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周公解夢原版免費夢見銀飾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1.問題與方法

1.1問題

夢是個很神奇的現象,但它也是一個困擾人的現象,所以就難免有一些人會對夢這個現象產生好奇,並且會得出一些想法,不管這些是膚淺還是深刻的。同樣,我也想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談談夢——這個匪夷所思的現象。但是,如果我們對某個現象產生興趣或好奇,並且想要把思考的結果表達出來,那麼我們必須要做兩件事。首先需要定位這個問題,也就是你要問什麼問題。對於夢這個現象,由於我是基於經驗而言的,也就是說我經常做夢這個事實而言,因此我主要想探討的是夢向我呈現出來的東西,即夢對於我“是什麼”的問題。對於為什麼會有夢,是什麼導致夢的發生,這些不是我等業余人士所能探討的,這樣的問題應當留給心理學家,比如像弗洛伊德之類的人。就我而言,即使偶爾遇到此類問題,那也只是擦邊球,不會深究。我以經驗的視角談夢,且難免是主觀的,這是由個人性所決定的。

1.2方法

既然對某個東西發表看法,那必須要用到某些分析框架或理論前提。這個是必然存在的,不管你有沒有自覺意識到,你的思路都是由此決定的,雖然大多數人是沒有發覺的。當然,無意識地接受這種理論前提也是非常有危害的,因為人們的看法是由這些思維視角所決定的,這就容易產生教條或僵化的理解事物。所以,最深刻的人往往是批判別人理論預設的人,因為理論前提才是根本的問題;通過批判,這樣他能完善這個理論預設,從而能夠更科學地解釋事物。對於這個理論預設的名目,有叫做世界觀或方法論之類的,後面湊潮流,好像又叫做範式或進路之類的。不知道明天叫什麼,不過這只是個名稱符號而已,其意義是不變的。對夢的理解,我也有一個理論前提——休謨的哲學理論,內容主要是認識論和情感論的部分,因此有些概念或命題或推論是直接來源於休謨的《人性論》。

值得註意的是,如果有人想看這個小短文,為了能夠理解我對這個理論的運用,對休謨哲學理論有個大概的了解是必要的。在此,我沒有必要贅述休謨的哲學理論了,因為篇幅也不允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找相關的書籍查閱。我選擇這個理論是鑒於休謨為經驗主義的傑出代表,這和我對夢的看法是契合的,因為我也是基於經驗而言的;還有,這種理論也是最有助於我解釋夢這個現象,這是方法或方法的解釋力。問題和方法已經界定,由此進入正題。

2.夢境的元素:觀念

如果仔細反省經驗的話,那麼我們就會發現構成夢境的元素是觀念。按休謨的哲學理論,印象是初次進入身體或心靈的生動的、活潑的知覺,而觀念是印象留在你大腦裏的一個副本,它的生動性或活潑性是不如印象的。我們從中可以得出,首先,印象和觀念是類似的,差別只是清晰性、活潑性程度;其次,印象具有時空的限制,也就是印象必須有此時此地的感受。

用具體的經驗概念來敘述的話,那就容易理解了。比如,在一個晴天,你在你們學校操場上當時用肉眼看到的“藍天”——這個當時的“藍天”就是印象,而過了許久的一個陰天,你再來回憶這晴天的這一幕的時候——你有可能在寢室或者在圖書館看書——你的大腦會形成一個模糊的藍天的觀念。這就是觀念和印象的劃分。

那這個觀念跟夢境有什麼關系?大家都做過夢,如果你仔細反省或反思的話,你所有夢境中出現的事物都是你大腦裏的觀念,這些觀念對應著個別的事物,比如藍天、樹葉、白雲、宿舍、父母、老師、書本……且哪些事物對你印象最深、最重要、最常見或者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離你最近的,那麼這些事物最有可能發生在你的夢境中,比如,我讀初中時,我母親經常體弱多病,晚間休寢時,我就經常夢見自己的母親,夢的內容大致是:如果是希望占上風的話,我就夢見自己的母親病好如初;如果是噩夢的話……大家都可以在經驗中可以自行驗證。是故,觀念是組成夢境的元素。

