”,於是,讓林、羅、劉的東野大軍一口吃掉關外之敵,成了毛澤東及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

可反過來說,在戰役、戰術層面上,向來好打“巧仗”的林彪不得不考慮,如何去獲得一場戰鬥、戰役的勝利。前有四平之敗,後有久攻長春不下,這令東野司令林彪對於是否展開戰略決戰,完全執行中央軍委意圖打下錦州頗為猶豫,甚至就在10月初還給中央軍委發報,看是否能夠回頭攻打長春。

為此,10月3日毛主席接連發兩份措辭嚴厲的電報至東野司,可巧合的是,出於許多原因,也就在毛主席剛剛發完第二份電報時,收到了東野署名林羅劉三人的最新電報(當時收發一份電報來回約十幾個小時時間),東野已下定決心——打下錦州。

正是這封電報真正拉開了三大戰役之首——遼沈戰役的序幕(外圍戰鬥早已開始)。

兵強馬壯的東野(東北野戰軍),很快就完成了對錦州的包圍態勢,而蔣介石也早就抽派侯鏡如指揮的“東進兵團”和廖耀湘統領的“西進兵團”,來個“東西對進”,增援錦州。

此時,雙方態勢犬牙交錯,對於林彪來說,之所以對攻打錦州反復動搖,其中相當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害怕從錦西到錦州這數十公裏間無險可守的平坦地帶被敵人突破。

一旦這裏被敵人突破,一則可以解錦州之圍,二則可以威脅東野主力側翼。

換句話說,如果此處有失誤,從戰役層面上來說,遼沈戰役基本可以宣告失敗。為此,林彪親自點將,塔山防禦一線由四縱、十一縱和熱河獨立四師、六師和炮兵旅組成,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統一指揮。

四縱、十一縱各有三個師,部隊林林總總加在一起,我軍8個師的兵力要阻敵海空支援的11個師的進攻,壓力非常之大。

而林彪之所以親點四縱為阻敵主力,是因為四縱的老底子是政委羅榮桓從山東渡海至東北的膠東部隊,在胡奇才掌兵期間打了許多勝仗,曾在東北戰場上創下了一次作戰全殲敵一個整師的記錄,一舉全殲有“千裏駒”之稱的國軍美械第二十五師約8000余人,我軍僅犧牲338人

但即便是戰功赫赫、能征善戰的四縱也很少打過這樣硬碰硬的陣地戰,尤其是9月末敵人從葫蘆島又再次增兵,總體來看,陣地防守壓力十分之大,對戰局影響非常關鍵。為此,政委羅榮桓還將東野司參謀處長蘇靜派去四縱協助指揮作戰,以提升部隊作戰士氣。

而蘇靜同誌在《大決戰》拍攝期間,作為“七大顧問”之一,為還原真實的東北戰局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0月7日,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主力部隊晝夜行軍,先後趕到塔山附近陣地,隨後迅速開始構築陣地工事,搶占制高點。

四縱司令員吳克華、政委莫文驊決定讓34團擔任前衛團,擔任阻擋敵人銳利進攻的第一面盾。就在這天下午,四縱緊急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全軍團以上幹部統統參加,在這次會議上,大家暢所欲言,對敵人的進攻主要方向和戰術目標進行了充分分析,並制定了我方戰術。

會議上,經過大家充分研究,認為敵人會實行海陸空協調的立體打擊,轟擊我前線陣地,因此,四縱決定防禦要害工事,組織嚴密的火力網打擊進犯之敵,同時,保持一定的預備隊,以此發起反復衝擊,打垮敵人的衝鋒。

吳克華及四縱副司令胡奇才等人決定將部隊劃為三線,一線兵力為一個師又一個營,二線兵力為兩個師,三線兵力為余下機關、警衛部隊等。

戰前,東北野戰軍政委羅榮桓曾鄭重其事地對吳克華說過:“你要記住,塔山陣地,是我們關門打狗的門,甕中捉鱉的甕底,塔山阻擊戰的成敗,關乎大局,一旦出問題,東北戰場,我們就是敗軍。”

