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取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巽潔青滄,春水流觴。

秉蘭祀魂,祓禊於東。

清風濯濯,柳色幾何。

日光明璨,花繁英落。

這是一個關於慎終追遠的日子,帶著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思念,又充滿了參悟天地的智慧和“人生難得幾清明”的通透。

清明節能成為傳承至今,最為人們倚重的節日之一,其實得益於團隊作戰。

清明節之所以能順利上位,從節氣而成為一種節日,完全離不開兩位前輩的提攜,即寒食節和上巳節。

這個故事說來話長,聽我慢慢道來。

從小可憐成為大人物

其實清明最初主要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存在,開始並不起眼,存在感頗低。

它缺乏寒食節舉國祭祀的莊重和肅穆,也少了上巳節踏青簪花、遊賞祓禊的樂趣——只是一個沒有太多感情的農業天氣播報。

而經過一系列的發展,到了宋代,皇帝看到這三個節日時間相近,在放假列表裏讓人頭大,所以選擇讓它們三位一體成為黃金周(不要不相信哦,宋朝清明節就是放假七天)。

大宋風俗寶典《歲時廣記》記載:“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後各三日,凡假七日。”

南宋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載:“清明節在寒食後,故節物樂事皆為寒食所延。”

清明黃金周就這樣和冬至、春節黃金周一起成為宋朝GDP的三大強力支撐,而得益於寒食的幫助,清明就此一家獨大起來並傳承至今。

其實清明、寒食、上巳三者缺一不可,雖然我們目前最熟悉的是清明,其實它包含了三者的儀式和習俗,兼收並蓄,才成為獨一無二的節日。

下面讓我們從典籍和趣事為大家全方位解讀。

寒食——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取火——唐制,清明取火以賜近臣。韓翃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冬至後一百六日謂之寒食,以介子推是日焚死,晉文公禁火而誌痛也。

寒食是最有儀式感的紀念, 安安靜靜、默默進行、不事竈炊、不問煙火。

沒有人間煙火浸潤的紅塵顯得寂寥淒清,而晉文公也許就是借由這種氛圍來寄托他的哀思,表達他的懊悔,用來紀念殞身火海也不願出山的介子推。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而生死離別,不獨是貴族皇族,在人間世事中掙紮翻滾的底層平民更懂得這樣的痛楚和追思——“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世事無常,曾經的來哭人又成了現在被哭的人,讓人不禁唏噓感慨!

寒食是一種對於逝去的人的追思和懷念,也是一種生命不再的惋惜和慨嘆。

韶華易逝,人生百年,我們紀念祖先,紀念英雄,同時也生出珍惜之感,聽清自己內心的聲音就是寒食給我們最好的啟示。

周制,季春雕卵鬥雞子,始為寒食戲。

秋千舞——玄宗制,寒食秋千舞。

拜墓——唐制,清明拔河戲,踏青士大夫拜墓。

當然寒食還有這些活動,秋千舞、鬥蛋、拔河等,這可能說是靜中有動,和上巳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低調的上巳節——中國最早的情人節

《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沐浴。”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也許很多人並不熟悉這一節日,因為大概自宋朝開始,上巳節的慶祝就逐漸式微,慢慢銷聲匿跡。

但是廣西壯族等少數民族地區沒有受到禮教束縛,將這個有意義的節日繼承了下來,所以你知道麼除了清明假期,今年的農歷三月三(位於四月中旬)人家又放假五天哦!

作為中國正統的情人節之一,上巳節來歷可是不小滴。

夢幻上巳節——滿目繁華,爭道誰家

先說上巳節本身——俗話說三月三生軒轅,三月三正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作為炎黃子孫,此處應有滿滿的敬意。

再來說說它的內涵和外延,三月三也被稱作中國情人節或者女兒節,桃花節。

如果說清明三傑是一個生命運行的整體,那寒食節即逝去的人和物,代表悲傷和追思。而清明節則是代表由逝去到現世的過渡,是活在當下。

而夢幻的上巳節則代表了對未來的憧憬和享受當下的快樂,它是人們關於春天無盡的喜愛,代表了對於一切美好的眷戀。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歐陽修 〔宋代〕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從歐陽修的詞,可看出北宋時人們傾城出行,進行一系列上巳的遊賞活動。