2.1 夢境元素的性質

既然觀念是夢境的構成要素,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繼續分析夢境構成要素的性質。

2.1.1 觀念(夢境)的歷史性

觀念是過去的經歷,因此,這個觀念只能是儲存在你的記憶裏的內容;所以,沒有人能把未來的事物當做自己夢境要素的。能夠成為你夢境要素的事物都是你所經歷的,無論是這些事物是直接經歷的還是間接經歷的。古代人不會把手機當成自己夢境的構成要素,我們也不會把古代的事物當做夢境的構成要素,比如,歷史中的楊貴妃這個真實人物就不會成為現代很多男性同胞夢境裏的對象。夢境的構成要素因人、歷史、社會環境、地域、民族、職業圈子、專業而不同。就拿我來當個具體的例子來說,因為我生長的環境、民族性、性別差異、看過的書,所以我的夢境的內容僅限於我的經歷,在時間上空間上於我距離太遠的事物都不會構成我的夢境要素。這裏值得補充的是,你在電影裏或電視裏看到的事物或景象雖然在現實中時空離你很遠,但這些事物在電視或手機或電影院被你所經歷,那麼這也是你生活中的經歷,這不構成我上面的論斷的反駁。

記得有個少數民族彜族,他們有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叫火把節,火把節節目多樣,比如,彜族火把節裏燃燒的篝火、彜族姑娘穿戴的銀飾以及她們的鮮艷多彩的彜族服裝、激烈的鬥牛場面、狂熱的摔跤手……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彜族人夢境的要素,但卻不會出現在一個沒有經歷這個節日的其他民族成員的夢境裏,除非他來涼山彜族自治州旅遊過,並且經歷了難以忘懷的彜族火把節。

從某種戲謔的角度說,兩個人之間最大的距離或區別是做著不同的夢。宗教或神話巫術迷信裏的有些說法當中,有人能夠清晰地夢到未來或夢到很久很久之前的歷史當中的事物,根據我上面的分析,那都是不可能的,是非科學的,是非理性的,或者至少是違背經驗常識的。有些電影或是連續劇也經常這樣的情節,我建議,看可以,但是別當真。

2.1.2觀念(夢境)的模糊性

由於觀念是印象的副本,這就決定了它的模糊性,因而夢境當中所有事物都是模糊的。如果我們根據經驗來反省自己的夢的話,你會吃驚的發現夢中的事物都是模糊的。這個夢境的特征我們可以和夢境之外的現實對比中看到。就以自己手中的手機舉個例子,假如你夢到你的手機,你只會模糊地意識到到它是個手機,除此之外,你對這個手機的具體細節毫無認知,因為夢境裏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大腦意識的作用。再對比夢境之外的現實手機,你可以仔細的端詳這個手機,你可以看到它的顏色,感受到它的重量、硬度,甚至看到它的鍵盤、手機型號,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拿顯微鏡看手機內部的微觀世界,比如分子、原子之類的。這就是夢境之外和夢境之內的根本區別。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電影或電視有那麼一些情節:裏面的角色能夠夢到清晰的夢境,而且醒來還如數家珍說出裏面的具體事物。這從經驗或是從科學的角度講,那是誤導觀眾,把觀眾當猴子耍。觀眾也不會當真,因為這只是娛樂而已。相對於夢境裏事物的模糊性或虛幻性,夢境裏的感情倒是真實的,因此,接下來我就分析夢境帶給我們的情感。