守住塔山,這既是個光榮的任務,更是個艱巨的任務。因為有海空支援的敵人已經愈來愈近了。

10月7日,錦州戰役打響,就在三天後的10月10日拂曉,淩晨三點半左右,國民黨十多萬大軍向塔山發起了進攻。

敵人趁落潮之際,先進行了大量的炮火準備,摧毀我陣地上的許多工事,而後步兵突然襲占了打漁山陣地。這打漁山至紅螺山一線,是我軍最重要的陣地,這裏有錦西至錦州唯一一條公路,因此,這裏是由主力四縱負責防守。

打漁山陣地丟失,讓吳克華等四縱領導十分關註,這裏地利重要至極,進可以威脅我軍側翼,退可以繞過塔山,直接進逼錦州外圍,因此,吳克華親自下令:迅速發起反擊,奪回陣地!

塔山阻擊戰開始的短短十幾個小時的時間,敵我雙方就浴血奮戰,陣地幾度易手,但到了晚上,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們仍然擊退了敵軍。

第二日,國民黨軍仍然向我陣地發起了大規模進攻,不但如此,敵人的海空支援也隨之而到。空中的轟炸機、海面上的艦艇、不遠處敵人的炮兵,將一顆顆炸彈投入到我軍戰士的頭上,大地轟鳴不斷,廣闊的天空也被硝煙遮蔽。

解放軍戰士們即使張大了嘴巴,仍然有不少人被衝擊聲、爆炸聲,震碎了耳膜,秋日裏本該帶來豐收和喜悅的泥土也國民黨軍的炮火,犁松了幾尺。

外圍一些村莊陣地被國民黨部隊奪取,而我解放軍戰士們上了刺刀,與國民黨部隊展開了刀刀見血的巷戰。戰爭形勢嚴峻至極,而最慘烈的還在10月13日。

這一天淩晨四點三十分左右,國民黨就向我塔山、白臺山陣地進行了數輪炮火準備。敵軍以4個師的兵力,采取中央突破、兩翼夾擊的戰術,勢有不拿下塔山不死心的勁頭。

尤其是號稱“趙子龍”師的敵獨立九十五師,這支部隊歷經軍閥混戰、第一次內戰、抗戰等戰爭,戰功卓著,善打硬仗。

95師中低層軍官親自帶隊,營長、連長拿著手槍身先士卒,向我軍陣地發起了一波波潮水般的進攻,我軍依托早已修築好的明暗火力,層層抵抗。“趙子龍師”竟將戰友的屍體作為掩體,向我陣地逐步進逼,我軍陣地岌岌可危。

在戰事最緊張的時刻,林彪越過四縱司令部,直接越級指揮12師,詢問戰鬥情況,在歷史上林彪的原話是:“攻取錦州沒有問題,關鍵在你們能不能守住塔山”。在林彪的心裏,毫無疑問,塔山守住了,遼沈戰役基本宣告勝利。

不但如此,林彪在給前線的發報中明確要求:“縱隊司令員要到師裏坐鎮指揮”,“令縱隊副司令員胡奇才到塔山一線協助十二師指揮作戰”。

東野乃至中央軍委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死守塔山!

副司令員胡奇才就帶著一個警衛員、一個通訊參謀,同東北野司的命令在前線指揮戰鬥,那裏炮火密集他們就往那裏去。已經戎馬多年的胡奇才身為正軍級單位的副司令,就像新兵一樣,在猛烈地炮火中一會兒臥倒、一會兒匍匐前進,晚年時任工程部部長的他坦言:“塔山是我一生中最危險的時候。”

司令員吳克華也將指揮部設立在距離前線僅有五公裏的地方,這一場血戰,雙方都下了必死的決定。

在各級指戰員的拼死戰鬥下,在戰前四縱優秀的火力、工事配置下、在新中國偉大人民的歷史選擇下,10月13日,四縱守住了核心陣地塔山,而敵人最精銳的獨95師被我軍密集火力殺傷殆盡,從此一蹶不振,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再無什麼表現。

