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領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一個月內,趣頭條上了兩次《人民日報海外版》,前一次被批評,後一次被表揚。態度轉變之大,背後的深意值得玩味。

8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標題為“切莫輕信‘看個新聞就能把錢掙了‘‘走走路就可以領錢了’‘賺錢APP’真的能賺錢嗎?”的文章。

8月3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話風變了,刊發標題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提升農民數字化素養新興市場網民優選內容平臺”一文。

一見君閱讀兩篇文章發現,其標題中並沒有提及“趣頭條”三個字,但文中不約而同都提到了趣頭條。

1

8月12日的文章稱,多款號稱“看新聞就能賺錢”的APP,根本沒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新聞”也多為獵奇、八卦等垃圾信息。

文章援引北京某高校大學生小文的話說:自己在玩遊戲、刷微博、看短視頻時,經常會看到植入的賺錢類APP廣告。

“有幾次我玩手遊,一局結束後遊戲裏提示看個短視頻可以增加經驗值,我就點進去了。一看是‘趣頭條’的廣告,視頻裏稱每天在‘趣頭條’上看新聞達到一定時長可以掙零花錢。”小文說。

文章還稱,下載這些APP是否真的就能賺錢呢?一些用戶使用後才發現,所謂的“賺錢”並沒有那麼容易,絕非簡單看看新聞。

“廣告上聲稱的收益和實際十分不符,第一次註冊獎勵幾千金幣,註冊後發現幾千金幣實際還不到1塊錢。”下載過某資訊類賺錢APP的小黃對記者說。

根據該平臺規定,閱讀資訊、觀看視頻、分享新聞、簽到等都可以換取金幣。然而,按照兌換原則,用戶至少要閱讀四五百分鐘的新聞資訊或者觀看十幾個小時的短視頻,才能賺取1元錢,進而才能在該APP提現。

“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賺這1塊錢,很不值當。有些平臺還要累積到一定數量的金額才能提現,1塊錢不能提。”小黃說,最終,他選擇了放棄這款下載量不錯但根本賺不到錢的APP。

除了耗費精力之外,“賺錢”門檻越來越高也是小黃放棄的原因。“起初它會用一些豐厚的獎勵讓你覺得‘賺錢’很容易,不過後來,隨著我的積分越來越多,它設置的任務門檻也越來越高。每天都需要完成許多繁瑣且耗費時間的任務,實在令我不能忍受。”小黃說。

不過,完成不了任務並不重要,賺錢類APP早已為用戶埋下了另一個“套路”——通過“拉人頭”賺錢。

《人民日報海外版》調查發現,許多APP都設置了豐厚的推薦獎勵,與看新聞賺錢相比,這種賺錢方式似乎輕松得多。拿趣頭條來說,目前在趣頭條上邀請一位用戶可以得到9元,邀請越多賺得越多,最高可達13元/位。

最後,文章援引專家的話說:賺不到錢才是賺錢APP的實質,而APP利用獎金誘導用戶發展下線拉人頭的行為涉嫌傳銷。

2

僅僅過了18天,《人民日報海外版》對趣頭條態度轉變了。

8月30日,該報刊發的文章稱,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費結構升級,文化消費能力和需求快速增長,並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特征。在需求帶動下,文化消費市場擁抱新技術,湧現出一批新業態和新產品,給大眾帶來了更加優質的服務和體驗。

該文章還采訪了趣頭條董事長CEO譚思亮。

“當時,主流產品認為三線以下城市基建弱、沒有互聯網的氛圍,因此沒有公司主動為這個區域用戶提供服務,這部分用戶的需求被忽視。趣頭條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市場空白,滿足了這部分人群的閱讀需求。”趣頭條董事長CEO譚思亮說,互聯網正在讓世界變平,但它本身卻“溝壑縱橫”。

文章稱,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互聯網發展並不平衡。相比一二線城市,縣城、鄉鎮甚至村一級的人群,同樣存在大量的娛樂、購物、資訊閱讀的需求,這是一片有待深度挖掘的“藍海”。

文章還盛贊趣頭條稱,近年來,在落實數字鄉村建設上,趣頭條推出暖陽行動、內容公益和家鄉代言人等三項舉措。除了直接的資金投入外,趣頭條將利用全線產品各自優勢,結合多樣化廣告形式,挖掘貧困地區特色資源,在城鎮宣傳、文化旅遊、農村電商、歷史傳承、傳統工藝等方面,幫助其提高知名度,拓寬收入渠道,增加收入。