2.2觀念(夢境)與情感的聯系

根據經驗,雖然夢境內容是的虛幻的,但是在夢境中,我們會因為這些虛幻內容而歡愉而悲傷,總之夢境帶來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是真實的。這是個神奇的現象,因為一個夢,你第二天在夢境之外的心情會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如,高興或悲傷。如何解釋這個現象?我訴諸於休謨的理論。休謨認為感情伴隨著觀念或印象,它們基本是同步的,因而在休謨的有些論述中,感情和觀念或印象是不可分的。所以,這裏就可以合理的解釋夢境為何給予我們情感。理論上論證之:雖然夢境的觀念是模糊的,且它純粹發生在大腦裏,因而它是不受時空限制的;但夢境裏面的觀念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些觀念,I且夢醒後能夠回憶起這些給予情感的夢境內容;而既然這種觀念是存在的,那麼伴隨著這些觀念的情感也會發生,所以雖然夢境的內容是虛假的,但是給予我們的情感是真實的,因為觀念虛假與否不排斥這些感情的真實發生。

丟掉這些枯燥的理論推導,我們如果以具體的經驗說明的話,那就會變得非常簡單明了。從某種戲謔的角度而言,我們的情感被觀念所欺騙了。 在社會中,某些人會因為某些人捏造的謊言而痛苦悲傷不已,也會因為某些善意的謊言高興不已。社會上有太多的這種例子,比如,拿單純的小孩來說,他會因父母的一些玩笑而高興或痛苦;成年人雖然因經驗的增長而相對比較謹慎,但是成年人被這種觀念性的欺騙而憤怒不已或高興不已的也不乏其事。我曾經在網上新聞當中了解到一則新聞報道,報道指出有個婦女因為被騙而誤認為他的老公出軌,後因悲憤自殺。

因為這種觀念和情感的聯系,因此人類社會當中的奸詐、狡詐、挑撥離間之類事屢見不鮮。神話、宗教、巫術、迷信、謊言、理想主義、意識形態之類之所以能夠存在也跟觀念和情感的聯系有關,因為這些虛幻的觀念既能使人們痛苦也能使人們快樂。更甚者,借著情感的促動,這些虛幻的觀念外化成行為,從而使觀念經情感的作用導向行為,這是就是質的飛越了——純粹的變成實踐的力量。社會當中,人們的快樂和痛苦緊密相關,也可以說是有些人的痛苦就是有些人的快樂,而利益是促動人們善用觀念的動機。

對夢境來說,當我們正處於夢中之時,我們會隨著因夢裏面發生的事而產生情感上的波動——或快樂,或悲傷,或憤怒,或怨恨,應有盡有。如,有些人會在夢中哈哈大笑(夢到自己考上大學),有些人會在夢中哇哇大哭(夢到親人去世),有些人會在夢中感到恐懼(夢到僵屍或蛇之類的),有些人會在夢中感受到希望(夢到自己做事取得成功),有些人會感到絕望(夢到自己被拋棄於荒野中),這些都是經驗中可以驗證的。根據以上的分析和進一步的思考,在下文我準備總結出一些夢境的總特征。

3.夢境與秩序

我認為,夢境最大的特征是非秩序性,這是根據現實秩序性對比得出的結論。何為秩序?秩序就是一種可以預期的模式,它有穩定的結構,它不會朝令夕改,它不會喜怒無常,它不會發生急劇的變化。如,我們不會擔心明天突然發生戰爭,不會擔心自己突然死去,不會擔心太陽明天就消失了,等等!我所理解的秩序並非只指社會秩序,還包括自然的規律等秩序、人的心理秩序。具言之,夢具有非客觀(物理、生理)秩序性、非倫理(道德、法律)秩序性。我這裏所說的非秩序性是從可能的意義而言的,而不是說夢境一定是非秩序性的,也就是夢境能夠不按照現實的秩序來進行。以下具體論述之。

3.1夢境與客觀性

夢境的非客觀(物理)秩序性話題在上文已經略有所提了,即夢境之內和夢境之外的區分。我們的客觀世界是由客觀(物理)法則支配的,比如,萬有引力的存在。在經驗世界當中,水不會往高處流,石頭被拋擲出去的時候,它不會脫離地球;沒有翅膀的動物不會飛翔……但是在夢境當中你不會受到這些物理法則的約束,如,你會飛,你會有九牛二虎之力,你會有神功,你可以變成其他動物、你可能會有時空轉移的能力……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這個我能解釋:因為夢境本來就不是客觀世界的,它是在大腦中發生的,觀念的屬性是非時空性的,因此,它就不受時空法則的束縛。

