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柏樹籽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 題:過敏者數以億計,暴增背後誰之過?——四問過敏真相

新華社記者陳芳、胡璐、陳席元、胡喆

“過敏不要命,但癢起來要人命。”一句順口溜,道出了多少過敏者的辛酸淚。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問題,竟成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用來防風固沙的“治荒主力”沙蒿,為何又與過敏攪在了一起?

近年來,過敏群體暴增,患病人群數以億計。有機構發布報告認為,全世界有30%至40%的人被過敏困擾,過敏已從一般疾病上升到影響廣泛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是什麼原因讓人們飽受過敏之擾?過敏者暴增的背後,是誰之過?我們能否與“敏”共生?新華社記者進行了追蹤和探訪。

小小過敏竟成全球第六大慢病?

這是一組讓人揪心的數字:

全球範圍內,約有2.5億人有食物過敏癥,3億人患有哮喘,4億人有鼻炎,總人口中十分之一有藥物過敏反應,被列為全球第六大慢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把過敏性疾病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

暴增的過敏人群中,既有全球,也有中國。

過敏也分季節性過敏和常年性的過敏。季節性發病常在某一季節中暴發,花粉則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最重要的氣傳致敏原。

我國正在經歷過敏性疾病患病人群從稀少到眾多的發展。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國家衛健委變態反應科臨床重點專科負責人張羅說:“我們曾經做過流行病學的調查,與過去幾年相比,的確有一個明顯升高的趨勢。”

張羅表示,因為內蒙古草原地區花粉數量巨大,每年到夏末秋初的時候,過敏性鼻炎的病人就會明顯增多。

草花粉影響了整個西北地區,尤其是內蒙古、甘肅、青海、陜北,也包括受影響的山西、北京、河北等省市,影響範圍廣,季節性強。南方地區則以蟎蟲為主要過敏原,受氣候條件影響大。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皮膚病科主任崔勇說,輕度過敏可能僅出現瘙癢、皮疹等,重度過敏可能會出現喉頭水腫、休克等癥狀,如搶救不及時可能引起死亡。過敏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段人群,過敏體質者尤其要註意。

行人紛紛掩鼻躲避漫天飛絮。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花粉、飛絮、動物毛……致敏動植物知多少?

在眾多導致過敏性疾病發生的因素中,遺傳因素、過敏原及環境因素都是重要致病原因。植物花粉、飛絮、飛毛等本是植物生長發育、繁衍後代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但由此引發的過敏問題在全球普遍存在,飽受爭議的就是沙蒿。

“從就診人數看,近年來春秋季花粉過敏門診患者有上升趨勢。”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常務副主任王良錄說,3月至5月主要是各種各樣的樹木花粉引發過敏,比較常見的是柏樹、樺樹、梧桐、白蠟樹花粉等。從7月到10月底,則主要是雜草花粉,各種各樣的野草播粉量巨大,有些可以引起嚴重癥狀。

城市化進程中,“花粉圍城”也不可小覷。每年春天席卷北京的楊絮,是春日裏的一道奇觀,更令不少過敏者苦不堪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成說,多年來我國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更多樹木來到市區,花粉濃度增大、與市民的距離更近,人們不得不直接面對花粉過敏、楊柳飛絮汙染等問題。

“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吸入性、食入性、接觸性、註入性等幾類。”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於瑞星說,室內常見的塵蟎、黴菌、動物毛屑等都屬於吸入性過敏原;雞蛋白、牛奶、蝦等屬於食入性過敏原;部分化工材料、化妝品屬於接觸性過敏原;某些註射類藥物、蜂類叮咬註入的物質屬於註入性過敏原。

樹多草少、“水泥森林”都成為過敏高發的“幕後推手”。王成分析說,城市裏不少土地裸露、硬化,不利於花粉和飛絮附著、滯留,也是致敏花粉、楊柳飛絮反復傳播的重要原因。

大面積的梭梭、沙蒿等植物讓肆虐的流沙停下了腳步。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福兮禍兮,沙蒿與過敏關系多大?

