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掉海裏又漂上來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許多人認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生活在北太平洋,它發出的歌聲已被科學家們斷斷續續跟蹤了30多年,但從沒有人見過它,很可能也沒有其他鯨聽到它的歌聲。今年夏天,一部全新的紀錄片《尋找52——世界上最孤獨的鯨》上映,這部由李奧納多·迪卡普裏奧擔任制片人的電影記錄了攝制組和科學家們尋找它的過程,也發出了追問:我們人類為什麼會在意一頭孤獨的鯨?而它又如我們想象般感到孤獨嗎?

《尋找52——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海報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冷戰期間,美國政府布置了一個水下監聽網絡,名為SOSUS,來監聽蘇聯潛艇的動向,無數人日以繼夜,24小時地聆聽海洋裏的聲音,無意之間,有人發現了一種特殊的背景噪音,一種奇怪的、低頻率的長吟。最初,它被稱為“耶洗別怪物”(舊約中的人物,以咒語出名),後來,科學家確認這種聲音應當來自藍鯨或長須鯨深沈的叫聲。

SOSUS的一個監聽站 截圖

到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冷戰的結束,五角大樓將SOSUS提供給鯨魚研究人員使用。其中一名研究海洋哺乳動物聲音的專家威廉·沃特金斯再次註意到了這一聲音,他發現,盡管它具有藍鯨和長須鯨叫聲的特征,但這兩種鯨主要在10至30赫茲範圍內發聲,而這頭鯨魚在52赫茲發聲——仍然處於人類聽力的最低限度,但超過了鯨魚所能聽到的頻率範圍。

“52赫茲”的聲譜圖,成了最早發現它的前美國海軍監聽部分負責人家中的裝飾 截圖

在追蹤了這個聲音十多年後,2004年,他的研究團隊公開發表了一篇關於SOSUS應用潛力的論文,其中提到了團隊是如何利用這一系統追蹤個別鯨魚的。由此,這頭頻率特別的鯨魚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和想象,人們開始懷疑:如果它的發聲頻率與其他鯨魚不同,其他鯨魚能聽到它嗎?它又能聽到其他鯨魚的聲音嗎?它是否一直在海洋中遊弋,向黑暗不斷發出呼喚?它沒有夥伴嗎?它……孤獨嗎?

在12年中,團隊研究了它的活動軌跡 截圖

它被稱為“52赫茲”,科學家認為它可能是一頭有著藍鯨和長須鯨血統的“混血”鯨魚,而它更以“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廣為人知。一些藝術家開始以此為題材創作,它仿佛觸摸到了他們自己孤獨的內心深處。

可能是一頭混種鯨魚 截圖

同一年,“52赫茲”的故事引起了一位好萊塢制片人喬舒亞·澤曼的註意,他想要拍一部電影,去聽聽那些鯨魚追蹤者的故事,同時試著定位那頭鯨魚。

他花了一年時間,試圖獲得美國海軍的許可,使用SOSUS的絕密記錄來獲得52赫茲的行動軌跡,但最後他被無情拒絕了。於是他又找到了一位水下火山研究專家羅伯特·迪亞克,從他那裏獲得了有授權的監聽數據。但是,羅伯特的團隊在研究了這些記錄後告訴他,通過比對六萬多條記錄來定位這頭鯨魚是不可能的,他們建議,如果要找到這頭鯨魚,必須親自去海裏找。

喬舒亞·澤曼 劇照

但是,茫茫太平洋,要尋找一頭鯨魚,是真正的大海撈針,而且,專家們認為它很可能已經死了。澤曼只能暫停了拍攝,感到茫然無措。

7個月後,轉機來了,他突然接到了加州大學一位海洋專家的電話,他們在查閱過去的錄音後發現,這頭鯨還活著,還在發出52赫茲的歌聲,而且,它應該就在美國西海岸活動。

通過眾籌,澤曼找到了一艘船和一個科學家團隊,出發前往洛杉磯,計劃用一周時間,去海洋裏去尋找這頭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團隊在船艙內 劇照

他們在“52赫茲”最可能出沒的海域出海,幸運地找到了一個龐大的鯨群。科學家認為,“52赫茲”很有可能會追著大型鯨群活動,因此,團隊盡可能多地在這些鯨魚身上安裝了追蹤設備,同時投放了聲吶浮標,希望可以聽到“52赫茲”的動向。

向鯨魚身上安裝設備 截圖

兩個聲吶浮標 截圖

但是,科學家們很快發現,加州海岸處在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上,這些遠洋輪船發出的噪音是正常狀況下的數千倍,遠遠超過鯨魚們的歌聲。有一次,當拍攝團隊準備接近一頭鯨魚時,科學家們監聽的電腦屏幕變為一片紅色,因為一艘經過的貨輪正在經過。而且,由於鯨魚不會躲避船只,死亡的悲劇也常常發生。