10月14日,國民黨部隊在猛烈炮火和配合下一度攻入塔山鐵路核心陣地附近,可敵師長還沒來得及調兵增援,我解放軍部隊就發起了反衝鋒,將其擊潰。

敵人數個師軍均損傷慘重,再無進攻之銳氣。敵獨95師,戰後僅余三個營的編制。這一天,解放軍也守住了塔山陣地。

10月15日,這是塔山血戰的最後一天,國民黨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時,哪怕獲得了戰車部隊和39軍的支援,也已基本失去了進攻能力。就在這一天下午稍晚,錦州被解放軍攻克的消息,傳到了敵人的陣地上,歷時六天六夜的塔山阻擊戰終於勝利成功。

塔山阻擊戰的成功,令毛主席及中央軍委的“關門打狗”戰略得以完全實施,拿下了錦州就等於將關外之敵完全吞入我軍口中,什麼時候咽下,那也只是“動動嘴巴”的問題,遼沈戰役的勝利事實上使我軍已立於不敗之地。

在東北那片廣袤的黑土地上,有肥沃的土壤適宜耕種;有完善的重工業基礎可以加速解放區發展;朝鮮、蘇聯對我國的支援也從這裏源源不斷地進來。

遼沈戰役對於我黨我軍來說是真正的——大決戰。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我黨最高層亦或是國民黨最高層都有清醒的認識,早在侯鏡如兵團十一個師,十多萬大軍從葫蘆島增援錦州的時候,老蔣就曾經對他說過:

“鏡如啊,你們這次增援錦州是黨國在東北方面最緊要之事,這一仗必須打好!如果失利,一切都完了。”

黃埔一期的出身的侯鏡如看著他這位老校長,只能不斷地表決心、立態度,事實上他對蔣介石打內戰的行為早就不滿了。

而縱觀我軍上下,不論是毛主席中央軍委、亦或是東北野戰軍林、羅、劉,到縱隊司令員政委,乃至塔山阻擊戰陣地前沿最普通的一名士兵,他們的信仰堅定、士氣高昂,只有一個目標:守住塔山!正如《孫子兵法·謀攻》中的那句老話:上下同欲者勝。

雖然,塔山阻擊戰獲得了完全地勝利,侯鏡如大軍不得越雷池半步,但四縱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四縱的指戰員們與敵人血戰了整整六個晝夜,殺傷敵人一萬多人,但自己也犧牲了三千多條鮮活的生命。

在小小的,正面戰場最寬處只有50公裏的塔山戰場上,那堆積得像一個個小山的屍體中,既有敵人的,也有偉大的解放軍戰士的!這一幕幕,令四縱所有的指戰員終生難忘。

1987年,原四縱司令員吳克華逝世,在他彌留之際,他對周圍的親屬、工作人員們說:

“我這一輩子,永遠忘不掉在塔山犧牲的戰友,忘不掉被戰士們用鮮血浸染的每一寸土地,我作為一個幸存者,就如同我之前多次說過的一樣,我要求在死後,一定將我葬回塔山。”

家人尊重了老將軍的遺願,將他的骨灰撒在了塔山這片大地上。

整整十年後,原四縱副司令員胡奇才於北京逝世,他對妻子說:

“經常做夢夢到塔山,夢到犧牲的戰士們,死後我要回不到塔山,死不安寧。”

在他逝世後,家人也不遠千裏將他的骨灰運回塔山安葬。

同他一起“回去的”還有塔山主力師十二師師長江燮元、“塔山英雄團”三十四團團長焦玉山、四縱參謀長李福澤,這三人先後去世但只是臨時安葬,因為他們生前都明確表示要魂歸塔山,終於在1997年隨胡奇才將軍骨灰一起被移葬至塔山。

這還沒有結束。

2000年,原四縱政委莫文燁逝世,骨灰盒暫時安放在北京八寶山,2003年,原四縱副政委、政治部主任歐陽文逝世。兩人骨灰於這一年的7月1日建黨節,一同被移葬塔山。2005年,兩年前去世的“塔山英雄團”三十四團政委江民風少將的骨灰也被移送至塔山。

至此,原四縱司令員、縱隊政委、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師長、團長、團政委八人之墓齊聚塔山,八座石墓永遠矗立共和國長子東北的塔山,它們就像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的守護著共和國的和平、繁榮、穩定、幸福。

或許他們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仍然堅決地執行這一生都刻在腦海裏,再也抹不去的命令:死守塔山!

謹以此文向偉大的解放軍戰士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