我國北方地區由蒿屬植物為建群種或優勢種形成的沙生植被,主要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結果,人工營造的只占很小一部分。

沙蒿,菊科蒿屬植物。

據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陜西省治沙所、甘肅省治沙所等單位專家研究,在長期的凈化過程中,沙蒿形成了獨特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和繁殖習性。沙蒿群落能夠防風固沙,還能促進土壤的發育,在荒漠生態系統重建與恢復中發揮較好作用。

回望上世紀50、60年代,北方沙區就分布有大面積沙蒿。80年代開始大規模飛播造林治沙,為提高飛播造林成效,加入一小部分沙蒿等作為伴生種。

沙蒿,先期發揮固沙作用。但隨著主要樹種的生長,沙蒿逐步衰亡。當主要樹種由於老化成熟而退化到一定程度時,地帶性植被沙蒿、黃蒿等蒿屬植物又可能重新侵入生態系統。

據不完全統計,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四省區現有沙蒿保存面積約1300萬畝。當前,部分地區已停止或準備停止在飛播造林中使用沙蒿。

沙蒿與過敏有多大關系?

北京協和醫院調查顯示,我國北方地區夏秋季的主要致敏花粉是蒿屬花粉。近年來多項研究證實,蒿屬花粉是當前我國北方沙區夏秋季過敏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之一。

我國北方沙區蒿屬植物種類多、分布廣,且其花粉數量大、體積小、質輕,在空氣中飄浮時間長而且具有較高的飄散量,同時又具有較強的致敏能力,使蒿屬花粉成為當地過敏性鼻炎患者的最主要致敏原。

研究表明,籽蒿花粉是西北一些地區引起“伏天花粉癥”的重要致病花粉,是季節性變應性鼻炎的主要原因。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蒿屬花粉是世界範圍內重要的氣源性致敏原,中國約有11.3%的呼吸系統過敏患者對蒿屬花粉過敏。

此外,專家還提示,過敏性疾病患者往往不僅僅對蒿屬植物過敏,通常也對塵蟎、黴菌等其他過敏原敏感。

北京同仁醫院院長張羅在《過敏科學》中國主題大會上發言。北京同仁醫院供圖

隱匿過敏原在哪裏?有效控制是當務之急

面對過敏之痛,既要找尋權宜之計,更要探究破解之策。

世界過敏科學領域頂級期刊《過敏科學》中國主題大會前不久剛剛在北京召開,這是《過敏科學》創刊73年來首次以正刊形式出版國家主題,集中展示了中國學者在過敏科學、鼻科學、呼吸病學、皮膚病學以及新冠疾病等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對於解決全球健康問題至關重要。

在張羅看來,過去幾年中國的過敏科學工作者不斷總結臨床經驗,中國學者在過敏性鼻炎的皮下免疫治療當中,提出了中國的集群治療方案,該方案在過敏性鼻炎免疫治療100多年的歷史上,首次被納入英國和美國的診療指南當中。此外,中國學者參與制定的慢性疾病國際診療指南達到了20多個。

——緩解過敏之痛,科學研究怎麼發力?

多位專家向新華社記者表示,有關部門應加快研究制定過敏性疾病防治專項行動計劃,加強過敏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的監測,從預防、幹預、治療等方面規範引導學科發展,促進過敏性疾病的有效防治。特別是對重點地區和敏感人群進行跟蹤和定點觀測,同步開展大範圍流行病學及病原學調查。

——破解生態之危,環保綠化該出哪些實招?

考慮到沙蒿與過敏的可能相關性,應當調整優化沙蒿分布區樹種林種結構。專家建議,可在飛播造林種草中進一步降低沙蒿用種量的比例,研究替代物種;營造樟子松、紫穗槐混交林,抑制雜草生長,使沙蒿退化;對沙區撂荒地以及沙化土地落實治理責任,抑制蒿類植物自然萌發生長,減少蒿屬花粉源。

——減少“花粉圍城”,如何更好享受高品質生活?

中國林科院林業所所長張建國表示,在城市綠化中建議采用多樹種配置,避免成片栽植致敏樹種及植物,盡可能通過草坪、落葉等覆蓋地表,提高城市森林綠地的飛絮和花粉附著、滯留能力。

——避免“藥物依賴”,預防和用藥怎樣“雙管齊下”?

針對過敏群體用藥治療的困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張建中教授提示,正值花粉傳播季節,要註意預防和用藥控制“雙管齊下”。花粉癥患者要減少外出,註意關窗;出門戴口罩,避免到花粉濃度較高的地區;外出回家後註意洗臉尤其是清洗鼻子、眼睛,更換沾到花粉的衣物。

用藥方面,花粉癥患者可用海鹽水清洗鼻腔,使用抗過敏的滴眼劑控制過敏性結膜炎的眼癢等癥狀;出現咳嗽或哮喘的患者需加用口服和(或)吸入藥物控制癥狀。癥狀重、持續時間長的患者,應及時去醫院進行脫敏治療。

面對這些“過敏之痛”,人們期待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讓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