撞上貨輪的鯨魚

許多研究已經證明,商業航運噪音幹擾了大型鯨魚的溝通能力。在科德角灣( Cod Cape Bay),主要由航運交通造成的噪音汙染使露脊鯨的聲學空間——可以聽到其發聲的距離——縮小了三分之二。其他鯨魚已經被迫提高它們的音量和頻率,以便在喧鬧的環境中被聽到。另一項研究發現,在911後,由於商業航運急劇下降,在露脊鯨糞便中檢測到的應激激素水平也在下降。

澤曼說:“原來最後還有一個幕後大boss,我們千辛萬苦來到這裏,原來聽不到鯨魚聲音的原因部分是因為這個?”

觀眾可能早已看出,這部電影不單在講述人類如何發現和尋找一頭鯨魚的故事,它也在講述我們的文化和這種海洋中的龐然大物,以及它們所代表的自然,曠日持久的糾纏。

鯨在人類文化中,曾經是遙遠的巨獸,傳說中的怪物,水手最深處的恐懼。但到了十九世紀,《白鯨記》所表現的,人類個體和一頭鯨魚之間的故事看似浪漫,實際上只是當時已經開始的大型捕鯨活動的一角。當時,由於鯨魚油被廣泛應用,鯨魚也在被大量屠殺,即便後來石油取代了鯨魚油的地位,人類對鯨魚的屠殺仿佛也成了習慣。

在紀錄片中,澤曼表現了當年的捕鯨船是有效率地殘殺鯨的:魚叉攜帶爆炸物,以將鯨魚炸死,之後再通過管道充氣到鯨魚體內,使它浮起,最後將它拖到捕鯨船上,現場肢解。到1960年代,世界範圍內的大型鯨類已經所剩無幾。以藍鯨為例,在捕鯨活動開始前,藍鯨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極海域,估計大約有239,000頭,而現在,盡管經歷了60年左右的保育,目前在東北太平洋、南極海與印度洋的藍鯨數量大約只有各2000頭。

捕鯨船後拖行的鯨魚 截圖

但是,隨著社會發展,人類逐漸意識到,鯨原來是多麼聰明、富有社交性的動物。它們的歌聲充斥在海洋之中。藍鯨甚至可以聽到一萬五千英裏之外同類的歌聲。

鯨魚的歌唱網絡布滿世界海洋 截圖

1970年,一張特殊的唱片發行了,它名叫《長須鯨的歌聲》,記錄的便是長須鯨的吟唱。這張唱片大獲成功,成了當年的白金唱片,迄今依然是史上銷量最高的自然類唱片。而它的成功,也使更多人對鯨類的情感有了更多認識,對它們身上發生的悲劇感同身受,從而投入到了對鯨類的保護之中,對孤獨的“52赫茲”的關註,其實也來源於這種普遍的共識。

抗議日本捕鯨的活動 截圖

可是,鯨真的會感到孤獨嗎?“52赫茲”孤獨嗎?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克裏斯托弗·克拉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鯨魚通訊專家之一,2015年,他在英國廣播公司的一次采訪中說,“藍鯨、長須鯨和座頭鯨,所有這些鯨魚都能聽到這家夥(指‘52赫茲’)的聲音;它們不是聾子,只是覺得它很奇怪。” 德州農工大學加爾維斯頓分校的副教授安娜·希羅維奇補充說,“問題是這些其他的鯨魚把它看成什麼?它對它們意味著什麼?會完全忽視它嗎?”

一頭獨自遊弋的鯨 截圖

就算能被聽到,但不能被理解的“52赫茲”會是什麼感受?紀錄片采訪了一位動物心理學家文特·維爾加。他說,人類有感受到自我和感情的梭狀細胞,而科學研究表明,在大型動物比如鯨魚身上也發現了這類細胞。由此,他認為“52赫茲”無疑是孤獨的。

“當然,我們永遠不知道它到底是否感到孤獨,但它是許多人的情感寄托。”澤曼最後在畫外音中說。

紀錄片接近結尾時,研究團隊第一次發現了一頭混種鯨魚,它會是“52赫茲”嗎?然而,當他們開始追蹤時,貨船的噪音再次打斷了他們的努力,團隊再也沒能發現它,就此,這次行動也宣告終止。

不過,就在紀錄片的最後部分,一個新科學發現帶來了一絲新曙光,也許“52赫茲”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孤獨。這是個怎樣的發現?如果想知道答案,就去看看這部紀錄片吧。而澤曼依然相信,有一天他終能遇見“52赫茲”。“為什麼人類會覺得這頭鯨魚與自身有關?因為這無關生物,無關科學,只是我們對自己的孤獨感的投射。如果有一天,你找到了它,你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聆聽。”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