上巳節的夢幻配得上它的美好,它溫柔如水,青黛似柳。

古人將它的美好發揮到了極致,繁花著柳,曲水泛酒。

摘花、戴花、鬥花、飲酒、取水、祓禊——“花”和“水”,它的習俗都與這兩個元素密不可分。

上巳——秉蘭招魂,祓禊於東

《周禮 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周禮 春官》說:“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意思是:女巫。目的是“招魂續魄,祓除不祥”。

從周朝開始即有女巫禊(一種祭祀儀式)於水上,秉蘭招魂,職掌每年祓除儀式,為人們釁浴除災。

而漢成帝規定官民三月三祓禊於東(水邊),當然也和清明巽潔幹凈不謀而合,這是個沐浴的好日子,可以祛病強身。

當時皇帝為了表示重視,還派人與民同樂——看誰不洗不幹凈,給文明城市丟臉就給你逮起來。春水尚寒,大家覺得除了沐浴還應該來點其他的活動,春光無限,那就一起搓背(賞春)吧,再談個戀愛,感覺溫暖多了。

詩經中就有很多關於三月三“愛情之光”的描寫,除此以外唐朝也有眾多描寫三月三的詩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摘自《麗人行》唐·杜甫

除了春日戀愛的甜甜味道,上巳還有高雅的藝術氣息——曲水流觴。

這種習俗的一大功績就是書法絕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書法一哥的加持,讓魏晉風雅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時,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稱曲水宴)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

即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

其實這個“流觴”的開創者是周公,除了解決睡眠問題,搶弗洛伊德的飯碗(周公解夢)同時進行,人家還有更多的厲害之處。其中他在在洛邑占蔔,因流水以泛酒,故曰“羽觴流波”。

然而沒想到的是他的風頭還是被不出其右的養鵝大戶的兒子王羲之搶了。

上巳——花繁柳新

面再來說下上巳節的各種紛繁的色彩,因為此時是仲春向暮春,可以說是春天序曲的高潮。

從南到北,由西到東,神州大地上花繁鶯落,各種花勢重壓,流光溢彩:

桃花、杏花、櫻花、梨花、玉蘭等眾姐妹:白似瓊枝,紅似落霞,粉紫色系各種限量色號難得這麼齊全。

花兒璨然一笑,開的紛亂輕顫,美的張揚。人們都以鬥草鬥花為趣,不亦樂乎!

踏青——三月上巳,賜宴曲江,都人於江頭禊飲,踐踏青草,曰踏青,侍臣於是日進踏青履。鬥花——長安春時,盛於遊賞。士女鬥花,栽插以奇,多者為勝。

柳圈——唐制,上巳祓禊,賜侍臣細柳圈,雲:“帶之免蠆毒瘟疫。”今小兒清明戴柳圈,本此。

而除了花色繁盛,此時的柳色正好,草色正萌。

這裏又有唐朝搞事情(果然我大唐氣象萬千,玩兒也與眾不同,被後人爭相模仿)。

唐時祓禊(沐浴)時賜侍臣細柳圈以防瘟疫。小時候也是要插柳圈,但是西北春天來得晚,要到端午。

唐朝時候,三月上巳,皇帝要賜宴曲江,大家禊飲完畢就開始下半場,在天然的草坪上手舞足蹈,為了讓舞姿更優美還專門定制踏青履賜予侍臣——放在現在,沒等到朝陽區群眾舉報城管就把你逮起來了哈哈!

當然除了踏青,還有蕩秋千,放紙鳶等仲春節氣的日常。

說了這麼多,大家有沒有喜歡上我們上巳節,當然現在已經有人為它瘋狂打Call了——

那就是每逢農歷三月三舉辦的中國華服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又雲: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服飾和禮儀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傳承,文化自信和骨子裏的永遠是我們不滅的依靠。

希望下次有機會,咱們也穿一件美好的漢服在水邊踏青吧!

清明,作為一個生生不息傳承至今的節日,彰顯著中華文化中的忠孝、感恩等美好品質,也是我們熱愛春天,走近無限春光的好時節。

希望大家都能感受清明,對它葆有一份尊重的同時也珍惜這美好的春景和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

#春天##你好,二十四節氣##清明節#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麻煩支持+關註+點贊+評論,非常感謝!

無塵和你一起找尋文化背後的小確幸,在古典文化世界裏體味美好,在瑣碎生活中撿拾點滴的溫暖!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字為原創,特此聲明。