文章還指出,7月18日,趣頭條啟動了“718粉絲節”。接下來,趣頭條還將在積分模式基礎上推出“積分雙向流通機制”,即用戶可以將積分打賞給優質的內容或優質的作者,作者也可以把已獲得的收益兌換成積分、回饋給用戶,讓網民更有獲得感。

3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趣頭條頻頻登上央媒,質疑的多,贊揚的少。

首先開炮的是《人民日報》。

去年5月3日,該報發表題為“現金誘惑花式推廣 人氣雖高點贊甚少 平臺監管 亟待加強”的文章。

文章稱,日前,一批新聞資訊類APP打出“刷新聞賺現金”的噱頭,以現金補貼鼓勵用戶閱讀、轉發並推薦好友下載,吸引不少眼球,甚至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

從簽到、分享到每日閱讀、推薦好友,用戶使用行為被“明碼標價”。然而,花樣推廣、誘導分享也暗藏隱患。有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刷屏之余甚是擾民;有的以蠅頭小利,誘導用戶分享傳播涉黃文章。

記者調查發現,此類資訊類APP內容上多以養生貼士、明星八卦、風水解夢等為主。“全是一些毫無營養沒有依據的假新聞”“有意義的文章太少,濫竽充數”……翻看應用下載商店的網友評價,不難發現“刷新聞賺現金”式推廣,人氣雖高但點贊甚少。

接下來是央視。

去年11月28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稱,部分資訊類平臺成違規廣告藏身地,報道畫面中,減肥、博彩類廣告充斥屏幕。

據央視新聞報道,浙江嵊州的小趙在母親推薦下,一個多月前開始和愛人一起使用趣頭條。然而很快就發現看不到什麼有價值的資訊。“廣告特別多,穿得比較裸露,還有些低俗的視頻。”

看了趣頭條剛十來天的王某,更是直接將其卸載。“標題看看很新鮮,實際上沒啥內容。好多新聞有點胡編亂造。”

《新聞直播間》稱,記者瀏覽了若幹類似應用,發現內容上多以養生貼士、明星八卦、風水解夢等為主。其中不乏嚴重的標題黨。

報道援引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的話稱,該類資訊平臺玩法借鑒的其實是網絡遊戲模式——很多用戶癡迷的並非遊戲本身,而是遊戲借助每日任務所建立的固化模式,使用戶形成使用習慣。

新華社後來也加入了。

今年5月14日,新華社在《號稱“看新聞能賺錢”,真相原來如此》的報道中點名批評趣頭條、淘頭條、閃電盒子、小鳥看看、螞蟻頭條等多款號稱“看新聞就能賺錢”的APP,根本沒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新聞”也多為獵奇、八卦等垃圾信息。

報道稱,所謂的“看新聞能賺錢”大多只是廣告噱頭和套路。這些APP大多打著“註冊或登錄就送幾千個金幣”的廣告語吸引用戶下載。而不少用戶註冊後發現,所謂的高額金幣折算成現金也就幾毛錢。而且需要累積到一定額度才能提現,提現時還會面臨種種套路。

報道還稱,這類APP還存在過度索取用戶權限、更改手機設置等問題。多款APP要求用戶必須允許讀取地理位置和通訊錄信息才可以打開。

更重要的是,新華社稱,趣頭條打著信息分發的旗號,本質上都是遊走於灰色地帶,收割著三四線城市的流量紅利。其以高額返傭誘惑那些缺乏足夠抵抗力的三四五線普羅大眾,在一片紅海的移動內容分發市場,硬生生以後來者的身份,實現了快速崛起。

4

2018年12月26日,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品牌論壇在京舉辦。來自全國政、商、學屆共300多人參會,趣頭條與宜賓五糧液等一起入選了“2018年度中國品牌案例”。

今年初,由新華社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六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行,趣頭條作為戰略合作夥伴深度參與合作主辦。

此次大會上,新華社與趣頭條等16家大數據公司共同發布智能大數據協作平臺,趣頭條的核心競爭力獲得認可。

有媒體稱,趣頭條接連獲得中國兩大權威央媒機構認可,是其上市以來不斷改進內容和改善品牌形象的重要成果,也算是對之前批評聲音的一種無聲的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