3.2夢境與倫理

3.2.1廣義倫理的界定

夢境的具有非倫理性(道德和法律)秩序的特點。根據經驗,我們只要生活在社會當中,我們就必須遵守一套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否則這個社會就會處於衝突和暴力當中,這樣就不利於社會存續。因此,人們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信奉一套價值準則,根據這套價值準則延伸出行為準則,從而維護社會秩序。行為準則的權威來源於人們對於價值準則的信奉,價值準則的權威來源於它維護社會成員的利益,如人們所信奉的價值準則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自由權、財產權,進入政治社會還需要參政權,如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而這套價值準則一般是被大家默認的,也就是事實的合法性:它在事實上起了保護了社會的和平的功能;或者是明示的,即基於社會組成員同意,大家自願簽訂契約,因維護自身利益,大家自願接受某種制度或承擔某種義務,此謂形式合法性。

社會組織會竭盡全力防止個別社會成員對社會價值準則或行為準則的挑戰,因違背準則即損害了其他成員的利益,比如,殺人是侵害了別人的生命權;搶劫、搶奪,侵害了別人的財產權甚至身體權;綁架,侵害別人的財產權和自由權、人身權,因此成立——基於同意或默認的形式——國家,國家存在的合法性原因是,國家本質上保護人們的生命權、財產權、自由權,任何殘暴的國家曾經都有這個功能——保持國內和平,隨後社會成員通過分配一部分勞動財產(繳稅)的形式供養一些人員來維護社會成員所信奉與接受價值準則與行為準則(道德與法律)。

執法權(維護道德與法律的權威)是國民授予的權力,默認或基於同意賦予執法人員的權力——一種強制性的惡,它包含了剝奪生命、自由權、財產權、政治權利,這種強制性的惡存在的正當性是為了保護社會成員的利益:以惡制惡的正當性。這也暗含著一種正義觀:矯正正義——非法或違背道德的行為使某個社會主體的權利處於不完滿的狀態,因此才需要矯正,使之恢復完滿的狀態。殺人者有可能面臨死刑,侵害財產權的面臨返還原物,或債權性的賠償。這種社會必要的惡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力量隨之膨脹,權力的膨脹需賦予其更多的財力、物力、人力——吸引社會上最聰明的人,而這些力量又鞏固或增加了它的權力,直至它變成了社會法人當中最強大的一個,進而控制著所有的社會成員。這就是霍布斯所認為的利維坦。

社會的價值準則一部分變成了道德意識,它需要社會成員的自覺遵守,它成為了社會共同體最低的行為準則;一部分則變成了法律,它需要明確化、精細化,它需要機器那樣的程序以及效率。

3.2.2夢境與非倫理性

那為什麼夢境內容可能不符合倫理秩序當中的義務合集?這個我也能大概的解釋一下,且需要弗洛伊德的一些理論。在夢境當中,我們是處於一種潛意識的狀態中——不是我們能控制的狀態,我們只能夢醒後才會有模糊的記憶。如果你在夢裏面殺了人(違背法律)或夢到了違背道德之類的內容(如亂倫或欺辱異性之類的),等你夢醒過後,你會良心不安或慚愧,你會納悶兒你為何會在夢中夢到這些禁忌的事。事實上,這是因為白天清醒的時候,掌控你的意識變了,白天的意識是自我意識,它在控制著你,這個自我意識是一個被社會化的意識——由習俗、道德、法律馴服或修正的意識,也就是有良心的意識,它把那些不利於在社會生活的欲望、衝動抑制起來,因為這些欲望都有破壞社會的作用。

弗洛伊德認為,良心的意識只是意識的冰山一角,浮出海平面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意識都在海平面之下,而這部分是我們需要認識的部分——潛意識。因此,按照弗洛伊德關於潛意識的理論,在睡眠狀態,人的良心意識處於放松的狀態,也放松了對潛意識的監管,這時候,潛意識就在你的夢裏深深的燙下自己的烙印——衝破了社會條條框框的束縛的夢境。但無須擔憂,因為等夢醒時,這些想法都會被良心意識抑制起來或者過濾掉了,且你在良心自責的時候,以後你的夢境當中這些潛意識會被加強監管起來,也就是說,潛意識的偶爾發泄越發使你社會化。也就是弗洛伊德認為的“本我”將會被“自我”更嚴密的監管著。

再按照休謨的理論來解釋,因為夢境元素的觀念是在大腦裏活動著的,因此它就不會受到我們在清醒時候的時空秩序限制,而我們在時空當中的行為都是受道德或法律的支配的,在夢境當中的觀念失去了時空經驗世界的束縛,因此它們的觀念的組合或連接是不同於時空秩序的,所以才有了一定的任意性或隨意性。雖然觀念所指代的事實沒有發生,但是其所附帶的情感,比如欲望之類情感會真實發生,而這些欲望很可能是違背道德和法律秩序的。但是,一旦人們夢醒後,他是處在現實的時空秩序的,因此他的行為也是符合經驗秩序的,而符合經驗秩序的觀念或印象只會帶來相伴隨的正常情感,那些衝破禁忌的情感不會發生。

4.休謨哲學視域下夢境理論的應用

4.1夢境與經驗世界的區分問題

我們生活的經驗世界,是否有可能就是一個夢境?就一般的經驗而言,我上面的討論基本就是區分夢境之內和夢境之外的一些標準。因此,從經驗的角度而言,我們沒有理由懷疑現實世界是個夢境,因為我們劃分夢境與現實的就是以現實為參照系的。你如果懷疑現實世界是個夢境,你必須找出一個參照的對象,由此對比得出現實世界就是一場夢而已。退一步,假如有個人認為,存在一個世界比我們所生活的經驗世界更真實,由此斷定我們的經驗世界不過是一個虛幻的夢境而已,那我也可以照樣追問他:“你所認為的比經驗世界更真實的世界有可能也只是個夢境,因為有可能還存在一個比它更真實的是世界,只不過我們還沒有發現”,這樣的結果就是無限追問,我覺得這樣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沒有任何標準來界定,這完全就是猜想。

柏拉圖認為的的理念世界,基督當中的天堂或地獄,或者中國神話當中的天庭或陰曹地府,這些猜想世界的存在,它不是什麼經驗理性的問題,以現在的科學發展狀況而言,它完全就是信仰、迷信的問題,我在上文也提過,這也是個情感的問題。所以,我的結論是,如果我們按照經驗的標準來劃分夢境和現實世界,那麼我們生活的經驗世界和夢境顯然是可以區別出來的。

4.2夢境與現實能否一體化的問題

夢境是否能夠完全逼真的模擬經驗世界,因此使我們無法分辨虛幻與真實。我認為,假如有一個科學家或外星生物能夠制造一個和現實世界毫無任何差異的虛幻世界,那麼他們可以被叫做神了,或西方認為的無所不能的上帝了。假如一個虛幻世界和現實經驗世界能夠毫無差別,那它必須符合以下條件:遵循客觀經驗世界的法則,比如物理法則、化學法則、生物法則、思維法則、心理法則、社會法則。但是我們發現,這樣的結果是,這個世界不是虛幻世界了,它是經驗世界了。也就是說,這對於我們而言,毫無必要劃分,因為這毫不影響我們人類的生活,就像一個偉人所言,管他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總之,我認為這種夢境與現實能否一體化的問題也僅僅在假設的層面上能夠探討,或者只在邏輯上存在可能性。

最後,或許人們那麼熱衷或那麼向往那些超驗(虛幻)的世界,這更可能是一種道德訴求或理想主義,而不是為了追求真理、科學。也難怪,王國維曾說過:真而不美,美而不真。

ps:碼字不易,惟望有共同誌趣者閱之、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